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述(9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浅述(9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学生们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可以说这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它却沦为“从属品”,甚至是“可有可无品”,这与家长学生们对此课程的理解偏颇有关,当然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有关,本文笔者从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谈谈几点想法。

一、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曾说:“任何人都没有完美的心理健康,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没有个人的、社会的或情绪的问题”,特别是正值青春期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心理机能和心理特点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转化过程中,这个时期又称为“心理的断乳时期”。其心理主要表现在:①学习独立性和自觉性发展较快;②社会责任感和世界观开始形成;③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出现;④独立性增强,叛逆心理出现;⑤情感丰富但不稳定,自控能力弱。教师应精准掌握其心理,运用其心理活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交往与沟通一章中将介绍学会与父母交往和沟通,感恩父母内容,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讲什么是孝敬父母?为什么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怎样孝敬和感恩父母?即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而这条条框框貌似层次清晰,但学生却不买单,甚至反感这样的说教,在讲这一节的内容时我先播放了一个母亲剖腹产手术和自然分娩的小视频,无论是母亲痛苦的呻吟,还是母亲腹部被剖开的那一刹那,都足以震撼学生的心,而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啼哭足以宽解母亲的痛苦,取而代之的是脸上的笑容与眼角激动的泪花,我想这样的场景,没有一个学生不为之动容。接着我选取播放了几个家长提供的视频短片,往往家长再苦再难再累也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学生们根本感受不到父母苦心经营家庭的艰辛,甚至有的学生都不了解父母工作的常态。因此,课前我通过班主任联系到几位家长,请家长配合、支持教学,提供些其工作的视频短片。出租车司机是服务乘客的,不管乘客多么矫情,不能拒载,不能不送到指定地点,否则就会遭到投诉,如果遇到醉酒乘客吐一车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醉酒人不理智,与司机发生口角,打骂司机事件也频频上演……,这一幕幕视频足以让学生从心里理解父母。音频、视频的双重作用,让学生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时候再由学生讨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既大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内心。否则简单知识点的罗列与叠加会让学生厌烦、排斥,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设身处地,角色扮演

很多时候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是因为没有引起他们的共鸣。比如在讲做一个懂礼貌、有礼仪的中学生时,不妨设定几个情景,让学生自编自导,在娱乐中接受知识。假定A同学经常脏话连篇,待人接物目无尊长,而B是其邻居,在走廊里两人不小心撞上了,模拟此情景。之后问问B,如果这样的事真实的发生在生活中,其内心有什么想法?A同学听到B的评论后,又有何想法?假定A是班长,组织召开班会,班级其他同学都自说自话,模拟表演。采访扮演A角色的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情景,自己内心有什么想法?没有人不喜欢受到礼遇,没有人不喜欢有礼仪之人。因此,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就首先要尊重别人,而尊重主要体现在礼仪礼节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哥德也曾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总之,“爱人者人,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当学生认同这些观点后,组织学生列举我们身边不文明、失礼的现象,小组讨论什么是礼仪?礼仪的重要性?如何做到有礼有节?有礼有节的要求标准是什么?最后让同学们互相监督,争做懂礼貌、有礼仪的中学生,在班级可设置投诉箱,同学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三、案例展示,广泛讨论

学生反感“填鸭式”教学,我们就迎合其心理,转变教学方法,现在中学生动不动就离家出走、跳江、跳楼、自杀的血案频频发生,这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对比那些身残志坚,与病魔顽强斗争的人,我们如何肯定生命的价值?尊重自己的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毕竟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这一次仅有的生命如何把握?教师的劝勉学生总是厌烦的。我们让事实说话,多展示这样的案例,一个人的轻生给家长的打击是致命的,多找些这样的素材,再多选取一些偏远山区孩子们的生活状况的影响资料以及身残志坚,与病魔顽强斗争着的故事,让他们对比、讨论,学生们一定会对生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千篇一律的搞讲授式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千课一方,一方千课,否则学生会失去新鲜感,教学也会失去活力与魅力,教研永无止境,教改永无尽头,唯有教师与时俱进研究、探索、实践、教学才会永葆青春。

作者:谷海丹 单位: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

第二篇:问题导学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初中学生,无论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学习的自主性,都还比较欠缺,在此过程中,更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问题作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教师组织课堂和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初中思品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巧妙点拨学生思维,在构建高效思品课堂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品教学;问题导学;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问题导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利用问题导学,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进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能够让乏味的课堂瞬间充满活力,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开展问题导学模式教学,教师也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在哪些方面掌握不够牢固,如何进一步去引导,从而让教学效率提高。

