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普通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农村初中普通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大学毕业至今已经三十年,一直在偏远的农村中学教数学课,特别是近几年,按照学校的安排,连续教九年级普通班的数学课,在困惑中摸索了几年,收获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实用方法。所谓的普通班,其实就是差班。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四规制,进入九年级,实行分层教学,根据成绩和平时表现,分成一个重点班,一个次重点班,两个普通班。可想而知,教这样的普通毕业班是什么滋味,而且不是班主任,一教就是几年。每一次中间新接手一个九年级普通班,数学成绩方面,平均分不超过15分,最高分不超过30分,个位数的学生十几个是正常现象。无缘无故不到校的、不进课堂的有,上课故意迟到或者上课了才要去厕所的也不少,课堂上吃零食、玩手机的大有人在,没有课本,没有作业本,没有笔的比比皆是。交头接耳,互相谩骂,互相打闹,跟老师顶嘴,串座位,做恶作剧的更是家常便饭。更让人头疼的是,每节课老师主要的精力是在维持课堂秩序和纪律,教学内容根本讲不完,学校领导还批评课堂太乱,还给定几乎没有办法完成的成绩目标。比起教重点班的老师,轻轻松松上课,还有成绩,名利双丰收,大多数普通班的老师都是一肚子气,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啥也不是,就连毕业班老师一起吃个饭也没有普通班老师的份儿,抱怨学校领导偏心眼,对自己的付出视而不见,导致多数教师随波逐流,应付了事。不服输的我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经过走访附近的村民得知,小学毕业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基本上都上了市区实验学校,家里经济条件好的都在市里买了学区房,进入名声比较大的学校,所以现在所在的学校生源比较匮乏。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时,发现不少问题,普通班里的学生,单亲家庭不少,留守儿童更多,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得几乎没有,甚至不少家长对孩子有没有去上学、成绩是多少、在学校表现如何等等都漠不关心,只要孩子初中毕业了能打工就行。本来寻求让家长协助共同促进学生完成学业健康成长的幻想破灭了。然后决定去寻求学校的帮助,找主管校长,想让以学校的名义制定一些规则制度,约束这些学生,还有每次考试过后找这些个位数的学生谈话等。不料也碰了一鼻子灰,领导以均衡建档,精准扶贫等社会任务忙没有时间为由给挡了回来。尽管如此,在以后的几年里,经过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依靠自己的打拼,还是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打铁还得自身硬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我们拿国家的工资,就是要教书育人,好学生能教,学困生也要能教好,尽管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毕竟他们都是孩子,后进生也是祖国的未来,爱他们就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气馁,少埋怨,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有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勤向周围的同事请教,多和班主任结合,重温教育学心理学的经典理论,树立必胜的信心。

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多数教师都只看到了学生的表面,只知道他们如何如何不好教,教不会,很少有人问问自己,你对自己有多少了解,你除了会解数学题,还有多少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理论结合实践是否得心应手?对每一个课堂突发问题的解决能否从容自如,得体规范?对待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否控制得了自己的情绪?这叫知己。

三、宽严结合,刚柔并举

对待这群特殊的孩子,一定要用特殊的方法。他们缺少关爱,分班本身对他们就是一种深深的伤害,还有家庭的、社会的。这时候,如果新的老师出现,你不知道他们有多么大的期盼,新的老师会不会像以前的老师那样对待他们?他们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理解,渴望新的希望出现。

四、灵活运用教程,改革课堂结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现在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这个教材很好,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全国很多中学生都在用。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班的学生而言,要想都学会,真的比登天还难。怎么办呢?开始,我也犯难,按照教材讲吧,个别学生能听懂,大多数学生在听天书。不按照教材讲呢,担心学生和家长反映教师讲课不仔细。后来发现,如果按部就班,进度慢不说,考试、考查结果都不理想,几乎跟没有讲差不多,老师还累得不行。后来,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受到启发,进行了大胆尝试,自己改编教材,去难留简,必要的定义、定理、例题都保留,把相对难的例题、习题去掉,增加了简单题目的练习量,并且把这样做的目的给学生和家长做了详细的说明,争取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五、最后一个法宝,就是坚持写教育日记

十几年前,焦作市教科所试行教师写教育日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感觉这个方法到现在仍然适用。于是,在教九年级的普通班时,天天坚持写下每节课的教学心得体会和反思,写下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进步和有待提高,点点滴滴,坚持不懈,汇成一笔巨大的财富,自己的教学教育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如果能和学生互动,师生共同写教育日记,那么学生进步得就更快。

参考文献:

1.张硕果.教育日记,让我们一路同行[J].中小学管理,2006(4).

作者:刘运中 单位:河南省焦作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