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民主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在社会经济转型的时代环境下,社会民主思潮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民主性在平等与互动中逐渐彰显出来,其既与大学生思想形成机制相契合,又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因此,应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面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民主性

随着经济体制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日益推进与逐步深化,社会民主思潮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各界人士共同探讨的话题。作为塑造社会主流意识重要平台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同样无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民主思潮的冲击与影响[1]。虽然当代大学生具备得天独厚的接受能力与越来越强的民主意识,但因认知所限,其难免会对社会民主认知存在片面的与不恰当的理解,因此,应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必要的正确引导,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民主性研究对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产生不容轻视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民主性的存在依据

1.与大学生思想形成机制相契合

大学生思政教育民主性与大学生思想形成的内在机制相契合。大学生能否形成健全的思想是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否起作用的基本条件。大学生思政教育既需要高校思政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也需要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内在因素的积极作用[2]。在当今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而这正是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者来讲,由于大学生思想产生巨大变化,传统强制灌输式的思政教育方式不仅已无法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还容易使大学生滋生逆反心理甚至抵触情绪。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民主理念与机制,能够使大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接受思政教育,契合当今时代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心理模式,既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意识与发散思维,也培养与开发大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思维。

2.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

在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出现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大学生思政教育民主性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抉择。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命题,对高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充分的必要性,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而且具有实现的可能,二者有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指明方向,又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全员育人等,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生命力表现在代表社会的进步,紧跟时展的脉动,引导大学生乐观积极向上,勇于奋发进取。实践表明,大学生思政教育只有密切结合当今时代环境,才能获得蓬勃的生机与不竭的动力。在当今时展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诸多全新的情况与问题,因而大学生思政教育应立足已奠定的良好根基,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传承与发扬思政教育的民主性优势[3]。大学生思政教育民主性的优势主要呈现于三大方面:一是提升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自主性,激发其创造性,塑造其乐观积极的人格,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二是增进思政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沟通与交流学习,使大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与认知思政教育内容;三是将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中,突破传统思政教育无法克服的瓶颈。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民主性的现实趋势

1.思政教育主客体间关系日趋平等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走向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时展所需。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大学生作为思政教育的接受主体,对思政教育是否认同,是否能将其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在思政教育接受视域下,从心理学的角度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政教育认同心理的形成、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能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思政教育民主性的核心在于平等,也就是说,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客体处于高校思政教育交流活动的同等位置。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民主性要求高校思政教育主客体应平等相处,彼此尊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主体应尊重客体抉择高校思政教育的民主地位,合理赋予客体民主权益,切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压制客体接受思政教育。在理论和现实中,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是肯定的,受教育者的客体地位和服从的角色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果把这一点绝对化,把主体和客体绝对对立起来,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4]。彰显大学生思政教育民主性,首先应转变思想观念,构建高校思政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平等关系。虽然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是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客体,但是就其思想转化来讲,大学生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则为内因。换言之,高校思政教育的客体同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应结合教育目标与内容、教育对象与环境,正确把握主客体关系,平衡主客体的角色地位。具体来说,高校思政教育应积极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举办交流会、讨论会以及辩论会,激励大学生主动走上讲坛发表自己的见解。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育的计划制订与组织实施,也应结合大学生的信息反馈,彰显高校思政教育的民主精神。

2.思政教育过程双向互动

在思政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对教育者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有思想、有一定认知结构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活动中不会消极、被动受教,而是积极、能动地接受教育,同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影响着教育者[5]。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政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地位截然不同,甚至出现主体将客体视为被动接受思政教育的机器,忽视客体所具有的主体性的现象,这就严重遏制了高校思政教育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思政教育主客体应具有换位意识,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高校思政教育。由于主体处于思政教育的主导位置,因而其更应具有客体意识。高校思政教育应积极营建和谐民主的思政教育氛围,促使主客体双方互相交流,彼此启发。一是倡导贯彻疏导的思政教育方针,将单向灌输转化成双向交流,将硬性注入转化成启发引导,以循循善诱的疏导方式使大学生接受健全的思政教育。二是关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彰显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高校思政教育转化成大学生的内在诉求。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完善大学生的主体人格。