一、导入设疑,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知道,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始时能够设置引发学生兴趣的课题,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一堂成功的课堂需要一个好的引导,它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在学习“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和谐、美丽、干净、富饶的画面,接着又向学生呈现出丑陋、污染、资源匮乏的场景,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的场景发生的?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探讨这个问题。这时,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小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的注意力便逐渐转到课堂教学中去。他们带着问题去课本中寻找答案,并且与小组进行讨论,都希望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他们的激情和勇于探索知识的意识让他们学会了思考。导入设疑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给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指明了方向。

二、立足三维,用提问增强探究精神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提问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角度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解答课本知识。这样,才能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以及乐观的人生态度。例如,在学习“美好青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1.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怎么样看待青春在人生中的作用?2.如何让“青春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学生根据文本知识开始进行探究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当然,对于青春的理解有的同学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他们搜集了一些资料说道:齐白石大师在晚年才有所成就;姜子牙在晚年才辅佐姬发成就西周的伟大功绩等等问题。因此有些学生认为青春不是那么重要。同学们对这个观点有些不同的见解,他们相互争论、反驳,搜集各种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这种立足三维空间的教学方式采用提问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交流合作意识,也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个性,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以生为中心,用提问提高主体意识

新课改理念十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去。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提问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而不是被动地去学习知识。当然在教育中也要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精神。例如,在学习“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而是应该采用举例的方式向学生阐释这一概念,让他们明白自己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当然不同时期学生身上背负的使命不同,使命感也会不同。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当代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与传统的历史使命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导致这两种使命的不同?这些问题让学生去探讨,这种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又很好地传达了政治教学思想,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发展的轨迹以及思想的形成。

四、别出心裁,用提问培养创新思维

教育与教学是任重而道远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捉住学生的兴趣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改变传统的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本知识的巩固,教师要能够提出新颖而独特的问题,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继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掌握了表面的知识,而并没有真正了解知识的深层含义,因而很容易遗忘。例如,在学习“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一课时时,大多数学生掌握不住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条件,这时教师可以给出特定的案例进行分析:为了保证选举与被选举的公平公正性,各地政府要求年满18周岁的公民去参加投票选举(公民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且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是否保证了选举的公平合理性?为什么未成年人不可以参加选举?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政治知识。总之,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学习更系统的理论知识,在点滴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分析思品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使得问题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问题导学中爱上学习,爱上思考,更能助推学生的思维发展。长此以往,这样的模式既可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让思想品德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作者:朱毅杰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学应用

摘要:初中是学生思想逐渐成熟的阶段,经过初中教育,学生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思想全球化的今天,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非常重要。但是传统思想品德教学往往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致学生兴趣不足,因此,运用情感教学法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学

初中是小学与高中衔接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仍然没有定性,其思想行为习惯仍然会受到外界影响而改变,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性格和品德。但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学的应用比较欠缺,学生感受不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针对这个问题,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情感教学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太过重视考试和评分

虽然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但是很多教师仍然坚持应试教育观念,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提高学生成绩上,而教学实践的重点也放在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以及让学生取得高分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就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不过关导致的,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还限制了学生的潜能发挥,教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也很难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2.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决定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在教学中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死记硬背,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基本上没有情感交流和言语互动,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这种无条件服从也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隔阂,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对思想品德教学失去兴趣和主动性。

二、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1.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素质水平较高的优质人才,因此,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采用情感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建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情感教学法与传统机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情感教学法让学生认识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热烈的学习氛围,恰当的教学方式能够消除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厌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运用情感教学法,师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互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运用情感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教学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展现自我,实现个性化发展。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初中生的思想逐渐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逐渐形成,因此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品德知识,提高学生的品德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今后的顺利发展奠定基础。

三、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1.革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摒弃传统以成绩为一切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人才不仅仅是成绩好,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品德,教师要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运用情感教学法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教育。要顺利运用情感教学法,教师就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也是应用情感教学法的基础,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成绩差异而区别对待,和每一位学生成为朋友,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施行个性化教学。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要多加引导,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去探索知识,学生出现错误,教师除了要及时指正,还要耐心帮助学生找出犯错的原因。除此之外,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鼓励他们,这是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好机会。

3.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

除了口头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教学方式,如灵活加入名言警句或者人物轶事等,调动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良好氛围中掌握知识、发散思维、陶冶情操。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社会和生活,让思想品德教育更加充满活力。综上所述,在初中品德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法,对于师生情感交流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都非常有利,教师应该发挥情感教学法的积极作用,用积极的态度和热情去感染学生,用热情的言语去鼓励学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天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0(57):30.

