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研讨(10篇)

小学美术教育研讨(10篇)

第一篇: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探究

摘要:

城市与乡村美术教育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促进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均衡发展策略;需要系统整合美术课程资源,探寻师生美术“教”与“学”的理念方式,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建设这些方面来缩减城乡美术教育差距,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以动态的教学观贯穿美术通识教育,加强美术基础教育与传统文化的链接,促进城乡美术教育均衡、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

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多以静态、单一的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为主。在新课标制度规范下,强调学生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课程资源生活化,改变课程内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1]。贯彻落实城乡美术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课题的研究力度。

一、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受社会大环境、学校以及家庭对美术教育认识的不同程度地影响,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文化差异,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分配现象严重失衡。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师团队,教学条件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而大多地处偏远山区的乡村学校,教学设施落后、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差等因素,导致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普及程度不高,参差不齐。除此之外,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制度有待进行改革,学校开设的美术多以副课的形式出现,美术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调节课程,轻视了美术的教育功能,学生缺失美育的熏陶,忽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综合培养。城乡中小学美术教学教材资源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美术教学过程中传播与接受信息途径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缩减城乡美术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二、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一)系统整合美术课程资源设置

1.重视自然写生,培养感知能力。城乡美术教育应贯彻落实学生的写生采风实践课程,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更应深入了解当地文化资源特性,选择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乡村美术教育进行教学活动,弥补教学资源匮乏的不足。写生是一个发现与实现的过程。它是以大自然为师,从视觉生活中提炼、发掘美的形式和生命形式,培养基本绘画能力的核心课程。它不是对现实自然的照搬,而是根据每个个体的不同体验,把握变幻万千的自然气象跃然于纸上的生命气息,享受此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和幸福,记录创作过程的时间维度,追求自然与人情感碰撞而产生的视觉上主观真实地再现,将写生的纯粹性和创作有机结合,是在基础造型层面上的升华和突破,同时也是对自然奥秘的揭示和再创造。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户外写生,接触自然,感受自然,体悟视觉外的味、声等不可见的自然能量,突破单一的视觉定式,锻炼发展学生的感觉器官,培养学生眼、手、心为一体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以新的意识形式演变成生命艺术的心灵行为,体会客观形状与主观形式和主观形式与生命现象间“形”与“神”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

2.吸收民族文化,发挥地域优势。中小学美术教师需拓展教学资源,开拓知识领域,吸收当地特色民族文化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因地制宜地对当地民间艺人、民间作坊、剪纸等美术资源进行深入考察、管理整合,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域文化与民间美术知识连贯起来,在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了解其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文化的认识兴趣和实践创造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态学习环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取认知经验,取得切身情感体验,有效提高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认识。教师作为美术教育最直接的传播者,他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建立在不同对象对需求、认知结构水平上的综合取舍。只有选择相适应的信息作为传播和接受方式,才能使受众感知、接受,在情感、世界观、思维技能方面得到改变,取得有效传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及地域特色,制定相对科学的美术教学课程,既凸显地方个性、发挥地域优势,又符合学校的教学发展思路。

3.加强鉴赏课程,提高审美修养。《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学习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2]我国美术教育已经意识到不足以停留在教育的技术层面,应上升到文化和人文关怀的高度,重视“学科中心论”向“人文艺术”交叉的综合性学习,加强美术与文化相融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开拓学生的美术视野。重视优秀作品的解读,使学生在感受、体验、获取审美经验的同时,培养情操,提高审美综合能力。中外美术史知识系统庞大,它梳理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记载了人类特定的历史文明和智慧结晶。若从学生一接触美术就能有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进行认知、鉴赏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不仅丰富想象力,而且可以正确地把握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提高创造表现力,增强视觉沟通,促进综合文化素养。教师精心策划课程资源,进行实践探索,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改革,加强校外研究活动,促进学校与企业、美术馆、博物馆等社会机构的联系,力争各机构对城乡美术教学研究提供知识、技术等条件支持,提升综合办学效果。

(二)探寻师生美术“教”“学”理念方式

乡村学校对美术学科的发展,投入的精力不够,无论是物质还是时间上都呈现出不重视,各自在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方面也存在差距。针对这一现状,城乡美术基础教学应该明确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以及怎么教学的问题。只有有了需求,才会有渴望,也才会有兴趣进一步接受新的知识。然而,我们多数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和培养,教师需从原有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不断转变为研究性、自主性,甚至合作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做到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性美术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冒险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发展需求。在教学中,师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采取渗透的方法互相讨论、提问、演示等合作途径,将教师个人的能力、特长及实践创作经验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发扬终身学习精神。乡村教师在无法改变现状之时,也要克服各种困难,给学生演示教学范画,动手制作精美教学示图,或者制作手工艺品等,自觉、自信地将美术的发展与社会实践结合,变发展阻力为前进动力,借用科学知识体系以及自身进修、培训产生的内在效应改变教育教学资源,深化专业综合素养,发展内在的心力和动力,全身投入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转化美术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美术教学的观念应与时俱进。我国美术基础教育普遍强调技法性的演练,接受性学习是现行中小学美术教育特色,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强,缺乏系统整合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学习者应从自身出发,培养专注的创造精神,体悟师法舍短的艺术精神,建构起个体的知识体系。教师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个感官对学习知识进行归纳、重组,以全新的方式展示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知识的创造者,由传授知识转向传授启发的教学思维形态。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学生是直接的体验者,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决于教师的认识高度,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条件制定相应标准,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的双向评价维度,强调在情感、认知、体验、创作的综合性评价体系,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过程中的质量转换,审视教学策略,明确“教”与“学”是师生共同思索、探求知识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

