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改革对策

音乐教育改革对策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音乐教育模式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音乐教育内容不能单纯局限在乐理知识讲解和歌唱技巧学习几个方面,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鉴赏音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首先对音乐和审美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介绍,并在分析当前音乐教育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音乐教育改革的措施,为日后此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改革对策

音乐是一门艺术,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灵魂,需要欣赏者用心去感受。目前,我国音乐教育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上还有些欠缺,使得学生无法切身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这无疑是当前音乐教育的一个弊端。因此,从音乐审美角度出发,对当前音乐教育进行有效改革至关重要,需要引起诸位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与审美的关系

作为一种艺术现象,音乐不仅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够抚慰人的心灵。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音乐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审美方式。欣赏音乐,单纯从乐理知识、创作技巧等层面出发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心灵的碰撞。只有从审美角度鉴赏音乐,才能领悟到音乐的内涵和精髓。就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其内容体系主要围绕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展开,这无疑会降低音乐教育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音乐教育目标需要实现实质性的转变,需要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以审美为核心改革音乐教育。但在此之前,必须正确认识音乐与审美之间的联系。提到“音乐”一词,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歌曲和旋律,但实际上,音乐是有不同形态的,不同形态下的音乐所带来的直观感受也截然不同。根据形态不同,我们可以将音乐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然文化形态下的音乐。此类音乐属于一种自然形态,比如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现象;第二类是人工形态下的音乐。此类音乐主要是人类为了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利用各类乐器创造出来的音乐。无论是哪一种形态的音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美的感受,而体会这种感受所需要的就是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是人们对看到或听到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审美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审美是指客观事物所带来的一种主观感受;狭义的审美则主要是指某一事物给人们精神带来的愉快感受。音乐作为被审美的主体,音乐创作者在作品中所选用的旋律、音色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感受。此外,不同的人对同一音乐作品也将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主要取决于不同人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审美在音乐教育中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它是音乐情感传输的重要纽带,也是音乐灵魂的表现途径。

二、我国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

体验性和音乐性是音乐的学科特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若想科学、有效,首要任务就是了解学科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对策,提高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1、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上文提到,音乐这一学科具有音乐性和体验性,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其自身的职责就是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然后将更全面、更系统的音乐知识传递给学生,将学生带入音乐旋律营造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所以,审美教育至关重要。所谓审美教育,主要指的是教师通过音乐学习和欣赏给予学生审美的体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根本目标。审美教育的开展通过包括两个途径,即理性指导和感性体验。其中,理性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为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各个要素,使其能够学会从不能角度和不同层次对音乐进行全方位的审美。感性体验则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2、审美教育的特点审美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无论哪一门学科,学生都是教学主体,音乐教育也不例外。所以,为了实现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时,必须以学生的思想特点为依据,帮助学生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审美心理结构,并在日后教学中将其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最终可以在音乐欣赏中发现美、感受美。(2)审美教育应全面贯彻在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将其慢慢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理论教学与音乐欣赏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不同形态音乐的分析和鉴赏,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与其他教育的有效结合。审美能力的体现并不单单局限在音乐文化上,在很多领域都涉及了审美,例如文学、美术、体育等,都能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由此可见,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将其有效结合起来,可以使审美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当前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音乐教育之所以要改革,一方面是为了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是满足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中所呈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教育重点不对。目前,大部分学校开设音乐课程时,都将重点放在音乐知识的讲解和歌唱技巧的练习上,却忽略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音乐课堂枯燥乏味,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提升也会造成影响。(2)教学方法过于落后,且单一。由于音乐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仍然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唱,学生学。”在全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下,这种教学模式势必要更新和完善。(3)审美理念的贯彻和落实力度不够。虽然在音乐教育改革过程中,审美理念被作为关键因素加入到教学体系中,但由于大部分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从而使得审美理念在音乐教育中,仍然没有较高的地位,只是象征性的在原有教学内容中加入了一些音乐赏析,并没有将审美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支撑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换句话说,教育理念统帅着整个教学活动。所以,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非常重要。一直以来,音乐教育理念都相对而言比较落后,从而导致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不尽人意,无法将教育目标顺利实现。正因为如此,更新教育理念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首要工作。为了促使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目标顺利实现,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避免将音乐教育功利化,而是要从自我做起,从欣赏的角度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将由多个音符组成的旋律中所蕴含的情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此外,教育理念的更新还应体现在学生思想的转变上。据调查,有80%以上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没有树立正确的音乐理念,认为音乐的学习知识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唱功的提升。这种思想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忽略审美体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转变学生音乐理念势在必行,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创造者的情感,真正融入到音乐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这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帮助。2、改善教育环境。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观能动性也会得到提升。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中,教育环境的改善非常重要。由于音乐这一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时需要一个良好的视听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够促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因此,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环境和氛围进行合理构建。比如说,在进行发声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尽可能排除一切外界干扰,保证授课活动在一个安静的氛围中进行。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控制好音乐声,避免由于过大或过小而影响授课效果。3、创新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教育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好的教育方法可以使音乐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文提到,教学方法过于落后,且单一是当前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创新教育方法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工作而言,同样十分重要。首先,教师需要尽可能缩短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讲解,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但并不是说理论知识不重要,理论知识是一切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前提。为了使学生能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音乐赏析结合起来,换一种模式向学生讲解乐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音乐教学的情感性,从某种层面来看,审美能力和情感是有密切联系的,只有有了情感,才能够在音乐审美中形成共鸣,进而实现心灵的触动。创新教育方法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教师在具体音乐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需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将情感性和体验性逐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健.试析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

[2]资利萍.对“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的再思考[J].音乐探索,2016(01)

[3]宋薇.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时空,2014(17)

作者:张美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