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意义探究

大学生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意义探究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

音乐教育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促进智力的发展:首先,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发与使用大脑的右半球。根据科学家研究,大脑共有左右两个半球,大脑的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和语言学习等功能,而大脑的右半球则负责直觉思维、空间思维、艺术鉴赏等功能。专家认为若能科学、合理的利用左右脑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特质,就可以有效的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传统的教育多采用书语言和口头语言两种形式,只是左脑在发挥职能。并且在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上都更注重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语言思维,忽视了右脑中的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等功能。在音乐教育中,通过协调性的技能训练和不同音乐类型的审美感受,可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思维功能,把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大脑的开发,提高大学生的智力水平。其次,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它以记忆、感知、理解、思考、联想等能力为基础,以探索、求新、综合为特点,是提高创新型人才智力水平的重要因素。音乐教育凭借音乐所特有的听觉感受,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水平,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音乐完全以听觉感知为载体,依靠纯粹的直观性思维,可以带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和体会。此外,音乐的视觉语言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它给与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在思维情感中自由驰骋,从而丰富想象力水平,发展创造力思维。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教育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音乐可以悄悄的改变人的习惯与性格,再以逐渐壮大的力量渗入人和人的关系之中,再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堂而皇之的流入政治和法律制度。”以柏拉图的观点来看,音乐不但可以改变人的性格特征,还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并逐渐的改变社会风气,进而影响政治及法律制度。同时,音乐还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声、曲调等各种要素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引起身体内生理机能的相应变化,使大学生出现激动、兴奋、悲伤等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如《黄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这些爱国主义歌曲,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期间曾经激起了全国人民合力抗敌的爱国热情,激励着全国人民永不放弃、抗战到底,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听起这些歌曲仍然能感觉到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爱国斗志和气势恢宏的爱情情怀。而像《祖国颂》、《爱我中华》《我的祖国》等歌曲,在聆听时可以感受到曲调中深深的爱国情感,并且在歌词中,高度赞扬了祖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果。因此,在大学生反复的演唱和学习过程中,可以逐渐强化自身的爱国情感,有效的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万古常新的问题,它主要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若想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单纯的口头道德教育是行不通的。音乐教育是一种表现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是以音感人,以乐传情的艺术。孔子认为,人格的塑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作为提升修养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同时,音乐教育本身特有的长效性和持久性等特点,还可以潜移默化的推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它和道德伦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教育手段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共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及审美判读,还能使学生达到精、气、神和谐完美的状态。好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并形成高尚的品德。如歌曲《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歌唱祖国》、《十五的月亮》、《东方红》、《英雄赞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映山红》、《十送红军》、《红旗飘飘》,民歌《南泥湾》、《青藏高原》、《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以及莫扎特、肖邦、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协奏曲、交响乐。这些歌曲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流淌着人类文化精髓的瑰宝。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作者:游姣婧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