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现状思考

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现状思考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的地位与作用愈发凸显。文章分析了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的现状与问题成因,并以《中国大学教学》为例,探讨了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的关注点,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教育教学类期刊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新时期;高等教育;教育教学类期刊;《中国大学教学》

高等教育教学类刊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交流、展示、推广的重要平台,服务于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扩招后社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日益关注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教学类刊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教育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高等教育教学现状,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等一系列教改文件,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团队等各个具体方面做出了指导与规划,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建设成为教改的主旋律。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发展的指针,其中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纲要》指出,要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这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新形势以及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8月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该文件与之前相比有许多新的亮点,如质量标准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2012年3月,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该文件将教育规划纲要要求进一步转化为具体政策和举措,又被称为“提高质量30条”。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针对部分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的情况,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目标。2016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高〔2016〕2号],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央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在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我们清楚地看到,最近一段时间,国际高等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发展迅猛,但聚焦点都在于“提高质量”。2012年开始,美国三大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Coursera、Udacity、edX正式上线,随后MOOC风靡全球,成为改变高等教育教学生态结构的一股重要力量,我国也涌现了以“爱课程”网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为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越来越多的国家会选择加入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我国也于2016年6月2日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得到国际认可。把握国际最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趋势,积极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贯追求。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在国家层面和高校层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内容其地位不断凸显,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广泛共识。但是,教学研究依然还是相对“冷门”,虽然近年来热度有上升趋势,但高水平的教学研究仍旧不多,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仍旧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

1.教学研究学科性较强,真正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成果较少。由于高校教学是按照学科教学,所以教学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学科属性。比如从事物理教学研究的老师,需要很强的学科背景,再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不断凝练,才能够获得高水平的教学研究成果。学科性决定了一般研究人员无法深入研究教学;很多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好的名师,其教学研究能力很强,但由于多种原因,他们往往不愿将教学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反而愿意在科研上多下功夫。

2.高校科研与教学关系失衡,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动力不足。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一个长期受到关注的话题。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伯顿•R.克拉克提出:“高等教育系统需要科学,基于科学需要高等教育。……从大学的观点来看,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在教学与科学的联系十分脆弱的社会里,也是无需证明的。”[2]探索新知、研究“高深学问”(即科研)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培养高级人才(即教学)是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能,大学科研与教学应该各司其责同时又相互促进[3],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作为支撑,科研应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同时教学本身具有科研的属性,能够进一步启迪科研。但是,我国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情况严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教学仅仅作为一项任务应付了事,科研才是其为之奋斗的事业,自然对教学研究不会投入太多精力。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的不合理。

3.教学研究的学术性有待提高。从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研究者一定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通过积极反思,不断提高其教学研究学术水平。事实上,国际上对于教学具有学术性早有认识。美国前教育部长、卡内基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博耶就曾经在《学术的反思》中提出过四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术——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其中对“教学的学术”认识尤其深刻。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活动的多元性、教学方式的复杂性,教学理所当然具有学术性。[4]然而,我国传统认识上认为学科研究才是真正的学术,往往对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教学是一门技艺”的层次,注重其经验总结,忽视其学术升华,对其学术性认识不足。

4.期刊评价体系与标准不全面,对教学类期刊带来负面影响。在我国,衡量一本期刊尤其是人文社科类期刊优秀与否,往往以是否入选C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刊(相关部门与单位认定的“A类期刊”)为主要标准。这些评价系统主要是从引用率等方面考量期刊质量,相对而言,理论研究类的期刊往往占据优势。从教学类文章的性质来看,其实践性往往很强,但理论基础尚显不足。“大学教学”的学科归属于“高等教育学”,研究基础应该是植根于“高等教育学”,但“高等教育学”研究并没有专门针对“大学教学”这一分支,“大学教学”研究这一块还很欠缺,尚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这一点也可以从目前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现状得到证实。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帮助一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开展教学研究,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必要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着重研究公共基础课和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创新,等等[5]。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教师的教学研究主要还是关注于教学经验的传承、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具体实践性层面,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往往存在理论性不足、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片面地将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放在以理论研究为主要方向、以引用率为考量指标的评价系统中进行评价,并且放在单列的“高等教育”分类中,其结果难免存在偏颇,不利于提高广大教师投身教学研究的积极性。所以,虽然目前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种类繁多,但其关注重点往往在于高等教育理论与宏观政策研究,以及高校人事改革、后勤保障等,如《中国高等教育》,其办刊方向是“注重权威解读和方向引领,关注高教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关注高教领域理论探究和工作交流”;又如《中国高教研究》,其办刊方向是“注重反映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及时推介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倡导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繁荣群众性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或者关注重点在于某一个特定学科的教学改革,如《大学化学》,其办刊方向是“以深化大学化学教育改革为宗旨,为促进教师知识更新、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服务”,关注于化学这一特定学科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等,读者群体较为单一。真正为广大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服务的、专注于教学研究的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还是少之又少。

