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分析(3篇)

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分析(3篇)

第一篇: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于全能型发展人才。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出专业水平高的人才,教育部也开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新课改便是近几年来提出的最具成效的教育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开展,我们的教育范围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学生,并且教学的内容也开始越来越广泛,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开始更加重视实用性。学前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启蒙阶段,是孩子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基础的奠定。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帮助孩子了解和学习一定的知识,有利于他更好的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和兴趣爱好。因此学前教育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高校学前教育当中的专业美术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它如何改革更加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说明和分析。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思考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重视起自身和孩子的精神生活的培养,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热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花钱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以提高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能力水平。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热门课程,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因此,大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也开始重视起了美术教学。美术教学作为高校学前教学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传授的内容有,绘画,鉴赏和手工。通过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很多的孩子找到自身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但是,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机制发展不完善,很多的发展和变化都只是完成了表面工作,没有从根本出发,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文化修养。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现状

据统计,现阶段很多高校学前教育的教师都不是专业美术师范专业毕业的,更多的教师来自于职业学校或者是艺术学院的美术学生。这就导致只有很少一部分的教师经过了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往往缺乏学前教育的经验和认知。我们要知道,学前教育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教学,因为我们所面对的都是未长大的孩子,他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教育工作不仅要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更加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优秀的品格。而不是对于美术知识的机械灌输,从而对他们的身心和启蒙教育造成不健康的影响。其次是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并没有一个完善和整体的教学教材,大部分的教材杂乱无章。从广义上讲,美术的范围非常广,涉及到的面也非常大,如果我们把这些都编纂在学前教育的教材里会显得每一版块的内容都过于笼统,点到为止,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于从来没有接受过学习的孩子们来说,教材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兴趣,从另一方面来看,也间接性的导致了孩子学习的压力增大。最后,就学校而言,很多的高校学前教育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过分的依赖于传统的教育思想,重视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理解和自身感受。过于重视形式化的教学,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形成。

2.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2.1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

美术是一门无法单纯用语言和学识来指导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有他的个人魅力和文化熏陶,要有着对艺术独特的见解,对社会,对自然,对他人和自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单纯的照着课本读书教学的教师是无法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美术的内涵和灵魂的,更不要说通过自己的解读让学生相信和对美术感兴趣了。只有教师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正确而深远的影响。所谓人格魅力,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更加是学生的榜样和学习的动力,它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学生。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必须要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并且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通过不断地提高和改善,从最根本的改变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2.2加强学生的美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我看来,无论是多么高级的教学都无法离开学生自身的心理把控,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起学生的兴趣开发和能力培养,并且对于教师的要求也随之增强,在学前阶段,学生没有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是一个孩子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在此阶段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抓住他们的兴趣爱好,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在合适的时机合理的引导,增强他们心理学方面的学习。通过心理的引导和学习,用更加适合的办法来学习美术知识,培养他们对于美的发现和审美能力。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教学的目的放在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上,帮助他们锻炼发现美的能力,鼓励他们所接受和学习的内容和专业。保证学生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能力。不仅学习了美术专业的知识,同时在身心上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更好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学校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教导,还要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并且要充分的联系当下社会发展的状态,摒弃传统教学当中不可取的地方,要做到真正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积极的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人为本,最终达到我们最初的教学目的。

作者:杨鹤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达朝辉.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教学材料选择及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9-9.

[2]陈杨.浅论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6,29(9):399.

[3]祝虹.罗森塔尔效应与学前美术教育[J].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2016,(7):103-104.

第二篇:高校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研究

【摘要】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能够传授具有丰富底蕴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加强其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幼教行业的工作需要,许多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已经将美术课纳为专业核心课范畴。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现状,提出了美术教育的基本策略,为我国教育改革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现状;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幼儿启蒙教育的课程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大部分高校对幼教的审美水平和美学素质的关注也随之增加。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绘画能力和手工制作技巧,掌握美术鉴赏、素描、手工艺品制作、幼儿活动设计等专业知识,在未来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中能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美术课程尤为必要。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问题

1.1美术课程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当前我国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往往都是职业院校或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而幼儿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心理学、美学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由于艺术院校或职业院校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注重培养教师能力水平的目的不同,因此艺术院校或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缺乏教育心理学知识,导致这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从事启蒙教育工作的时候无法根据幼儿心理设计美术课程,最终对幼儿身心发展形成负面影响。造成高素质幼教人才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缺乏优秀美术课程教师。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不具有美术功底,但由于美术课程要求高,同时美术专业课程教师自身素质不足,无法合理安排课程进度,且在预估学生美术水平时存在较大误差等原因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学习持抗拒态度,使得幼教行业中高素质美术教育工作者更加缺乏。

