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学习方式探讨

初中数学教育学习方式探讨

【摘要】

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方式构成了重点内容。新课改的思路下,初中数学不仅应当重视最根本的数学原理,与此同时还需要引入研究性的新式学习思路。在教学体系中,初中数学具备了基础学科的位置,如果能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新方式,那么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引发初中生针对数学的探究兴趣,进而培育自主探究的数学学科能力[1]。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有必要融入研究性的数学学习方式。结合数学教学的真实情况,探析融入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思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育;研究性学习方式;融合的思路

引言

相比于其他学科,初中数学与平日生活具备了更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数学学科也表现出很强的逻辑特征,数学基本原理以及具体解题思路等都有待深入研究和挖掘。由此可见,数学学科更适合引入研究性学习,师生通过共同探究就能够发现特定的解题规律。融合研究性学习,也可以调动初中生的探究热情,鼓励学生们自主探求新的数学知识[2]。在初中数学中选用研究性的数学学习方式,有助于培育数学学科的运用能力,让学生们逐步养成自主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研究性学习给初中数学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同时也拉近了数学课堂中的师生距离。

一、初中数学教育中融合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征

近些年,初中各个学科都逐步接受了新课改的思路,因而也改进了常用的模式。在课改的进程中,师生更加关注了研究性的学科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流程相比,研究性学习从根源上摆脱了僵化和单调的知识接受,在课堂上融入了更多的研究性因素。研究性学习符合了新课改的根本思路,摆脱了浅层的原理讲解以及单纯的仿照练习,转而更加重视针对于实践和创新意识的培育。因此可以得知,研究性学习秉持了以人为本的根本教学思路,致力于培育学生们的全面实践能力。这样做,也有助于转变不适当的理念和认识,让学生更加乐于探求新知。从初中数学的角度来讲,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点就在于探求新知。通过自主探求的模式,师生密切协作从而共同获得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3]。具体的做法为:教师应当鼓励同学们选择某一挑战性的探究课题,然后通过互助协作的方式来摸索解决难题的对策。通过小组内部的协作探究,初中生就更能够明确特定题目的具体解答方式,这个过程也有助于扩展数学思路,激发实践层面的灵感。从综合的角度来讲,研究性数学学习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发掘深层的潜能,在这种基础上培育创新意识。对于初中生的个体而言,引入研究性学习也利于开发学生们的创新潜能,摆脱了应试思路的阻碍和局限。

(二)引入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平常生活中,数学构成了重要的一种工具,借助数学运算以及推理的方式能够用来解答平日生活的各类问题。从教学角度来讲,就是要敢于突破常用的数学课堂流程,不断引入探究式的数学教学。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培育学生们具备的数学意识,不断把所学的数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平常的生活。受到应试的影响,数学课堂上采用僵化应试的数学授课模式,这样固然有助于提高数学科目的考试分数,然而却造成了初中数学与学生们日常生活的脱离。在紧张的数学课堂中,初中生具备的创新潜能将会受到压制,很多师生也觉得研究性学习是在浪费珍贵的数学课时间,因而忽视了研究性的数学学习。面对新的形势,初中数学亟待改进这种不适当的单调教学方式,突显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位置[4]。应试思路下的初中生通常很善于解答不同类型的数学题,但却无法灵活运用课上所学的数学公式以及数学原理。研究性学习致力于转变初中生针对数学学科的整体态度,通过亲身的探究和摸索,激发自身对于数学的热情和探索积极性,在现实中感知更灵活的数学思维。因此,数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来讲也活化了初中阶段的数学思维,符合了培育数学素质的根本宗旨。

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

在初中阶段内,融入研究性学习是具备可行性的。这是由于,初中生处在特定的成长阶段,针对数学学科通常表现出很强的好奇感。然而在具体落实研究性学习时,教师还需要密切结合班内学生现有的数学探究能力,因地制宜引入新式的研究性学习,这样做才能够获得研究性学习的优良实效。具体而言,研究性学习融入初中数学的可行做法包含了如下:

(一)情景教学

在初中阶段内,学生们仍没能形成缜密的数学逻辑。为此,教师需要借助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们融入其中,在这种基础上创造愉悦轻松的数学课探究气氛。情景教学摆脱了枯燥的讲解,通过创造逼真且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们感到身临其境,从而更有助于引发探究数学题目的积极性和热情[5]。教师在创造了特定的数学情景之后,还需要指引学生们大胆探求解决难题的思路。师生应当密切合作,遇到难题时尝试着共同去解决。这样做,就符合了情景教学的根本宗旨。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等边三角形的基本内容和特性时,可以为同学们创造如下的探究情景: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备课时收集的等边三角形图片,这些图片代表了各异的三角形造型,并且都源自日常生活。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如下的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遇到哪些等边三角形的事物?”、“等边三角形与其他类型的三角形有什么区别?”学生们经过联想和思索,就能够归纳得出等边三角形独特的特征,由此也加深了对于这类图形的印象。

(二)模型教学

模型教学虽然难度相对较高,但这种教学却利于激发创造性。通过直观且形象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们真正明确某种数学题目的解答方式。初中生还没能拥有很严谨的数学逻辑思路,因此面对复杂和繁琐的数学题目时很容易感觉到迷茫,无法迅速找出特定题目的切入点。融入研究性学习,恰好符合了初中生本身的年龄特征。研究性学习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们具备的可塑性特征,有助于提升数学能力,扩展丰富的想象并且开阔数学学科视野[6]。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可以选择椭圆形代表学校的跑道,用两个移动的点代表移动的A和B人物。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就可以制作动态的模型为学生们演示,从而直观显示了相遇问题的本质所在。在构建数学模型时,可以利用学生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通过大胆发挥想象来创造新颖的数学模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就锻炼了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的数学能力。

三、结语

相比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融入了更多的探究和创新要素。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都摆脱了单纯模仿的数学课思路,从而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探究学习。从本质上讲,研究性的数学学习有助于培育初中生的数学运用能力,把日常所学的基本数学原理融入现实,在这种基础上获得数学课的新收获。然而截至目前,初中数学融入研究性学习的相关实践仍没能达到完善,有待长期的改进。未来的实践中,师生还需要密切协作,共同探究完善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从而服务于初中数学日常教学的整体质量提高。

作者:蓝扬 单位:南宁市安吉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湘敏.初中数学教育中融合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探讨[J].云梦学刊,2012(S1):174-175.

[2]刘燕.谈初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78.

[3]桑明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4):289.

[4]徐国喜.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J].学周刊,2013(23):46-47.

[5]马红霞.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管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3):216-218.

[6]张志红.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J].求知导刊,2015(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