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育教学教法模式改革探究

诊断学教育教学教法模式改革探究

摘要: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的中医各专业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何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实际中去,如何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学生真正能做到学以致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诊断学课程教学,应结合医学院校所设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方法的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诊断学;教育教学教法;模式改革;专业特点

诊断学是阐述诊断疾病的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临床课程,为临床疾病和其他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准确的理论依据。也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打下基础[2]。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知识,完成教与学的协调统一,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用医学科学思想关心教育学生树立医学专业信念

作为医学专业的教师,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忠诚于医学教育事业,要有医学科学高尚的人格和医疗的品德。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体现出对祖国、对人民、对医学科学的热爱,以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去引导学生,树立医学专业的信念和救死扶伤的精神及人生观[14]。我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分为中医、中药、临床、中护及骨伤等多个不同专业。中医班的学生年龄大,有高中文化基础,心理发展有明显的探索性,闭锁性,独立性等特点。需要教师主动的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各专业五年制大专班的学生则是年龄在15岁左右的初中生,他们远离家乡、父母,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照顾,老师能满腔热情的对待他们,他们也认为老师是可信赖的人,有什么困难或要求,学习上有什么疑问,都能直率的提出,相互交流思想,沟通认识,相处之中,发现他们不成熟的见解,不稳定的情绪及时提出,耐心教育,树立他们医学专业的信念。诊断学是诊治疾病的金钥匙,掌握它才能诊治疾病,才能救死扶伤。同时还用积极向上的精神去感染他们。这样,当他们有缺点、错误时,老师再严厉的批评,他们也能够接受,激发了他们学习诊断学的兴趣[3]。

2按照诊断学教学大纲认真备课书写完整系统教案

我们使用的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院校十三五规划统编教材《诊断学》,《诊断学》有八大篇,第一篇常见症状;第二篇问诊;第三篇检体诊断,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五篇医学影像诊断;第六篇器械诊断等部分,共四百六十多页[1]。规定要求72学时结束,每学时讲几十页,内容繁多,学时有限,如何能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教材内容融会贯通,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并使其牢固地掌握,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领会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环节改革,要在备课过程中,仔细钻研分析教材,对每个篇章的内容,哪些是要求熟练掌握的,哪些是仅做一般了解的,根据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周密的分析、编排,把重点和难点总结出来和实际应用统一起来,然后再系统掌握,有侧重点的传授给学生,完成大纲的要求,所以只有领会大纲,吃透教材,讲课时才能运用自如,取舍得当,重点、难点选的准,讲得透。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书写出完整系统的教案,书写好一个内容精练、重点突出、切实可行的教案,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关键一步,也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通过备课,教师把教材内容进一步整理、充实、系统和精练,然后再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比如,第三篇检体诊断,我首先把内容总结后,列一张表格图示,分别把基本检查,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生殖器检查,直肠检查,脊柱与四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排列出来,一目了然,要比按教材的顺序平铺直叙效果好,节省学时[2]。

3改革诊断学教学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

诊断学学科的特点,内容繁多,前后不连贯,第四篇实验诊断中第九章:临床微生物学检查,一种诊断一种形态特征,微生物且个体微小,不能肉眼直视。中医药专业的学生认为学好学坏无关大局。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要进行教学手法改革,我认为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对本学科的热爱。首要的一条就是要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对所讲的每节课,经过不同的手法艺术加工,形式新颖多变,讲解生动活泼,举例要得当,例证要可靠,感情要充沛,语言要精确,具体形象的、简洁明白的从教学中表达出来,使学生感到本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必要性。比如,本章总结五个字说明临床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小、多、大、广、强。个体微小,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适应性强。列举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说明微生物和我们人类的生产及生活的密切关系。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仅少数可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称病原微生物。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中。从第一个看到微生物形态的列文胡克,讲到现在电镜观察病毒及微病毒微细结构,从接种人痘预防天花,到现在天花病毒的绝迹,从梅楔尼可夫和欧立希分别代表体液和细胞免疫两大学派的争执,讲到现代各种病毒、微病毒微细结构及细菌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机体的特异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诊断,把教材内容系统化,以故事的形式解说微生物学检查与.临床诊断紧密联系起来,必要的地方附以记录,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趣味化,把深奥的知识通俗话,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且记得牢固[4]。