1.2美术课程缺乏教学教材和课程设计。美术课的课堂不同于普通文化课学习,无法仿造美术专业班级集中排课,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美术基础,且还需要研习音乐、舞蹈等技能课程,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必须合理设计美术课程,发挥教材的最大效益,利用有限的课外练习时间来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水平。但实际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往往包含了素描、色彩、国画、简笔画、书法等多重内容,且由于美术课程教师安排课时不合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多关注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习进度,忽略了自身美学素质的培养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1.3美术课程教育缺乏创新教学观念。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过于重视传统教学思想,将学生的成绩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标准,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往往不够明确,只讲究形式化的课堂纪律和考勤情况,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了传统知识观,使得未来从事启蒙教育时也常要求幼儿通过死记硬背方式学习不符合其心理发展水平的知识,最终导致幼儿对美术学习感到排斥。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策略

2.1加强美术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素质的建设。学习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学生不同于艺术院校或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缺乏美术功底或对美术的兴趣不大,甚至由于中学时期过于注重高考科目学习而产生美术只是副科的观念。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建设,培养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人格魅力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学生在关注教师一言一行的过程中能受到积极的影响。培养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方法。一方面,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高深的视角,能够运用熟练的专业知识改变学生惯有的思维方式,在完成美术专业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美术教师还能拿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向学生证明自身在美术领域中的能力水平,或者具有本领域之外的多重身份或文化造诣,均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推崇感,并以此为榜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课程的学习中。

2.2增加对学生幼儿角度的美感培养。幼儿时期的孩童正处于大脑发育阶段,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思考,通过幼教的引导和启蒙,能够最大程度地开发其潜力和智力水平,因此幼教工作者必须充分把握幼儿好奇的心理,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主动关注幼儿的心理,并将其作为美术课程学习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感悟高校美术课程教师传递的审美观念和体验,培养自身从幼儿角度来理解美学的思维能力,从而创造出更适合幼儿思想接受的教学方法。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幼儿园实地见习的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儿童的思维,注重课堂上色彩与图案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儿童美学视角。

2.3创新美术教学观念。高校应该完善教学体系评估方式,及时调整评估的重点,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专业能力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图书馆或美术展览等场所进行美术学习,将课堂上大量的范画临摹练习转变成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教学案例设计或教学实践探究。美术课程教师应该多关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创设合适的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或室外写生练习,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当下社会的发展。

小结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一般专业课程不同,前者不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美学和情操的培养,同时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动手能力。

作者:李嘉佳 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丽华,许红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结构整合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9):156-159.

[2]闵钰,梁清.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5):81-82.

[3]张哲.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师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5,(36):84-85.

第三篇:高校美术教学风景写生探讨

项目来源:

湖北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立项(编号:2016096):浅析风景写生在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影像功能的普及,高校美术基础训练越来越依赖照片,这一现状直接导致学生对景写生能力的下降。这一问题反映在风景写生中尤其明显。写生之于美术基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绘画表达技巧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风景写生作为高校美术学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在写生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形、色、意趣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从客观到主观,再由主观到客观的抽象思维与表达能力。在风景写生过程中逐步建立写生与创作或设计之间的关联,体会“师造化”与“得心源”创作原理,进而理解从“眼中之竹”到“心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作品生成过程。因此,高校美术基础教学需要重视对学生风景写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对风景写生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一、风景写生的发展状况与意义

从整个西方艺术史来看,风景写生形式的出现是绘画史的一大进步,它是西方绘画从服务宗教、政治的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化的产物,是绘画艺术向前发展的结果。风景写生使得绘画更多的关注于生活的现实,大自然的风雨晦晴,更多专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表达。十八世纪中末期的约瑟夫、托马斯•琼斯、弗朗西斯•唐恩等意大利画家率先进行了风景写生的艺术实践,发展了户外绘画并将其独立起来。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太奥多尔•卢梭、查里•法兰斯瓦•杜比尼、让•弗朗索尔•米勒、康斯坦•特罗杨等为代表的巴比松画派,他们打破西方古典主义艺术中的庄重典雅,摒弃了表现荷兰风景的临摹绘画,成立了描绘大自然景象与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画派。他们崇尚自然,讲求写实,注重表达画家的绘画情感。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印象派绘画兴起,他们改变了传统作画方式,走出画室表现大自然的光和色,将转瞬即逝的光色留在画面里,制造画面的临场感。这些前辈艺术家在风景写生与创作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推动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的风景教学提供了多种方法,对我们的写生与创作产生了多充启发。

