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析(7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析(7篇)

第一篇: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分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纲领,体现了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素质、如何培养素质这些根本问题的关键。随着“80后”大学生带着非议和肯定步入社会,如何对“9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高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价值取向功利化色彩比较浓厚。新时期,一些诸如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等主流思想观念在部分“90后”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已经降低,他们把挣大钱、做老板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更多的是关心个人前途,缺少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国家情怀。有的学生即便是加入党组织,也有一些带着“入党有好处,如对自己的就业升迁有好处”功利动机。(二)道德取向世俗化追求明显加强。过去一直提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大部分学生也把雷锋作为自己的楷模和偶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念。可是近年来,部分“90后”大学生产生偶像错位,他们痴迷的不再是雷锋或焦裕禄,而是崇拜当红的影视明星和歌星。(三)思维方式个体化倾向增强。“90后”大学生多数是出生于“四二一”家庭,在家里被视为掌上明珠,习惯了被宠爱和被包容。一些父母过度注重对孩子的物质投入,忽略了情感上的交流。这容易导致“90后”大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过于强调个人利益,有的甚至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

二、“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经济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样多元多变。“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探林德浩(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分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关键词]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作者简介]林德浩(1983-),男,汉族,海南儋州人,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5JDSZK012)(排版必须保留基金项目)。[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031(2018)01-0071-02这些多样多元多变在“90后”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轻视经济利益,而是用利益来衡量自己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一旦发现自身利益与所做贡献不能“等价交换”,便会变得消极怠慢甚至不做贡献。(二)西方错误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冲击。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把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对手,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处心积虑倾销其文化价值理念,企图对中国实行“西化”和“分化”政治图谋。特别是近年来,他们联合台独、藏独、民运分子、疆独和等“五毒”分子,恣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造成恶劣影响。“90后”大学生一般涉世未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价值观,面对着表面上极具诱惑力的西方文化观点和政治潮流,他们当中一些人容易分不清鲜花和毒草,做出和主流价值观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信仰和行为选择。(三)网络文化负面因素的折射和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既成性和可塑性非常大,在外来因素影响下极易发生变化。特别是“90后”大学生,他们很小就开始接触网络,通过交友和浏览新闻已经成为习惯。但由于网络所承载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良社会思潮通过精美包装后四处传播,引起了一些“90后”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混淆了虚拟和现实世界。

三、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以学生为本,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来进行。“90后”大学生普遍自尊心比较强,一味的批评指责只会使他们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长期以来,高校教师总是把学生当作教育管理的对象,把自己当作课堂上和生活上的管理者,居高临下向学生灌输理论,没有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相对而言是思想的消费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服务。当前“90后”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如果只采用单向度的强制灌输方法,效果往往显得乏力。从本质上说,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内在的精神交流活动,双方的人格和尊严是平等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是一种平等、共生的关系,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对象都不存在霸权、支配和中心地位”①因此,高校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的关系,给学生以人文关怀,“通过一系列的人文关怀,不仅有助于形成师生友谊,促进师生交流,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思想问题,以情感交流的方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以情感感动学生,激励学生”。②(二)坚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高校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注重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手段。首先,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教育,传统的教育普遍重视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进行集中式教育,结果容易造成学生实践体验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弱化。只有通过实践参与,学生才能学到真知识、出真情感和真能力。特别是“90后”大学生这个群体,他们身上缺少的团队精神以及本身的依赖性、排它性和偏激性等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克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由观众转变为主角,增强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次,要借助互联网,开展网络教育。高校教师除了利用课堂讲授、课余活动等方式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思维,快速了解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等。“互联网上的各种论坛吸引着大家畅所欲言,集中体现着广大学子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领域”。③此外,高校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机、QQ或微信与学生开展交流,为学生提供单独的心理咨询、指导和帮助,实施个体化教育。(三)坚持以“两课”教学为主渠道,不断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内容和模式。随着“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他们对“两课”学习兴趣逐渐减低,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效果。首先,改进“两课”教材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日常生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其次,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增强理论素质、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事实证明,高校教师学识渊博和多才多艺会使学生产生敬佩感和信赖感,并由此而产生归属感,增强学生凝聚力。再次,寻找“两课”与专业课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讲得更全面更具体,给学生以更多的启发。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则可以增加一些与公民个人相关的法律知识,促使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切身利益”。④最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把过去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听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交流讨论模式,多给学生发言和上台演讲、辩论的机会,等等。

作者:林德浩 单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

[摘要]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观导向对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内涵出发,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

引言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价值观导向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成长,也关系着社会的未来。因此,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内涵出发,探讨今后的实施思路,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内涵

大学生价值观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从整体上来看,它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生活价值观等等,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在大学生的个体成长过程当中,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关注的人生命题也不一样。从整体来看,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所持有的观点与价值标准也将会在很大意义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历程。例如,大学生对自己幸福观的要求将会影响其对另一半的选择,大学生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要求与期望也会影响其今后的就业择业选择。

(二)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社会经济体系的参与者,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各种经济现象经济事务打交道。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学生对金钱的判断所形成的观念也会影响其对待金钱的态度,对于消费观念也会影响其如何管理资金,对于分配的认知也会影响其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解读。随着大学生社会角色意识的不断凸显,其对经济价值观方面的判断也将呈现出更加多元而深刻的变化。这一点在大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三)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