(三)加强城乡美术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学校美术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学校美术教学设施齐备,既有专业的美术教室,又有配套的教材教学书籍、教学例图和多媒体等。而许多乡村学校美术基础设施差,不仅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而且缺乏美术教学参考资料,更缺乏多媒体等教学设备。针对这些情况,乡村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多媒体、网络教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觉传播工具,它创造了自由的美育环境,从多角度、多视野提供形象资料,激发学生的视觉直观图像。教师以互联网为媒介,可以根据自己所授课程的需要,对相关网络视频、教学图片以及数字资源进行下载,制定相应的数据模块,载入自己需要的教学信息,生成相应的展示界面,方便学生进入系统后按照所选定课程,浏览教师预先设置的相关知识链接。学生还可以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见解在论坛中与教师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课程内容设计做相应的调整。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制作相关的教学网页,搭建班级、学校、省市级、全国等优秀美术作品展示平台,贯彻落实互助平等、合作交流等个性化的教学渠道。我国美术教育教学融入新媒体艺术的研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比如影视动画教学视频,把静态的画面转换成动态的演示,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发散性思维提供路径,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改变单一的线性学习模式。

三、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趋势

我国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政府领导的科学思想决策;高校美术教育的先进理念,为培养专业扎实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奠定基础,保障雄厚师资力量;课程教学体制的改革,突出人文学科特性,更新教育理念。在传统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观察世界,在实践中把握教育的学科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提高,正确认识我国城乡美术教育差异,重视学生的通识美术教育,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师知识深度,集生活——理论———实践——反馈于一体。通过系统性地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艺术为生活服务的运用,将知识、创造、应用理念贯穿于教学,重视体验学习的启发方式,营造具有组织性的、合理的人文教学环境与生活教育环境来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抓住机遇,改善机制,提高综合素质教育人才修养,奠定中小学美术教学健康、持续地发展,均衡城乡中小学美术教育。

作者:黄海燕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A].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

摘要:

在小学教学中,美术绘画是一门非常锻炼学生审美的课程。在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对学生的刺激性很大,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角的冲突,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外界的事物特别憧憬。着重分析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如何将色彩这个概念更好地阐释给学生以及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色彩。

关键词: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绘画是其中的一部分,在绘画过程中就涉及色彩的调试,让学生知道颜色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目标确立好,能够将色彩教学课堂设立得更丰富有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色彩带来的神奇,从而更注重色彩的学习。

一、根据小学生心理进行有趣的活动,学习知识点

喜欢玩是小学生的共性,他们喜欢做游戏,打闹。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对课堂设计一些有意思的环节,让学生可以通过玩学到知识,而且还更深刻、牢固。在美术绘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色彩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有趣、快乐的环境中大胆想象与思考,更好地感受到色彩带来视觉上的冲突。比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场地,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去创作绘画。在玩乐中学习,让学生更放开。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给学生主题让他们自由完成,让学生能够敢于想象,创作的同时敢于大胆放飞思想。作品完成后要让学生讲一讲创作的作品是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这种有趣的教学更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可以快速运转大脑,从而对色彩有一个新认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妙。

二、能够进行脑力风暴,让色彩课堂更绚彩斑斓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事物中的色彩从而更好地运用色彩。色彩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元素,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还可以让我们的家园因为它的存在而更美丽。让小学生能够对色彩有认知,能够将色彩运用到美术当中,比如绘画中可以用染料进行填充,使绘画作品更丰富、更美观。教师也可以督促学生多看一些比较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优秀作品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使用色彩。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一些简单的作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搭配颜色,多动手,多动脑,让学生在无形中对色彩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使他们的作品更加妙笔生辉。

三、能够将周围的色彩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有名人曾提到将学生和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周围色彩的元素是无所不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色彩恰当运用。在美术作品中更能大胆创新使用色彩的拼接。教师能够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勤练习。

四、运用高科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知识一目了然

根据目前的教学环境,各个学校也已经配备多媒体的设备。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美术色彩的教学中,能够合理有效地将多媒体教学广泛运用。教师在美术色彩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有特点的图片或者短片进行循环播放,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首先可以有视觉上的冲突,其次引导学生不同的色彩搭配怎么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比如,在美术色彩对比的课时中,首先让学生通过两幅图片进行对比,二者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效果。让学生能够正确辨别色彩以及对色彩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将比对的成效融入美术创作当中,从而带来惊人效果。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色彩在我们生活当中的重要性以及给人带来的美感。

五、学生能够合理使用教师传授的经验对色彩进行分析

由于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对新鲜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兴奋,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辨别色彩的方式,小学生往往不会深入了解事物的深度,而是一味观察表面现象。所以为了更好地让小学生能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教师就要制订方案。比如在色彩图片观察中,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先观察,说出所看到的色彩,让他们能够表述出来。然后再进一步教他们,让他们能够通过事物的本质、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光源进行三方面观察,更详细透彻地对色彩进行分析。在不同环境中色彩有什么样的变化,对其进行比较。这是学习美术色彩中最根本的。人们在评判一件事物的美丑时,首先是对他的样貌、色彩进行观看,这也是色彩存在的重要性。

总之,在小学美术绘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日常生活中的色彩与课堂知识相结合,还有多参加课外活动,让学生能够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色彩。也可以利用高科技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对色彩有透彻性认识,提高孩子们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作者:宣虎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程家集学区张老庄小学

参考文献:

[1]李云洁.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11).

