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质教育探寻(3篇)

高校素质教育探寻(3篇)

第一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证研究

摘要:

新常态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创新、补充完善,需要全体师生员工长期共同努力。高校必须要准确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向,必须要担当起为经济快速发展服务的职责,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一批能够在行业企业建设发展中起到支柱性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新常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证研究

在我国经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由人力社会向人才社会迈进的新常态下,高校必须要准确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向,必须要担当起为经济快速发展服务的职责,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一批能够在行业企业建设发展中起到支柱性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倡导学生在成长成才成人的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综合品质。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的内化,是“修养”和实现多元价值的问题。

一、新常态下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现状

(一)国内现状

我国高校近些年来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制度建设、人才物力投入不足、人文课程设置较少等等。这些现状也引起了国内领导、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在2015年8月份,国家教育部印发了《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7号)文件,文件要求职业院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育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时代风尚,为人文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越是迅猛发展,高职教育的作用就越发凸显。为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高校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国家以现有高等职业院校为基础,将部分地方高校组合成为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在加大实习实训课程比例的同时,也适当增加了人文课程时数,并进一步明确按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方式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二)国外现状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其教学目标中指出:“为了使我们在社会上生存的更好,工程类的职业肩负着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学院课程设置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全方位思维模式,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未来职业发展夯实根基”。他们为了给新生提供完整的学习背景,在一年级时就开设了综合类课程,为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打下基础。英国伦敦大学科技与医学皇家学院认识到了全方面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在开展专业课程的同时,又不时的组织各种音乐舞会、演讲报告和艺术展览等活动,最大限度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剑桥大学要求理工科学生要学习人文社科类相关知识,他们认为使学生具有较高人文素养远比具有高深学识更为重要。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认为理工科院系也要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经过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与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职业教育方面,而其发达的职业教育背后有着成熟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院校的人文素质养成教育。

二、新常态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高校全体师生员工的长期共同努力,需要不断的总结经验、调整创新、补充完善。经过调查走访,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师风教风和学风校风的文化氛围养成上还不够重视;在充分调动管理者和教师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社团活动上,还有待于提升;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校企合作仪式、现场管理等企业文化元素和职场氛围融入的还不够;学校领导重视缺位、师生员工认识不到位、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经费保障不足、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第一,高校在教育理念氛围养成上有待持续加强。新常态下,高校应该引进企业CIS理念系统,提升高校的文化教育理念和创新意识。应将国外先进文化教育理念与我国高校实际相结合,尽而指导高校的制度制定和专业建设。应该进一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通过给新入职教师和新入校学生讲解学校发展历史和英雄人物,带他们参观校园文化展室,让他们充分了解学校、了解所学专业、了解学校优秀毕业生,促使他们工作有想法、学习有目标、奋斗有方向。第二,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建设上仍有欠缺。良好的教育制度可以增强师生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凝聚力,使他们鼓足干劲,全身心的将精力投入到高校建设发展中来。只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人文素质教育有效实施,我们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规划,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建设。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指导,加强法治校园建设,先将高校党政工团等各项规章制度扎紧扎严扎密,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寻、有规可依,有效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各种失误。第三,高校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方面需要不断完善。高校在培育学生从“自然人”向“职业人”转变的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规划定位、思想挖掘、夯实建设等需要不断进行完善。校园精神文化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的程度还不够,创新高校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还不强,在将企业文化元素丰富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不够明显,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建设专业、培养学生的动作上还不够规范,在挖掘校企文化融入模式上还不充分,在校企文化融合对接上仍有缝隙,还不能够使高校与行业企业在共同价值观念上达成完全一致,在形成亮点突出、特色凸显的校企联动人才培养体系上道阻且长。第四,高校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上亟需提升。高校要不断创新德育实现路径,通过广泛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和深入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人文素质教育抓在日常,重在经常,充分利用新生报到和毕业典礼、入党入团、运动会、科技文体节、技能展示月、宿舍文化月、心理健康月等仪式典礼和活动载体,以及通过各种学团组织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三、新常态下高校创新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

新常态下的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理解认识上、参与执行上和职业性上应该进一步创新实践,具体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职业精神”为核心,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质能力