目前,我国高校大力发展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的出发点是从思想层面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其坚持集体主义做法,养成科学的信仰,明确权利义务的关系,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水平将影响其在今后的社会事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今后的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一批敢于担当的大学生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所以,进行科学的政治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正在不断彰显。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理解,对于校园文化以及科技观念的理解都充分体现出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如何从文化价值观层面来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价值观导向也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与提升的主要方向。(五)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在学校生活过程当中会形成自己的处世观念,例如,对于如何交朋友,选择与谁为友,如何对待诚信,如何对待社会公共道德,如何注重规范和自由的统一。这些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生活价值观的内涵。

二、大学生价值观导向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导向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不足。首先,价值观导向目标不明确。在今后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在科学的目标引导下进行价值观导向。但是,从目前来看,一些高校没有从科学目标指导出发,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缺乏科学的引导,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导致了价值观导向工作的效果不理想。所以,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明确导向的目标是重中之重。其次,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方法有待完善。对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支持,从目前来看,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方法单一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的效果,也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所以,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科学的价值观导向是努力提升的主要方向。再次,高校价值观导向环境有待完善。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过程中,缺乏有利的环境来进行支撑,这就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效果的提升。所以,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如何从环境层面进行系统的改进与提升、优化环境体系是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效果的题中应有之义。最后,价值观导向缺乏长效机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导向过程当中,需要在体制方面、制度方面、文化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效果。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高校还没有建立和实施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长效机制。总之,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导向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例如,价值观导向的方法,价值观导向的目标,价值观导向所需要的环境体系,价值观导向的长效机制法等都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从这些不足出发,不断的建立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机制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提升策略

为了更好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的水平与效果,充分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提升策略。首先,树立明确的价值观导向目标。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从大局出发,从大学生长远角度出发,不断的明确价值观导向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意义,在导向目标方面积极地完善。一方面,要注重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高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引导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成长目标。每个个体都有着自身的差异性。但是,在今后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大学生在追求自己成功与梦想的同时,也应该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有的价值观。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应该通过英雄、模范的伟大事迹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进行正面的影响。其次,积极拓宽价值观导向渠道。在今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过程中,要在继承传统渠道的同时不断的发挥和拓展现代媒体在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导向中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例如,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让大学生关注时事,养成爱国主义情怀。也可以利用校园网组织学生进行主旋律演讲比赛,为时声,为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主动履行社会公民的义务。例如,有的高校就通过举办辩论比赛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在辩论的过程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在新形势下,也可以直接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引导自身价值观导向的正确性,关注民生,关注基层群众,关注百姓福祉,关注建设与发展。当前,各个高校组织的大学生“三支一扶”等活动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在今后进行大力的推广,让广大的大学生在基层一线获得心灵的净化。只有不断的拓宽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渠道,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效果。再次,营造良好的价值观导向环境。当前,由于网络等资源的影响,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方面,经济价值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有的大学生信奉爱情至上、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有的大学生把成长为一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作为发展方向,这些都是错误的,都需要借助价值观的引导。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当中,要在网络媒体方面进行主旋律的引导与宣传,通过正能量的事件来对广大大学生进行教育,借助发挥出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向榜样看齐,养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注重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其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有良心的当代公民。只有通过环境的引导,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才能够不断地达到理想的导向效果。最后,完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长效机制。众所周知,价值观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在今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当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要有着充分的耐心,给予大学生成长的空间与时间,这就意味着建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长效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将大学生价值观导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来帮助广大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在课程建设的内容方面,可以积极的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发其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应该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方面不断的与时俱进,提高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拉近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的规范约束,不断地践行科学价值观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引导大学生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无论是在学校的环境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都应该坚持主流的价值观。总之,在今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导向过程当中,需要在科学目标的指导下不断的拓宽价值观导向渠道,积极营造良好的价值观导向环境,建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长效机制。只有这样,今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才能获得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东朋.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导向研究[J].考试周刊,2017(28).

[2]杨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1):5-6.

[3]方鸿志,樊亚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路径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16-19.

作者:杜培尧 关兵 王亚茹 单位:邢台学院

第三篇:校园公益广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校园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虽隶属于不同的学科,但两者在目标、信息传播以及功能上具有密切的关系。将校园公益广告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时效性和时空性产生积极的意义;充分挖掘校园公益广告的功能,创新其主题、载体与形式,加强校园公益广告与其他日常渠道的协同,使校园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有效发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校园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积极性;路径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要求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内容形式以及方法手段的创新,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公益广告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1]因此,将公益广告引入高校校园,探讨校园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校园公益广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校园公益广告是以高校校园特定人文环境为传播范围,以全体大学生为受众对象,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为主要传播内容,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商业广告,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校园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虽隶属于不同的学科,在表面上看似没有太多的联系,实则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首先,二者均坚持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校园公益广告则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广告的方式向学生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促使他们形成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要求。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的表达,其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都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其次,二者都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载体和方法、手段来传播信息内容,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与成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教育内容等要素。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载体等(教育介体)将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教育内容)传播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经过知、情、信、意、行等环节,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外化为积极的行为习惯。而校园公益广告的传播要素包括传播主体、受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要素,它是由传播主体借助报刊、橱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向受众(大学生)传播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符合社会要求的公益思想(传播内容);受众经过感知、接受、记忆、态度、行为等环节的循环运动,最终实现校园公益广告的传播目的。由此可见,校园公益广告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过程上具有相似性。最后,二者功能具有互为性。校园公益广告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与范围。它依托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户外广告、杂志等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公益广告之中,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利用校园、宿舍、食堂、广场等大学生经常出入的场所进行传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潜移默化、生动活泼地来影响受众,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校园公益广告的指导思想,又为校园公益广告发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为社会文化、经济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校园公益广告作为社会文化产品与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2]。