[2]王安宇.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J].亚太教育,2015(9).

第三篇:小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研究

摘要:

小学生的美术课堂要重点对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对美的事物有学习和观察的兴趣。美术中色彩的教学和运用是小学美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色彩的学习能增加小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对五彩的颜色产生探索的兴趣。美术的色彩学习能给小学生的生活增加丰富的色彩,提高小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教师要积极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重要作用

色彩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教师把美术色彩知识的重点为学生进行对比讲解,从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色彩的运用,结合生活来把握色彩的规律,通过有效的色彩训练使小学生能创作出有内涵的美术作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色彩知识的课堂,使学生对色彩更敏感,敢于大胆地运用色彩来创作自己风格的色彩画。

一、在美术色彩课堂上加入游戏环节来调节课堂气氛

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来为学生课堂加入游戏的环节。在美术课堂上利用游戏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放松的课堂环境,让小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更积极、大胆,在色彩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独特的色彩创新想法运用到美术作品中。教师要把握游戏的主题与色彩的相关学习,从游戏中锻炼学生掌握色彩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给小学生设计“找朋友”的游戏,给学生一幅线条画,画中一条路径中起点和终点有相同的颜色,让学生用相应的颜色为这幅画涂色,学生在添颜色找朋友的过程中对色彩之间的碰撞产生好奇,从中对色彩表现的美由衷地感叹和惊讶。学生在色彩的游戏中掌握了更多的色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神奇表现力和独有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通过游戏环节使小学生感受到美术中色彩变幻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使小学生感受到美术色彩的魅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示优秀的色彩作品

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社会,教师要学会利用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为课堂增加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图片视频。在美术色彩教学课堂上,教师搜集更多的色彩作品来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对色彩有更多不同的认识,提高色彩的辨别能力。教师把大量的色彩图片和视频给学生播放,让学生作为参考,帮助学生提高色彩的运用和辨别能力。例如,在学习《色彩的对比》时,教师通过色彩之间不同的对比让学生了解色彩的丰富多彩,从而对色彩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教师为学生展示多媒体色彩对比图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的合理运用,学生从对比中发现色彩运用的规律,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欣赏素养。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色彩的魅力

艺术要依靠生活来创作,是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美术的学习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灵感,在生活中观察美术色彩的运用,发现美的事物、景物和对美好未来的色彩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色彩绘画时勇敢创造和创新,让学生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大胆运用色彩来创作。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不同的美,用美术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创作出奇妙的色彩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认真地观察,鼓励学生在色彩表达时不断突破自我,把自己的理解用色彩艺术表达在美术作品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色彩更完美地体现到美术作品中。

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美术表现力,首先就要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掌握色彩的观察技巧与手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对深奥的色彩画进行正确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生对美术画的深层了解,使学生具备事物的敏锐观察力,把观察的方法灵活地掌握,从这三个方面背景、环境、光源来综合了解色彩的不同内涵,让学生掌握不同观察角度创作出来的画是完全不同的效果,让学生学会观察的基本方法后才能提高自己的美术能力。通过不同的观察来对比不同条件下事物的不同特点,带给人们不同的内心感受。例如,一棵大树在太阳的照射下会笼罩着黄色的光芒,在大风里会不断地随风摇摆。这就是不同条件下事物会发生变化。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细心观察来积累经验,从而真实表现事物原有的色彩。

总之,生活中充满了丰富的色彩,美术创作需要更多色彩的碰撞,才能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美术表达离不开奇幻色彩的搭配,生活需要色彩才能使其更有活力、更有激情。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用独特的视角来展现自己独有的美术艺术表现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色彩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色彩的感知力,从而培养具有艺术创造力、表现力的美术高素质人才。

作者:武婷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王集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云洁.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11):224.

[2]侯传飞.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注入DIY[D].延边大学,2015.

