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教育新思维探讨

高校会计教育新思维探讨

[摘要]“双创”思想已经深入人心,高校学生初入社会的创业诉求高涨。但是初创企业成功率非常低。本文通过研究目前会计专业教育的现状找出了教育方面、教学内容方面、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倡导学生们跨学科学习、设立实验和创业基地,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创业合作,培养新一代的“双创”人才。

[关键词]“双创”;会计教育;会计职业培训

0引言

近几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席卷全国。在“双创”政策之下各地政府又为大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辅导,鼓励大学生们走出校门自主创业。但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对社会仅是一知半解、对市场只是了解皮毛,因此在创业路上会遇到众多的艰难险阻。据不完全统计,99%的初创型企业在一年内就消失,这不仅会打消学生的创业激情,甚至还会消磨他们就业的热情。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会计专业教育亟待改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急剧上升,会计专业已经成为热门专业之一,新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多,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为会计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会计专业作为一个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会计教育和培养必须适用当前环境的变化。

1存在的问题

1.1教育方面不适宜外部环境的需求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越来越倚重创新来撬动新需求、形成新动力。无论是新科技,还是新模式和新业态,都传递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但是有关创业教育的内容,高校却没有在实际会计教学中进行应用。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成为很多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共识。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国家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鼓励。目前高校的会计专业还是在推行以学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各专业的教师也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倾向于在课堂上将系统化、专业化的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工作中既定的会计应用问题。然而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世界经济飞速发展,新兴事物和新兴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资源要素条件等都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依照以前的教学模式不加以改进,学生们走出校门以后就会发现无所适从。而且,这种会计教育最大的弊端是忽视了实务界对人才诉求的响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定义过程中缺乏与实务界和会计职业界的交流,因此,校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不能符合人才市场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大多是脱离企业实践的、具体化的会计规则。

1.2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相脱节,不利于开展创业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会计职业已经从记账、算账、报账等简单的实务操作逐步转化为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实务中,经济业务的综合诊断和辅助决策作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日益增强。会计职业在企业中的地位也显著提升,会计职业需要利用会计信息参与管理层的决策,并将决策结果反馈成为组织内其他人员能理解的业务信息。为了较好地履行这些职能,需要会计师拥有良好的职业判断、信息分析和沟通能力,从而产生对会计师更为宽泛和复杂的能力需求。会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只是会计知识的培养,还要在能否适应当前会计职业的能力需求上下功夫,而且这也是学生们走出校门,直接适应未来会计职业在组织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基础。

1.3学生适应会计职业以及创业的能力不足

我国目前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中,过分强调会计职业的专业化、精细化,忽视了会计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学生对管理学等商学院基础课程重视不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也一知半解,因此,很难从经济学、管理学等角度分析会计实务,解释会计现象。而且,会计职业岗位不仅要具有财务处理问题能力,还需要上下沟通协调,这对于刚进入职业的学生“菜鸟”更加生疏和无所适从,利用课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倡导学生发展跨学科学习,开设创业课程

国外的会计专业隶属于商学院,商学院的很多课程都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学生不仅学习会计专业知识,而且对金融学、市场学、营销学等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层次。针对本科学生,高校可以成立学科学习机构,吸引不同学术背景、年龄的专家一起进行合作,可极大地弥补传统院系不能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平台的弊端。高校还可以创造一个同实务界人士、科技人员和政府领导人一起商议会计学话题的稳定交流平台,学生通过对话了解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创业课程是学生接触创业事物,培养创业精神的首选。高校按照创新程度而展开的课程,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创新的需求而服务。课程一定要分层次化,具有满足不同水平、不同能力及不同创业需求的属性,而不仅仅将创业狭隘化为创办全新的企业。教师的创新课程表现也需要多方面的调整:既包括创业理论创新,也包括创业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创新等。就创新的内容看,既可以是局部性创新,也可以是系统性和整体性创新。

2.2发起和赞助工场式的实验和创业基地

由教师和学生倡导的创业基地是学习课堂外知识的有利场所。创业教育项目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几个方面,各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包含的课程也有所不同。另外,除了正式基地活动外,相关创业大赛等课外活动也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广泛兴趣。不仅高校各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其他外校或机构的人员也可以加盟。基地可以根据时下的热点问题,实务界最新变化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针对现实中具体专门的会计现象通过论坛的形式定期会晤交流,有规律地聚在一起讨论感兴趣的、跨学科的话题;每年各个创业基地还会适应相应领域的改变而模拟实务界的操作,并进行重组和改造。例如,由教师和学生提议筹建新小组,以教师的研究兴趣为依据划分不同的创业团队,每个创业小组都在教授的领导下,由校外几个专职研究人员辅助,若干跨专业学生参与,重新整合各位同学的学科优势,在新的视角上应对外部环境的发展进程中单一专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研讨会、训练营和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

2.3倡导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创业合作

一方面,高校设立创业中心作为专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注重利用校外的优秀学术人员和实践者作为创业教育方面的师资;另一方面,接收各院系的博士后、研究生甚至是优秀本科生参与创业活动,还可以邀请来自海外的大学或机构的学生。创业中心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使命,还可以通过开设各项奖学金来资助优秀学生,这些奖学金的获奖对象一般都是那些正在做或者准备进行创业的学生。奖学金可以作为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过渡到创业阶段。创业中心在设立项目时,具体创业项目或项目小组内成员相互间有所重复,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不同项目中适当流动,发挥各自的学科背景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创业中心还可以每周邀请有思想的创业者进行创业相关的演讲,分享经验和教训;创办短期培训项目,对部分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其他组织和单位以项目为依托同这些独立创业小组开展合作。人员由固定和流动两部分构成,保持比例偏重的流动人员,包括学生和访问学者等。总之,“双创”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中,还需要付之于行动。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想在会计职业或者创业初期崭露头角,需要在学校中脚踏实地地认真学习与磨练,积极参与创业活动;高校也应该与时俱进,顺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社会各界更应该参与其中,为获得高水平人才尽心尽力;政府部门推出相关政策,保护“双创”的积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5.

[2]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20-25.

[3]王晶晶,姚飞,周鑫,等.全球著名商学院创业教育比较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7):80-86.

[4]付瑶瑶.从斯坦福大学看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独立科研机构的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3):16-22.

[5]罗国锋,王金玲,周超.五所世界名校创业教育体系的经验与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2):92-96.

作者:姚蕾蕾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