2校园公益广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2.1校园公益广告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

首先,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展示常规理论性内容,更多展示的是与大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道德规范问题、个人情感问题等,它可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新主题,更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生动性与吸引力。其次,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将不同的主题利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实际案例向大学生解析某些理论的重要性与实践性价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他们来说“高大上”的理论与政策;以动画展示形式表明处理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与行为,引导大学生进行价值观的选择,明确正确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与行为表现,真正解决大学生价值观建构中的现实问题;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观点;用对比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做出行为的选择;利用名人效应给大学生做榜样示范,等等。再次,校园公益广告的传播媒介丰富多彩,不同的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优势。利用校园公益广告全方位、新颖的载体传播正能量,特别是网络校园公益广告的发展,综合了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多种载体的优势,把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转接到网络上,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2.2校园公益广告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的长期性与长效性使得高校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短期时效性的发挥。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弥补此功效。一方面,政府、党在各个时期颁布的政策、法律条文或会议精神,需要广泛的宣传与学习才能被大学生认识和接受。校园公益广告可以积极配合社会形势或政策宣传需求,采用集中刊播的方式,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尽快了解这些方针政策。例如:党的报告、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等,校园公益广告利用自身“短、快、猛”的特点,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既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教育,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教育。另一方面,阶段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学习雷锋纪念日、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公益广告可以通过故事诉说、图片展示、历史还原等形式,使原本快被学生遗忘的历史、文化、民族情结得到唤醒,在浓厚的记忆中体味新的韵味,启发学生新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2.3校园公益广告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

传统教育工作一般都是通过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教师或者固定方式来实现它的预期效果,教育效果会因时空的限制而虚弱影响。校园公益广告的传播范围之广与课堂的教室范围形成对比,校园公益广告的时间开放性与课堂的课时限制性形成对比。其次,在人际传播方面,校园公益广告传播的内容、主题与学生思想产生共鸣,或者使学生受到震撼、引发更深度思考、引起思想矛盾之时,往往会与周围同学、朋友甚至老师进行人际交流,这样更多的人在没有时空限制中接受到校园公益广告的影响,在人际交流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意志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从而使个人的“知情信意行”得到良性循环,促使正确行为习惯的产生。

3利用校园公益广告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3.1挖掘校园公益广告的功能

功能固着理论认为,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功能。大多高校只是把校园公益广告当作宣传或者打造校园文化的一种手段,并没有将其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改变观念认识是重要提前。其次要扩大校园公益广告在校内的传播范围。校园公益广告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从投放量上切入,否则在偌大的校园中,在不良思潮如此昌盛的今天,它所起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会变得软弱无力,也就无法营造一个健康、开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更无法谈及文化对受众的潜移默化功能。从大学生来说,接受知识需要通过一个从“晓之以理”到“持之以恒”的转化过程,但是面对身心发展不一致的大学生,校园公益广告要尽量适应这个不一致的“变量”,在遵循一个相对统一的目标下,形成持续性和规模性“量”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校园人文环境氛围,并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校园公益广告惠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利益,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校园公益广告所讲求的并不是“效果上的立竿见影,而是着力于造成范围广、程度深的舆论环境,从而以整体的、综合的氛围来影响公众,以鲜明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和激发公众,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3]

3.2充实校园公益广告的内涵

营销学家科特勒提出:“公益广告须以受众为主导,在对受众的价值观、需要、心态等各方面充分了解后,才能制做出符合受众需要和接受习惯的广告产品,以影响社会受众对某事物或社会问题的态度、看法,达到劝服目标。”[4]高校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往往带着自身的需要、兴趣爱好、审美等去审视校园公益广告,以获得自身需要的信息。只有聚焦时政热点、关注学生视点、透视公益焦点,才能把握公益广告趋势和时代脉搏,创作出高质量的校园公益广告精品。校园公益广告主题要符合处于思想活跃、情感丰富、追求个性时期的大学生的需求,例如:大学生恋情的关注,贫困学生的励志求学之路,大学生对潮流的看法,关注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情感的主题会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在真实性前提下保证内容的生动活泼,在氛围教育、隐性教育之下引发学生“自我内省”学习,在内省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去认识自我需求、实现需求。这样的方式要比传统的说教、劝服方式更有说服效果。大学生的情感波动较强,辨别能力还不成熟,他们的需求并不都是有益无害的,对于娱乐性的追求要多于对思想性、社会性内涵的追求,因此,对于大学生的需求不能一味地迎合满足,要根据社会的环境、发展趋势以及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要求期望,在主流意识形态中把握大学生的需求点,用主流意识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