第四篇:农村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是提高农村学生美学素养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家长、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主观认识上的不足和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一直发展的并不顺利,本文提出要重视美术教育,尤其是提高校长对美术的认识,提高美术教师水平,优化美术教学的资源配置以此来促进农村小学美术的发展,发挥美术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美术教育;主观认识不足;教师素质

美术课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方法和渠道,它承担着对少年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使命,因此国家非常重视美术课程,使其成为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美术教学还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异,在农村小学中,美术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主观认识不足

主观上的认识不足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美术教育虽然作用被所有人认可,但由于不是升学的考试科目,所以从主观意识上来看,整个社会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缺乏。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一般家长看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喜欢画画都会为之骄傲并可能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养,但是一旦到了小学,当小升初的指挥棒摆在面前时,大部分的家长会把文化课的学习成绩看做孩子是否有出息、能否可以上大学的唯一标准,从而否定孩子对美术的学习;从学校的角度来看,一般都非常重视教学质量,但是在“教学质量”的理解里,美术的成分微乎其微。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展现教学成果,往往压缩美术等课程的上课时数,补贴给数、语、外等主课,甚至很多学校的课时安排远远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育主管部门来看,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是其意识不足的主要体现,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往往只注重升学率,对教学成果的总结往往看不到美术的影子。

2.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客观条件制约

主观认识上的不足使得学校在美术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着严重的投入不足,一方面,很多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美术老师,美术课被文化课占用的事情经常发生,课时很难保证。上课的时候美术学习的工具也不齐全,缺乏必要的美术教学的画板等工具,农村学生家长对美术教学也变得越来越不支持,不愿意给孩子购买画笔、颜料等工具,只让其专注于文化课的学习。长此以往,美术课不仅缺乏欣赏美的生机与氛围,甚至成为徒有虚表的一门课程,地位非常尴尬;另一方面,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师素质总体来看相对较低,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由于高考体制的原因,学习美术的师范生往往不一定是美术学的好的学生,而是文化课学不好才剑走偏锋的一种无奈选择,使得美术老师的来源本身就存在问题。即使这样,美术老师在农村小学也严重配备不足,现有的美术老师很大比例都是中专学历的老教师,美术特长更多的是个人爱好,而美术素养并不高。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重视美术教育,尤其是提高校长对美术的认识

美术教育是新课改中现代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随着社会人文追求的逐渐获得重视,美术教育理应在小学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从学校主管部门来看,制定的政策导向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农村小学的教学实践,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使得农村孩子的培养更具人文性和美学欣赏能力,为农村孩子步入社会上层奠定人文素养,都需要主管部门有着清醒认识并给予政策支持;从学校来看,在农村小学,校长有着较大的自主性,这直接影响到美术教育在学校的实施水平。如果一个校长不重视美术教育,那么在有限的教师名额中,校长就会优先申请文化课的教师配置。其他老师为了迎合校长,也不会在美术教学上投入太多精力和物力,美术课形同虚设就成了可预见的事情。反之,一个重视美术教学的校长,无论从课程设置、资源配置上都会给美术教学很大的支持,就不会有文化课霸占美术课这样的事情出现。提高对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提高农村小学校长对美术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美术教师水平,优化美术教学的资源配置

小学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立足于本校或者本地区来考虑。在本校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发挥本校美术教师的现有水平,通过制定政策导向和开展教学评比等活动,激发美术教师的教学热情。其次,要对本校美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我们知道,农村现有的小学美术教师,大都学历不高,很多甚至都不是美术专业毕业,美术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对其进行有计划的定期培养,进行终身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从本地区的发展来看,可以在教育局辖区内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给农村配置专业素养更高的教师,或者实行轮岗支援的方式,将城市的美术教师定期下乡支教,并确立一定的考核方式,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同时,美术教育的从业者在社会上来看是一个相对高收入的群体,根据这个行业的特殊性,还可以实行跨校任教,允许专业素养较高的美术教师跨校担任农村的美术教师增加其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对落后学校的美术教学发展。

作者:徐静京 单位:河北黄骅市羊二庄镇八里庄完全小学

参考文献:

[1]乔凤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J].小学教育研究,2013,11.

[2]于崇福.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滞后的因素及对策[J].读与写,2015,6.

[3]陈建勇.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及改革、发展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育乡土文化策略研究

摘要: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民间艺术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继续的传承与发扬则依赖于当前教育体系的推动。剪纸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成功地走进美术课堂。构建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谈乡土文化的融入与实施策略,展现出民间艺术的内涵,完成对艺术、文化的传承,以期丰富小学美术教学体系并拓展其内涵。

关键词:

乡土文化;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一、引言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铸就了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与艺术形态,那些在长期积淀中成长起来的内涵、寓意深刻的根文化已经为每一个中国人烙上华夏民族之印。千百年来,文化的几经传承,教育的几经发展,民间美术这一项艺术遗产逐渐与现代教育走向融合,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为教育实践奠定坚实基础。从剪纸艺术出发,谈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及实施,提出具体策略,在做好民间艺术传承与弘扬的基础之上,推动民间艺术与教育体系走向完美融合。

二、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必要性

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实践,顺应新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是对学校教育进行的一次全新改革与实践探索。乡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当中具有一定必要性,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本地区的乡土文化,拓展思想教育的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真正建成特色学校。

(一)让学生更加了解乡土文化

剪纸本就是蕴含乡土文化的民间艺术,从乡土文化的视角去开发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有助于让学生更加了解乡土文化。一个地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过程中,必定会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及心理定势、思维习惯与观念情节。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与新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乡土文化的表现状态与内涵已经处于边缘地位。同时,学校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对于艺术教育及具备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学生作为家乡的建设者,只有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有着丰富的了解,才能够建设家长,乡土文化所具备的效应,在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作用显著[1]。