[2]姚富江.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J].文理导航,2016(11):87.

[3]耿祥英.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J].考试周刊,2016(44):81.

作者:黄铭雄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浰江中学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的转变

摘要:初中教育教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而这一教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黄金时期,是学生思想和行为由青涩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过渡期,也是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必要实施过程,如何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德育兴趣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值得思考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要求中,曾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主观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而摒除传统应试思想,避免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主动课堂。初中思想品德,是关于初中生德育方面的重要课程,做好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以下就如何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的转变做简要分析,望能帮助到各位同仁。

一、以信息技术为辅助,重视学生兴趣引导

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社会的时代,知识的信息化,不论是学生还是社会职业人员都可以轻松从网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有用的信息作为知识可以快速传递到人的大脑中,从而丰富人的涵养,拓展人的综合技能。商业的信息化,如今人们已然不用必须到实体店购买货品,而直接在线上下单坐等收货即可,这便是信息化时代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作为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源———教育,应当把握好这一有利的时代契机,紧抓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优势,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服务。初中生的思想较为超前和潮流,对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强、兴趣浓,基于此,笔者认为引入信息技术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形象性十分必要。比如,在教学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诚实守信》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一些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动画视频资料,如《立木为信》《国王的花种与种不出来的花》《一诺千金》等,以此作为多媒体教学的导入过程,从课堂伊始就紧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自觉做一个有良好品行的人。

二、以品德教材为依据,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结合这一理念我们不难看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应当尽最大限度向自主、趣味、开放、和谐的方向靠拢,即构建活跃的思想品德教学气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笔者在实践中结合了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这对于转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来说,具有明显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比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理解与宽容》一课时,首先,笔者让学生针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小组合作探讨,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分工明确,各守其责,最终由一名学生将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汇总,并向其他学生做简单阐述,学生对于本课的知识点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其次,为了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表演,比如其中一组在课堂上表演了大家所熟知的《负荆请罪》,让全班学生了解到理解和宽容的重要性,以及本课的知识点也是我国传统的优秀美德,学生身上具有的传承和发扬任务更加艰巨。

三、以教学实践为延伸,开展趣味社会活动

要想做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的良好转变,我们还要懂得将品德教学地点由教室向课外延伸的道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学得再好,也不如亲身参与到实践中一次,引导初中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不仅是思想品德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现,因此,做好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的转变工作,我们应当以品德实践活动为延伸。具体来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义务服务活动,带去文艺汇演、劳动帮助、技术支持等,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义务植树节活动,为这个世界增添几分绿色,用自己的行动净化社会空气,如此,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初中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乐趣,更能收获社会实践经历,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健康、快速发展。概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作为教学领路人的角色,应当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号召,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和激发,关注学生实际学习效果,避免传统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空耗学生时间,而为了实现本教学目标,笔者在实践中对此做了几点教学探讨,力图通过我们思想品德教师的共同努力,提升德育教学质量,让德育之雨浸润义务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沫含.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现状及实施策略[D].沈阳师范大学,2016.

[2]高云飞.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研究[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作者:章会肖 单位:永嘉县桥下镇第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不断优化思想品德教学手段,让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发扬学生人性中的闪光点。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奠定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一项基础课程。思想品德之所以成为小学、初中所要学的主要科目,是因为学生在该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是塑造健康道德的最佳时期。苏教版的思想品德教材以生活中的小事作为切入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我们的教学中,让思想品德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为学生的精神发展树立正确的方向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让思想品德指引学生前进呢?接下来笔者就根据个人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注重点

1.与实例结合

思想品德源于生活,当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地举一些生活当中的例子,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科目有更直观、更具体的理解。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听得晕头转向,由于教师没有将课本内容联系生活,导致学生只能对课本内容死记硬背,使知识变得生硬,也没有从根本上起到丰富学生精神内涵的作用。

2.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较偏理论,学生学习起来难免会觉得枯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应该多多引导学生形成对该科目的兴趣。倘若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兴趣,那么学生就会在课上显得心不在焉,对于课本中的一些积极内容无法有效吸收。

