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改革简述(3篇)

高校教学改革简述(3篇)

第一篇: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

高校舞蹈教育在社会舞蹈领域具有一定的地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高校舞蹈教育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革。为此,本文将从秉承现代舞蹈观、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注重校本舞蹈专业教材的研发、注重人文知识向舞蹈教学中的融入、注重对学生自主舞蹈知识学习能力的有效养成几个方面入手展开研究。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学;现代舞蹈观;体验式教学模式;校本舞蹈专业教材

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舞蹈教学效率。

一、秉承现代舞蹈观

第一,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授课过程之中,应当在训练学生形体、姿势、动作以及节奏感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舞蹈审美观的渗透。也就是说,舞蹈教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舞蹈表演并非是机械的动作组合以及对舞蹈节奏的掌握,更是需要舞蹈表演艺术者从内心形成对美的感受,进而将自身的舞蹈表演升华为对舞蹈艺术之美的诠释。正如罗丹说讲,生活中的美随处可见,关键取决于是否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进而提升其审美意识,完善其审美观,让其舞蹈表演更具美感。第二,舞蹈教师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舞蹈动作创新的重要性。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多会选取一些成熟的舞蹈编排内容作为教学的工具,此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对这些已经广获好评的成熟舞蹈作品中汲取经验,进而快速成长。不过此种教学方式仅仅适用于新入职的舞蹈教师,但久而久之会导致教师只会动手不会用脑,只会学不会编,只会守旧不会创新,进而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丧失,创造能力低下,课堂效率下滑,因此舞蹈教师在临摹教学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适当改编内容或重编内容;课堂上让学生多看、多想、多思,比多练更重要,也就是要通过范例欣赏,让学生的想象空间得以完全地释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自行编排舞蹈内容和设计舞蹈动作时,心智获得提升。有鉴于此,舞蹈教师要改变先前所遵循的舞蹈课程授课模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舞蹈内容编排与舞蹈动作设计,以此实现对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养成。最后,舞蹈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实现对学生舞蹈表演情感的培养。舞蹈表演本身就是一项舞蹈表演艺术者藉由优美的舞姿与台下观众实现情感交流的活动。由此,通过情感教学环节的融入,将使学生能够以更为充沛的情感投入于舞蹈表演之中。激发兴趣需要贯穿舞蹈教学的始终。开始阶段应把学生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舞蹈活动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激励要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活动;在课上教学内容行将结束之际,舞蹈教师应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如此方才可以学生潜心于舞蹈修行之路。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乃是指受教育对象对所学习内容的亲身体会,从而实现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领悟与掌握。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舞蹈学习过程意味着其必须通过系统化的动作训练、形态训练、表情训练方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蹈表演艺术者。不过从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来看,学生能否成为优秀的舞者,关键在于要洞悉舞蹈的“感觉”,即从舞蹈体验中获得宝贵的体验,以古典舞教学为例,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提、沉”等舞蹈动作时,为使学生领会到这些动作的精要之处,便为学生设计了嗅花的动作,要求学生先俯身吸花香入鼻,其后让花香充斥胸腔,进而为之所陶醉,如此学生对古典舞的“提、沉”动作便实现了较好地领会。

三、注重校本舞蹈专业教材的研发

考虑到学生生源的不同以及不同院校自身情况的不同,因此,在舞蹈教材的编写方面,教师应当立足于本校舞蹈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校本教材研发。在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化舞蹈教材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收集实际的教学素材,尽可能地编写校本教材,如针对专业和非专业的舞蹈学习使用不同的教材,对于具备较为扎实舞蹈根基的学生,应当为其选用专业性较为突出的教材供教学授课之用,对于舞蹈根基不够扎实的学生,则应当为其选用内容相对较为简单的教材,如此便能够实现对不同学生学情的针对性教材配备。

四、注重人文知识向舞蹈教学中的融入

舞蹈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在舞蹈教学中融入人文知识,以便使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习得,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进而形成更为敏锐的艺术直觉和艺术洞察力。基于这一设想,舞蹈教师应该多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法,在舞蹈教学方面多引导学生去体会、思想、创新、实践,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技能指导的时候,可以多增加一些理论和舞蹈欣赏的内容,如此便可以激发学生的舞蹈表演灵感。