3.3丰富校园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校园公益广告在表现形式上要具有吸引力。可以采用以情动人、轻松幽默的方式,借助名人效应、歌曲、舞蹈、故事等形式引起受众的认同与接受,“名人本身的传播效应和影响力能迅速地嫁接到其所代言的价值理念上”[5]。负强化是采用讽刺、敲警钟的方式引起受众的注意,就像听多了赞美与夸奖,偶尔的“逆言”就会特别刺耳。处于追求独特与个性的大学生们,新颖与警示更能得到他们的注意。如:关注青少年的过度肥胖广告中,因为过度肥胖,抢救的救护车也被压扁无法行驶,肥胖者的生命得到威胁。理性诉求是指通过摆事情、讲道理的方式引起受众的理性思考与警觉,因此理性地接受公益广告理念。带有意识形态与政治性的公益广告多是以这种严肃、庄重的形式出现,以此表明此公益广告理念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用感性的诉求方式,以各种艺术手段引起受众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认同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的沟通。这些都是为了将严肃、枯燥的思想教育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缓冲教育过程中呆板的灌输与教条化,提升校园公益广告的吸引力,以发挥其最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园公益广告的多种表现形式需要借助媒介的传播,传统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视,应该继续发挥它们贴近学生生活、接触受众广泛、传播费用低的优势,积极形成规模效应,弥补单一媒介的不足。手机微信、微博、校园门户网站等新媒介要加以利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之间互相补充,将校园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立体的网络空间,使传播范围覆盖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通过交互式作用冲击学生的多重感官器官,加强校园公益广告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提升校园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影响力。

3.4强化校园公益广告的协同效应

“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6]。校园公益广告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加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也要加强与高校制度、学生活动等联合。校园公益广告与高校管理制度结合,利用校园公益广告丰富的传播媒介,将规章制度的内容传达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明确高校对自己言语行为的要求,“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度氛围的影响下,从而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起到引导、约束、调节和规范作用。校园公益广告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高校鼓励学生举办校园公益广告创意、主题等形式的比赛活动以及公益活动等,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校园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主动接受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促进理论知识的内化,形成个体思想政治品德。不能将校园公益广告看作唯一的教育渠道,要有整体的意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使校园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实现。书记强调指出:“只有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宣传思想工作才能回答好时代考题。”我们要在正确原则的指导下,从多学科交叉中寻求校园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机制与联动效应,解答好时代给我们的考题。

参考文献

[1]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3-12-23.

[2]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Z].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2013-12-23.

[3]马玉梅,周云利.论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J].学术交流,2000(2):32-34.

[4]菲利普•科特勒,埃迪尤阿多•罗伯托.营销大未来———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6.

[5]汤劲.名人与公益广告[J].新闻爱好者,2007(7).

[6]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N].新华日报,2016-12-08.

作者:张晓丽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95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群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受到冲击,利用朋辈教育的普遍性与全员性、自愿性与义务性、平等性与友谊性、直接干预性等特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结对子、朋辈班主任、社团帮扶等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做好朋辈教育队伍建设工作,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关键词:朋辈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朋辈教育理念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朋辈互助”这一种特色的自我教育方式让年龄相仿,拥有共同语言的年轻人彼此间通过交流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感悟,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进入二十一世纪,“95后”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成长环境优渥,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如何有效的运用朋辈理念做好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代大学生思政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朋辈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近年来,朋辈教育理念越来越多的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一)朋辈教育的内涵

“朋辈”一词源于英语单词“peer”,指同伴、同辈、朋党等,《现代汉语词典》将“朋辈”定义为拥有相似生活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同龄人,自发组成亲密的非正式群体。朋辈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国人Vriend提出,他认为年龄相近,生活工作背景相似,拥有共同语言的一群人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能改变彼此间的观念、想法和行为。朋辈教育理念不同于榜样教育,榜样教育中的人物榜样往往因为“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远离大学生生活实际,难以激起学生的共鸣,反而是同辈间的言行举止更具有亲和力和可接受性,因此,朋辈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逐渐被高校思政工作者所认可与接受,逐渐被运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1]。

(二)朋辈教育的特征

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朋辈教育更强调群体的自我教育,因此具有了普遍性与全员性、自愿性与义务性、平等性与友谊性、直接干预性等特点。1.普遍性与全员性。作为追求同伴认同的大学生群体,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遇到事情,第一选择的倾诉对象往往是同学或者朋友,而不是家长或者老师。我们可以说,相比辅导员、心理咨询师或者高校教师的答疑解惑,大学生朋辈间的互助教育更为普遍和常见。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运用朋友教育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拓宽了高校思政工作的视野与渠道。全员性则是指在大学生群体中运用朋辈教育理念,可以调动全体大学生参与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能有效弥补思政教师和学生工作者难以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实际思想动态,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的弊端。2.自愿性与公益性。作为社会性群居动物,人类的血液中天然流着相互帮助的因子。对大学生而言,朋辈间的互助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同学认为“同伴间的相互帮助是理所应当的行为”,超过80%的同学表示会“主动帮助身边的人”,因此,以同伴互助为主的朋辈教育理念具有自愿性。同时,由于朋辈互助更多的是满足自己助人的愿望,提升自我价值和自尊心,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等原因,而不是追求报酬、待遇等功利性的目标,使得朋辈教育这一角色带有公益性。3.平等性和友谊性。不同于高校其他学生思想工作者以居高临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朋辈教育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性,面对拥有年级相仿、经历相似的同学,大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也更容易找到共鸣,这样平等的教育方式让朋辈教育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群体的信任感。同时,朋辈互助也更容易让同学间收获友谊,相知相惜。4.直接干预性。由于大学生群体在遇到挫折、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和同学倾诉,寻求朋友或者同学的帮助,因此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直接干预性更强,担任朋辈教育的学生能常常陪伴在需要帮助的同学身边,同伴间的陪伴既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又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有调查数据显示,运用朋辈教育理念干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效果远强于辅导员、学生工作者的理论说教,因为同伴能对学生的行为起到良好的监督、劝解作用,帮助其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加之“95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情况。