(二)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

乡土文化代表着本地区的文化内涵,学生只有对乡土文化有所了解与掌握,才能够怀有热情,才能够真正去热爱自己的国家。小学美术教学作为学生接触美德教育,在其中融入具备乡土文化内涵的剪纸艺术,构建校本课程。一方面,学生对剪纸艺术有所了解,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中,进而从泛化的乡土文化角度了解剪纸艺术,从剪纸艺术的一点去感受乡土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乡土文化与教育体系的完美融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思想必将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有利素材,唤醒小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认知与思想觉醒,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传统课程的一次全新实践,特别是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从最初的不受重视到校本课程开发中融入乡土文化,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生活中,真切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诚如剪纸艺术,既能够彰显本地区的乡土文化,也能够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展现出趣味性。课堂环境中,通过乡土文化的传授与亲身实践,丰富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扩大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趣味性;社会实践中,小学生善于观察,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较强,使其充分了解与感受到乡土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其良好的精神品质的养成打下坚实基础[2]。

(四)有利于学校特色形成

特色课程的构建有助于学校实现特色化办学,是实现特色化办学的重要载体。教育资源日益同质化,学校生命力依托于特色课程的探索。想要在同质化的办学模式中找准新的发展方向,则需要依托于本地区的文化内涵,将乡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当中,围绕本地区剪纸文化的发展心态,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当中感受乡土文化内涵,完成课程的挖掘与开发。可以说,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当中的开发及实施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并最终使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三、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中的开发及实施策略

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兼职校本课程当中的开发及实施需要从民间艺术的本身入手,结合校本课程的具体架构,保证在完成课程具体实施之后做好课程评价。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民艺关注

乡土文化想要充分融入到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当中,则需要加强对于民间艺术的关注度。这一点需要从五个层面来体现。其一,社会氛围。民间艺术在新的社会文明中已经逐渐被边缘化,随着人们不断认识到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与当前处境,保护与传承的重担直接落到教育领域中,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乡土文化掀起特色课程构建的热潮,也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构建奠定坚实基础。社会氛围环境的改变,为乡土文化进校园提供途径。其二,政府重视。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当中,就已经对民族精神有所阐述,认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关键构成部分,需要纳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当中,真正培养民间美术的赏识者与消费者,使得民间美术焕发新的光彩。由于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教育系统进而将民间艺术作为重点内容。其三,学校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逐渐发生改变,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根本表现。从小学美术教学而言,构建剪纸校本课程实质上就是将乡土文化融入到教学实践的一种全新探索,让学生充分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与感染,展现出教育有效性价值。剪纸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颇具趣味的操作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为养成审美习惯与了解民间艺术奠定坚实基础。其四,学生本位。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理解与感受十分有限,剪纸校本课程的构建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地区民间艺术形态,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与行为,加强民艺关注。此举对于其找寻华夏文化归属感,树立正确文化价值观作用显著[3]。

(二)校本架构

这里提到的校本架构实际上是对传统民艺文化的涉猎与研习。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明确思路:传承民间艺术,培养民族精神。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内涵,最终产生民族精神认同感,充分找准研究的关键点与切入点,更好地完成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感受民间艺术价值。正确的乡土文化课程开发需要设置一个开发的总目标,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在剪纸校本课程执行与实施方面,通过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学习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了使校本课程架构更加明晰,还需要将一个大的目标划分为多个小目标。例如,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通过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学习,重新定义本地区的乡土文化与强烈的归属感,融入到美术教学;文化意识层面,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结构,全面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最终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学习策略方面,对剪纸文化的理解与掌握,对学术校本课程构建作用显著;社交方面,文化层面的共鸣,对学生自我表达与灵活应变效用明显[4]。

(三)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阶段,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途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教师自身对剪纸文化有明确认知。美术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开展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该对剪纸艺术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进而增强自身在校本课程中的引导效用,保证小学美术高质量的教学实践。从大量的作品整理与总结中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感受浓厚的乡土文化。教师在开展美术剪纸校本课程中应该以剪纸艺术所表现出的内在情感做引子,去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其二,注意剪纸校本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的过程中要适当融入一些高校的教育手段,保证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例如在开展剪纸校本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绘画、设计、音乐及舞蹈等融入其中。戏曲演出当中所运用到的角色道具,也能够通过剪纸的方式来实现,并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其中。这样,剪纸校本课程的实践就不再是单一的教学,而是多学科融合的一个校本课程,对教学实效的良好发挥效果显著,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三,动手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剪纸校本课程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剪纸艺术本身要求动手能力与想象力,良好的引导对学生了解剪纸艺术并感受剪纸艺术内涵作用显著。学生只有尝试了成功的喜悦,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与探索[5]。

(四)课程评价

课堂评价是为了检验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状况,但评价的过程需要高度关注,保证评价课程能够激励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并且要面向所有学生展开评价,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信心,更好地接受本体文化及剪纸校本课程。整个过程,教师的语言、情感及教学方式要保持适度,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其一,分层评价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评价高度关注学生的需求、爱好。教师过程需要不同的学生特点,正确判断其发展方向与潜力,为其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案,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清楚地对自己进行定位,在自己的跑道上学习与进步。其二,学生互评法。学生之间对剪纸进行互相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愉快地品味成功的果实。灵活的课程评价方式,为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中的渗透提供保障[6]。

作者:汤舒琳 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怀芹.小学美术"民族文化之旅"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2):154-155.

