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播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

播客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使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基于此,文章首先对播客的概念和优势进行了论述,其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播客的功能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播客;功能解析

在信息化背景下,播客由于其实时互联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方便学生进行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有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播客的概述及优势

播客和博客一样都具有传播信息的作用,二者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和传播的,但是,播客的功能性更强。在传递信息时,博客以图片和文字为主,即以静态信息的形式传播,播客则以音频和视频为主,即以动态信息的形式传播,这样的网络信息主观性和感染力更强。播客采用的音频和视频传播方式,其承载的信息量较大且富有情感色彩,能够深层次地展示事物的真实属性。在接收信息时,受众能够从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要素。播客的传播学特征主要有平等性、自主性、交互性、易操作性、可定制性等。在播客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任何个体的思想和声音都能得到平等的展示机会。播客的信息传播空间更广阔,且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弊端。播客在电子邮件的支撑下,实现了用户和受众的双向互动。在使用播客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只需利用简单的设备就能完成对音频、视频的录制。和传统的博客相比,播客的受众可以自己“定制”信息的种类和内容。

二、播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与实践应用

(一)功能解析

将播客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一次全新的教学尝试,不仅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还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1.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制作播客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个性思想融入其中,极大限度的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播客传播的内容具有个性化,大学生更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改善了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氛围,使空洞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借助这一信息传播平台,教师能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学习和思考空间。

2.实现学生的双向互动,提高其主观能动性。播客能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信息传播内容更丰富,并且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能很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借助播客,学生和教师能够更为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实现实时交流和双向互动的目标,有效实现信息共享,改变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沉闷、刻板,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学习中。

3.发展学生的个性。由于播客具有可订阅性和可选择性,受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好订阅节目,因而将播客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学习渠道得到了拓展。学生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搜索、选择和接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实践应用

1.实现信息承载和传导功能的有效结合。将播客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为教学工作带来生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实现信息传载和传导功能的有效结合,整理和制作全面科学的教学资料,重视教学资料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其紧扣教学主题,还要重视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并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2.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和沟通。为了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要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和沟通。为此,教师在展示音频、视频资料时,应该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在读取播客资料过程中,也要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教师进行探讨,这种交流方式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极为有利。

3.实现知识的渗透和导向功能。采用播客的形式进行教学,能使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除了要使用播客教学外,还要对知识进行渗透和导向,让学生在接受播客传播的思想政治信息时,不断完善并规范自身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作重点,从根本上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在多元化文化传播的背景下,新的教学手段是现代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播客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能使信息传播的内容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2]袁蓉蓉.传播学视野中的播客及其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究,2008(3):94-95.

[3]张凯,李金永,安旺国,等.播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潜力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13-15.

作者:叶梦娇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