五、注重对学生自主舞蹈知识学习能力的有效养成

舞蹈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舞蹈知识与技术动作自学能力。舞蹈知识的学习以及舞蹈技术动作的掌握,有赖于学生长期的坚持以及不间断地系统性训练。可以说,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坦途和捷径,唯有流淌辛勤的汗水方才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而系统性的舞蹈训练必须建立正科学的训练方法基础之上,如此进行舞蹈训练方才能够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示范,而学生在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周而复始,确实也看到了训练的成效。但这种学习是被动的,是灌输式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学到技能而不是学到方法。这对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还应该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其中的原理、规律何在,进而使学生明白训练的方法、目的和意义;如我们在教翻身类动作的“开法儿”时,应使学生明白:“翻身的运动轴心在骨盆,头顶固定在空中的一个高度上,脚下踩在地面的一个点上,在上下两头相对固定的状态下,骨盆做着翻转运动。其乃是任何翻身动作的技术要领所在。”再如,笔者带领学生进行舞蹈排练课程时,会先为学生讲解用以观摩的作品的主题、创作背景,在学生对作品形成大致了解后,再带领全体学生共同进行观摩,在观摩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如对配乐使用的分析,对动作设计内涵的分析等等,最后带领学生进行排练。

作者:宋海波 蒋李卉 单位:百色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黎.激励性语言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1)

[2]沈琬茹.高校舞蹈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启用与教学[J].河南教育(高教),2017(02)

[3]崔琰.高校舞蹈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J].音乐时空,2016(10)

[4]何辉,王宝玉.普通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特点研究[J].黄河之声,2016(05)

[5]苗子薇.浅谈非舞蹈专业高校舞蹈教学[J].科技信息,2009(21)

[6]吴红叶.舞韵飞扬——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之我见[J].艺苑,2009(06)

[7]孙雪玉.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综合高校舞蹈教学之探[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8).

[8]陈丽.论舞蹈教育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和发展新模式[J].艺术教育,2008(01)

第二篇:计算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

目前,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很多行业都需要使用到计算机,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因此,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计算机基础教学。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进行调查,论述了教学中的计算机思维导向现状,进而提出了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

计算机;思维导向;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且基于计算机在其他学科中的辅助教学作用,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决定着其他相关科目的教学发展。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在历次课程改革的作用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改进,但从整体而言,教育者都将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对教学内容的革新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有必要从计算机思维的角度出发,重新对当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机思维的培养现状

(一)高校对计算机思维的重视不足。目前,计算机在很多行业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对相关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但是,高校对计算机思维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思维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进行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人才的计算机思维进行培养,从而无法更好地促进人才计算机思维的提高;第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不仅仅应该停留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堂中,而是应该在多种场合注意对计算机思维的培养。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综合性的强化,从而无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快速地进行计算机基础内容的学习。

(二)过分注重技术和能力方面的教学。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开展了相关的教学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着全面的促进作用。但是,很多高校由于过分注重对技术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对学生的技术和能力进行考核,但是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并没有进行考核,因此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计算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也没有专门对自身的计算机思维进行训练;第二,很多教师认为,计算机思维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讲,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计算机思维培养,从而使得大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在培养方面有所欠缺。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待完善。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对计算机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方面,虽然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很多专业都需要进行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各个专业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使用相同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体现专业的差异性;第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从而使得很多学生无法更好地投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学习中,因此没有积极主动地对自身的计算机思维进行培养,从而很难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学习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二、计算机思维导向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策略

根据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从而无法更好地提高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需要在计算机思维导向下,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之前,需要使得学生学习多种相关的课程内容,因此,为了更好地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进行培养,需要建立多层次的课堂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作用。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层面,主要是对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熟悉一些基本的概念,从而能够打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大门;第二,计算机底层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与计算机自身的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结构,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第三,计算机应用知识层面的学习,在了解了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底层知识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将这些知识进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能够更好地进行解决。

(二)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也是影响计算机思维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能够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机使用能力和计算机思维的培养;第二,要不断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需要扩大交流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还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交流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有着更好的帮助;第三,可以对现有的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带动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对于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够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仅可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堂中培养自身的计算机思维,还可以更好地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素质。而且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讲,也是一门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因此需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解放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现代化网络等多种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同时,高校需要建立相关的辅助设施,并且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筛选和分类,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计算机思维方式,提高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效率。计算机思维是大学生应该培养的关键性思维,这一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内容的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只有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不断改革发展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淑丽 单位: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晔智,徐哲坚.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24

[2]赵立双,刘艳春.基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5,34(6):95~97

[3]卜言彬,陈婷,宋燕燕.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0):94~95

第三篇:高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内容摘要】

本文从民办高校的特点以及统计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出发,与公办院校进行比较,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创业就业为导向,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把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

