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幼儿创造力培养

美术教育幼儿创造力培养

摘要:

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键在于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同时注意情感因素的培养。并且儿童想象力的发挥、个性化的发展、以及积极的评价缺一不可。本文主要阐述了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培训幼儿的创造力,希望可以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美术教育;幼儿;创造力;策略

实践教学中,为了使作品被大多数人接受,教师特别注重事物的真实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但没有灵魂,毫无创意,而且遏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作是幼儿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应当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创作,而不是过分强调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

1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兴趣在绘画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如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声笑语的氛围中学习,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例如:一笔画游戏:每位同学都上去画一笔,然后不能重复,最后形成一幅画面。再例如:想象添画游戏:老师先在黑板画一个几何图形或者不规则图形,再请学生上黑板把想象到的形象添画出来。同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挑选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合的教材,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教学目标。并且教师要多给予学生正面评价,采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不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注意幼儿情感的引导。幼儿绘画实际上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艺术品鉴赏中,情感因素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幅作品没有情感,再高超的绘画技巧也无法打动人心。通过正确的情感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美术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幼儿情感因素的培养。情感引导应当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绘画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寻找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影响学生个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氛围、遗传因素、兴趣爱好等,这些初步形成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如果这时加以合理的引导,一定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从而使学生养成美好的品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美术活动课程中,秉持着近似性、互补性、以及自愿性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尊重学生创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巧,这是提高不同个性幼儿绘画能力的有效办法。每个学生都是特殊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方案,引导幼儿发挥其个性特点。例如:利用颜色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并要求学生讲述其绘画的内容;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将游戏与绘画相结合,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收获了快乐;根据生活环境选择绘画手法与技巧,如泥塑、剪纸等。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从而促使学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

3发挥积极评价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孩子需要家长的赞美与肯定,因此,要重视家长的评价作用。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时间内可以完成一幅优秀的作品,还有的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进行比较,认为自己孩子在绘画方面没有天赋,于是放弃了学习。其实不然,由于美术学科的特点,学生无法短时间内掌握绘画技巧,完成一幅优秀的作品,家长迫切希望孩子成才的心理固然是好的,但是不可急于求成。家长要使用正面语言评价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绘画的乐趣,刺激学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我们在评价幼儿的绘画时,不能将“像”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不仅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更使孩子失去宝贵的天真。积极评价,每一幅作品都是孩子勾画的蓝图;斥责的语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使用正面语言积极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儿童运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来描绘他们的世界。

作者:孙冰 单位:大安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华.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陕西教育学校学报,2011,(12):108.

[2]刘燕敏.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培训幼儿的创造力[J].科技信息,2015,(1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