二、高校风景写生的教学现状

目前,风景写生在各艺术院校的教学中都很受重视,无论美术学专业还是艺术设计专业,都有相关课程安排外出写生。国内各大院校美术专业基础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室内作画和户外写生两种。户外写生主要以自然风景、建筑、人物等为主要写生对象,而因其不同的地域特色学生选择写生的对象也有所不同。据调研,各大院校本科四年学制中,一般有两次外出写生教学活动,有部分高校达到每年一次外出写生的情况,可见风景写生在现代美院专业基础教学中的重视程度。风景写生是以自然风景为写生对象,通过素描、速写、色彩等方式进行描绘的绘画表达形式。风景写生课程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往往以体验生活、收集创作素材为目的。在实际的写生中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基础训练、素材收集、带有创作意识的写生。基础训练型的风景写生是以客观物象准确的造型、透视、色彩为表现内容,便于训练学生的客观表现能力;素材收集型风景写生是以风景速写为主,辅以色彩写生;有别于前两类的客观真实性的绘画表达,带有创作意识的风景写生是经过客观到主观的造型、色彩的提炼与概括之后再还原到客观的一种表达方式。当前高校的写生教学中往往以基础训练与收集素材的形式进行风景写生实践。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风景写生课程(又名为艺术实践)分别安排在大一(下)、大三(上)两个学期进行为期三周、四周的写生课程。大一下学期的写生课学生基本以基础训练为主。大三下学期只有少部分已经具有创作意识的同学能够对景创作,多数同学以拍摄照片与画风景速写的形式来收集创作素材。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风景写生课程是他们大学四年最期待的课程。通过写生训炼了他们的画面从零散到整体的组织能力、色彩的纯度、明度、冷暖的整体协调能力等等。多次外出风景写生可以更好地检验与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室外写生摆脱了室内作画的局限性,将情与景更好地交融,寓情于景,进行绘画意境表达与创造的同时,也是收集素材的好时机,便为随后的毕业创作寻得灵感。因此,在今后的风景写生教学中需加强学生对景创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写生中的创作意识,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外出写生时应侧重于创作意味的风景写生。

三、风景写生对于教学的重要性

风景写生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风景写生与画照片相比,可以更好地观察客观物象物理结构的丰富变化、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转折关系及相互穿插的层次关系,从而可以使我们深入地表现画面。单个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是如此,多个物象组合的观察与表现亦如此。比如面对一棵树的写生,乍一看去只有对树的外形感觉,要想对此树作深入的刻画就需要近处观察树枝的穿插关系,它们是如何生长的该如何把它们在画面中进行有序的表现;在一组树的写生中观察其整体的关系,它们是如何生长的,其“近实远虚”“近大远小”的法则如何对应于大自然,进而更自如的把握画面。现场写生还可以更好的变换视角去观察一个物象或整体组合关系,在此过程中发现最动人的传达视角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客观物象的概括能力。比如一朵月季花,分别选择平视、仰视、俯视的视角进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它的外形实际可以概括为一个球体,在画花托、花瓣、花蕊时我们依据球体的透视变化来表现,相信此花一定会立体的呈现于纸面上。用此种方法观察大自然中其他的看似复杂的物象,对物象分别进行球体、方体、椎体等几何形体的归类概括,然后结合具体形状、透视关系及颜色变化,立体写实的绘画表现难题迎刃而解。另外,通过户外写生,我们可以更主观的把握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比如相隔很远或距离的几棵树,我们可以自如的据画面需要随意改变其位置、距离等。主观配置画面的过程中慢慢提高学生的主观把握画面能力。风景写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大自然中中的色彩复杂多变,一天中每小时色彩都在发生变化,要想将某个转瞬即逝的空间色彩定格于画面中,需要迅速对大自然做出反应,敏感地抓住明度、纯度、冷暖等色彩关系进行快速表现。通过户外写生大量、反复练习,既可提高学生色彩感受能力,又能训练学生手头表达能力,这也是户外写生优于课堂教学的所在。风景写生还可以为后续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风景写生正是一个感受生活、感受自然的过程。在写生过程中留意好的风景、感动的瞬间,以速写、照片、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些都可能是学生日后创作的素材或者思路。在户外写生过程中,带有创作意味的风景写生练习也可作为风景创作的前奏,多作相关练习,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为以后的创作或设计课程做有效的衔接。

四、结语

无论是中国水墨写意画中的直抒胸臆还是西方绘画的理性思考,他们都将写生作为其绘画表现的重要方式。虽然如今的商品社会、读图时代,使得艺术教学相对不纯粹,写生作为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激发学生情感表达与创造力培养的手段,在当下非但不会过时,而且需要进一步重视并加强高校的风景写生课程教学。

作者:孟亮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