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策略及创新研讨(7篇)

小学数学教育策略及创新研讨(7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其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密切关系,同时,在经济时代背景下,数学知识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全面实行,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将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向,进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作用

1.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后,获得了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匹配的品格和能力,是价值观、人生观、知识技能的综合体现。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对核心素养的定义相对模糊,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拥有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并且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有意识以及有目的的开展学习行为;第二,学生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基础知识;第三,学生拥有适应社会、改变环境以及交流互动的能力[1]。

2.核心素养作用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核心,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其可以促进小学生未来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帮助学生奠定成功基础;第二,其可以提升我国国民综合素质,实现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革。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相关对策

1.树立宏观教育理念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遵循人本理念开展教学,不能将教育目标简单的停留在学生成绩方面,要树立科学的宏观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将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充分结合。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课程的基础和教育的根本,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情,在课堂中创设轻松而愉悦的环境,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以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锻炼,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见的各种问题。

2.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促进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核心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接触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以及应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数学思维,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2]。例如在学习“认识立体图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并且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其次,在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特点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对图形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和深刻认识,帮助学生在知识应用中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3.培养学生质疑意识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材和教师不再是课堂权威的存在,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同时,问题意识也是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且为学生制造提问的空间和机会。例如在学习“垂直与平行”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一些学生提出质疑:如何证明两条平行线无限延伸却不会相交?针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给予鼓励,证明这是学生用心思考而得出的问题,并且运用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想象,进而解决学生的质疑。

4.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善于思考、主动思考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通过科学的方式和有效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思考,帮助学生透过问题的本质,掌握数学的核心,在主动思考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为了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思考,在具体教学中,要通过设定疑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足球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当同学们带球向球门奔跑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理的路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足球带到球门中呢?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就快速被问题所吸引,进而开展自主思考,思考过程也是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过程,形成问题意识的过程。在经过思考后,同学们得出通过直线带球,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球带进球门的答案。

5.锻炼学生探究能力

在新时期下,社会要求人才具备较强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在具体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并且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3]。例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探究的内容为:四边形的特点,当教师布置完探究内容后,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小组探究,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进而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全面实行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深化改革,教师的角色和职能也正在不断的转变,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固化教学模式,充当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以及引导者,通过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态度、认知以及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雷长征.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OL].学周刊,2017,(29):38-39(2017-09-26).

[2]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5):42-45.

[3]何凤秋.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考[J].中华少年,2017,(06):162-163.

作者:程立新 单位:太湖县牛镇镇板桥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目前也在不断进行教育改革,而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与源头,小学教育的改革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数学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小学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数学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从而实现小学教育创新改革的根本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

目前我国人数占全球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导致我国儿童数量也占有全球首位。小学教育中,每个班级学生数量众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采用统一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教育,忽略了学生本身具有差异性,最终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课程学习效果大相径庭。这样会导致学生两极化,学习优秀的同学接受程度更多,成绩更好,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成绩会更差,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因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互相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自身都拥有独立的个性和特点,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重点关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实现差异化教学,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利用最佳学习方法,获取最高的学习效果。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在原始课堂授课时,教师一般会按照教学提纲,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在讲解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授课进度、知识点讲解程度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接收意愿,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老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需要正确引领学生融入课堂,提出问题并与学生进行同时思考,提供正确的学习思路来解决问题。在具体问题思考中,可以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思考方式,提出更多解决方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建立平等关系,营造轻松课堂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这首先要求授课教师与同学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师生之间没有隔阂和代沟,培养师生之间一份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如果学生过于畏惧教师的威严,在课堂上只做到被动接受,不敢畅谈出自己的思维方法,久而久之将会阻碍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自己的朋友,鼓励学生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充分活跃起来,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错误结果,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并耐心的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中。

