创意舞蹈在高校舞蹈艺术素质教育的运用

创意舞蹈在高校舞蹈艺术素质教育的运用

摘要:“创意舞蹈”是一种以舞蹈为主体,融合动作对话、心理交流以及音乐、戏剧、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触碰和激发内心真实世界的动作语言开发方法和舞蹈教育模式。笔者尝试性地将创意舞蹈融入高校舞蹈艺术素质教育课堂,立足于以创意舞蹈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动作要素”与“力效思维”两方面,以舞蹈为媒介在表现自我中发现自我、空间交流中认识自我与外界的联系,进而达到帮助大学生抒发内心情感、提高身心素质的教育目的,更深入地实现大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关键词:创意舞蹈;高校舞蹈艺术教育

1传统高校舞蹈艺术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985年,我国“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指明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我国传统的资优型、单一化的舞蹈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完整的”舞蹈艺术教育需求。同时,国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升,大学生比重逐年居高,面对这一日益壮大的群体力量,如何转变传统的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观念,完善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艺术素质教育课程,提高高校艺术素质教学质量和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教学观念有待改善

传统的舞蹈教育将舞蹈表演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者一味地强调舞蹈的肢体动作,忽略了舞蹈最本质的因素——情感的宣泄与表达。因此,形成了以教为主、学生机械模仿的课堂模式。这种脱离情感的单一教育方式与舞蹈的初衷相背离,抹杀了受教者的个性发挥。同时,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多重矛盾心理混杂一身。面向大学生的舞蹈艺术素质教育,要本着顺应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生活美、艺术美的需求而展开,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开展具有创新性的高校舞蹈艺术素质教育。

1.2教育课程有待完善

在我国对素质教育项目的大力扶持下,高校舞蹈艺术素质教育课程实践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也有很多院校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舞蹈教育的内涵,对舞蹈包含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教育辅助功能缺乏了解,这就直接导致了高校对舞蹈教育的管理缺乏深度和专业性,迫使很多高校舞蹈教育实践仅停留在肢体运动层面。2014年,清华大学率先试行名为《舞蹈认知与体验》的创意舞蹈课程,开创了我国将创意舞蹈应用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先河,虽卓有成效,但在我国高校范围内的普及度不高,各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

1.3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舞蹈艺术教育现状大致表现为:专业院校系星罗棋布,普及型艺术素质教育方兴未艾。可见,在我国艺术素质教育已渐成趋势,而如何将这一工作继续深化还需长足思考。我国许多大学校园里,以社团名义组织的各类艺术活动层出不穷,但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艺术素质教育活动,则主要表现为以教为主、内容枯燥、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的情况,局限了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

2融入创意舞蹈的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课程

创意舞蹈是在鲁道夫•冯•拉班(Rudolf…von…Laban,1879-1958)关于舞蹈动作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是实践拉班“教育舞蹈”思想的手段。创意舞蹈允许自发性动作的发展,并且意识到身心之间的互惠关系。这种意识之后会变成一个人能够更深入地实现创造性潜能这个过程的支点,这种潜能触及家庭、群体和社会。笔者将创意舞蹈融入高校艺术素质教育,借鉴教育学、舞蹈学、心理学、解剖学、拉班力效分析法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创意舞蹈的舞蹈动作形象捕捉法、图画再现情境法等对创意舞蹈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的应用与创新进行客观、系统的研究,以反映创意舞蹈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及其蕴含的个体和群体效应。

2.1创意舞蹈的课程训练内容

创意舞蹈的教学模式凝练地阐述并灵活地运用了舞蹈的表现手段,以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教学模块包括基于拉班主题舞谱的“要素”(elements)和“意象”(imagery)两类课程。“要素”训练课程能够帮助受教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从而开发其身体动作语言,最终使受教者具备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肢体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该课程将通过启发和演示等方法,使受教者利用自己身体的各部位作出相应的动作语言,从而达到预期目标。而在“要素”训练开发身体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声、色、形、感等多方面的“意象”训练,能进一步启发受教者的创造力和感知力。“意象”与“要素”训练相辅相成,使受教者不仅更好地认识了自我,同时在认识自我与认识世界之间产生联系,对“大学生”这个既是个体也是群体的特殊人群有十分可观的效果。

2.2创意舞蹈的课程训练方法

(1)舞蹈动作形象捕捉法。舞蹈形象是舞蹈创编的基础,直接表达了编舞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情境,鼓励其专注于身体的探索,引导他们捕捉对某个事物的自身想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并用肢体语言、表情、音乐等将其再现,从而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模仿力及认知能力。(2)图画再现情境法。图画情境再现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受教者一定的态度体验,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发挥导向性作用。对于高校舞蹈教学而言,情境教学法有着更直接、更有力的作用。

3创意舞蹈在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效果

3.1个体创新意识的提高

面向广大大学生的舞蹈艺术教育与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艺术教育有本质区别。其侧重点不在于舞蹈技艺的精益求精,更多的是培养他们舞蹈动作与情感对应的体验能力、舞蹈意向与想象对应的体现能力,最终使受教者具有一定的创新力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3.2群体文化素质的增强

人类是以群体结构的社会形式存在的,人类的教育以群体的素质提高和共同发展为目标,任何一个社会或民族都不能没有音乐舞蹈。舞蹈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和作用。

4结语

一个人对身体有了更好的感知,能够激励出更加真实和富有创造力的生存方式,建立与他人良好的社会关系。创意舞蹈正是一门通过即兴来探索和倾听身体及其创造性表达为目标的新兴学科。笔者运用创意舞蹈的理念与亲身教学实践相结合,发现大学生在教学中变单纯模仿为创造舞动、变线性思维为跳跃性思维、变单一化为多元化。实践证明,创意舞蹈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这是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大胆突破与创新,是一个舞蹈与心理学之间的跨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面对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迎难而上,通过更多从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的努力,将创意舞蹈的理念应用于我国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中,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与生活,使每个学生在学习和创造中,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并在舞动中享受快乐。

参考文献:

[1]刘沛.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1993(03).

[2]吕艺生.新世纪舞蹈教育前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3]单玉.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素质教育[J].长春大学学报,2002(12).

[4]金秋.普通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J].舞蹈,2006(02).

作者:徐熳 姚倬云 单位:燕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