4归纳整理运用系统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诊断学中的实验诊断内容多,其中十一章,有三十多种检验方法和种类,如果不归纳系统化,不注重相互间的联系。泛泛的讲一个实验诊断接一个实验诊断,从头到尾讲一遍,虽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授课内容,然而却显得十分单调、贫乏、支离破碎。失去了相互间内在联系和系统性,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设计一条最简捷又利于学生理解和思维的路线呢?需要研究探索改革,为此我在备课和教学实践中,经过细致琢磨,就把三十多种检验方法和种类虽然各不相同,但也有其规律性可循,既有血液一般检验特性,又有骨髓细胞学检验、血栓与止血检验、尿液检验、脑脊液检验、肾功能检验、精液检验、前列腺液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的特性。既有临床生物化学检查特性,又有临床免疫学检查特性,还有临床微生物学检查特性。归纳为五大类,把它们相同和各自不相同的特点,按五个方面重点讲述,就是以这五个方面重点为教学基础,将所有的内容归纳整理设计了诊断一览表。把沉长多方面复杂的实验诊断学各论全部贯穿在一起,从而使众多的实验诊断在一张表内既可系统体现出相互间的联系。又能表现出每种实验诊断各自的独特特点。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用这种新模式教学,教师只讲解每章具有代表性的内容,提示重点,讲清难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既动脑又动手。再根据“一览表”的要求进行自我“消化”,加强记忆。此外,也可根据专业班次的不同,增减内容。实践证明,这样模式改革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诊断种类形成一个既系统又完整的链条,增强其科学性和条理性,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5]。

5采用启发对比教学增强诊治疾病的科学记忆

诊断学中内容多,采用启发对比教学法,进行对比记忆是掌握运用知识的基础,没有记忆就谈不上理解和思维。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加强记忆。尤其是诊断学这门学科,是运用记忆最多的学科之一,如常见症状这一部分则更为突出。如果只按教材内容不分枝叶,面面俱到,虽然也能把每种症状的特点讲出来,但无系统性,学生对常见症状的特点记忆也是十分零碎的,甚至张冠李戴。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求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记忆。虽然常见症状的种类很多,但他们彼此间存在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如果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抓住不同症状之间和同属中症状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这样就容易记忆。例如:症状发热属其共性就有:①疼痛感染发热,②水肿感染发热,③呼吸困难感染发热,④咳嗽咳痰感染发热,⑤恶心呕吐感染发热,⑥腹泻并发症发热,⑦黄疸并发症发热,⑧心悸并发症发热等他们共性皆发热[11];这样在各个症状发热共性的基础上,再找出各个症状的特征,各自不同的个性,共性和个性分属得清清楚楚,易学易记易背易掌握;又如:第四节皮肤黏膜出血,第七节咯血,第十一节呕血与便血,第十四节血尿,都有出血、咯血、呕血、便血,与血有关系的共性,只是所在的部位不同,再分辨出不同的各自特点个性,列出共性和个性,一目了然;再如:第十六节眩晕,第十七节晕厥,第九节心悸,第十节恶心呕吐,都有恶心、呕吐、头晕、心慌气急的症状属于共性,但各有各的个性,眩晕是周围性(耳性)眩晕,中枢性(脑性)眩晕等。晕厥是单纯性(血管抑制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等,心悸有心慌气急晕厥抽搐等个性特点;又如:第二节疼痛,第三节水肿,第四节皮肤黏膜出血,第五节呼吸困难,第七节咯血,第九节心悸,第十一节呕血与便血,第十二节腹泻,第十四节血尿等,都有局部疼痛症状,同属症状之间一类的共性,但也有他们各自的个性,分类数清,就抓住了共性和个性,列出一览表[12]。因此,在归纳的基础上按“一览表”的顺序讲解,详而不乱。并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鉴别不同的症状。在鉴别中加强记忆,从中可以掌握各种疾病症状特点和规律,分析出病因病机。同时能举一反三,利于理解和掌握其他疾病的症状,进行临床诊断鉴别,利用这张表进行对比教学,将由教师讲解归纳总结的传统方法,改为学员自己归纳,教师讲评,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尤其当自己归纳有误被教师纠正时印象更为深刻,其效果远比死记硬背好的多。科学地指导学生潜心复习归类,可以收到举一反三,意想不到的效果[8]。