(四)创建新形势课堂教育

目前的教学相对比较单一,课堂气氛单调枯燥,很容易引起学生懈怠,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成熟发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多媒体、电子课件以及其他形式进行课堂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注意力,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愉悦的融入课堂中来,从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创新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设置不同难度对应不同学生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统一形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难度提高会使成绩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课堂进度,导致学习链断开,难度较低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不能达到提高作用。需要利用不同难度的设置来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例如在普通数学计算中,可以针对大部分同学进行难度设置,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进行计算的基本解答,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最基础的解答方式,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相应提高解答标准,要求利用不同方式进行多种解答,以及可以对相同题型进行难度增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传授具体的问题解答方法而是为了教育学生拥有自我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具体知识点时,不要单纯的告诉学生知识概念和解答步骤,而是要逐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让学生们自己在思考讨论中解答疑惑,并总结出具体知识点,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作为引导者,对于正确思维要积极鼓励,错误思维要及时纠正。做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可以让学生发现学习的真正乐趣,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求者,领会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

(三)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形式

数学作为严谨的学科,自身却拥有发散式特点,很多数学题目拥有众多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往往会反响强烈,积极的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思路。此时教师的鼓励会让学生感到自信和骄傲,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电子化教学,适当的为学生提供创新式题目,例如24点、数独以及九宫格等趣味性游戏来增加学生的活跃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新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增强自身业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促使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

作者:李卫兵 单位:阳城县凤城镇岳庄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

摘要: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对一个人的行为和习惯影响十分大,而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好坏,对学生未来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根据以往工作经验,从数学方法和思维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四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在信息化时代中,数学的重要性逐渐提升。人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通过思维模式和技能的有效掌握,实现自身素养的有效提升,并构建出一种特殊的数学语言。在很多农村小学中,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很多现代化教学模式无法开展,导致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各地政府应注重对农村教育增加投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一、数学方法和思维的渗透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数学手段等因素的合理应用,利用这些因素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主要依托于数学方法,只有将数学方法全面掌握,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会对解题方式的灵活应用。例如,在对图表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好图表当中的各种图案,在不做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图表的外形和生活经验对其进行命名。在小学生眼中,农村生活要比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得多,所以农村小学生想象更加丰富,在想象与现实相结合下,学生便会对扇形、曲线等概念有了深入认识。又如,在一些数字规律题目中,学生会在潜意识下考虑等差、等比数列等概念,为学生顺利得出答案提供基础。在有效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之后,学生数学知识面将会变得更广,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掌握好的数学方法和思维,便能帮助学生在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行。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类智慧的具体表现,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创新思维的主人。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由于教学技术设备及使用不够先进,教师需要用好的教学策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将问题解决,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避免“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再次出现。例如,在事物对称性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行思考,看看哪些事物具有对称性。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蝴蝶、胳膊、汽车、建筑物,等等。如果教师可以坚持使用这种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学生便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并赋予他们独特的思维能力,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生活和数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媒体公布的股票变化情况、电视中的福彩节目等,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但在很多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容易将生活中的数学因素忽略,导致数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当学生意识到数学与他们的生活存在联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很大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在三角形定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居住地到学校的所有线路画出来,看这些线路能构成多少个三角形,再让他们利用三角形定理找出其中的最短距离,帮助学生减少路上时间。通过这种类似例子的应用,可有效避免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与生活脱节,在无形之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究欲望,同时也能在生活中注意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巩固。

四、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如果教师让学生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便会出现弱化,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训练,在数学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在正方形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当正方形四个顶点都处于网格顶点时,学生便可以很快地将正方形画出,并计算出其边长和面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一个顶点不在方格上的正方形,此时学生便会改变原有思维方式,并经过研究之后,得出利用小方格对角线画出新的正方形,以此来实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由于教学技术设备及使用不够先进,教师应通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降低与城市学生的素质差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利用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的方式得出最终答案,以此来进行核心素养教育,并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翠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素养培养初探[J].中华少年,2017(35):107.

[2]许敏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65-166.