(一)开放的社会带来的思想冲击

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不光在经济上的交流越来与频繁,在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将有着更为深入的合作交流,西方的各种思潮随着网络进入我国,给我国的主流社会价值观带来冲击。其中,以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为首,夹杂着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西方腐朽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观、人生观影响巨大,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同时,成长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年代的“95后”大学生群体,物质条件较为丰厚,他们吃着汉堡包喝着可乐看着欧美大片玩着智能手机长大,面对五光十色的多元文化冲击,容易迷失自己的价值信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受到冲击

互联网时代消解了教师的权威与话语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增多,教师不再像传统媒介时代般始终占据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的地位。学生借助移动智能终端可以查阅海量的信息,这无形中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与信息优势,解构了他们的话语主导权,弱化了教师对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掌控力。如洪水般涌入的网络信息,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把关人”的责任更加巨大,没有太多社会经验也缺乏政治敏锐度的大学生群体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往往难辨真假。这极大的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力,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受到冲击

网络的飞速发展转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学生极有可能绕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网络这一开放的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这对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依然秉持传统“教师一桶水,教给学生一碗水”的观念,依然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权威者,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时代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日趋平等。面对高校学生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心与接受力,部分教师缺乏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辩证看待新兴事物的能力,以排斥的眼光看待互联网时代的各种新兴事物,使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导地位发生动摇。部分教师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互联网的掌握和运用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这也给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带来了困境。

三、我国高校开展朋辈理念教育的情况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朋辈教育理念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少高校摸索出形式多样的朋辈教育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结对子模式

结对子模式的主体可以是寝室、班级,也可以是个人,采用一带一或者一带多的方式,帮扶学生生活与学习。例如北京科技大学采用的高中生“成长导师”方案就是采用学生与学生相互结对子的形式,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硕士生到高中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成长导师”通过分享自身学习和成长的经历帮助高中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法方式,树立人生目标。这样的朋辈教育理念,让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平等的互动,融学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实效性。华北科技大学则针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组建了“1+1”成长导师模式,选择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与一名有需要的边远贫困地区困难学生结成对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理念教育、专业学习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二)朋辈班主任模式

朋辈班主任、朋辈辅导员也是近年来高校常常采用的朋辈教育方式。通过给班级选配一名年龄相当的朋辈辅导员或者朋辈班主任,协同做好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例如兰州大学从2002年起就开始在班级中推行副班主任制度,通过挑选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担任班级副班主任,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时至今日,兰州大学的朋辈副班主任制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广州医学院则通过公开在大二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担当大一新生的朋辈辅导员。由于大一和大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差异不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阅历相似,选择大二学生作为新生的朋辈辅导员,能更好的激励和引导新生熟悉学校环境,做好学习、生活的规划。学院辅导员也能通过朋辈辅导员及时掌握了解新生思想动态,让学生管理工作更有成效性。

(三)社团帮扶模式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依托社团开展大学生朋辈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例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以志愿者协会为依托,设立了与航天航空大学专业相关的20个大类共1036个志愿者服务岗位,通过志愿者服务加强学院与学院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帮扶活动,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的友谊。北京师范大学生则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社团打造朋辈支持平台,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在心理学专业上的优势,聘请了六名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加上十多名兼职教师和研究生,通过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沙龙活动为有困难的学生开展心理服务,并通过这一平台训练学生志愿者成长为朋辈互助伙伴,帮助更多的学生健康成长。

四、利用朋辈教育,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在2016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采取多种方式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大学生教育的方方面面。”新形势下,利用朋辈教育理念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朋辈辅导员、朋辈班主任等形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运用朋辈教育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引,是开启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钥匙。在高校中利用朋辈理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同伴、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理念教育、专业学习规划、职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社交需要,还能有效帮助学生从碎片化的虚拟网络中回到现实世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权威性,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互联网时代下多元文化的冲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2]。

(二)充分利用微媒体平台做好引领工作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在微媒体的优点和特色,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结合朋辈教育理念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新高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形式全方面多角度创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体系”,将自媒体的优势有效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朋辈教育理念,开发朋辈教育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公众号,积极运用微博微信这一新兴媒介传播方式,提高大学生群体对朋辈教育理念的认识,提高朋辈教育理念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公众号的内容一方面要紧贴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公众平台成为引导大学生前行的灯塔;其次,开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通过“微平台”开展大学生朋辈教育工作,利用微媒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想法与建议;利用微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微”活动,共同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三)做好朋辈教育队伍建设

想要朋辈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朋辈教育队伍必可不少。要注重选择思想政治素养较高、学习成绩较好、是非辨别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好朋辈教育队伍建设,除了做好选拔工作外,把好培训关和管理关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层次选拔出来的学生,通过业务素质培训和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能力培训,培养他们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在同学间的威信,帮助其成长为优秀的朋辈教育者。同时做好高校朋辈教育管理,确保高校朋辈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长效运行。不光在选拔和培训时要严格要求,还要考核朋辈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以及工作成效。最后,高校还要搭建朋辈教育发展平台,拓宽朋辈教育的空间和渠道,确保高校朋辈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抓不懈,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真真.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6.

[2]许公正.大学生朋辈教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5.

[3]段惠方.朋辈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4(4).

