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意识下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建模意识下高中数学教学应用

一、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数学虽然是为了高考,但更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能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建模意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建模意识,实质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构建模型是一种创造性较强的思维活动,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较多的实践经验,具有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在学生具备以上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由此可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应用建模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和经过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激发潜能产生新联想和独创见解;建模意识是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因此学生的转换能力是形成建模意识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学好数学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大脑中还要有大量与之联系密切的实例,数学模型的构建需要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构造力创造性地应用已有条件和数学知识,从本质上构造出数学模型,用熟悉的数学知识解决相对陌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培养建模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模型是依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用数学符号或语言描述的数学结构.教师在研究高中数学教材时要注重运用建模意识,把教材中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模型,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解释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用教材中的素材可以建立数学模型,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教师在建立数学模型时要多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树立建模意识,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表象抽象成数学问题.丰富的表象是学生建模意识的基础,但学生要跨越直觉的经验水平,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让他们的数学知识进行沉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联想生活现象,还要帮助学生从生活现象走向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数学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师通过生活实际现象解释数学概念,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提炼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建模意识,利用身边的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构建数学模型的环境,让学生竖立建模的意识,然后通过思维沉淀思维意识,最后在不断应用中完善学生的建模意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要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建模素材,增强学生的建模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建模需求,用丰富的生活经验奠定建模的基础,从生活中提炼数学模型,从而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备工具.

三、形成建模意识,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建立模型就是把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而建模意识的形成则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模型无论是在生活中或者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的前提是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素质.教师要不断进修,关注数学发展的前沿,能把最新的数学发展传达给学生.其次,还课堂给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构建模型,能把数学模型进行灵活的运用.最后,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和学生自身情况出发,培养学生构建模型的能力,当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参与构建模型的过程中时,他们能融入其中,提高构建的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巧妙应用模型解答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模型,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建模意识,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强化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反思,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应用建模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徐兵 单位:江苏如东县掘港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