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方法探索

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方法探索

【摘要】

目的探讨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新方法,在本科医学生实习阶段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2012级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本科医学生38名,分为实验组(20名)和对照组(18名),分别接受临床教学新方法和传统授课式方法,实习结束后,通过教学模式认可度、学生满意度调查及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对两组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解决临床问题、加强语言表达及沟通、提高文献检索和翻译能力等方面,教学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病史及查体熟练度、病例分析、语言表达、文献检索和提炼、临床思维、理论知识测试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在医学幻灯片制作方面的成绩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新方法,能够培养本科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临床实习;临床思维;解决问题

目前,我国医学本科实习中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科为中心的带教老师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育下,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理论与实践脱节,只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应试型学生,无法成为临床技能型专业人才。临床实习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的枢纽和桥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阶段[1]。我们在医学生实习阶段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让学生切身融入,主动参与到临床实践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2级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本科实习生38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均由同一组老师带教。实验组20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9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34±1.36)岁,入组前平均成绩(72.53±6.58)分。对照组18名,其中男生10名,女生8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13±1.45)岁,入组前平均成绩(72.26±5.34)分。两组在性别比、平均年龄、入组前学习平均成绩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带教模式,即先教师理论授课,再由教师带领进行临床实践。具体: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借助教科书、幻灯片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讲解,然后老师在病房挑选典型病例,进行规范神经系统问病史、查体示范,并就疾病的诊疗过程等提问。查完房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并要求学生完成医学幻灯片的作业。实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出科考核。

1.2.2实验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按4~5人一小组,随机分组。具体:(1)专业英语教学。①英文文献检索:给出一个神经系统典型疾病的议题,由每组学生共同完成该疾病最新进展的英文文献检索、幻灯片制作,每组选出一位学生分别进行汇报,时间10~15分钟。教师最后对各组的表现给予总结,指出每组的优缺点,以及在英文文献检索中的注意要点。②英语晨读:每周固定一天早上,在正式授课之前提前10分钟进行英语晨读。以国外神经病学经典教科书为教案,逐句讲解并翻译。在下一次晨读之前,让每组各派一位代表在台前自己讲解前一天内容,根据现场水平,教师对各组打分。③英文病例翻译:选取临床典型的英文病例,让每组学生翻译。每组中先选出较好的译文,再进行各组间的评比,选出优秀译文。教师对优秀译文进行点评,指出其中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同时让译者讲解自己的学习心得。(2)临床病例讨论。提前1周告知讨论的神经内科典型临床病例题,要求每位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及结构,提前复习相关内容,查阅最新中外文献,了解最新进展。讨论当天,每组每位学生均需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畅所欲言,甚至展开辩论。讨论意见统一后,由每组其中一人对病例进行总结性发言。该环节始终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只是在学生出现错误或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才给予指正。最后,教师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3)临床查房演练。将实验组分为患者组和医生组,均由学生来模拟扮演。医生组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查体,并分析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诊疗计划。患者组按照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的病史汇报自己的不适。两组可以互换角色,互相讨论和提问。最后由教师指出其中的错误,示范准确的询问方法及查体手法,总结科学的诊治过程。(4)临床技能比赛。将临床病例分析题,以幻灯片形式,模拟成临床就诊全过程。教师对各组提出问题,分为抢答题、小组必答题、学生必答题等多种形式。将题目按不同分值,对各组进行计分。为了激励学生的兴趣,最后按各组分数高低,给每组学生派发不同级别纪念品。赛后,由每位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同学之间相互指正,最后教师对每组的表现给予总结分析,启发大家学以致用。

1.3评价方法

1.3.1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参照张玉梅等[2]文献资料设计《神经内科学生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表》,包括激发学习兴趣、解决临床问题、加强语言表达及沟通、提高文献检索和翻译能力等。采用“是”“否”选项。调查表设计统一指导语,交由经过培训的学生完成。

1.3.2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包括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差五项。满意度为很满意和满意所占总学生人数的百分比。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满意度。

1.3.3临床综合能力考核。由教师对学生的临床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包括:病史询问及查体手法的熟练程度、病例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献检索和归纳提炼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理论知识测验、医学幻灯片制作等方面,各单项满分为100分,记录并比较两组各项的考核成绩。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结果

实验组在对激发学习兴趣、解决临床问题、加强语言表达及沟通、提高文献检索和翻译能力等方面,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学生满意度调查

实验组学生很满意7名,满意11名,总满意度(90.00%)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临床综合能力考核

实验组在询问病史及查体熟练程度、病例分析、语言表达、文献检索和归纳、临床思维、理论知识测试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在医学幻灯片制作的成绩比较中,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的医学生实习阶段,都是以带教老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学生只会机械性地记忆枯燥的理论知识,无法将它灵活运用到临床中去。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临床带教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3]。“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就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当主角,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展开讨论,在辩论中得出正确结论,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思考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它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提高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知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4]。没有良好的英文文献检索、阅读及翻译能力,就无法掌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在临床中缺少更为有效的诊治手段,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各自打分和评比中,激发学习热情,使得枯燥的英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此外,让优秀者讲解学习经验,不但能让讲者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更能使听者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促进良性循环。通过临床典型病例题,使用提问—思考—讨论—总结的方法,以及通过临床技能比赛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至实际病例的诊治中,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探寻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在本研究中,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实验组的临床综合能力的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国外也有类似报道[5]。此外,新方法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建立。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众多的临床症状中抓住重点,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学生独立询问典型神经疾病的病史,掌握问诊技巧及要点,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的病因分析。在查体阶段,通过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结合神经解剖学知识,考虑责任病灶部位并做出初步诊断。通过化验检查、影像学片子、甚至包括查询到的文献资料,经过讨论及总结,进一步验证之前作出的诊断,并分析可能有的鉴别诊断。最后综合上述信息对患者提出相应的诊疗计划。整个过程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以“发作性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无力”为例,通过问诊,让学生了解到其起病急,刻板样发作、短时间可完全恢复的临床特点,多数学生考虑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部分学生提出了癫痫的不同意见。查体正常,头颅核磁、脑电图正常,进一步验证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但对病因分析学生有不同意见,通过讨论分析,有的学生提出栓子脱落机制,个别学生提出可能有颈部血管狭窄后一过性低血压的病因,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在鉴别诊断方面,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观点,如癫痫发作、脑膜瘤、脑转移瘤、低血糖等。最后通过颈部血管超声、颈部计算机断层摄影动脉造影术(computedtomographicarteriography,CTA)及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颈部不稳定斑块脱落所致。通过这样的模拟演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一步一步深入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神经内科疾病发生的多重机制,掌握最新治疗动态,进一步提高自身水平。本研究显示,“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在讨论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疾病的诊疗过程,促进学生不断自我更新医学理论知识并掌握最新的临床技能,同时还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为以后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局限性在于入组学生较少,缺乏不同层次学生的对照分析,可能会影响结论的准确性,有待今后扩大样本量开展研究。

作者:陈竹林 黄光 杜铁英 乔晓会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内科

参考文献

[1]高书珍,赵国清.“以学生为中心”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7):1907.

[2]张玉梅,王春雪,张宁,等.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结合传统教学法在血管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5,10(9):811-813.

[3]安立.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14(5):68-70.

[4]陈雯.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6):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