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分析

新媒体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分析

摘要:

从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3个方面阐述了新媒体引发的课堂教学变革。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新媒体技术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引发对未来教育改革的思考,为新时代下促进课堂教学变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媒体;新媒体技术;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模式

1新媒体技术概念界定及特点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对新媒体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所表达的趋向基本一致。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教授、国际传播学会前主席RonRice在其奠基性著作《新媒体:传播、研究与技术》当中将新媒体定义为“那些可以使用户之间,或者用户与信息之间进行互动的一种传播技术,这种技术通常以电脑技术为基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徐福荫教授(2011)指出新媒体具有三维基本特性,即数字性的比特化、互联性的交互化及非线性的选择化[1]。笔者认为,新媒体其本质就是相对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而言的,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等移动媒体。依托这类媒体所出现的新技术,如数字传播技术、大数据技术、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等就是新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媒体形式,它突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形式和资源获取上的局限性,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和平等性;新媒体技术推动信息实时传递、方便快捷,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时间上的限制,具有及时性与便捷性;此外,新媒体技术也为实现个性化、开放性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可能,互联网上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2]。

2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新媒体技术应用到现代教学中,从多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模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个性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探究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帮助。以下是几种基于新媒体技术教学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

2.1基于新媒体的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关注差异,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大价值。个性化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依据,通过运用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生个性健全和自由全面的发展。现今社会,新媒体已经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多个角落,教师要想了解每一个学生,知道他们的个性、乐趣、爱好和特长等,做到因材施教,新媒体技术让这些已经具备了成为现实的可能。Intel公司自2007年开始在上海的三所中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1∶1数字学习试点项目,目的在于关注不同差异的学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开展个性化教学。如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英语学习软件和学习网站,学生在家中自主利用MYET(MyEnglishTutor)学习英语,包括读音纠正、查找单词、录制课文等,学生在用ClassmatePC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着不一样的学习体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同时,也吸引着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

2.2基于移动新媒体的游戏化教学

新媒体的多样化使得教学向移动端扩展迁移。智能化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虚拟现实眼镜等进入到教学领域后,促成一种新的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依托游戏的设疑、挑战等特点,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把教学任务隐藏到游戏化的虚拟学习空间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入到该虚拟空间中进行学习,轻松快乐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就是游戏化教学。“蝶千寻游戏”是喜讯无限公司为生物课专门开发的一个学习软件。软件中内置了有关蝴蝶的许多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该学习软件的模拟现实性,为学生呈现的是一种具有很强真实性的游戏化教学。如通过软件中的模拟摄像头在真实的场景中寻找和捕捉蝴蝶,学生通过戴上专门的虚拟现实眼镜不用亲临现场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蝴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4]。手机等移动设备具有极高的便捷性,可以随身携带,教师运用移动新媒体进行游戏教学,要注意将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最优化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体验游戏教学带来的乐趣。

2.3基于电子书包的探究式教学

电子书包是一种以网络和移动设备为基础的学习工具,能够支持移动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一种学习空间。电子书包支撑的探究式教学能让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教学。“眼睛的科学”是天津路小学科学校本课程“我们的身体”单元中的一课,该课中应用了电子书包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教学。课堂中教师综合运用电子书包的多种功能进行教学,包括“看一看”里面的动画资源、模拟仿真三维动画、游戏化的试题测验以及多样化的课外拓展资源和工具,使学生对眼睛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5]。电子书包支持下的模拟仿真情境不仅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教学。

2.4基于平板电脑支持的体验式教学

平板电脑支持下的体验式教学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便携性,它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真实感受平板所带来的不一样的课堂环境。实验教学经常会由于实验周期长、所需实验器材短缺、客观实验环境不允许等,导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演示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可以借助平板电脑,以微课、3D动画或者影像资料等形式向学生生动地重现或模拟实验的过程。自打2012年起,北京丰师附小就在课堂中引进平板电脑,开始了iPad教学实践。丰师附小的教学特色就在于平板电脑教学实践领域,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在整个学校搭建起了一对一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平板代替了黑板,不仅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发生了变化。如在音乐教学中,丰师附小鼓励学生自己利用iPad工具进行配乐,亲身体验丰富的音乐主旋律[6]。

