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管理人才培养

社会体育指导管理人才培养

摘要:

转型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和大趋势,在这种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只能顺应这一趋势,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教育改革和管理的主攻方向。本文对地方高等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培养,存在着明显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学校在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办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教学中专业课实践内容所占的比重较小等问题背离与于社体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在全国各行业都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地方高等学校适应这种转型发展的大趋势,构建起新形势所需要的融技术型与应用型于一身的高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对于高校如何构建起现代教育体系,国家已经做出明确的部署。向技术型与应用型的转型是普通本科院校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这已经成为国家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之一[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以下简称社体)专业作为许多普通高校都开设的一个专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专业。作为普通高校而言,这一专业的开设意义尤其重大而深远,对该专业的发展必须走出一条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创新发展之路,才能不负时展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社体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机制怎样才能实现向应有型人才培养华丽转型,的确是摆在教育管理机构及高等学校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围绕着社体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及学生的实际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和探讨社体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社会体育方面人才总体培养状况

(一)社会体育方面人才社会需求情况

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健康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可以说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就呼唤有更多的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人才来指导人们的健康活动,因此对社体专业人才也就有了越来越大的需求。有资料表明,为了使社会对社体专业人才需求得到满足,连续多年该专业的学生都呈现出扩招的现象,有时一年就扩大招生几千人之多,个别年份扩招额度已经突破万人。对于社体专业,各省都有10余所至20多所院校在开设,每年招生的人生也在不断增加。就现在的毕业生情况来看,几乎每40000人才只有一名专业的社体专业人才进行指导,远远没有达到国家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平均水平要求。这足以表明,国家对社体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还远远不能适应对这种人才的实际需要。

(二)社体专业人才就业情况

据专业调查部门对辽宁11所普通高等院校近3届社体专业学生在社会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近几年来辽宁社体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呈整体下降之势,此种现象表明,不仅是辽宁一省而且是全国范围内,该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并非理想。结合社体这个特殊专业的的特点和培养人才的目标,社会上可以满足该专业从业的领域总体上可分为四大方面:科学研究与教学行业、体育管理的行政机关、商业体育和与其密切相关的行业、社区及街道。研究社体专业学生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基本上集中于各级各类学校担任体育教师。然后是与体育相关产业,从事业务管理与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或者从事健身指导工作。就从业的方向而言,体育教师这一方向占居了最大的比例。当然,更有一大部分改行从事与体育无关的工作。据调查,真正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不超过学生总数的42%。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对社会的实际效用距离预期效果有一定的距离。社体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总体上呈现的特点是就业呈现横向拓展的趋势,而立足社体专业本身纵向发展的较少,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总体态势。

(三)社会体育专业课设置状况

学习内容体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专业课设置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与学习的效果,还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在社体专业课最初设置阶段,有一个明显的不足,那就是理论教学与体育实践的严重脱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完全是基于一种错误的认识,把体育仅仅当成一种课堂内传授的专业知识,而不是面向社会普及大众化的体育技能。于是就出现了教者重视理论教学,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至于体育教学实践往往被忽略了。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更随着人们对体育教育内涵的深刻认识,关于体育专业课如何进行设置也有了更多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开始偿试对体育教学课程的科学设置,从而使课程设置日益完善起来。由于对专业课教学认识程度在不断加深,许多高校开始由单纯注重理论教学向培养体育专业技能转变。一些大众化的体育教育项目如健身、健美、足球、游泳、篮球、网球等开始走进课堂。在实现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实用化的同时,还在理论层次上进一步加深。不仅开设了体育心理、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经济、体育管理等方面的理论课程,使体育专业理论教学的层次明显提升。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实践技能教学相对薄弱

社体专业的课程设置本身必须建立在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这种科学性与系统性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应该并重,不能厚此薄彼,有轻有重。事实上,现在的教学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弊端。这种情况下,专业课教学一味地向理论知识的传授倾斜,不仅造成时间的浪费,还使课程在设置上出现重复现象,更严重的是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本来实践环节的教学应该在整体教学计划中加以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活动根本在计划中无法明确下来。更主要的是本来就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实践内容又严重缺乏针对性,加之实习基地的数量少之又少,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尽管许多地方高等学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实习地点,然而面对着数量庞大的社体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些有限的实习单位对于教学要求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更何况还有许多高校严重缺乏这样的实习基地。单一的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要,已经建立的实习基地因为承载教学的能力有限,加之实习过程本身又缺乏针对性,致使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二)学科建设体系缺少科学性

社体专业课程设置因学校而异,没有纳入科学化的轨道。因为学科设置本身不够科学,就导致了学术研究与基础理论教学都严重滞后。学校尽管建立了自己的学科体系,但这样的体系让教师的教学过程难以按教学规律进行科学施教,一旦面对突发性的问题无所适从。社体专业课程体系与国家对社体人才的培养总体目标不相吻合,这种体系完全忽略了社会大众对体育的需求。比方在素质的拓展、定向越野、瑜伽气功、八段锦气功、木栏扇运动、柔力球运动等学科教学方面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有一些较为实用的课程比方减肥运动、康复运动、健身运动、运动营养等较为热门的学科学校并未开设。课程的设置无特色、无方向,没有同社会大众的体育上紧密结合,还导致了学生毕业后学非所用,在实际工作上难以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人才的培养缺乏针对性

随着中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体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然而,现在的社体专业教学目标并没有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来确立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现有的高校社体专业教学计划里,很多目标都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确立的,与社会大众的期盼不相符合。高校本应该针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新时期需要的人才,然而现在的教学缺乏这种针对性。有资料表明,当前社会上急需健身方面的教练,但因为学校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没有对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此项工作。许多已经进入体育教练岗位的毕业生因为没有得到这方向的教育,还要在工作岗位上补上这一课。于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岗前培训和在岗继续教育来适应社会。学校的培养方案缺少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就业方面的困难。

(四)社会体育产业进展迟缓

在国家的投入上偏重于竞技体育而忽略社会体育,这就导致了社会体育产业发展步伐的迟缓。中国的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其时间还不到20年,在质量上与数量上较体育产业发达国家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因为体育产业本身的先天不足,加之社会体育产业市场发展的成熟度不够,社会体育方面的人才的就业能力必然要大打折扣。中国的人口为世界之最,经济发展无论是南方与北方还是东部与西部,都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因此各地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同样表现出相对的不平衡,这也是制约中国社会体育产业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结语

当前地方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难已成为摆在地方各高校及学生面前的一个难解的课题。为了使地方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转型与教育转型的需要,必须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来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管理,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实施路径,实现快速转型。地方高等学校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创新社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从目标确立上、课程设置上、实践教学上、办学特色上来突破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把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使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符合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大众的需要。只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高等学校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强决心,以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顽强意志,改革管理模式、创新实施路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定会得到长久发展。

作者:杨光 单位:许昌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樊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0).

[2]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3]矫祯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系统化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

[4]郭铭.地方院校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