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现状思考

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现状思考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职业培训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念迅速传播,人们对自我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对教育的需求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相关的规划、立法和行动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随之而出现的是人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方面的一场深刻变革。而作为我国传统的校园教育,主要以青少年为对象、在学校内进行的一次性国民教育———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立足社会教育的培训机构提供了历史机遇。

一、国内教育培训行业背景

发端于国家教育产业政策松动,教育培训市场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经历了由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的多元主体办学格局的发展。尤其是在新东方、文都教育等培训机构成功上市,实现了“教育家、企业家与资本家”三位一体的融合后,诸多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各教育培训机构风起云涌,发展路径大都是“扩张”、“融资”、“上市”、“兼并收购”等。

二、国内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教育行业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眼光投向教育行业,同时教育行业想要持续发展,也需要资本市场的助力。《2018-2023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蓝皮书指出,未来10年内,教育培训行业将是增长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依然会受到资本的强力青睐。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教育培训机构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也正是由于政策松动和制度的缺失,教育培训市场在发挥着重要市场作用的同时,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在行业的不断发展的趋势背景下,不少中小型的培训机构迎来了相当大的来自同行的竞争力影响,市场不当竞争、运营混乱、管理缺失等问题层出不穷。

三、新时代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属性定位模糊

教育培训机构具有“学校”与“企业”两个面孔,是基于商业的教育,还是基于教育的商业?这是一个不容易说清的话题。教育培训机构是以教育为产品换取合理的商业利润,还是以商业为手段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国家对教育培训机构没有明确的定位。教育本身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功能和不寻常意义,如定位于“投资教育”的培训学校,那么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公益和非盈利的。而一些人因为发现了教育产业在市场化过程中释放出的商业机会而投身教育,戴着“教育”面具大肆豪取资本,由的甚至剑指“融资”与“上市”,如新东方、华图教育、文都教育等,这些打着教育事业的优雅旗帜,实现了其资本的增值,则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意义。商人做教育,赤裸裸的市场投机,可笑的是“教育家”的称号仍让社会充满敬意。

(二)政策松动,准入机制低,市场混乱

国民对教育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增大,而国家教育政策的松动促使教育培训行业无明确的准入机制。成立学校须经教育部门审核审批成立,准入难度较高,而国内市场大部门教育培训机构以工商登记注册的形式成立运营,有场地和注册资金就可以到工商局注册包含“非学历培训”经营范围的营业资质。诸多企业打着“教育咨询”的旗帜做着“社会培训”业务。使得“教育咨询”与“非学历培训”两个经营范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更有甚者,部分培训机构未办理任何教育和工商登记手续,寻得场地即开始招生。因为有市场,师资、设备、教学体系等方面不再成为重要必备要素。与此同时,在市场的优胜劣汰局面之下,其培训内容的多元化教育培训市场格局,较低的培训市场准入门槛,使很多经营者对教育培训的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在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师资上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教学效果自然无从保证,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对教学质量的漠视。最终的结果就是其越做越小,质量越做越差,名声越做越烂,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三)监管缺失,行业重“利润”轻“服务”

国家对教育培训市场进一步开放,教育培训领域的广阔市场和丰厚利润,使得更多社会力量进军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不应是教育竞争的推手不应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那些“只要敢忽悠学费随便收”的乱象必须加以整顿。

(四)行业教育理念落后,推崇“技能本位”教育

改革开放40年间,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热情高涨,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亿万人民为教育发展慷慨解囊。如今,知识在改变着国家命运的同时,也改变着每一个家庭中每一个人的命运。

四、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内教育培训机构现状的思考

(一)政府加大教育投资,缩小社会培训市场份额

市场的形成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对其有需求。各类社会力量投身教育事业,社会培训机构的迅速发展,充分说明国家在教育的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倘若学校教育能够发挥教育本职作用,国家职业教育事业规范成熟,社会教育培训市场必将萎缩。如中小学课外培训市场存在,充分彰显中小学教育的缺失。

(二)完善行业准入机制,规范行业运营标准

国内教育培训机构在规模上参差不齐,注册资本从3万到千万不等,年营业额也是千差万别,经营手段五花八门,有“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游击队,也有踏踏实实稳步经营的正规军,各有生存之道,各有营运之法。

(三)清晰定位教育培训属性,严格把控教育资本市场

政府应清晰定位各类培训机构的社会属性,所谓培训学校应当发挥其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社会作用。政府可以引导行业,利用雄厚的资本,在教育创新方面做出更多探索,为整个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不否定社会力量对教育工作的贡献,也欢迎各类资本对教育的投入,但是我更欢迎的是“投资教育”,以商业为手段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摒弃那些打着做教育旗帜豪取资本的投资行为。

(四)重视“软技能”,培养全人格的人才

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而社会教育培训旨在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素质。教育培训机构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单一的追求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风范品格、团队合作等“软技能”的教育与引导。

五、总结

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极好机遇,从当前职业培训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行业职业教育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大胆创新,不断改革,灵活机动,因材施教,努力奋斗,再创佳绩。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培训行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升华,才能适应新常态,真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宁,杨东平,周大平,周作宇.教育理念的反思与建设.教育导刊,2003年第6期.

[2]冯桂林,胡春丽.我国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研究.长江论坛,2014.6期.

作者:吉立林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