3新媒体技术促进新型化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3.1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建设优质多样、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对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整合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多样化的新技术建设新型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已势在必行。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决定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通过活动力争使每位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至少上好一堂课,使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讲授[7]。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教师开启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晒优课”的活动,该活动旨在鼓励广大教师将个人优秀的的教学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开发网络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3.2新型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策略

(1)教学资源来源于各种各样的素材,包括文档、图片、动画、视音频等多种形式,教师要善于发现收集多样化的素材,从网络、声像等材料中精选出合适教学的资源。新媒体技术支持收集素材有多种渠道,既可以网络获取,又可以利用媒体工具开发。(2)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整合两种新媒体技术,即多媒体技术和流媒体技术。如图1所示,多媒体技术以其多样化的制作工具支持开发合成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常见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如果说多媒体技术开发合成了教学资源,那么流媒体技术就使这些教学资源得以在网络上进行传输。流媒体以流式传输技术在网络上传输文字、图片、视音频等多种文件格式的教学资源,这两种技术的结合为学生创造出了更多的学习资源[8]。

4新媒体技术引发教师角色转型和专业发展

4.1新媒体技术引发教师角色转型

新媒体时代下的教师要体现其独特的价值。教师在新媒体支持下得以从以往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转变为教学指导者,指导学生进行资源选择、内容组织、学习引导等,从而促使教学更好的发展。新媒体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角色: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甄别、挑选有用的教学资源,引导他们去吸收消化知识。信息时代下,知识信息的来源渠道增加,学生在不经意间就能获得大量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是否存在价值,有些学生就产生了质疑的心理。教师在这时候出现,引导学生去质疑信息、选择信息,对培养学生有根据地批判和质疑帮助很大。在自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在向网络资源索取信息的同时也在共享着自己的资源,传统的一对一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被改变。因此在新媒体介入教学时,教师的主导角色应该更多的体现为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系统方法的设计者和学习目标的责任者[9]。

4.2新媒体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移动新媒体满足了教师学习时间的碎片化需求。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家庭生活压力下很难有完整的时间去学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和移动终端的出现,能将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为教师碎片化学习提供了支持,教师可采用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便捷。(2)利用网络博客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教学实践共同体是志同道合的教师们通过网络组建的关于教学问题的一个团体,网络博客为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创建提供了可能。它作为教师主动发展的工具,既是知识管理的工具,又是交流互动的平台,还是教学研究的助手。教师通过博客发表个人观点、交流讨论等实现知识和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推送与融合,便于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也使得教师专业得到很好的发展[10]。在新媒体技术支持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力量,能否将新媒体应用到教学中来促进教学改革,直接影响着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师要主动学习新技能、新方法,借助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优越条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试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新媒体教学能力,尤其是要接受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构建新型化的教学资源,以适应信息时代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秀瑜,徐福荫.媒介生态下教育电视新媒体互动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1):107-112.

[2]潘淳.新媒体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5):85-88.

[3]孟琦,潘裕翼.1∶1数字学习的实践研究———对学生笔记本电脑教学应用的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8-31.

[4]王萍.移动增强现实型学习资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60-67.

[5]王玉玺,张妲,钟绍春,等.基于电子书包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2).

[6]李玉顺,史鹏越,夏长胜.平板电脑教育教学实践成功应用的学校案例剖析———丰师附小数字课堂与数字文化实践之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5):97-10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EB/OL]

[8]何志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9]抗文生,杨庆.新媒体环境下教学多信源聚合探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1):30-32.

[10]赵可云.网络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6.

作者:开花旭 王蕊 冯媛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