3.思政教育方式民主抉择

大学生思政教育者应具备丰富的民主知识,此为彰显大学生思政教育民主性的前提条件。思政教育者应熟谙优良民主传统,了解民主法律法规,知悉民主目标与原则,掌握民主要求与做法。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科学地认识文化的功能,积极地发挥文化的杠杆作用,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思政教育民主性对育人思维与教育技能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教育者应结合教育任务需求,在教育中融入民主文化元素,充分发挥思政教育民主性的整体功能,这就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掌控全局的综合能力,还要善于构建浓郁的民主氛围。同时,大学生思政教育者还应具备较高的民主行为素养,其民主示范作用对体现思政教育民主性而言举足轻重。实际上,大学生从教育者的行动上体会到的东西更为具体与实用。所以,大学生思政教育者务必注重自身行为习惯的民主性塑造。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民主性的引导

1.秉承民主性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理念

大学生思政教育贯彻民主性原则,应秉承民主治校与民主治教的理念。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与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大学生的思想塑造为思政教育的出发点,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专心致志为大学生服务,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具备民主意识的高素质健全人才[6]。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在思政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的互动关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民主权益,调动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大学生将接受的思政教育转化成他们的智慧与能力。二是运用制度为实施民主治校与民主治教提供基础保障。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不仅起到规范的作用,还起到保障的作用。只有具备现代的民主教育理念与民主价值观念,高等教育管理才可能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民主性提供必要保障。三是推进思政教育民主性研究和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民主性研究有益于高校思政教育观念和方法的革新与完善,有益于高校思政教育民主性的健全与实施。

2.优化民主性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

大学生思政教育应不断优化教育机制,充分彰显民主性元素。一是结合高校思政教育要求的统一性与实践的多样性,选择民主化的思政教育途径与方式。高校思政教育要求的统一性体现在坚持思政教育方针与原则方面,而实践的多样性则体现于通过相异的途径与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二是将高校思政教育反馈信息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索信息中,以民主化的方式调研思政教育对象。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网络民主意识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主流政治话语之一。从人类社会权力政治的现实发展来看,网络民主意识的滋生已经大大影响到人类思想变化的深层价值和观念认同。在中国知识群体的主流意识中,网络民主意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产生较大的影响[7]。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借助当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畅通传送的渠道,使思政教育信息能够自由呈现出来,并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三是思想交流结合人际交往,提升思政教育民主氛围。就某种意义而言,高校思政教育既是思想交流过程,也是人际交往过程。思政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含有目的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政教育的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高校思政教育不仅应从整体上彰显思政教育环境的民主意识与民主作风,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民主化的思政教育,还应从个体上培育大学生的民主素质与民主思维,鼓励大学生发表独到的合理见解。

3.构建民主性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

大学生思政教育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是指导大学生建立健全价值观、社会观的前提和保障。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与平等观念日益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应以民主与平等为基本原则,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应平等开展民主讨论。一是建构开放化的民主性思政教育模式。不管课堂教学还是日常引导,高校思政教育都应为大学生营建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民主化的表现平台。二是以讨论与协商的方式解决高校思政教育问题。高校思政教育应转变传统的单一说教方式,采取研讨式的对话交流方式,在宽松民主的思政教育氛围中,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以大学生自身的感悟掌握思政教育理论知识。三是赋予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参与权与监督权。高校思政教育应顺应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努力推进校园的和谐民主,培育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与平等观念[8]。高校思政教育应使大学生参与制定与其密切相关的思政教育管理制度,参与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高校思政教育也应赋予大学生评价思政教育质量的发言权与监督权,从而不断提升其实际成效与活力。当代大学生的民主认知更多地体现于民主形式方面,而不在于民主实质方面。大学生对民主的情感取向,具有既向往又排斥的复杂矛盾性,大学生思政教育对民主的价值取向,则呈现价值与民主的功能冲突。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转型期特征,这是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应的。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民主价值与民主诉求日益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民主意识与民主观念日益浓厚,这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于蓓.法国“社会民主”初探[J].欧洲研究,2013(6):118.

[2]陈志刚.西方社会民主理论大观园图鉴———评辛向阳的“西方民主思想史”丛书[J].国外社会科学,2014(3):155.

[3]白振荣,赫鹏飞.基于戴维•赫尔德社会民主理论的德育体系建构[J].人民论坛,2015(35):218.

[4]林育川.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社会民主[J].社会科学辑刊,2013(1):45.

[5]陈燕.中西比较视野下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民主”的缺失[J].宁夏社会科学,2016(4):57.

[6]王洪树,廖华.社会民主的萌生发展、学理分析、价值意义及实现路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4):187.

[7]黄基凤,崔达.网络民主意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3(21):61.

[8]李途,谭树林.戴维•赫尔德的全球社会民主理论: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2):154.

作者:张景聪 单位:华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