二、思想品德教学的优化策略

1.立足于实例

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引用实例,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见解,也使学生从生活中正确看待问题。在学习《学会负责》中的“承诺的分量”这一章节时,笔者就向学生介绍了一个关于信守承诺的实例: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促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可见,信守承诺能增加彼此的信任,甚至还能在危难时得到别人的帮助。然后,笔者又向学生举了一些不信守承诺的例子:比如没有按时还钱、和朋友玩耍时经常迟到等等,说到这里,有些学生还惭愧地低下头去。实例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懂得更多道理。

2.寓教于乐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同样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自立自强》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展开“找习惯小竞赛”,内容大致如下:在6:30时,小明像往常一样按时醒来,开始了他一天的生活。在校园里,小明主动和教师、同学打招呼,并捡起校园里的纸屑。中午在食堂打饭时,小明只吃荤菜不吃素菜。小明在班级中积极发言,被评为“文明之星”。晚饭时,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夹了很多素菜,小明很不情愿地吃了下去。笔者让各小组将自己找出的好习惯和坏习惯总结在纸上,看看哪个小组总结得既正确又快速。然后,笔者让每名学生找出自己的一些好习惯和坏习惯,让学生以制定手抄报的方式写下自己要培养的好习惯和要克服的坏习惯,并制订计划。学生都用水彩笔很认真地在手抄报上进行绘画,第二天,笔者在班级内举行了一次手抄报展览活动,让学生对“你认为的最优秀的手抄报”进行投票。最终,得票最多的学生获得了一个精美的礼品。又如,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意志力的重要性,笔者在班级内举办了“意志力大比拼”的活动:首先,让学生坐着用左手举起课桌上的一叠书(从教科书中筛选5至8本),看谁举得时间长,并请第一名落手的学生和最后一名落手的学生上台发言,让学生在竞赛和切身体验中体会“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这一真谛。

3.多媒体教学

教师巧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情景。在学习《亲近师长》的时候,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首《懂你》,歌词中唱道:“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随后,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感动中国》节目中孝敬父母的视频,不少学生都看得热泪盈眶。随后,笔者说道:“听了这首歌,看了这段视频,相信大家一定对父母的爱有了新的认识。父母为我们默默奉献却从来不求回报,面对父母深厚的恩情,你们该如何感激父母?”不少学生的情绪都被刚才的歌曲和视频调动起来,经过点拨,不禁畅所欲言。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也有了更多的体会,因此融情于景,学习起来也更加记忆深刻。总之,我们应该多多交流和探讨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方式,使教学不断优化,让学生的思想之花热烈绽放。

参考文献:

[1]申嘉欣.浅谈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青春岁月,2011.

[2]梁振清.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评价[J].广西教育,2007.

作者:刘广骥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堰初中

第六篇: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提出四点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提供科学化建议,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教媒体;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灵成长的重要阶段,只有做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进入社会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教育实现了改革,在此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也适当改变了教学方法,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理念还相对落后,因此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引入新内容的方式相对单一[1]。通常情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会采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方式导入新内容,长期处于该种导入模式下,学生会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二是在教学中,知识的形象性不高。由于思想品德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教师展示的方式也相对传统,造成知识形象性较低,学生理解难度更大;三是教学主题不明确。由于初中授课时间有限,写板书又会浪费很多时间,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往往忽视知识总结工作,造成了教学主题不明确的问题。

二、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电教媒体,引入新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优化,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采用新颖的方式为学生引入新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由于电教媒体属于新型教学设备,因此能够更好地发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借助电教媒体引入教学内容时,教师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全面分析新课程内容,从而找出更适合、更新颖的引入方法;二是重视学生对引入方法的评价,通过收集学生对新课程内容引入方法的建议,完善电教媒体新课程内容引入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灿烂的中华文化”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电教媒体,以放映中华物质文化图片,讲授中华精神文化的方式,为学生引入该课程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融入教学中,更好地掌握我国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利用幻灯片放映形式,提高知识的形象性

幻灯片不仅能够帮助思想品德教师节省课堂时间,而且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为学生展示出思想品德知识内容,提高知识形象性。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利用幻灯片的放映方式,为学生授课。虽然该方法具有很多优点,但是该方法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详细分析课程内容,而且要通过制作幻灯片,使幻灯片能够更加全面地包含该课程的知识点,由此可见,该方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讲授“走进法律”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收集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图片,准备好幻灯片,在做好备课工作的基础上,为学生放映幻灯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形象性的思想品德知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走进法律”一课相关的知识点。