6总结诊断学的教学体会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学经验在于总结积累。我每次课后,回忆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成功的体会和不足的教训,并查找原因。教学中只有不断总结教法,严于解剖自己,才能明确前进方向;只有对科学的不懈追求,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从深度到广度不断提高。同时,我常常抽出一定时间去听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讲课。这样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知识范围,也学习到了别人的先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多年来教学效果显著,受到了老师、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6]。

7进行诊断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诊断学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加上死板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一般来说,学生总希望教师把书本知识消化后,以最容易吸收的方式传教给他们,而不希望照本宣科,杂乱无章的满堂灌。试想在教学中对每种诊断单纯地照本宣科,连续讲解几十个诊断内容,大量单调频繁乏味的视听刺激,抑制了学生的大脑活动,影响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结果在厌倦中昏昏欲睡,虽然也能按时完成授课内容,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失败。为此进行改革,采取新的教学模式,精讲点评法,抓住本学科重点进行点评,以点带面;绘图公式直观法,把复杂的内容绘成图表,列成公式,直观进行教学;讨论互动法,把本学科问题摆出来,让学生讨论互动,最后老师总结评判;归纳对比教学法,归纳诊断类型,进行比较,讲解方便,连贯性强,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大脑活动的兴奋性,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反射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达到同步化[7]。

8提高诊断学改革教育方法是讲好课程的重要步骤

诊断学教学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主要目标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就要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进行改革。我在讲医学影像诊断各论的内容时,在不违犯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把教材的内容划分为五个小段进行分讲,它们是(1)X线诊断;(2)磁共振诊断;(3)介入放射学诊断;(4)超声学诊断;(5)核医学诊断。在讲第①x线诊断、②磁共振诊断过程中精讲了其临床症状,与临床紧密联系起来,使难以区分抽象的影像学,有了实体实物联系和参考依据,更加容易掌握影像诊断内容,这样互相衬托又突出了重点。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要准确诊断疾病,诊断查找出疾病的发生病因,分析出疾病的发生机制及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最终得出准确诊断的方法和结果,才能不贻误病情[13]

9勤于动手实验实践是学好诊断学的重要方法

诊断学实验课是对理论课的验证,是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的重要一个环节,比如常见症状诊断,理论上复杂难记,原理较为抽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一遍,就会牢记不忘。在上实验课时老师的示教非常重要,要一丝不苟,规范操作,并对操作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早解说,及时纠正,实验后要指导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并认真批改,把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办法及时通报给学生,以明确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只有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总论结合各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深入浅出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就能提高教学质量[10]。

参考文献

[1]李广元.诊断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379.

[2]魏武.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81.

[3]马家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198.

[4]沙恒玉.诊断学教法探讨[J].中医药学刊,2013:35(5):41-42.

[5]李芝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设想[J].中医教育杂志,2000,42(6):56-57.

[6]张林.诊断学教材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1,35(4):30-31.

[7]陈明园.诊断学与临床的关系[J].辽宁中医杂志,2002,26(4):37-38.

[8]沙恒玉.诊断学中常见症状与临床相结合教学[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6(6):56-57.

[9]沈霞.临床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5-201.

[10]薛江峰.临床诊断鉴别探讨[J].四川中医杂志,1998,34(11):41-42.

[11]刘维庆.肺炎临床治疗36例分析[J].山西中医杂志,1996,20(11):21.

[12]沙恒玉.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208(18):5-60.

[13]陈吉容.影像诊断学教学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208(18):106-108.

[14]提高中医院校教师素质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9):151-152.

作者:沙恒玉 单位: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系内科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