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家校沟通上的策略

辅导员在家校沟通上的策略

一、大学生基本情况

(一)脱离父母管理由于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上一直由父母料理,叛逆心让突然“解放”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内心的轻松和独立,生活的自主让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感到无比新鲜和激动。但从家门到大学校门,突然脱离了父母十几年的呵护和监督,真正开始独立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由自己亲自打理时,由于缺少生活经验,经常会弄得手忙脚乱。

(二)大环境影响和之前一直有父母呵护、老师监督的中学环境相比,大学环境很宽松,学子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周围的同学和朋友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产生自卑或自负心理。

二、理论分析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相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他认为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不断上升。刚进校的大学生,他们刚从“牢笼”释放出来,他们富于理想,憧憬未来,已经对自己的将来进行了完美的设计,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强烈。正因为此,他们一直渴望尽快走进社会。即使在学校生活上或学习中遇到以上分析的诸多困难,他们也不愿意找父母请求支援,而总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尽快实现自我价值。但是,缺乏生活经验却无人指导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20世纪60年代终生教育理念的提出,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国际社会已经普遍认识到教育不是学校的专利。而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个体参差不齐,要解决特殊群体,必须结合家庭的力量。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家校沟通的必要性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者,要想真正了解并解决学生身上的问题,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将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中,与学生生活背景联系起来,才能理顺学生成长轨迹,真正意义上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种种难题。如我曾遇到过一名学生,工作能力非常强,但每次班级竞选都会落选。和这名学生多次接触后发现他个性特强,要求自己太苛刻,和别人说话也比较刻薄。我尝试着打通了这个孩子家里电话,是他奶奶接的,一聊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就没了父母。孩子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家里勤快懂事,但很少与人沟通。了解了这个情况,为了让这名学生以后的路走得更顺,我故意找机会接触他,并和他成为朋友,慢慢的,我俩聊天随意了很多,他不再对我有防备,并将他内心的痛苦说了出来。我鼓励他走出心理阴影,努力完善自己。终于,经过不断打造,在大四毕业时他被评为优秀毕业生。我时常在想,如果当时没有给他奶奶打那个电话,没有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而是一味的进行干巴巴的思想教育,或许只会让这个孩子变得更加刻薄和叛逆。

四、家校沟通策略

(一)建立学生家长通讯薄

电话是目前进行家校沟通一种最普通也最常用的方式。但当问题出现时再找学生要父母的联系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反感,甚至还会找人冒名顶替自己的父母。针对诸多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大一学生进校注册时自制学生基本信息登记表,附有父母亲联系方式栏,以备日后使用,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和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还可以和这段时间行为反常、家庭困难、学习后进生等特殊群体的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家庭近况,从中发现问题,尽可能少走弯路,及时帮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同时,鼓励家长随时和辅导员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目前,一线辅导员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以笔者为例,目前共管理6个班级300多名学生。如果家长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从家庭层面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对已出现问题学生通过家长的权威性和“港湾”的柔性及时解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最终实现家校沟通的双向性。

(二)利用飞信、微信等网络资源

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管他们的文化层次和工作状况如何,他们都渴望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最新动态。所以辅导员可以通过飞信、微信等网络资源,相关文字、图片及校园活动、院系活动和班级活动资料,让家长及时阅览。

五、后记

大学,是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的平台,但是放得过开,往往适得其反。适时进行家校沟通,不仅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大学生活动态,还可以及时帮助困难学生渡过难关。但在家校沟通过程中,辅导员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沟通至上,实事求是,在家校沟通中遵循积极主动的原则,尽可能使家校双方成为朋友和合作伙伴,互相认同对方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作者:张振华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