(三)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电教媒体放映相关视频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因此他们具有“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比起相对枯燥的文字来说,初中生更喜欢观看视频与图片,基于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放映相关的视频,实现教学的优化[2]。在放映视频前,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分析工作与视频的查找工作,避免在授课过程中出现视频内容与教学内容不对应以及浪费课堂时间的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网络交往新空间”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播放与网络交往有关的视频,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网络交往带给人们的便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利用电教媒体总结课堂,深化教学主题

只有在明确教学主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总结该节课堂中主要讲授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找到教学重点,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授“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总结出该节课程主要的讲授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珍爱生命”这一教学主题,从而在后期回想到该节课程时,能够根据教学主题回想起与真爱生命相关的知识,保证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要想使电教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教师就要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引入新教学内容、放映相关的视频、总结课程主要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到更多有用的思想品德知识,实现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文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J].天天爱科学,2016,(16):94.

[2]盛焕春.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6,(05):197-198.

[3]高志翔.谈谈多媒体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36):126.

作者:孟庆刚 单位:邹平县好生办事处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问题情境设计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引入问题情境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基本精神要求。教师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趣味情境、目标情境、生成情境,从不同视角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主动性,以提升学生学习思维频度。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问题情境;优化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引入创新意识,对教学环节、教学问题等内容进行全面升级优化,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别是问题情境设计,属于课堂教学设计优化重点。关注问题情境设计,可以提升问题思考性、启迪性、思辨性,引发学生强烈学习期待,催生学生的道德品质考量,深度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1.创设生活情境,调动问题思维动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密切关联,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从生活角度提出问题,自然能够接轨学生认知基础,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途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对生活性思考问题当然具有较强敏感性,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时,需要做好学情调查,只有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才能给出最为适当的教学设计,成功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教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然后给出生活性问题设计:有一个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不管什么时间,他都在看书,甚至是吃饭的时候,眼睛也不离开书本。结果,他近视了,戴上大大的眼镜。你如何看待这样勤奋的学习行为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基本能够达成共识。有学生说:勤奋好学是良好的学习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但不能做到劳逸结合,违反了文武之道,导致出现了不良后果,这样的勤奋精神就要打折扣了。也有学生说:勤奋的人值得敬佩,因为现实生活中,真正勤奋的人太少,像这位同学,勤奋到废寝忘食,这种精神是可嘉的,但其做法值得商榷。教师列举生活中的现实例子,以问题形式展示出来,引发学生热烈讨论,这说明学生对这种生活现象有一定认知基础。教师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思维启动顺利,教学效果显著。

2.创设趣味情境,激活问题思维引擎

在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也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趣味性特征,学生比较关心的内容是问题情趣设计的重要关注点。借助故事、笑话、案例设计问题,势必能够提升问题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等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用直观性更强的形象展示,激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教师要调动一切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环境,提升课堂教学品质。在学习《聪明以外的智慧》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出问题设计:学习成绩和智商成正比吗?你能够找到实例加以证明吗?古代有一个《伤仲永》的故事,谁知道其故事情节呢?学生拿到问题后,都显得非常主动,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生说:学习成绩和智商有一定关系,但不都是成正比的。我们班学习最好的同学是小李(化名),和他智商差不多的有很多人,为什么他学习成绩最好呢?这是智商之外的智慧发挥了作用。也有学生讲述《伤仲永》的故事:过去有一个非常聪慧的孩子叫仲永,他看书过目不忘,记忆力特别好,还能够当场做诗文。他的父亲便带着他到处表演挣钱,过了若干年后,这个仲永和平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个神童,他的智商是极高的,但最后却成为庸人了。这说明智商高低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学生对教师设计问题有特殊探讨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价值度就是高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未必要追求奇特,只要能够成功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其学习效果就会维系在较高的水平上。