高校在注重师生技术技能培育的同时,应该把育人职能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学生通过积极开展服务行业企业、服务乡村社区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树立对国家、对社会的服务意识,近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院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大力宣传倡导所学专业的岗位操作流程和职业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使高校学生对专业、职业和工作岗位能够深入全面的认知了解,在迈出校门的同时,能够快速融入社会、适应企业环境。

(二)以“全体师生”为主体,积极发挥教师育人第一职责

人文素质教育应当以全体师生作为主体,全员参与、全员行动。通过“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使高校形成“人人是人才,人才在身边”文化氛围,使每一位高校师生都有人生出彩的可能。教师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者,是与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师德师风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学生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是与企业和社会的直接接触者,学风氛围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加强对师德师风的建设,塑造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师资团队,是发挥教师育人职责的重中之重。

(三)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构建课程主渠道育人作用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课程建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要不断加大对职业精神、企业文化和“两课”教学力度的精力投入和课时调整,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推动“两课”课程改革,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为人文素质培养搭建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而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快速的从“学校人”转变为“职场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

(四)以“课外活动”为载体,精准建设人文素质拓展基地

高校应协同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和学生家长共同对各专业学生开展精准人文素质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考评机制。要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发挥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的联动作用,通过“科技文体节”、“技能展示月”、“宿舍文化月”、“心理健康月”和运动会等特色项目载体,针对每个专业的学生群体设置有内涵、长技能、趣味强的特色活动,针对每名学生个体量身订做符合他的社团活动,以项目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融入进来,塑造成为思想素质过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能手型人才。

(五)以“人才物力”为保障,合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在实习实训设备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投入的同时,也要投入必要的人力、智力和资金放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通过学校支部或企业赞助等方式加大人才物力的投入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政府、社会、行业企业等各方合力的积极作用,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基本保障。通过以上五个方面路径的建设,使高校全面构建更富特色、更具操作性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让师生能够用同一标准去诠释学校精神,在人文素质教育上达成高度共识,并化作统一行动,逐步塑造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职教内涵和鲜明办学特色的现代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四、结论与展望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需要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以良好的职业精神状态和职业道德投入到行业企业的工作之中,尽而更好的服务社会、大展作为。当前,高校要借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建设和载体建设,不断深化落实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进一步塑造实习实训和理论学习的行为融合,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的身份融合,企业生产和课堂教学的过程融合的职业氛围,促使全体师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将高校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陈才华 单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葵芬.我国高职“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发展轨迹分析[J].职教通讯,2013,(04).

[2]何跃,李晓萌.国外理工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10,(01).

[3]彭胜光.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科学人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程颖,马绩伟.国内外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01).

[5]李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5,(03).

[6]张春玲.对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课程建设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2,(10).

[7]潘龙领,张春兰.新形势下大学生公寓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8]史志洪,张映盛.融入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

[9]张翠英.对提升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5,(03).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实施

摘要: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加强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基于此,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包含的素质教育内容和体现进行分析探究,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优秀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应加大素质教育的培养力度,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心理健康、身体素质、思想品质、人格塑造等进行全面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高校要重视体育教学中所具有的素质教育价值,在体育教学中加大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联系

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有着很多素质教育的内容,这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品质、身体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发展,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陶冶其情操,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社会化发展。所以,大学体育教学具有其他课程教学无法替代的强大素质教育功能。首先,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抗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增强大学生的体质,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体育教学可以实现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育教学是通过各种运动形式进行的,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在体育运动中增加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凸显自己的个性。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更新体育教学观念,增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高校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让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中所蕴含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价值,重视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大学生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应始终坚持终身体育的教学观念,并充分掌握各种体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模式,有效增强大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兴趣,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并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我国全民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高校在明确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要结合社会整体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注重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积累社会活动经验,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合理制定体育教学目标,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此外,还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大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意识。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精心设计体育教学活动,将枯燥的体育理论知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提升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到体育运动锻炼中去,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展开;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和方法,体现体育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保证内容的严密性和有序性,帮助大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其次,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各项体育游戏,并保证体育游戏的教育性,让大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友好合作、团结一致、勇于进取的优秀品德。再次,教师要开展各种体操表演和运动比赛等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最后,教师还要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体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加大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体育教师要合理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并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吴梦 单位: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牛奔,李宁.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2):144-145.

[2]吴燕.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综述[J].贵州体育科技,2009(2):7-10.