作者:桂旭东 单位: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育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

摘要:教育事业的进步,使得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法的不断提高。重视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核心去提出问题,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思考者,有助于其学习质量的提高。文章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

明确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课堂地位与角色,结合教学技巧使其发挥教育作用,是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为数学导入提供了新思路

课堂导入,是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热情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积极利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创新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通过思考接触最新的学习内容,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走出数学迷宫。假如数学课堂是一场音乐会,导入就是这场音乐会的开场。开场秀好不好,影响着听众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明确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地位,在课堂导入环节积极利用提问的方式去刺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紧扣心弦,在好奇心的引导下与教师一起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的成长阶段,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通过思考问题不断“陷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在讲解“线段”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线条,比如“s”型曲线、长线段、短线段、自由曲线。利用这些线条,提出“同学们,这些线条有什么不同?”小学生会说“有弯的,有直的”。接着,提出“还有呢?”的引申型问题,促进学生关注除了弯曲与否之外的其它不同。有的小学生快速反应,“有两条线两端有个小竖线”,也就是线段的端点。利用问题导向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通过思考问题融入到探究情境中来,能够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课堂导入环节的提问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主动提问者。像在讲解“不退位减和退位减”时,教师给学生展示12-2,16-7两个算式,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有关于这两个算式的知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观察之下,小学生会发现第一个算式上的个位数够减,而第二个算式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提出“16-7怎么减?”的问题。教师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关注“退位”概念,会让课堂导入更加自然,使学生成为新知识的引出者[1]。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提供了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传统的数学教育工作中,教师也会提出问题,但局限于标准答案,教师有内心期待的回答,不会理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或者给出的新方向。在利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教育地位,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整个过程中[2]。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先担当问题的提出者,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当学生具有质疑意识后,鼓励学生成为问题的提出者,一点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讲解“位置与方向”时,教师会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方向。A.东南B.西北C.东北”这样的练习,这一问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用实践活动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画图分析与解决问题。当学生熟悉了新知识,并了解了新知识的应用方向,教师便可以将问题的提出权利交给学生。小学生会利用自己熟悉的人物与地方去代替题目中的对应物,从而创造出个性化的题目,像“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面。A.东B.南C.西D.北”。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收获自主学习体验,感受到自主发现问题的乐趣,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观念的改变。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供了新方法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给教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考虑学生个性化特点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供了新的手段。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着契合之处,是尊重小学生逻辑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大量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渴望自主表达,渴望自主体验。教师利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组织教学,不再将数学知识死板地传授给小学生,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提出必要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打破这种模式,促进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中,从数学现象中找到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让学生动手去绘制、裁剪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学生很兴奋,一动起手来,无从下手。这时,学生就遇到了问题,即“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性质?怎么画最标准?梯形上下两个边都不一样长吗?”等问题。这时,教师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去阅读课本内容,与同桌积极交流,无疑给学生提出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平台。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实践,努力创新与吸收,其学习质量大大提升[3]。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日常教学手段,还需要教师积极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明确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地位,并突破教学中的瓶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目标。科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交流,会让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黄建明.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习热情[J].学园(教育科研),2012,(03):116-117.

[2]李秀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2,(Z1):22-23.

[3]许贻亮.数学问题设计的维度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10):1-3.

作者:朱敏 单位:浙江绍兴越城区斗门镇辨志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育审题能力培养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上,我们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改变以往错误的思维理念。在对具体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当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让他们改变以往陈旧的思维理念,同时也能够对于一些问题进行适当的转化,更好的完成问题的分析处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审题能力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们往往会出现解题错误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如让他们重新进行解题的话,学生往往就能够答对。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当中,他们的解题能力存在一定的缺失和不足,并且他们的思维也存在一定的桎梏。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自身解题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我们应该关注对他们解题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解题能力的提升,更好的改变以往陈旧的思维方式,进一步的对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应用,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数学素质。