3.创设目标情境,矫正问题思维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灵魂和方向,教师在目标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学力基础,以提升覆盖性。特别是问题情境设计时,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围绕问题要求展开学习行动,最终实现目标达成。问题呈现出来之后,给出什么样答案算合格,达成什么程度算圆满,这是教师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的。因为学力基础不同,学生完成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要正视学生个体差异的现实存在,给不同群体学生以不同的要求,以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成长的烦恼》这节课讨论的是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教师在问题设计时,给出了具体要求:青春期遇到哪些烦恼?请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来思考。面对烦恼应该持什么态度?解决青春期烦恼有什么正确方法?根据个人理解展开思考,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展开。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顺利展开学习思考。有学生说:我遇到的烦恼主要来自心理方面,不知为什么,面对家长的唠叨,我总是感觉很烦躁。家长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与我们有太多不同点,不能理解我们的心理需求。也有学生说:面对各种烦恼,我们最正确的态度就是坦然面对,有烦恼是正常现象,是我们成长必须要直面的问题,我们应该妥善处理,不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教师问题设计时给出了具体操作方向,学生学习思考有了明晰思路,不仅提升问题正确率,而且给学生带来诸多思想启迪。问题发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给出必要的提示,体现问题梯度性,可以提升问题覆盖面。

4.创设生成情境,提升问题思维品质

教学生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信息,教师要有教学生成意识,掌握教学生成捕捉时机,以问题形式展示教学生成,这也是教学基本选择。教学生成有即时性,生成性问题也需要教师灵活设计,针对学生思维切入点展开,可以成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维。问题设计没有固定格式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问题设计角度、问题投放形式、问题组成方式等展开优化设计,自然能够提升问题设计含金量。《“人”的结构》这节课介绍的是人交往的内容,教师在讲解交际重要性时,有学生提出质疑:很多学习很好的同学,其交往技巧并不高,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教师针对这个问题给出设计:交往与学习成绩是因果关系吗?正常交往对中学生有什么积极意义呢?学生自发展开讨论。有学生说:交往是性格和思想塑造,与学习成绩不是因果关系。也有学生说:正常交往不仅能够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长见识,而且有利于我们的情感意志力的健康发展,提升我们的审美价值观。教师及时发现生成,随时作出教学调整,给出针对性问题设计,顺利实现教学调整,操作效果显著。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教师提升设计技巧,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实际,提升问题情境趣味性,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动问题思维动力,矫正学习方向,以提升思想品德教学品质。问题引导是课堂教学的常见做法,无论是教师参与问题设计,还是学生参与质疑活动,都能够引发课堂认知讨论,教师要以问题为教学线索和启发手段,成功提升课堂教学互动效度。

作者:周绪华 单位:玉林市福绵区石和镇初级中学

第八篇: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对之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自身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故如何良好的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越来越受教师关注。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讨论教学法应运而生,本文结合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阐述讨论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在现阶段初中教师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时,部分教师只是将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述,而忽略了学生的讨论与表达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紧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加入让学生自行讨论以及师生讨论的过程,迎合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需求,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师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受益者,有利于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枯燥,教师单纯的讲述会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讨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可以将自身对于教学内容的看法表达出来,相较于教师单纯的讲述,讨论式的教学法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讨论的过程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多元文化地球村》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讨论:你所知道的有哪些有趣的风俗文化。针对这个问题师生间先进行讨论,在讨论过后由教师为学生讲解全球各地有哪些有趣的风俗文化,使学生通过与教师的讨论过程,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文化,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讨论式教学法促进师生间交流沟通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教师与学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很难得到解决,而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增加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疑惑。例如在教学《对不良诱惑说“不”》一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间展开讨论,询问学生你所知道的身边的不良诱惑有哪些,在学生对教师提问的问题进行思考、回答后,教师为学生指出,这些不良诱惑可能对学生的身心有哪些损害,并说明游戏、暴力书刊杂志等为何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为学生讲述不良诱惑的害处,告诫学生要远离这些不良诱惑。在讨论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增多会使学生有亲切感,并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逐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用讨论式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更好地思考分析,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而讨论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的讨论过程中,对自身及他人的话进行分析,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竞争合作求双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对竞争与合作的概念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称作竞争,哪些现象称作合作,让学生仔细回想生活做出回答,学生在仔细思考后,就会得出如各家商店、饭店之间就存在竞争关系,各商品的生产厂家就和各商店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在学生对于简单的竞争与合作的定义有初步了解后,就可以开展下一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去思考什么是竞争合作求双赢。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结合生活中的事物以及自身理解去分析“竞争合作求双赢”的概念,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可以将自身观点与他人观点相结合,最终得出结论:竞争合作求双赢就是双方在竞争的同时合作,最终达到通过竞争使双方受益的目的。讨论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自身不断进行思考,更有助于学生在讨论的同时不断听取他人意见,学习其他学生优秀的思维,不断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用讨论式教学法促进班级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展,目的在于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对于班级内学生而言,自身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班级良好氛围的构建,班级内形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班级内部每一位学生学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讨论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可以促进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例如教师在教学《诚信》这一课时,可以让班级内部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交流什么是诚信、信的表现是什么、信对于一个人有多重要这些问题,让学生交流自身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诚信的行为、对这些行为自身的看法、自身从这些行为中明白的道理和受到的感触等等,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使每位学生将自身经历分享给其他学生,能使班级内每位学生的感触和心得得以互换,使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更好的学习,不断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结语

