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性学习方式初探

高中数学教育研究性学习方式初探

【摘要】

随着高中教育的不断改革,新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进.本文将以高中数学为对象研究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演绎极强的学科,既要求知识编排精心设计,又要求让学生们在学习方式上克服本身被动的局面,所以需要在教育学方面需要有系统完整的研究方式.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实践,以一种全新的积极的学习思维去思考高中数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探究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学习方式

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时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学习不再是依赖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高分,而是变得需要以更加逻辑化的学习方式去掌握与理解.比如:在高中数学中,相关集合、映射等抽象化的概念,学生们在理解上就会出现无法理解的现象,使在数学语言的学习方式就出现问题,更不要说还要面临高中数学知识点整体数量剧增、思维向层次跃迁.所以,在学生教育中的学习方式亟需改变,以引导学生克服种种问题.目前我国学生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存在一些客观性问题.首先,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的数学教育总体围绕应试及教育所展开,在知识点的深入和编排上也以应试教育为主,以高考考试大纲为主线,没有系统地编排,往往许多知识点没有实现一体的教学,总是由一个跳到另一个,学生们在学习中片段式的学,填鸭式的记.老师也在应对学生们在高考压力下只能“哪里不会就反复着重教”的方式.其次,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存在思维理解的中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先全部知识点的传授再举例引用,进一步引导学生们的理解,然而很多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中就出现了很大的理解问题,进而在引用方面就无法理解,有的则是在知识点到学会应用中出现很大的障碍.但是,学生们无法跟上老师在教学中的灵活思维,课程又在不停的进行,所以在很多知识点的学习上就会漏下以致落后.最后,很多教学都是以学生记住公式和惯用的思维,按照一定是套路去解决各种数学题型,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层的逻辑化的思考,甚至有些死板.在遇及相关灵活性的问题或是方案时就会举步维艰.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以老师教授的知识和学习思维为模块,学生在知识转化和创新上的举措几乎是少有的,可能只是在相关简单的逻辑上有属于自己的突破,在很多晦涩难懂的知识上还是以老师的方向为首.以上这些存在的问题在学生高中数学的学习阶段是极大的阻碍,于教学真正的目的———扩展和思维的逻辑化,却是之间产生较大的鸿沟.

二、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所谓数学教育中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们在数学科目老师的引导下,在学习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动力,提升学生在学习枯燥无味的公式的记忆能力,让知识点的学习更富有创新和乐趣.

1.从生活的角度发现数学

数学是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古至今就有了数学计数的事例,例如古人用结绳来几下所捕猎的数量,到欧拉的哥尼斯堡的七桥问题.种种实例都向我们证明了数学是源于生活的.结合问题,引起学生开放性的思考,例如: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公式、定理时可以以生活为基础导向,共同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导入知识点,从研究的角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2.通过实际问题的实践进行研究性数学学习

往往在实践中我们就能发现以及应用到数学知识.比如将高中数学中关于排列组合的知识学习引用到实践中计算,著名的伯努利-欧拉装错信封问题,是伯努利和欧拉在装错信封时发现的,是经典的错位的重排问题,就是将信封装在不属于装的信箱中,即“求n个元素的排列,要求在排列中没有一个元素处于它应当占有的位置.”通过对实践的观察发现存在的数学问题,并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优势

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不是知识单单针对少数优秀学生.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通过对生活和实践的发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化课程的学习,拓宽知识的维度,激发学习的乐趣,让老师和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和教授变成无障碍的知识、思维的延伸.

四、总结

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是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康庄大道的方式,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构建数学逻辑的思维架构,解决问题,从而挖掘学生巨大的潜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将是畅通无阻的教学,培养学生求知若渴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才智.

作者:王联新 单位: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谭佩贞.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分层教学设想[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2]薛春荣.关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09(10).

[3]张海.关注研究性学习.有效提升学科教学质量[J].上海教育科研,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