一、当前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相对简单,并且往往集中在形象化的状态。在对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利用直觉来进行题目的解答,并且很容易依靠印象和感觉进行思考,质量和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并且整个解题的过程也过于定型。与此同时,在实际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当中,例题是教师讲解中的重点,在不断的强调的过程当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走入一定的思维误区,并且这也会对于他们正常解题过程产生一定的干扰。学生们在遇到一些好像以前看过的题目时,他们往往不会更加细致的对题目的问题和条件进行分析,急于下笔,这就导致了一些题目中隐含条件难以得到挖掘的同时,整个解题思路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扩展。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往往利用以往知识的记忆来进行分析,而没有对于数学题目中一些数量关系等进行细致的思考,思维上存在很大的局限。学生来说,解题过程当中的审题能力不强,是他们解题效果受到影响的一个关键的因素,我们应该科学的进行分析,并且帮助他们对于这种能力进行逐步的培养,促进他们能力和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思路

第一,让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概念。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确保学生能够具备较强审题能力的关键。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自身对一些具体的公式和数量关系的理解,缺乏足够的深度,掌握上也不够牢固,这就导致了具体解决的过程当中,整体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在实际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视概念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于其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这样一个解题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举一反三地进行利用,并且在熟练应用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形成更加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自身的数学思维可以得到更好的激发,并且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学生们会更加主动的形成利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同时也能够对于以前一些不理解的问题,也可以从数学概念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无疑也是提升学生自身审题能力的必要举措,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来说是尤为关键的。第二,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审题能力的培养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发现,同时也能够结合学生的情况入手,让他们可以对题目的本质进行发现,提升学生的身体深度。在小学阶段阶段,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相对有限,他们本身受限于自身的解题经验和解题能力方面的欠缺,虽然有的时候已经十分认真地进行审题,但是依然不能又快又好地对题目的意思进行有效把握,对题目中问题本质的理解深度也相对有限。针对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应该展开科学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审题的过程当中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对于现有问题的转换,掌握特定的数学方法,并且发现题目中的信息和所存在的隐形联系,更好地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探究,从而更加轻松地完成对问题解决办法的发现。例如,对一个题目:一个刷墙的工人,刷了30平方米,用了3天,那么请问再刷40平方米,一共需要多少天?问题中存在两个陷阱,如果学生没有发现“再”和“一共”,那么学生就很难正确理解题目,从而也就难以发现其中的问题。第三,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审题过程不再局限。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我们在实际审题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也应该适当的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拓展,给予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思考空间,让他们本身的想法可以得到更好的落实。教师可以引入更加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们进行更加充分的参与,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想法展现。例如,在对于比的意义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引入一个“我们现实生活中,三斤苹果六元和六斤橘子三元”的问题,启发学生用已有知识写出6÷3和3÷6两个算式,然后,说明计算单价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并写出比的式子。这样,也能让以前的除法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在此之上,形成更加开放的思维,能够主动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题目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学上引入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思路,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审题能力,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丽.在审题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探讨如何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J].学周刊.2018(12).

[2]卢永生.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8(02).

[3]雷悦强.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的途径探索[J].新课程(中).2017(12).

[4]张敏.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7(12).

[5]乌林其其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应用题题意的几点体会[J].教育革新.2015(09).

作者:李菊梅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民族小学校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

摘要:小学是教育初级阶段,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传统数学教育思想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学需要,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遵循应试教育思想按部就班开展教学活动,被动式的参与到学习中,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迎合教育改革要求,应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就此展开分析,明确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寻求合理的养成对策进行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对策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形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缺乏足够重视,受到传统感应式教育理念影响,更多的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辅助教学活动开展,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升。故此,应该进一步扩大素质教育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意义较为深远。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重要性

小学是教育初级阶段,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后续知识学习成效。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来看,主要是指在不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通过自身的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给予了高度肯定,相关部门制定了相配套的政策予以支持。要求学生需要深层次开发智力和潜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可以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书面知识的学习中,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独立思考能力正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正是对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积极响应。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现状