随着现阶段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思想品德教学的良好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情况,联系讨论法教学的特点,从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促进班级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四个方面对讨论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旨在使讨论教学法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推动初中思品教学改革发展。

作者:杨广忠 单位:天水市罗玉中学

第九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学法应用

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课标的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现阶段初中生的思想正在由幼稚逐渐转变为成熟,三观也在不断的构建,此时,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进行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学法;应用;探讨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三观还是思想都处于一个不断构建的过程中,所以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性格及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1]。但实际中,情感教学法极少被应用到课堂上,学生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无法将自身的行为、思想以及生活实践与课堂内容联系到一起[2]。因此,将情感教学法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是尤为重要的,该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做到情系课堂,以情育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以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一些教学措施来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对思想品德这门课感兴趣了,才会有动力去深入学习,才会认真思考老师所提的问题。在往常的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基本上都是教本宣讲,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状态,因此,会感觉课堂乏味,失去兴趣,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3]。此时,教师应采取提问的方式,将问题与学生内心的情感结合起来进行提问、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并由提出的问题逐渐引出课堂的主题。如讲到人教版思想品德初中八年级上册的《网络交往新空间》这一课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如今网络科技发展迅速,生活中少不了与网络的接触,那么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呢?”,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有学生回答“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报名网校进行学习”“可以上网购物”“可以交朋友”等,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网络带给我们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那么网络又有哪些坏处呢?”学生们的回答大多是“沉迷游戏无法自拔”“上网交友容易受到欺骗”等,针对上述学生的回答,教师最后提出:“假如,你在网络上交了一个朋友,你们聊得很开心,突然他提出约你出去见面,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觉得既然聊得这么开心,见一面也没关系,有的学生则认为为了安全起见,最好拒绝,针对学生的回答我举了一些受网友欺骗的案例,学生们瞬间感到很愤怒并且结合自身的情况三言两语的议论起来,最后大家总结出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本堂课通过结合学生生活,把握学生情感,对其进行提问,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提高了其积极性,使学生按照课本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得以发挥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使学生更透彻的感受知识,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情境进行设立,结合实际生活,把握学生内心的情感,从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情境相融”,使学生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如在上到九年级第三课《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我国如今的繁荣昌盛,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通过分享一些时事新闻及播放一些相关视频,如阅兵仪式及最近首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等,让学生沉浸在这一氛围内,从而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骄傲,使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良好的社会主义品质。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情境感受课堂内容,提高了其积极性的同时也使课堂保持活跃的氛围。此外,教师再结合视频的内容进行讲解授课,使课堂内容简单易懂,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在过去的授课中,教师比较重视对知识的讲解,往往会忽略学习的主体其实是学生,由于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导致授课的质量得不到提高。新课改的实施后,重新建立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师和学生要做到相互尊重,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4],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幼稚向成熟转变的阶段,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对一些事情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因此,教师要做到多给学生“说”的机会,使其情感得到抒发,并适当的给予表扬与赞许,与学生之间建立默契且互相信任的关系。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教师先提问:“同学们,你们所认为的父爱母爱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开始三言两语的讨论了起来,有的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就可看出来,如“妈妈每天为我洗衣服”,“妈妈每天为我做饭”,“爸爸辛苦赚钱养家”等,接着教师播放了一些关于父爱母爱的视频,使学生们知道父母的爱其实就体现生活中一些细微的小事上,也让学生们知道孝敬父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通过与教师之间的默契,学生们从自身生活小事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就能更快地接受教师所想表达的思想。

4结语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应积极改善课堂现状,在授课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情感教学法,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雪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2012,11(10):1102-1024.

[2]杨芳.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9):165-166.

[3]于宝军.基于情景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29.

[4]李文哲,赵慧艳,金明月.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科技视界,2014,(07).

作者:马金乾 单位:宁夏固原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