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景教学法运用

初中语文情景教学法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景;生活;表演;情绪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把若干新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要,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同时,促使学生心理技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景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笔者认为,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下面,笔者就谈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生活情景,有助于利用经验、挖掘情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要想让学生体会作品中蕴涵的深情,有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语文教学要有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要跳出课文,走出课堂,与生活相联系,从课内到课外,再从课外回到课内。比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笔者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母亲较有感情,对父亲怨言颇多,往往难以理解课文里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父亲的看法,然后给学生讲了一个我父亲疼爱我的小故事,意在说明:在笔者眼中,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父亲。由此,让学生尽力挖掘父亲对自己的感情,明白父亲对待自己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有时候,要想让学生理解课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跳出课文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明白做人的道理。

二、创设表演情景,有助于挖掘潜力、培养能力

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进而迅速理解课文内容。如,《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包括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等。在教学课文过程中,笔者请两名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到讲台上现场给全班同学表演,既调节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进入了情景,教学效果非常好。再如,在教学魏学伊的《核舟记》这篇课文时,笔者根据课文多涉及空间位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模仿苏、黄、佛印的神态;一个是模仿两个舟子的神态。学生在笑声和表演声中学习课文,在表演的情景中研究课文,通过相互讨论,不仅使学生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而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创设情绪情景,有助于渲染气氛、陶冶情感

赞可夫曾经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的确,作为教师,应该传递感染力,为课堂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感,让他们始终感到兴趣浓厚、兴高采烈。如,在教学《永久的悔》一课时,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楚的认识与深刻的感悟之后,在拓展环节中,笔者做了以下设计:“学了这篇课文后,相信大家都已经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母爱,也感受到了作者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那么,我们还是不要留下作者那样的遗憾吧,请大家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几句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这个小片段练习,鼓励学生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由于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中,实现了与文本内容的直接对话,于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感情的闸门瞬间被打开,一发不可收拾。这时笔者再次投入自己的真情,动情的表述使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伴随着《烛光里的妈妈》优美的旋律,学生的情绪发展到高潮,情感也得到了美的熏陶与升华,思想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总之,教师只有把自己的真情、爱心融入文本,并由课本延伸到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拨学生进取的激情,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再引领学生从情景走进文本之中,才会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投入、乐于探究,并获得主动发展。

作者:葛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