(一)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性缺失

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更多的侧重于知识强制性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式听从教师传授,学习主观能动性缺失,对于独立思考缺乏正确的认知。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长期为学生灌输一种学习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只有好成绩才能考上好的大学,获得好的发展。部分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念头,但是这部分学生的问题较多,却常常被家长和教师认为是不听话,严重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二)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由于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导致很多教师难以迎合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高。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仍然将升学率作为主要内容,致使日常教学过分重视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会加剧学生的学业负担,还会抑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教师直接将结果呈现在学生面前,导致学生即便知道答案,却不知道具体的解题过程,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数学是一门基础性部门,趣味性较强,很多题目并不只有一个答案,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分局限在分数上,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开展中,为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提升教学有效性。与此同时,为了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水平,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创设和谐、活跃的氛围,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身看法,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信心,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丰富,选择更具趣味性的内容,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辅助教学活动开展,相较于以往陈旧的教育模式而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配合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小学数学中很多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可以将其灵活应用其中,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特定情境,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对于数学的认知更为深刻,可以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障。

(三)创新课下学习模式

除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还要注重课下知识的讨论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有序开展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在课上学习知识,还可以在课下复习所学知识,加深知识理解和记忆,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育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这就需要教师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除了学习数学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提升学习成效的同时,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对于学生后续学习和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传玲.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中华少年,2017,11(21):186-187.

[2]姜晓娜.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考试周刊,2016,21(64):70.

作者:姜海波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摘要: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要求学生理解以及掌握数学思想以及本质,其中,对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和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目标存在密切关系,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数学本质,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知识以及能力多方面内容,数学素养是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将素养运用在实际生活之中的能力。其中,数学属于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以及转变教学方式。

一、小学的数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素

(一)学生数学兴趣

只要教师留心进行观察必然发现生活当中其实到处充满了数学,这主要是由于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以及为生活而服务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需要促使数学和生活相互联系起来,只有将生活元素融入数学,才可以促使抽象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化以及简单化。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智力水平有限,因此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存在困难,这必然需要数学老师进行循循善诱,促使学生将数学和生活相互联系起来,通过贴近生活的元素促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切,进而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二)数学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注意关注学生在实际数学学习当中感受。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单纯就书讲,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学生们积极性得以调动,应当促使学生动手实践以及自主探究,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可以感受数学魅力。

二、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本人认为,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以及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知识。

(一)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是否全面掌握了数学知识,也需要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例如,教师讲课时,促使所讲解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比如说,在讲解《找规律》这一课中,一部分的学生似乎已经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依旧不懂得如何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所以,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讲解一些身边的例子,比如贴瓷砖,通常而言,教室墙壁都贴有瓷砖,四个格子瓷砖就是正方形,

(二)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单一,存在严重的照本宣科以及就书讲书的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将严重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构建良好以及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及注重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比如,进行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对学生提问:“同学们,棒棒糖单价是0.5元,水的价格是3.8元,请问,如果想要买一颗棒棒糖以及一瓶水需要付出多少钱?”学生想要解决此问题比较容易,这主要是这样的问题学生平时也经常遇到。为了便于理解0.5+3.8,把0.5+3.8改为0.5+3.5+0.3,其中,0.5加3.5很容易心算出为4,在4基础上再加0.3为4.3。

(三)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知识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中,对于数学定律以及概念等切忌死记硬背,数学学习不是依靠死记硬背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的,并且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法难以进行持久。如果数学学习只是依靠死记硬背,必然导致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弱化以及思考问题难以全面,甚至难以理解问题的内涵。因此,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高度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思考问题,进而可以帮助学生将分散以及琐碎的数学知识串联,构建知识链。例如,学习《画长方形》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稿纸上画出长为9厘米以及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学生画出长方形之后,要求学生算出面积。之后,教师可以加大难度,要求画出各种面积的长方形,比如要求画出面积为10的长方形或者面积为15的长方形等,促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面积和长、宽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促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知识、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以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促使学生可以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玉梅.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61.

[2]张炳意.彰显学生主体:核心素养取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意蕴与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2):52-54.

[3]张俊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要素及其培育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2):48-51.

[4]杨盼.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学周刊,2017(31):121-122.

[5]游宪龙.培养数学素养顺利衔接初小———浅析提升小学毕业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7(07):29-30.

作者:徐晶晶 单位:宝应县山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