就业创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一般课题“突出‘三层次’和‘三结合’的统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编号:JGJX2015D305)和长春财经学院教改工程项目“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到国家政府,小到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数据的重要性,国内的统计学专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专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开发培养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能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潮流,为社会培养高级的应用型人才队伍,是所有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民办高校,更需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难。为什么说民办高校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这是由民办高校自身特点决定的。一是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建立和发展都依托于一个母体公办高校,在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在克隆母体高校,忽视了生源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同质化教育,最终在就业的时候,民办高校的学生在与母体高校学生的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造成“前有狼”的困局。二是在民办高校后面,还有一批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准确,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每个学生都能有一技之长。在就业时,民办高校学生面临“后有虎”的窘境。在最终的市场选择中,民办高校学生面临高不成,低也不成的尴尬境地,学生就业出路不好,必然影响民办高校的招生和发展,然后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民办高校在公办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夹缝中谋生存,求发展。

(二)统计学专业教学跟不上大数据潮流。虽然大部分民办高校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在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当中,和公办院校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依然是重理论,轻实践,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和原理,会根据公式计算指标等,与实际问题脱离,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忽视了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民办高校学生的入学成绩与公办院校相比,要低一些,基础要弱一些,如果采取与公办院校一样的教育模式,即使师资力量相同,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好比同样的配方,不同品质的食材,做出的味道完全不同。好多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依然不知道统计学能做什么,除了会写论文之外,完全找不到方向,与大数据时代格格不入。

三、民办高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对统计学专业人才需求量从纵向角度虽然大大增加,但是从横向来看,市场容量依然是有限的。据统计,全国共有34所民办高校和274所公办院校开设统计学专业,民办高校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不容乐观。民办高校统计学专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就不得不另辟“蹊径”,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接触不到大量的一手原始数据,很难给学生讲解数据挖掘以及深层次的分析,通常只能讲授一些传统的统计方法和计量模型,这些方法和模型通常只适合做科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用之甚少。所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民办高校需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实践的平台。校企合作教学是必要的且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统计学专业,比较对口的企业主要有市场调研公司或者大企业的市场部或数据分析部。民办高校和企业之间存在各自的优势,可以进行资源共享,达到合作共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作。一是民办高校派遣资深教授到企业挂职高级顾问,给企业员工做理论培训,为企业长远发展献计献策;派遣年轻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运营,学习企业的文化和思维,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加了解市场调研的流程和数据分析的内容,尤其是接触一些大数据,学习数据的清洗、挖掘和处理,培养大数据思维,弥补学校课堂教育的不足,增强实践的能力,明确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是民办高校聘请企业的高管作为客座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高校一起合作开发教材,根据统计学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自身特征,在以往的理论基础上,加入实践的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充实更丰富,更适用于民办高校的学生;企业定期派遣专业人员来学校给学生做一些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慢慢形成制度化。三是为了学生的就业以及迎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可以与企业签署协议,开设定制班,由双方共同培养,专门为企业输送人才。开发的课程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程结构结构化,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三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二)积极为师生营造创业环境。每年的毕业生接近800万,已经超出了社会的需求和承载量,就业难是一个困扰莘莘学子的难题。对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一困境,创业成了出路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出台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倡创新活动和创业意识,旨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16年国家出台以下政策:众创空间税收优惠,启动大学生科技园的优惠政策;提高大学生创业担保的贷款额度;整合大学生发展就业创业基金;税收的减免,国家提出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3年内每年每户8?000位限额扣减当年缴纳的营业税;优先转让大学生的创新成果。在此背景下,民办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响应政府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创业教育,做一个急先锋。一是对于统计学专业,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地位越来越凸显,在国内,专门的调研公司和数据分析企业在发达地区已经慢慢成型,但是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空间依然巨大。民办高校必须抓住这个有利契机,根据专业特点,扶持师生创业,创建数据分析工作室。工作室由专业老师牵头,学生参与管理运营,在耳濡目染中模仿并加以创新,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和特色。工作室可以承接中小企业的调研项目,可以分包数据分析项目,让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实践所学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服务于地方经济。二是民办高校大力扶持创业孵化园,为年轻老师和学生创造平台。充分发挥年轻老师的创造性,创新性,培养一支年轻的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给年轻老师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从根本上解决年轻老师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对于有创业项目或创业意向的学生,需要重点培养,为学生提供工商登记、税务登记、会计实务、人力资源管理及大学生创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让学生能够了解公司注册的流程,公司运营的大致流程以及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让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少点困惑,少点迷茫,切实为学生发展服务。

作者:侍术凯 陈玉爽 张馨文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娴.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0

[2]李金昌.大数据与统计新思维[J].统计研究,2014

[3]杨炜明.大数据背景下统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

[4]游士兵,张佩,姚雪梅.大数据对统计学的挑战和机遇[J].珞珈管理评论,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