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谈论(3篇)

中学美术教育谈论(3篇)

第一篇:中学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起到重要作用。中学美术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塑造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

美术教育;创造力;策略

一、中学美术教育研究

随着我国美术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的中学美术教学已经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了解美术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表达方法,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美术作品,表达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在当前的美术教育形势下,部分教师和家长比较注重学生绘画能力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二、中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则

1.尊重主体地位,培养自主能力

中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创造性想法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干预学生提出不同观点,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不准“戴有色眼镜”对待或故意刁难学生。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美术课程中,多采用以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使其自主完成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善于发现创新点,适时赞赏与鼓励

中学美术教育中,当学生有好的创作想法时,教师要积极回应,绝不能不理不睬。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较多地使用鼓励性话语比批评学生所获得的效果要好很多。但是,赞赏与鼓励并非盲目肯定其新想法,创新要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学生不能因为盲目追求创新而产生极端的思维。教师在给予学生肯定的同时,也要及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与帮助,指出其不足之处。

3.创造力的培养与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相融合

中学美术教育创造力的培养,要基于对美术基本技能的掌握。由于不同学生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个性倾向,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发挥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中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将创造力的培养与美术基本技能的学习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中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1.构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环境

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进的教学硬件是丰富课程资源的有力保障。其次,要创建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文化环境。教师应充分调动中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当前,我国中学美术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在美术课程中通过模仿学习,尤其是对于相对比较抽象的美术作品,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作品的创作思路与内涵,这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美术作品欣赏课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理解,同时也要让其运用逆向思维,对美术作品进行解剖与重组,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作品进行抽象化处理,促进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力。

3.塑造个性品格

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得多才多艺、乐观开朗、思维敏捷,遇到困难会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勇于打破固有观念,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的性格,如自负、高傲等。中学生个性的塑造对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要建立在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认识到培养创造力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4.提倡创作教学形式

以往的中学美术教育往往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造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创作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大胆想象。如,适当增加写生的课程,这样一方面可为创作提供素材,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5.重视欣赏教学

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首先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学会分析和理解他人的美术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与创作内涵。其次,要多欣赏一些名家作品,了解其创作年代与创作风格。在仔细分析作品时,看画中有什么,还可以添加什么,有益于学生更进一步地挖掘作品所存在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学生在创作时才能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进。

结语

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力与人格素质的培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梁蕾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第二篇:中学美术教育人文精神培养

摘要:

美术作品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色彩,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与渴望,是人类文明成果的象征,更是人文性的集中体现,抒发着人类崇高的情感。中学美术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任务,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了解、认知、学习美术作品的魅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态度,拥有正确的文明感、荣辱感、使命感,用正能量抵御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和污秽的文化,并用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学;人文精神

一、前言

中学美术教学是学生个人、小组或集体合作来开展美术活动的。学生在教学课程中了解、认知美术作品,并尝试着使用各种各样的美术工具和颜料来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体验着美术带来的乐趣,感受创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形成对美术的向往与期望,不断地形成美术修养和崇高的艺术情操,逐渐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将来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人文精神。

二、从小抓起中学美术教学是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学美术教学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比起来,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但国家教学大纲里仍然还有这项课程,因为他是塑德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基础。中学美术教学处处以人为本,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的代表,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充分体现[1]。从古至今,无论做什么,首选要会做人,然后才能做事,这也是德育的基础。

三、重视美术历史教育

中华民族拥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正是这种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从饶、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唐、宋、元、明、清至今,中国文化和人文精神源远流长。我们知道每部作品都蕴含着它自己的历史和人文精神,美术在再现历史的同时又创造了自身的历史,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2]。如果学生光是欣赏作品本身的内容,不熟悉它所代表的历史时代精神、人文精神,就不能很全面、深刻得了解、欣赏这部美术作品,甚至理解不了这部作品所代表的寓意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所以美术教师要让学生学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伦理道德、民俗风情、社会制度、衣食住行等,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如果学生对当时的北宋历史、社会制度、民俗风情不了解,就很难体会图中北宋太平盛世的景象。