二、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关注点

新时期的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要想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破解发展遇到的困难,关键在于找准关注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改革的交流平台作用,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挥重要的促进与引领作用。下面以《中国大学教学》这本专注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期刊为例,分析高等教育教学类刊物的关注点。《中国大学教学》专注于教学和教学研究,其办刊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致力于宣传、诠释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政策;倡导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繁荣、发展教学学术,跟踪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新进展;反映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新探索、新经验、新成果,服务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刊物设有《专家论坛》《论教谈学》《教务处长论坛》《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教材建设》《比较与借鉴》《青椒园》等栏目。该刊物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经验与理念,满足教学管理人员实际工作需要,切实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服务,得到广大高校与一线教师的认可,其影响力逐年上升。面对教学类期刊所处的劣势,该刊之所以能够保持不断提升影响力,并且持续扩大传播范围,与其找准关注点密不可分。

1.宣传、诠释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自2001年教育部“4号文”(见前文)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任务的新时期,此后教育部多次发文,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中国大学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发挥政策的宣传、诠释作用,在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专家撰文解读,帮助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领会政策精髓,促进教学改革政策落地。

2.服务教改一线,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经验,跟踪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新进展。广大教学一线教师,在提高其教学水平的过程中,除了向身边的教师取经外,还可以阅读高水平教学名师的教学研究文章。该刊一大特色就是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名师作者队伍,分别从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一线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同时,针对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该刊也有专门栏目为其提供参考。

3.反映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新探索、新经验、新成果。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学成果,但这些成果往往只能以申报书的形式存在于各类教学成果奖评比中,或者仅在小范围内流传,难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该刊针对这一情况,搭建了高校互相交流分享教改新探索、新经验、新成果的平台,除了遴选报道了各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外,还积极发掘高校和学科专业的优秀教学成果,大力推动其辐射示范影响范围,真正起到平台作用。

4.鼓励青年教师关注教学。我国各高校中青年教师已经占据大半比例,他们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也是教学改革的新力量。如何让广大青年教师关注教学、热爱教学、掌握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中国大学教学》高度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设置了《青椒园》等栏目,针对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组织青年教师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心得,成为在广大青年教师中较有影响力的栏目。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找准关注点,是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赖以发展的根本和基石。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可能在理论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但是,正确认识自身优劣势,真正深入教改,为广大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服务,获得他们的高度认可,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发展。

三、对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发展的展望

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展开,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深入人心,成为高校和社会的共识,同时国内外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断涌现,可以说接下来的一段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将会迎来大发展、大繁荣。高等教育教学类刊物必须把握机遇,立足教学,服务教学,服务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切实推动教学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1.重点关注教学改革的新政策、新举措。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需要持续不断地关注教改新政策、新举措,发挥政策解读者的作用。比如,我国2015年提出“双一流”建设,在此过程中,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设一流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6]。教育部提出启动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把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核心任务,为全国高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7]。在“双一流”建设中,一定会涌现一大批优秀教学改革成果。因此,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需要做好政策诠释、成果宣传工作,真正发挥引领作用。

2.真正服务教学,服务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的生命力在于服务教学,要切实把握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现实需求,在传播政策理念的同时,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撰文探讨,发挥教学改革与交流的平台作用,推动教改工作的持续深入。

3.紧跟教学改革新趋势,不断拓宽教学研究的内容与范畴。新时期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目前基于MOOC技术的在线教学活动广泛融入大学生的教学计划中,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翻转课堂即属于此类,未来还会有大量MOOC出现在网上,凡大学课程目录中的课程大都能找到至少1个MOOC版本,一个低成本实现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的时代即将到来[8];“互联网+”的概念在教学中不断拓展,除了“互联网+课程”,“互联网+教学管理”“互联网+实验”等新的内容正在逐渐涌现。教学研究的内容与范畴不断拓宽,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需要适应新形势,创新办刊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编辑水平[9],为广大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新鲜内容。

4.倡导教学学术性。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理论研究水平不高的问题,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需要注重引导,提高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教学学术的认识,加强教学研究的学术性,这样才能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形成良性发展。

5.推动教育技术研究人员深入学科教学。由于教学研究学科性较强,一般教育技术研究人员难以深入研究,学科名师又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将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这一情况,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应该积极推动教育技术研究人员深入学科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名师相结合,科学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真正形成能够既反映学科教学精髓,又体现现代化教育技术发展的优秀教学成果。

6.为教学创新提供途径。面对新的教改形势,教师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特别是在当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快速发展,已经开始突破现有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高等教育教学类期刊更应该积极宣传引导,帮助一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深入开展教学方式混合化、教学资源开放化、学生学习个性化、学习过程社会化的探索与实践;帮助教学管理者对高校现行的学籍管理、学分认定、课程管理、平台建设、教师工作量计算及考评等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深入研究,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保障。从而切实为教学创新提供途径,搭建新理念、新方法的交流平台,不断开拓创新,引领教学变革。

作者:余大品 单位:《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

注释: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解读[EB/OL].(2010-03-02).

[2]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33,235.

[3]代蕊华.高校的教学、科研及其评价.高等教育研究,2000(1):94-98.

[4]姚利民,綦珊珊.论大学教学的学术性.高等理科教育,2005(6):55-58.

[5]详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启动部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6]一流大学本科教学高峰论坛举行.中国教育报,2016-05-07.

[7]详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

[8]李晓明.是“小慕课”,还是“大慕课”?.中国大学教学,2014(10):17-19.

[9]郝振省.论科技编辑在“互联网+编辑”队伍中的主体作用.中国编辑,2016(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