第三篇: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要:

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高校图书馆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新时代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使命。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条件与现状,以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其在参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助力学校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高素质的大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担当起时代的重任。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资源中心,是辅助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有着独特的条件和优势。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新领域[1]。本文旨在以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为例(以下简称“物院馆”),探讨其在参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实践,希望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同行互相交流,共同探索及丰富途径。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条件与现状

(一)馆藏条件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支柱之一,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本身拥有的文献资源为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也随之多样化,在保障提供纸质文献资源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电子资源,使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浏览到校外文献资源。

(二)环境条件

高校图书馆拥有舒适宽敞的阅读与活动空间,图书馆在自习区、阅览室及休闲区为学生提供的明亮舒适及富有个性化的桌椅,各种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的信息栏,都为学生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读书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人文素养[2]。

(三)技术与人才条件

随着各种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当中,高校图书馆形成了完备高效的服务方式,在解放人力的同时,也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服务。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基础,近年来为了满足学生需求,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纷纷加大引进高学历人才与专业人才,以适应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现状

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很好地证明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大有可为,可以起到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的作用。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荐、征文竞赛、嵌入式教学、读者协会等活动,集传统教育方式与新科技模式于一体,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而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素质教育时也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特色、所在地区特点或学科优势,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如,兰州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敦煌学数字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钱学森特色数据库”等,在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对学生产生了正能量。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案例分析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高校图书馆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节点,在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大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感受名人的高尚品德与无私行为,进而影响和教育学生养成高尚品德[3]。物院馆近年来相继举办读书交流会、报告会和真人图书馆等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价值和伦理道德标准,通过开展“图书展销推介会”“新书通报”等活动,把优秀图书向在校学生进行宣传与推荐。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宣传活动,如“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史实图片展”,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无数革命先烈为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努力。

(二)调节大学生心理素质

当前社会节奏愈来愈快,大学生往往一出校门即要面对残酷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往往使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大学生无所适从。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点之一。物院馆利用图书馆内的电子屏幕或制作海报,宣传普及与大学生相关的心理知识,使大学生在各种情况下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更好地认识自身;利用图书馆公共区域,联合学校书法社、文学社等学生社团展出由同学们自创的文学和书画作品,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物院馆正利用其在馆舍设施方面的优势,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平台。

(三)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从人文素质角度审视,高校图书馆正日益成为大学生养成良好人文素质的场所。博学的文化知识、多元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的精神素养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人文素质。作为财经类院校,物院馆除了重视经济类文献资源之外,还从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要求出发,加大哲学、文学、历史等人文方面的文献资源建设。通过各类文献资源的建设,使大学生走进图书馆就好像是把自己置身于书海之中,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大学生从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4]。

(四)提升大学生信息素质

作为处于网络化时代的大学生应是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应能知道自己需要何种信息,怎样获取、使用这些信息。物院馆利用现有条件,举办电子数据库讲座与检索课程培训,使学生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检索工具,教会学生掌握简单的检索语言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及时新书到馆信息、讲座通知及问题解答,能使学生第一时间得到最新消息,参与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实践项目指导,为学生信息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五)拓展大学生传统文化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物院馆积极在馆内开展系列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助力传统文化传承,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建成“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坊”,开办“秋习八雅”“春诵夏弦”系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20余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参与相应的活动。这些传统文化课程及活动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见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促进了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此外,物院馆积极寻找“外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多途径地与其他文化单位展开合作,例如与通州区图书馆合作举办世界读书日———猜灯谜及换书活动;与北京宋庄艺术区开展画展进校园活动;把“彩虹工程”文化传承项目引入校园,使学生通过学习茶艺知识有机会走进中小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志愿者。

(六)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素质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特点,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充分利用馆内资源指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为高校图书馆注入新鲜血液。例如,物院馆于去年成立了“怿正轩书社”作为馆内学生社团,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各类活动。这些活动从策划、组织到展演完全由学生自己主导,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社团通过活动培养锻炼学生骨干多人,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文化传承、提升素质的环节当中。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学习场所,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开展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不可忽视。图书馆应从自身条件出发,以教育为本,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徐健晖 郭红方 单位:北京物资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英珍.大学生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新领域[J].价值工程,2011,30(19):266-267.

[2]马豫文.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21-123.

[3]朱珊.高校图书馆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现途径[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22(2):79-81.

[4]周瑞华.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