[2]刘刚.课程多样化与乡土课程资源开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1):104-106.

[3]孙涛.回族本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的新实践与发展研究[J].民族艺林,2014,(01):77-80.

[4]龙海霞.张大千艺术资源在小学美育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5):25-28.

[5]刘惠.地域性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中),2016,(06):104-105.

[6]简小农.农村小学文化遗产美术校本课程探微--以南靖土楼文化遗产为例[J].艺术科技,2015,(01):225

第六篇:小学美术教育游戏情境研究

【摘要】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影响下,许多乡镇小学美术教学方式仍旧以临摹范画为主,其教学实质是让学生去适应成人的审美观,忽视了学生自我创作意识、审美意识的形成,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美术潜能的。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游戏情境”教学在小学国画课堂上的应用形式,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

游戏;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创造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作意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探索出一种符合小学生发展需求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游戏情境”教学在小学国画课堂上的应用形式,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一、小学美术教学开展“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美术是一项美育教学,对于审美意识的培养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化,部分教师往往都利用了临摹的形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一笔一画中培养审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却并不适应现代小学美术对学生创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总目标。除了绘画能力之外,更多的还包括对学生美术创作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而这些教学目标往往无法通过简单的临摹教学就能够达到。所谓“游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教学目标设置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游戏,并且从活动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利用“游戏教学”能够活跃美术课堂,使得美术课堂不再是静悄悄的描摹,学生在游戏中更容易释放自己的天性,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另一方面,“游戏”能够将抽象的美术学习过程变成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的具象学习,更符合小学生的实际,降低学习难度,从而由此引导出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利用“游戏”情境展开国画教学

国画是中国文化的国粹,是引导小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通过国画教学,旨在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并且能够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但国画教学往往又是小学美术教师所认为难教的课题之一,这是由于国画的最高层次在于艺术感,而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利用“游戏”情境展开国画教学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形式:

(一)角色游戏

在国画学习过程中,人物的神态绘画往往是最难教学的。小学生年级尚浅,教师如果采用直白的形式解释,往往让学生难以消化接受,最好的展开教学形式是利用角色游戏情境。角色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游戏类型之一,教师通过特定的角色设定,让学生进行角色替代,并进行角色转换替代,让学生去揣摩角色的特点,让他们学会抓住人物形象特征来描绘人物神态的作画方法。例如在《我为同学画像》一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展开“战士与将军”的角色游戏,将学生按照作为顺序分为若干组,让临近的两个学生进行“战士”与“将军”的角色互演,游戏内容则是都可以轮流当“将军”向“战士们”发令,发令的内容是人们的五官名称,而“战士们”则要用手触摸相应的五官。这种游戏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将人物画像的重点体现在了游戏之中,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后,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入门很快,用不了多久就能掌握中国画最基本的蘸墨和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显得稚嫩,但是都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和墨色的浓淡变化。比起单调的临摹而言,这些作品更具有神态,是“活的”人物画像。

(二)科学性游戏

就国画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抓住国画的特点——墨有浓淡来展开带有探索性质的游戏教学。在对水墨侧峰、顿峰、逆峰技法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放可以展开类似科学实验的游戏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模拟实验室,让学生进入到探究性学习氛围之中,利用“泼墨”来进行“科学实验”:先用浓墨色画出各种不同的线描,然后用淡墨色或水点在画作的中央,利用水的张力和宣纸自身的特征,使画面出现漂亮的肌理效果。这是因为水分多少的控制和时间长短的调节,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感受。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都会一试身手,过把瘾。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效果生成的作用。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不能够出现“僵化”的教学形式,让美术课堂失去趣味。“游戏情景”教学秉持的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教师应该合理把控“游戏”的程度和时间,不能够顾此失彼,在利用游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后,教师则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以及鼓励他们大胆的创作。

作者:侯先芝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肖凤翔.艺术与体育教改新思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姚引儿.走进儿童的水墨世界[J].美术报,2012.

第七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等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在,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教师也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工作。文章提出了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建议,希望可以为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有与时俱进,而且因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从而使得美术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进而影响了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美术修养也有着不利的影响。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往往采用教师按照教材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氛围较为严肃。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是将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这样就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临摹的方式锻炼其美术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对学生以后学习美术知识有着不利的影响。

2.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地区的条件和城市存在差距,缺少优秀的美术师资力量。一些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不高,教学水平有限,教学观念较为落后,难以有效开展美术教学,这使学生的美术水平无法得到明显的提升。

3.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农村的教学条件艰苦,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资源较为缺乏,这也阻碍了美术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农村中小美术教育的开展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想有效开展美术教育,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固有的教学观念逐渐被淘汰,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由衷地喜欢美术学习,进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以往的教学中,美术教学的地位较低,有时课时甚至会被其他科目占用,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小学应该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美术教学课时,保证学生能够在美术课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开展教学工作的主体,其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农村中小学想要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实现美术教育目标,就必须对美术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开展知识讲座。中小学应该聘请一些美术教学方面的专家,为教师讲解教学的有效措施,促使教师能够了解到新的教学方法。第二,为教师提供到城市中小学学习交流的机会。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农村中小学应该和城市学校建立友好的关系,让美术教师可以到城市学校中进行课堂观摩,进而掌握更多实用的教学方法。

3.丰富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村中小学也应该采购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开展美术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会摇的玩具》这一课的教学中,因为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学生没有太多的玩具,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或视频,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玩具,然后讲解其运动的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件简单的玩具,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在对会摇的玩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在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以后的成长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因此,农村中小学应该提高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校也应该丰富教学资源,为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实现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目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人才。

作者:吴萍萍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郭美玲.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12).

