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的历史使命

继续教育的历史使命

摘要: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继续教育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需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关键词:新时代;继续教育;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报告对新时代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了深刻剖析,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了科学判断,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战略安排。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继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继续教育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时展新要求,主动肩负新责任,积极展现新作为。

一、新时代对继续教育提出新要求

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6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教育总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教育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教育普及程度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处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党的报告着眼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对包括继续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都提出明确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根据这一政策界定,当一个社会成员离开正式的学校教育系统、步入社会之后所接受的初中后、高中后、大学后的各种类型的教育都应属于继续教育,其对象主体是承担一定社会工作责任、生活责任的成人群体。从目前我国教育体系的构成来看,继续教育的对象无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03万人;国家计生委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末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继续教育对象数量庞大、差别显著,在教育和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多样化、个性化的鲜明特征,在教育的方式上既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在教育的组织上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既有职业能力提升导向的教育也有生活品质提升导向的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继续教育更直接、更全面、更深刻地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全过程之中,与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提升、社会成员的人格素质养成直接相联,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与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终身教育体系的两大支柱,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用巨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事业,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制定一系列重大政策。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继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列和部署;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单列“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一节,提出“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发展老年教育”等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继续教育形式日益丰富,学习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16年,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学人数共计1229.3万人,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863万人,全国已有70多个学分成果认证中心,5所地方开放大学承担地区学分银行建设工作;连续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参与人数超过上亿人次;广泛开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参与培训的老年人和其他人群超过上亿人次;企业大学蓬勃兴起,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继续教育参与率逐年提高,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参与率已经接近100%。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论断是新时代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一方面,从教育体系自身来看,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依然十分明显,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滞后,继续教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继续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亟待统筹。另一方面,从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关系来看,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亟待加强,继续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明显不足,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作用明显偏弱。党的报告对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强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可持续、军民融合七大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对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作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着眼新时代新目标新任务,报告对继续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在对教育领域的单独部署中得到直接体现,报告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列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首要之策,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其中直接明确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报告所提出的“办好网络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内容也都包含着对继续教育的新要求。二是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部署中得到具体体现,比如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在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中,提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在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中提出“构建政府、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中,提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学国建设”。可以看出,新时代的继续教育已经全方位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二、新时代继续教育肩负着新责任

根据新时代的战略安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2035年,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繁重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历史任务,以广大从业人员、成人群体为对象的继续教育,无论是在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还是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进程中,都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

(一)学历继续教育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类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初等、中等、高等教育阶段学历继续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广播电视大学和开放大学建设不断发展,自学考试教育持续发展,远程网络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各类学历继续教育在扫盲教育、农民教育、职工教育、干部教育、学历补偿教育以及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16年底,我国还有成人小学1.18万所,在校生83.27万人;成人初中569所,在校生28.01万人;2016年全国扫除文盲33.12万人,还有33.42万人正在参加扫盲学习;全国成人高中435所,在校生4.40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211.23万人,在校生584.39万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报考504.10万人次,取得毕业证书67.77万人。从新时代我国各个阶段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普通学历教育的规模结构来看,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还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高等学历教育将成为新时代学历继续教育的主体。尽管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学生数量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已经处于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过渡时期,但由于我国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成人群体基数较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向上发展的路径不畅通等诸多原因,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短期内不会出现“断崖式”下降,甚至在中西部部分地区还会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新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作岗位乃至日常生活的知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成员对学历层次要求不断提高。在终身教育时代,研究生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也将日益凸显。为此,新时代学历继续教育仍然重任在肩。在我国,实施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既有普通高校,也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还有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和新兴的开放大学;存在着函授教育、业余大学、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它们都有自身特色,也各有自身需求,在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只有更好统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主体、职能定位、教育层次、教育类型、办学模式、质量监控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切实解决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更好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