四、选择积极向上的美术作品

古语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积极向上、拥有正能量的作品会引导人积极向上,形成正确的、好的人生观和人生太度,能促进一个人更好的发展,不惧挑战,形成有意志力的积极地生活和工作态度;消极的、悲观的作品会使人低沉、颓废,并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工作没有动力就,严重的甚至会毁了一个人。例如社会上经常有杀人、抢劫、防火等犯罪行为,这些都是因为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最终的自我毁灭。再如有子女殴打父母,更有甚者弑杀父母的,由于受到不良美术作品,或是黑社会的熏陶,抑或不良视频媒体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败坏的道德,形成错误额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错误的人生态度,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尤其是中学生,各个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取向正是形成的初级阶段,并不像成年人已经有了一定抵御恶俗文化、错误人生观、价值观的能力,正是容易被“感染”的时候,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更何况现在有的成年人经常被、邪教、传销等洗脑和控制,从而走向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3]。

五、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要融入美学育德理念

中学生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美术教育就不能单纯的是专业教育,还应该进行生活的美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美术教育只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一种途径,而更重要的是透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因此美术教育更是道德素养教育。美术教育对人的思想意识、意识情感有重大影响,她会使人的品德变得高尚,并对一个人的道德认知、带的行为产生促进作用。百善孝为先,足以说明道德的重要性,在古代深有体现,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在古代被人唾弃,并很难某事。现代也一样,要做事,得先学会做人,也是同样地道理。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离不开道德、历史的教育,更要从基础、从小做起,并要选择好美术教育培养的材料,这样才能做到美术教育对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

作者:施艳华

参考文献:

[1]王志平.探析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37):270-271.

[2]钱铮.策论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J].学周刊,2013,05(34):157.

[3]张亚玲.民间美术渗入高师美术教育对人文精神培养的探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6(05):79-82.

第三篇:中学美术教育之我见

中学美术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中学美术教学不只是为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心智。由于现代教育对中学美术重视程度不够,现在的美术课教师往往以单一刻板的讲解和说明来进行授课,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

一、促进全员参与

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大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课程更是需要学生的直接参与,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使他们获得深刻的体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促进学生更灵活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能力。(1)发现美。美术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我们的视觉器官直接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美术的创造与欣赏活动中,虽然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都会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但是视觉始终处于优先的地位,因此,从视觉的角度去研究美术造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应该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2)感受美。“想象是艺术的生命源泉”。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不是一眼就可以从作品上看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每一个欣赏者对作品的观察,然后再加入想象力的发挥,从而领会到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发挥想象力,才能领会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3)创造美。如何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把抽象的客观事物直观化和形象化,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初中美术教育是比较贴近生活的,课堂也应该尽量还原生活,将教学活动中的事物和大自然中的事物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利用美术元素如形状、色彩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二、技能、技巧教学与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和建筑四大门类,每一个门类都是审美创造的过程,每一个门类过程的实施都离不开技能和技巧的运用。因此对学生美术技能和技巧的培养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技能是创造力的主要行为能力要素,技巧是对材料进行艺术形式加工时的技能和巧思,其本身就带有美的属性和特质。所以,教师在美术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他们双手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准确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增加创作美的机会。如在教民间美术时,教师在准备授课时,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给学生抛出一个思考,让学生先试着理解作品,课堂上在学生动手过程中穿插一些欣赏,通过欣赏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技能、技巧的不足,从而促进其技能、技巧的提升。多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气氛,尽可能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小创造或小制作中去学习。让学生多动手,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的兴趣方向。

三、教学创新与现代教学媒体

我们现代美术教学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创新。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紧跟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设施,提高美术教学方法。比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展学生的视野,适当地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在课外扩展期间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感兴趣的题材、收集优秀的学生作品或者通过教师艺术处理的原始教材,作为教学材料进行课堂的补充。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举行外出写生、观看画展、到动画公司参观等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育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现代美术教育不能只停留于课本的讲解。它还要求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设施,通过网络这一庞大的资料库,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学习。著名的教育学家威廉•瓦尔德说过:“平庸的老师叙述,好的老师讲解,优秀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教师的每一种教学行为都暗含着他的一种教学观念。教师应该从学科的特色出发,引导学生多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感染等方面来感受,使我们的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得力助手。

作者:王靓 单位: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