[2]张俊红.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4).

第八篇:小学美术教育功能与利用

摘要:

民间美术源于生活,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将民间美术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将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概述了民间美术的功能,分析了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并阐述了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运用民间美术资源,以期实现厦门地区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

民间美术;小学美术教育;功能;利用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并规定了民间美术的相关学习内容。民间美术源于生活,通常以视觉形象传达不同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审美观念,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民间美术对于小学生视觉文化意识的形成、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图像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体来说,将民间美术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将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意义重大。

一、民间美术的功能

首先,教育功能方面。厦门地区的民间美术往往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以忠孝、侠义等内容为题材的作品,对民众的伦理道德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对儒家思想的宣传具有一定作用。其次,审美功能方面。民间美术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反映各个区域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念与审美风格。其中,质朴、率真是厦门地区诸多民间美术的共同特征,民间美术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无不彰显创作者的朴实无华。最后,生活方面。民间美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内容贴近民众,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二、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民间美术源于生活,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将民间美术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可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使其学习多元文化,意义重大。首先,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审美观的最佳时期,引入民族美术,可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国多元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其次,可塑造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厦门地区的民间美术通常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忠孝、侠义等思想内容为题材,传递正面、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学生起到德育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可增加学生接触积极思想的机会,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学意义明显。最后,可传承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与辛劳的结晶,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创新。如,刺绣这一厦门地区常见的民间艺术通过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审美观念的有效结合,可创造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民间艺术产物。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进民间美术,可有效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新一代的民间美术传承者。

三、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效运用民间美术资源

1.引导学生欣赏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

民间美术资源中包含诸多优秀作品,经过岁月的沉淀,其变为经典。在厦门地区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了解、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同时讲解作品所蕴含的美术形式。如,在讲解剪纸这一著名民间美术作品时,可对相关历史、民间艺人等进行讲解,而且很多地区还保留了贴窗花的风俗,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丰富的民间剪纸艺术。除此之外,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其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剪纸活动,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2.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为了使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民间美术资源的魅力。在学生创作过程中,针对小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的特点,教师应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及时鼓励,并加以保护,以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升。如,在撕画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撕出某一动物形象,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减少相关要求、限制和对学生制作过程的干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3.结合地区特色,利用区域民间美术资源

厦门地区具有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如漆线雕、闽南皮影、珠绣等极具区域特色的美术作品。结合厦门地区的特色与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教师可通过邀请民间美术艺人,或组织学生到某些地区参观等教学活动形式,使学生近距离接触民间美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增强民间美术对学生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这种效果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获得的。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闽南皮影戏班,近距离接触皮影表演人员,并自己动手尝试进行皮影表演。让学生亲身实践,一方面可使学生对闽南皮影艺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另一方面可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受到民间美术的熏陶,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结语

民间美术在教育、审美、生活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的需求。针对厦门地区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并结合厦门地区地民族特色,充分利用当地民间美术资源,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者:陈梅兰 单位:福建厦门何厝小学

参考文献:

[1]李鑫.略论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艺术百家,2007(3).

[2]陈光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探讨.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8)

第九篇:中小学美术教育和教学思考

摘要:

一些中小学存在重视文化课轻视美术教学的现象,抑制了学生发挥创新活力,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文章从筹建美术专业组织机构,构建美术教育专家团队,建立美术教育基地,营造教育环境,搭建美术展示舞台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美术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发挥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美术教育;美术;创新;思考

美术课程教学是学校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对人的心智成长、情感丰富、内涵提升和创新灵感激发,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闪耀着美术的光芒,如生活日用品、建筑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出人们追求美的生活态度。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分享美,营造温馨、融洽的生活环境。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和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从美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和生态和谐与提高学生将来生活质量等方面来看,美术教育应该被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往的美术教学脱离了生活、生产,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部分学校没有将美术教育提升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过于注重文化课成绩。笔者就有关中小学美术教育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校要重视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学校要从战略的高度筹划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建立强有力的美术创新教育机制,制订强化美术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在认识到美术教育是学生教育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制订有特色的美术教育规划,从硬件和软件、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美术教育改革,促进美术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将美术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心智。从校园设计、教室布置,到课程内容和形式设计、课堂教学,再到教师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诸多方面,都能从美术角度进行优化、完善,使学校成为师生享受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教育基地,让学生生活在充满自然美、人文美的温馨、和谐的校园里。

二、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美术教育专家团队

美术教学具有创新性,但是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学抑制了创新,这些学校的美术教学需要创新和拓展思路。美术教学创新涉及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硬件完善等诸多方面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课题。所以,学校应组建具有创新热情、视野开阔的美术教育专家团队,对学校生态进行充分调研和精心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策划美术创新载体和教学活动;维护、发展美术教育创新平台等,为开展美术创新教学提供智力支撑。

