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素质教育提升

中职学生素质教育提升

摘要:

职业教育是工业化、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近几年及今后的数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尝试从学生自我提升的角度对素质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浅探。

关键词:

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在现阶段的社会处于一个前所未有而全民关注的阶段,在这个“教育的世纪”,教师不仅仅是传授单纯的知识,单纯的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学生个体本身的发展,从而才能促进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会的变革。为满足现今社会与个人的持续性发展,中职学校需要更迫切的实施素质教育。

一中职学生特点

(一)中职学生现阶段的特殊性:

一不属于普通社会群体中的普教序列的中学范畴,二不属于高校范围。中职学生恰巧在这一阶段的青春期,带有懵懂、半成熟的心理特征,在这一特殊时期如何对他们个人性格、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人生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导向。

(二)多数学生为留守儿童成长后期,父母比较宠爱长期不在身边,学生心理比较脆弱,不愿接受挑战且受挫折能力差。

随着外界社会环境影响,对社会的认知不充分,心理易产生动荡变化。入校前又经历过中考的挫折,父母来自各阶层,家庭经济状况不一,就业迷茫等都让这些少年们对未来感到茫然,甚至悲观失措,形成了中职学生特有的心态。

二现阶段中职学生概况

(一)生源

在过去,中职学生高分入学,遍校优等生。毕业后工作生活有保障。但随着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对高学历的追求以及职业中专学校的生存本能,使得现在的中专生的结构复杂。

(二)进校成绩

进校成绩主要分为2种:成绩偏好的多数是低于高中100分以内的,由于家庭经济或入学困难又想念书选择了职业中专;成绩差的则是由于中考分数无望、年龄小不宜走向社会,家长选择了中职学校。这不得不提到近年来的中职学校的入学大多数形同虚设,甚至出现了你来我就收的入学环境。

(三)学生思想

多数学生有明确的目标,选择合适的专业,有着自己的理想。不少学生出于对前途的担忧而比较自卑,缺乏动力。剩余少部分学生则走一步是一步,在校仅当过渡期,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学习观念。

(四)家长的认知程度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力加大,家长开始正视学生的自身客观因素,虽然未能升入高中,但家长认为掌握技能才能创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了技能,孩子在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就有了保障。但也有不少家长是随波逐流,认知仅在:学生小,再念3年书的思想上,忽视学生自身的客观因素,缺乏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认知

(五)学习态度

学生入学能快速给自己定位,努力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但也有部分懒惰思想,自觉能力自制能力较差,欠缺职业意识。缺乏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精神。

三提高自我认知程度、确立正确发展方向

针对以上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这三个方面在中职学生中都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过去的教育模式要更替,旧的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式下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而应实行因材施教,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为前提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引导、教育学生,决定的因素在哪里?这应该是中职学校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职业课程,在于起点?错误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鼓励增强学生曾经失去的自信心,给学生灌输:我做、我能、我行。掌握技能,掌握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就业意识、敬业精神;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德,严谨的工作作风等,要实现这个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就业三体整合式教学,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四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高

(一)素质教育在中职学校有着更广泛的空间

中职学生以技能和理论学习为内涵、建设良好的就业体系为目的,无需受“高考”的影响。因此,素质教育在中职学校环境下,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素质教育从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4个方面进行提高。在新形式下的职业教育中,针对中职学生各方面的复杂性,教师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尤其是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身素质的发展,使学生毕业后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保持终身的可持续性。但是,做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创建素质教育“环境”并良好的保持。

(二)多课程、综合化,面向未来

片面单科的知识无法提升学生的素质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做到学科的关联性、综合化。关联性和综合化能最大程度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理论认知,这一特点学生在校学习时突出性不强,不少教师仅注重学生的单科成绩和技能测试,满足校内成绩,这仅完成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初步要求,毕业后该如何?教师未能对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就业中面对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进行考虑,一旦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遇到自身学科的知识更新或其他学科的问题会陷入无法解决的境地。社会在变革,知识在进步,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也在随之更新,要培养学生多学科、兴趣化、探究能力为主的学习方式,解决日后学生在就业后出现综合知识过于狭窄的尴尬境地,为学生日后可能出现的多方位、多学科、兴趣化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进一步拓展自我的技能导向与就业空间。

(三)教师、学生二主体,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大部分在课堂。这和普教的教育又有所不同,中职学生课堂教学的模式是具有多样化和实践性的,教师不单单教会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要教会学生的实践方式和成果。面对这个问题,学习的方法尤其重要,手把手的教无法让学生自己锻炼出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能固步自封,长期以往形成了:老师教了我才会的尴尬局面,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就业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不佳,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自主性,思维受到一种无形的禁锢。学生个体因素是关键,采用正确方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把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设计成项目或者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使学生在“任务中学”,教师在“任务中教”。步骤:确定任务(分层任务)—信息收集—创设情境—分析实例—计划设定—探究学习—执行操作—检查与评估—师生互评探究能力的培养应用于课堂,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有探究的欲望,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提高和教会学习的方法,使之养成符合自身个性和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做到教师的主导性和引导性。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手段相结合,全体和个体相结合,思维方式和特点因个体不同而不同,做到因材施教。教授知识理论,养成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不会到学会,从学会到会学,面向社会和行业培养学生的能动思维,以个体基础特点为目标,提高动手性与探究性相结合,鼓励学生:我做、我能、我行!实现知识、技能、就业多方位的学习能力。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在校阶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学生时代的思想天马星空,有着丰富的想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毕业后工作中的创新创设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培养工匠精神、提升自我素养

素质教育的培养,在中职教育中,离不开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大国工匠》的播出,在中职范围内有着很大的反响,大匠精神: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不断创新的工作与学习态度。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对未来就业,职业化的迷茫,提高自信心的同时对自己未来的前景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思想上贯彻精益求精的态度。在目前这个比较浮躁的社会,普遍缺乏工匠精神,中职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存在不切实际的期望值。然而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专业习惯,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确立中职学生的立足之本。耐得住寂寞、耗得了时间方成大器,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形态,学习理论和实践能力不以“合不合格”做标准,而是以“完不完美”为要求,纠正追求“速成”的浮躁心理,培养专注持久的定力。知行合一,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真正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

(六)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征。开设各类活动课程,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美术、形体等第二课堂,开拓视野,一专多能,加强择业能力的培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总之,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改变教育观念,教育多元化,树立多视角的人才观、全面的质量观和科学的学生观,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职学校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良好的教育管理方式、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会使中职学校现有社会形势下更健康的持续发展。

作者:张亮 单位:安徽省怀远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3.

[2]邓泽民,王宽.现代四大职教模式[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7.

[3]吴薇.就业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4]杨传裔.中职生就业指导[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9.

[5]范思立.素质教育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