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特征及功能

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特征及功能

【摘要】文章概述了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特征:专业素质教育的自主性、超前性、能动性特征。论述了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功能:专业素质教育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专业素质教育能够促进人的智能发展;专业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素质;特征;功能

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历史,无不重视专业教育,在当代社会,专业教育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提出素质教育思想以后,更是把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党的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新时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对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进步以及对人自身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

专业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若干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专业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一种物质或某种学业的作用范围及专门从事某种学业、职业以及专门的学问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是指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从事某种学业、职业及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应获取的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一是学科知识,在知识范畴上涵盖所有学科领域,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知识类型上主要是指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即基本原理知识和实践知识。二是创新创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使大学生的思维及感知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信息知识与技能,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网络不但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娱乐乃至思维方式。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大学生必须站在获取信息知识与技能的前沿,能够灵活自如的应对及驾驭信息知识与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四是意会能力,也可以称为经验知识能力,主要涵盖专业技能经验、管理经验、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等,体现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及人的生活技能方面。良好的专业素质是教育现代化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人才的专门机构,必须重视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背景和基础。大学毕业生走向专业工作岗位需要系统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专业修养,专业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若干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高等学校应把专业素质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二、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专业素质教育的自主性特征

专业素质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一致,这是一条基本规律。同时,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也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一是专业素质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一般来说,专业素质教育要优先发展,这既是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也是专业素质教育自身的必然属性,因为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即经历过人才培养的一个周期,才能对社会发展发生实际作用,这种优先发展反应了专业素质教育的自主性特征。如果专业素质教育缺乏自主性,就难以优先发展。二是专业素质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过程模式,在规划、远景、决策等方面不能照搬照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模式,而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独立自主的发展。三是专业素质教育的发展既受外部趋势影响,也受内部动力的推动。一方面,专业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外部变革的推动;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专业素质教育的发展还受其自身运转动力的推动。专业素质教育自身的动力来源于教育者自身内部的矛盾,例如,知与未知的矛盾,不同因素发展之间差异的矛盾等等,这些因素都能推动专业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专业素质教育在很多情况下是受其自身运转动力的趋势而自主发展的。

2、专业素质教育的超前性特征

超前性是指专业素质教育与现代社会其他事物相比较,要超越现实,面向未来,先行发展。超前性是现代化专业素质教育的显著特征。专业素质教育只有超前走一步,为社会发展生产和再生产提供充分的科技知识和文化,培养足够的有用人才,社会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早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就曾明确指出了这一变革趋势:“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专业素质教育要超前发展,既包括专业素质教育思想观念和办学模式、教育方式等因素的超前发展,也涵盖资金投入、校舍建设、技术装备等因素的超前发展。据有关方面评估认为,我国某些重点高校在物质条件方面已经可以和发达国家相媲美,但是其教学科研质量与世界一流大学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落后,专业教育模式和方法陈旧。教师讲、学生听,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手段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与现代教育思想格格不入。从这些因素来看,我们的许多高校落后二十年、三十年。所以,要实现教育的超前发展,在加大资金投入、物质条件实现现代化的同时,更要重视思想观念和专业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方式方法的革新,努力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只有物质条件与思想观念的超前发展相适宜,才能使专业素质教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战略基础。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专业素质教育的超前发展要适度,既要超越现实,又要依存于现实。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规划教育的超前发展时,是以自己现实的经济实力和未来发展的总体布局为基础的。现实的经济实力有大有小,因而提供教育超前发展条件亦有差别。

3、专业素质教育的能动性特征

专业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能动性。这既表现在专业素质教育能动地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又表现在专业素质教育自身动力的发展方面。现代专业素质教育对现代社会变革非常敏感,而在专业教育中产生的新思想,新观点,通过社会传播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影响了社会发展,这表明现代专业素质教育已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是能动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专业素质自身的发展也具有能动性,例如,专业素质教育应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协调一致性规律、教育者各因素整体变革优化规律等。当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方法、方式与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协调一致时,专业素质自身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引起能动发展。当高等学校中的某些因素之间发展不协调、不一致时,专业素质教育自身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或调整。例如,在专业素质教育的现代化过程中,一些学校的校舍、设备等硬件已基本实现现代化,但思想观念、理论等软件未实现现代化,还是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理论,这就必须进行软件的革新,从而引发专业素质教育的能动发展。

三、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功能

1、专业素质教育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专业素质教育传播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技人才,对推动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在人类历史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生产力的发展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反过来又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更加迅速发展。人类知识呈现几何级数增加,知识陈旧周期加快,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社会生产走向信息化和自动化,科学技术向社会生活的渗透,使人类生活方式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在高等教育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修养,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目前,终身教育正在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因而专业素质教育的作用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扩大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定位,预示着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总体发展趋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更为显著,尤其是专业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对提高全体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

2、专业素质教育能够促进人的智能发展

专业素质教育能够促进人的智能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专业素质教育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特殊本领,没有相应的知识武装,不可能内化和升华为更高的心理品格。由于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专业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就必须通过专业素质方面的教育与学习,掌握先进的知识,促进大学生智能的发展。素质教育能把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转化为个体的知识和智能,而这种知识和智能又能够创造出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知识。因此专业素质教育对人的智能发展起促进作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的那样:“为了真正的过一种光明而又幸福生活,就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应该学会用脑子和双手来工作。生活需要知识,正如战争需要枪炮一样。”可见专业素质教育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形成和提升起到基础性作用。

3、专业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通过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自我完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此话鞭辟入里,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所学知识是有限的,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一边工作一边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展需求。因此,“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也就是说,在学校里仅仅传授给学生一些知识是不够的,与其给学生一些“金子”,不如教给学生“点金术”,让学生掌握“点石成金”的本领,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正如古人所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大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学生有限的知识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P:58.

[2]万丽.教育哲学视野下的素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1-02-20.

[3]付平,宋军.试论“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25.

[4]刘海波.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J].新课程(下),2013-07-28.

作者:李鲁宁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