三、建立美术教育实践基地

部分中小学美术教学手段单一,缺乏美术教学素材、设备,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一些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只讲授课本内容,播放ppt,不让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造成美术教学与文化课教学没有关联,导致学生体会不到美感,从而感到美术学习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无论是从提高美术教学效率,还是从提高美术专业教学质量的角度看,都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美术教学基地,让师生在适合美术教学的地方进行教学和创作;此外,还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创作基地,让学生走进自然和社会,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人文环境的温暖,以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加强与关联学校美术教师和美术机构的交流、合作

美术教育的主导者是教师,学校要鼓励和培养教师积极投身于美术创新教学与素材研究,加强与其他美术院校、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的交流和合作。此外,学校还应搭建教师相互沟通、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交流平台,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书画比赛、基地写生、养老院义工等活动,开阔学生和教师的美术视野,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技巧,增加他们的人文情怀,促进他们激发灵感,进而提升他们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五、营造师生美术创作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学校要在全校各种媒体上、各种场合营造创新的氛围,策划一些新颖别致的美术活动,搭建形式多样的个人才能展示平台,如书法、国画、水彩画、剪纸、手工制作等创作平台,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活力,也可以定期举办跟美术有关的讲座、创意设计、演讲、小发明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让学校真正成为能激发创新灵感的欢乐谷。

六、搭建并维护好师生美术创新的展示舞台

学校应建立美术展示和创新平台,如定期举办教师教学展览、创新创意活动,筹建师生创新创意产品展览馆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创办师生创业园或者网上创意产品展览馆等,让美术创新创意产品直接转化为商品。此外,学校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维系好美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平台。

结语

学校应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和设计好美术教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创新教学模式,重视教学平台建设和维护,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美术课与文化课教学的融合,增强学校美术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作者:倾蕊甄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本元.试论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与管理,2007(30).

[2]董志琛.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问题的思考.科技信息,2007(30).

第十篇:小学美术教育创造性研究

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的美术课程中,该门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空间智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同时,高效的美术课程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基于美术属于一门艺术类的课程,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这阻碍了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进程。在美术的教学中将创作性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本文的论述旨在促进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

小学美术;创造性教育;个性化培养

现今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对教育进行改革的进程中,小学美术的教育教学得到了重视。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小学生创造性意识和培养,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国家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创造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提升学生的智能。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美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其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学生对美术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图画创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作力能够充分的锻炼。

一、创作性教育的必要性

在现今的时代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自身的成长不利。在人类生存的社会中,之所以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其主要的原因是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要想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具优势和竞争力,就要对自我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小学众多的课程中,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经典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观[1]。同时在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被教师或传统的教条所束缚,进行自由的、个性化的创作。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同时还能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几个角度来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创作性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创作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对事物的情感进行淋漓尽致的表达。基于以往的美术教学没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和锻炼,这就使得创作性教育对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中将创作性教育应用当中具有必要性。

二、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

1、美术教学过于形式化

基于国家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教学评价,这就使得很多的小学在对美术教育教学的开展过于忽视,而将主科的课程进行重点的讲解,以及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这就使得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过于形式化,没能在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时,进行系统的培养。有的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中,没能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而导致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没能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这就对小学生学习美术和绘画产生了阻碍的作用[2]。

2、忽视对学生个性化培养

在目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美术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知识重点在于物象,在教育教学中,只是围绕物象进行课程开展的,这就严重的忽略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特见解,以及个性化的培养。这样的状况经常出现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中,教学评价主要按照教师的标准,这就严重的制约了学生创作性思维的发展。美术属于艺术领域,严格来说,没有清晰的对于错。特别是美术和绘画的领域,较为珍贵的是绘画者的想象力,而不是较为纯熟的绘画技巧。但是,在当下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很多的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这对培养综合型人才不利。

三、强化小学美术创作性教育策略

1、创设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基于美术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强化创作性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其中,创设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对美术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构建和创设良好的美术环境。例如,在学校创设美术画廊,将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展现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具有创意作品加入其中,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这对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具有促进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应将世界名画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谈谈其自身的感受,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独到的见解。对于这样环境的营造,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

2、增强美术和生活的有效结合

美术教育在本质上来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而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美术教育工作工作者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将生活与美术紧密衔接在一起,利用美学思想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利用美术知识再现所发现的美,用心灵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扑捉难以忘怀的瞬间,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在美术创作中切实感受生活之美,生命之美,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敬畏之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知生活、感受世界,利用自身审美志趣欣赏和认知生活,为日后的美术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3]。

3、培养学生个性化美术创作

在对学生开展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使得其具有强烈的求知愿望,同时具备较强的想象力,能够挖掘出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十分深厚,所以在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对教学评价语的有效运用,进而鼓励学生的进行个性化的创作。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信心具有推动的作用。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创作性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基于美术是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在对美术课程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不断的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增强美术和生活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个性化美术创作。这样才能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智能,这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平玉环 单位:南昌市育新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胜选.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4,09(21):116-119.

[2]张羡姬.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31):151.

[3]陈丹.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4,06(S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