作者:李艳萍 廖利明 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师范大学

第五篇: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摘要]从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内容、客体、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挑战进行相应的原因探讨。从课题研究及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媒体素养和辨识能力的培养、社会转型期矛盾的疏导和解决以及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环境。

[关键词]网络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舆论的涵义

“舆论”作为一个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其中舆论的意思指东吴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群体意见,这与现代舆论涵义差别较大,随着时代的推进,舆论一词逐渐向公众的意见或看法方面靠拢。我国对舆论做出的定义主要以陈力丹为代表,他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意见、态度、情绪和信念的集合,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以及持续性,对有关事态产生影响,并且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①网络舆论作为传统舆论的组成部分,是采用新兴的网络媒介表达一致信息的集合。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多数网民对某一特定的社会焦点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态度、意见和言论,具有产生突发、内容广泛、传播迅速、影响直接的显著特点。

二、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挑战

(一)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权威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首先表现在教师的权威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权威主要表现为:“教师凭借职业身份,渊博的知识高尚的行为,与合理的教学方法而使学生从内心真正认同教师所教、所言、所行”②。从职业身份来讲,网络舆论中充斥着对思想政治教师职业的戏称和职业认识的刻板影响。受舆论风口上不称职教师和不负责教师的种种不良言论和高校教师的不轨甚至违法行为的影响,舆论浪尖上的个案和特例被当成教师职业的普遍行为,由此产生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并且不能认同当代教师的所言所行。由于网络舆论的生动性和大学生叛逆的个性,大学生认为课堂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差距较大而主动放弃或排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他们容易赞同网络上广为流传、有一定市场的舆论导向,从而不认同教师所教,仅仅是囿于思政课教师衡量学生学业的权威下,而不能使教师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权威。

(二)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中,各类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由于自控辨别以及选择的能力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在思想上价值取向上产生动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受网络舆论多元化特征的影响,大学生极容易受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他们仅仅凭借自己的第一感觉或者是同辈群体思潮的影响片面决定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不能够理性认同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理论,不能够理智理解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意义。当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舆论世界及其所营造的负面的社会形象中,就很容易脱离现实社会,出现道德迷失和行为的失范,甚至违法。这就使得对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从舆论的数量和时效性角度考虑,网络舆论信息的基数庞大,其中的流言、谣言等负面信息众多,并且存储时间长,很容易被学生搜索。某一负面舆论热点产生哪怕是极微小的负面效应都能够通过急速传播,并且以几何量级的速度覆盖全网,相比较单纯的课堂教学是很难与其对抗的。

(三)挑战积极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网络舆论环境作为一种新兴环境不可阻挡的对主导宏观环境提出挑战,使经济环境中的市场经济功利化和逐利化思想严重,政治环境中极端民主思想泛滥,文化环境中受西方绝对自由影响严重。在微观环境方面,大学生在校园生活里为了不落伍于同辈群体,会主动搜索相关舆论事件和舆论内容,主动接受网络舆论影响,使消极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渗入学生群体。使得社会焦点矛盾被任意放大激化,影响人们思想的变动。总的来讲,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前提,如果不能够利用各种环境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合力,放任各种环境影响不管不顾,就很难开展卓有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时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状态,网络舆论环境中的人们观点表达复杂,这使得大学生价值选择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愈加复杂。

三、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挑战的应对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

当前高校教师普遍缺乏网络舆论舆情引导意识,缺乏必要的舆论引导行为。面对这种状况,高校教师应该组建必要的机构以提供专业的保障,抽调一部分辅导员兼职校园舆情监管员,赋予其对应的舆情管理权力,比如论坛删帖的特权,冻结账号的特权等,并且定期召开舆情分析交流会,使相关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针对本校实际的对策。定期对相关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向舆情管理方面有优秀经验的学校访问学习,学习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第35次统计报告显示,学生网民依旧占据网民职业构成的首位,并且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不断增长③。现代社会日趋多元,新观点、新想法、新论调不断出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反叛的同时,对新思想有更强的接纳态度和敏感反应。大学生由于辨识能力不高,缺乏自己的坚定立场和观点,普遍易受所谓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④,这就使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和辨识能力迫在眉睫。要着眼培养大学生思辨资讯的能力,用批判性的角度解读媒体信息的能力,降低由情绪冲动产生的情绪舆论的影响力,避免情绪主导型的舆情发酵。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成功的把媒体教育加进正规教育体系之中,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开展媒体素养培训的相关课程,发展教材培养教师,让大学生团体自主运作新媒体,让他们了解传媒机制,提高其对网络传媒的理解,利用大学生团体亲和力强,与学生交流畅通的特点,进而带动周围学生一起提高媒体素养和辨识能力。

(二)重视社会转型期的问题与矛盾的疏导和解决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一个时代环境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轨,这在给人们带来价值观的震荡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方面的问题,由这些问题带来的网络舆论占据了网络舆论内容的很大篇幅,是部分舆论内容的根本来源,要削减这部分舆论内容的消极影响,就首先必须在根本上疏导或者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者及时学习理论动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有效的把事实暴露在公众面前,公众只有全面了解事实和经过,负面舆论才会真正失去根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才会到来。社会矛盾的出现有其出现的必然性,但社会舆论的产生则并不是不可控的,各级部门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矛盾,才能最大可能的削弱或化解矛盾,只有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取得人们的信任,同时及时参与倾听,才能了解大众的合理诉求和问题所在,才能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理性应对网络舆论。舆论产生的关键之处在于信息的不透明,信息不透明公众就恣意猜想,所以只有加强信息的透明度,才能从社会环境上减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压力。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优良环境