(二)非学历继续教育

近年来非学历继续教育需求巨大、发展迅速、备受关注。非学历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各类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培训、岗位培训以及各种知识更新或研修等,主要直接面向社会从业人员,针对目前职业岗位或未来职业发展对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实施教育。面对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知识更新加快的新形势,广大从业人员的终身学习需求不断增大,只有持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各类继续教育机构也充分认识到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市场,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培训规模越来越大,2016年全国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862.83万人次,接受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4462.69万人次,已经初步形成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行的继续教育体系。突破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瓶颈,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非学历继续教育应直接对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主动面向和服务广大从业人员,广泛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各类培训。要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着力做好以下六类重点人群的教育培训。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适应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坚期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期的迫切要求,广泛开展覆盖6,00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突出前沿性、创新性,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持续知识支撑。二是企业一线员工培训,适应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需要,加强对数以亿计的企业员工的现代知识与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普通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三是农民工培训,适应国家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使2.8亿多农民工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适应岗位所需得以稳定就业,能够更好适应城市生活、尽快完成市民化的角色转变。四是农村劳动力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其中有1,300万左右的现代职业农民,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通过培训大批农村劳动力和高素质现代职业农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文明乡风建设,提升农村有效治理,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五是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培训,适应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要求,加强对待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以及对具有开发能力的残疾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全社会更充分就业。六是党政干部培训,适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全面深入开展对各级党政干部的教育培训,着力增强干部的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切实推动建设学国。

(三)学习型社会建设

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建设目标,报告更是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明确要求。新时代的继续教育要在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国社区教育蓬勃发展,2016年教育部已设立122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和127个示范区,各省共设立500多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社区教育参与率和满意度逐步提高。在新时代,应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是充分发挥老年教育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已经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日益增长,积极发展老年教育任务紧迫。新时代的老年教育,应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以扩大老年教育为重点,以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为关键,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为目的,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三是充分发挥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做出了具体部署,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对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推动全民终身学习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开展了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学习型机关、企业、社区建设也开始由点到面有序铺开,学习型家庭建设日益引发社会关注。2017年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主题就是“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强调把继续教育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途径,把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努力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继续教育新局面。

三、新时代继续教育要有新作为

新时代的继续教育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按照“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的要求,在以下四个方面展现新作为。

(一)倡导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

社会发展节奏越快,社会知识性程度越高,就越需要社会成员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社会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现代化,而应是全面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新时代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这样一个社会。终身教育理念倡导从国家、政府和社会的角度,为全体公民创造贯穿人的一生的完整的教育制度,终身学习理念倡导社会个体根据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需求将学习作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学习型社会则是我们向往和追求的一种社会形态,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种社会崇尚知识、尊重创造,真正能够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这三个重要理念,以此来引领新时代继续教育的改革发展。[2]

(二)科学定位继续教育,处理好继续教育发展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

新时代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将明显增大,多样化需求将日益普遍,这就需要首先对国家继续教育事业进行科学定位,对其功能、目标、内容、形式、类型等进行综合研究和系统设计,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统筹继续教育所涉及的发展改革、财政、教育、人社、民政、农业等众多政府部门、行业团体以及大量的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进行有效的责权利建构,成立国家一级继续教育综合领导协调机构,统筹全国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办好继续教育,就是要全面提升继续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水平,需要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当前应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3]

(三)深化改革,推进继续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继续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继续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把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纳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之中,把深化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纳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系统之中,尽快建立完备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既要在继续教育的基本制度建设方面,如国家资历框架、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各类学习成果认证、学分认定与转换制度等力争实现突破,又要在社会普遍关注的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招生、教学培养、学历学位、类型整合等方面尽快实现突破。

(四)分类施教,切实提高继续教育质量

新时代是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时代,这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上,也同样体现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基本途径。继续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有很大不同,具有自身的需求特点、教学活动特点和质量评价标准。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继续教育,具有鲜明的周期短、针对性强、边学边用、传播快速的特点,成人学习群体具有鲜明的自主性、独立性、选择性。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和学习者个体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继续教育质量问题一再引起社会关注。从继续教育的各级管理者到继续教育教师,都应把教育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不同类型继续教育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系统设计,真正体现继续教育的价值和规律,从而持续不断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人才支持。

(五)健全服务体系,推动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从物品属性来看,继续教育既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也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应根据不同性质继续教育的属性特征确立恰当的提供方式。从公益属性来看,许多继续教育项目的开展有助于推进经济增长,有助于缩小知识差距,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继续教育由此应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统筹规划、健全体系、确保有效提供。从市场属性来看,许多继续教育项目具有明显的个人消费特征,其收益也主要为个人所有,由此就需要建立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参与、成本分担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通过市场机制有效提供,以此来激发继续教育的活力和动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为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提供了可能,这将极大地推动继续教育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2]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的重要支柱———中国继续教育的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3]闫树涛.建国初期我国成人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3):5-10.

作者:闫树涛 单位: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