校园网络舆论是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最真实的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完成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引领,必须要从学校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揉进校园环境中,让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不自觉地接受熏陶,最终形成自身的信念自觉。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宣传先进、弘扬先进、争当先进的校园网络舆论导向。同时可以加强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载体中的舆论内容建设,强化校园BBS的舆论引导,占领高校网络舆论的主阵地,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舆论引导时立足本校的校园网络信息环境,抓住校园热门话题的引导主动权,从而形成具有及时高效特点的积极的舆论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注重对校园网上热点话题的调控,对于有可能发展为具有消极作用的网络舆论要及时的处理应对,比如采取及时删帖、屏蔽或者冻结账号等方式,同时要发表正向的相关信息,形成优质的校园网络信息环境。同时可以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干部和广大学生党员组织起来,调动最广泛的学生群体,营造最具有影响力的同辈群体环境,使大家都积极参与校园正向网络话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互动与宣传。最终构建起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得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快速进展。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10-215.

[3]王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网络意见领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4]黄军利.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73-76.

[5]李振委.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6]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第35次统计报告[EB/OL].

作者:武文 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

第六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摘要: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同志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时期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同志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等原则,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进一步突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向来被放在我国高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党的历届领导都在各种场合反复多次强调大学生要健康成长,高校必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生命线的科学理念。他认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育在的教育理念中被放在其他各项教育的前面。邓小平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时候,把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抓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坚守和创新发展。他多次指出,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这个决策依然没有变,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工作。他反复强调,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尤其是新形势下,今天的社会跟以往相比大不一样,有很多新的鲜明的特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时代需要。在前人已有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更明确、更具体、更透彻地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使全党、全社会对全心全力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清晰认识和更紧迫的觉悟。

2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作为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创始人,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他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邓小平在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他认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都必须加强。他尤其重视大学生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要求高校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这“四有”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都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根据当前我国具体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一是要求一如既往地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要求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国情和特色,客观看待外部世界环境和特点;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发展大业中,勇做新时期的奋进者、开拓者。二是特别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他把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分别从三个层面为建设什么国家、发展什么社会和培养什么公民等重大问题找到了答案,体现了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了社会评判是非对错的价值标尺,所以,他要求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三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过程中,分别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国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背景和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目标的国内形势,提出了“两个奋斗目标”“三个倡导”“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伟大复兴、怎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问题,找到了新时期我们党执政、治国、引领国家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在准确理解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精准把握新时期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

3进一步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一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原则方面,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结合统一。他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充分学习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坚决维护中央权威,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言论上和行动上保持完全一致。他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办师生所需、解师生所难。为真正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要求,各级各地的党委书记要防止因身处高位而脱离群众,要经常进入高校,多去高校作报告,加强同师生的交流接触,了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解决师生关注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需要。二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方面,要求要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他指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既要坚持我们党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获得新发展。为此,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学习、总结和遵循过去好的经验,又不能因循守旧,固守传统经验,必须在理念、手段等各方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鼓励和尊重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创新。这样就能够避免像以往一些高校那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决策、轻落实。三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态度方面,要求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工作方向。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渗透,各种文化相互影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形势越复杂,越需要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错失主动权,指导思想也发生偏离,就会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秩序和内容失范,最终结果会非常严重,可能直接导致整个高校教育偏离社会主义轨道。

4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和通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群众中得以扎根的重要前提,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不断从理论发展和实践需要等方面探索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路径。他特别擅长用鲜活、浅显的群众语言阐述博大、深奥的科学理论。他用贴近普通群众的思维方式阐述党的执政理念。他提出了“中国梦”,使得党的基本理论的表述更通俗易懂,更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更易于在大学生中传播扎根。他结合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概念,用“一带一路”概括出了当代中国更具包容性和平衡性,引导各国在和平友好氛围中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新思路。他国学功底非常扎实,在各种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讲故事,摆事实,语言朴实大气,文风清新亲切,更容易感染人、启发人和教育人。的学风言风文风作风有力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和通俗化的发展。

5进一步强调了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提出全社会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点。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他在强调利用一切资源,动员一切力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突出强调,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这无疑对高校各级党组织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下“四支队伍”要履好职、尽好责。一是高校党委必须真正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充分重视,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老问题。二是高校宣传部门作为职能部门要提高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提升工作水平,加强理论武装,加强对网络、课堂、校报、校刊、论坛等阵地的管理,加强和改进宣传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学习,提升个人政治理论素质,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爱岗敬业,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政策讲深讲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其他课程的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结合所教课程传道授业解惑育人。学校各部门的党员教职工也不能置身事外。高校只有按照所要求的全党动手的要求去落实,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成效。

作者:杨柳 单位:贵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七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

[摘要]创新并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提升大学生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充分认识新时期大学生群体思想素质基本特征,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二三四”工作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达成共识,以全新的战略体系布局开展全方位、综合系统化的教育改革。提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指导,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一系列指示。高等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强调“内涵式发展”和“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背景下①,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艰巨任务。

一、新时期大学生群体思想素质基本特征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与其他成员具有相同的特征,也具有有别于其他成员的特征。在历经了四年的培养和教育,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受到了来自于现代科学理论的熏陶,在素质教育上也获得了全面的锻炼,从而在思想素质上有别于一般的社会群体。

(一)自我观念个性化

大学生能比较客观地思考、分析和看待人生和社会问题,他们对政治问题比较关注,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是非观念比较强。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量越来越大,涉猎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受各种社会思潮冲击越来越广,导致其思想观念日益呈现出多样化。

(二)价值取向多元化

大学生受过正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对于党和国家有着明确的概念和热忱,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但缺乏严格的党性锻炼,理想信念也不够坚定。由于过分强调个性,在价值判断上的功利性表现时有发生。

(三)纪律观念淡薄化

由于大学生生源结构、招考方式、培养方式、培养类型的多样化,使大学生的教学、科研和活动的组织形式呈分散性特点。他们的学习生活相对自由和分散,使得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大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较为松弛,与人协调合作的能力不够,团队意识亟待提高。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过由于教育实践工作的需求往往比教育理论知识更新的速度快,这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在综合水平、创新创造和成长需求领域上还有待提高。

(一)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关注不够

当下高等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专业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学习,这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遭到冷遇,学生也就无法进一步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情况相反的是,由于学生思想状况的多元化,生源结构和社会经历的差异化,同时面临就业、生活、感情等各种压力,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不够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无法与学生个性、教育实践相匹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还有待完善、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工作匹配不足、教育形式缺乏创新以及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导师的重要性和示范性发挥不够

部分学生导师急功近利,更注重结果的完成,而不注重论文写作过程时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专业理论和实践固然重要,但学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更为重要。

(四)学院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调动不够

基层学院作为大学生教育的直接部门,应充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为期四年学习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应从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与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核心目标服务。然而,基层学院在大学生教育方面更多是大量材料的提供和上报,没有太多关于工作的主动性思考,没有制订出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困境的方法。

三、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群体思想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了解不足的特性,为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有效展开,需要探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二三四”新模式,即:秉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完善组织保障和内容保障“二大体系”,依托大学生导师、大学生辅导员和大学生干部“三支队伍”,搭建学术科研、社会实践、文化活动和心理健康“四个平台”。

(一)秉承一个理念: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模式的创新,首先要回答以什么样的育人理念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个理念就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的工作就是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使大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做学问,更要学会如何做人,自觉成为追求“中国梦”的时代先锋。

(二)完善二大体系:组织保障体系与内容保障体系

1、完善组织保障体系。要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到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培养紧密结合,努力开创出具有科学性、综合系统性的组织体系。一是坚持学院党委指示,重视党政管理,实行专业组织成员与兼职成员相互配合的机制,形成“学校党委——学工部——学院党委”三级领导体制;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学工部——学院——学工办”三级工作机制。2、完善内容保障体系。一是推动大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应创建长期稳定、全面的大学生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鼓励大学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二是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一方面要推动以班级、系部、学院灵活设置党支部;另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特色党建活动的顶层设计,特别是要结合时代主旋律,注重普遍性学习和重点性学习相结合,针对不同大学生群体开展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提升学习效果。三是着力推进“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通过开展“大学生诚信与学风建设”系列宣讲、在入学阶段与大学生签署诚信承诺书等形式,不断加强大学生科学道德教育、责任诚信教育、学术规范教育。四是强化网络引导。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思维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展开实践工作,致力于维护互联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阵营,利用时下热门的微信、微博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展开,以“三位一体”的信息交互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风向标”、“发动机”、“扩音器”、“透视镜”作用。

(三)依托三支队伍:大学生导师、辅导员和大学生干部

1、依托大学生导师队伍。结合导师遴选和考核管理,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导师工作的主要职责。促使导师在指导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伦理、学术诚信上起示范和教育作用,防止发生学术不端行为。通过机制建设,激发导师队伍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导师成员积极参加党团活动,发挥导师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学风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作用。2、依托大学生辅导员队伍。严格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配备大学生专职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聘任部分大学生兼职辅导员,进一步充实大学生辅导员队伍。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辅导员工作制度,创设工作考评和奖惩体系,明确辅导员责任和义务,推动辅导员工作各项指标完成。坚持常态化业务培训和外送培训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辅导员的培训。3、依托大学生干部队伍。一是抓队伍建设。采取民主选举、组织推荐、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到大学生干部岗位上来,对大学生党支部、班级和学生会干部进行全过程培养与监督。二是抓教育培养。重点实施大学生骨干培养“展翅计划”,深入开展以骨干培训班为代表的大学生干部培训活动。三是抓管理使用。对大学生骨干从严要求,特别加强学风和道德建设,使大学生干部能够在校园中处处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四)搭建四个平台:学术科研平台、社会实践平台、文化活动平台和心理健康平台

1、搭建实时动态化的学术科研平台。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术科研平台通过开展各项学术科研工作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搭建校、院两级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交叉学科学术交流。指导、支持各大学生培养单位建设学术科技活动平台,举办高质量、高层次、区域性的学术科技活动。2、搭建大众化的社会实践平台。促进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就《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达成的共识,提出号召大学生展开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见习进入企业和事业单位进行实践探究,促进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有机结合,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国家教育战略的实现。3、搭建精品化的文化活动平台。高校开展的文化活动是缓解学生学业压力、充实学生生活的主要方法,更是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相互结合,以精品化的平台建设,开展素质讲坛、体育赛事、文化艺术、职业发展等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邀请学术泰斗、社会贤达等作为主讲嘉宾的闻贤讲坛,举办大学生校园文化节交流活动等。4、搭建人性化的心理健康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其对大学生的健康与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要充分依托学校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认真开展大学生入学阶段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的开展。通过新生心理普查、心理委员选配、知识讲座、心理委员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推动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毕业之后他们将会在我国各个领域中贡献能力和智慧。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应将其作为自身和国家的事业进行不断建设和努力,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作者:姜杨 张炼 陈雷 单位: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