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与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与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摘要:教师的个人素质与知识水平与其教育教学质量直接挂钩,因此,提升教师学习能力与知识素养迫在眉睫,而课题研究的过程正是教师自我学习、进步与发展的过程,本文探析了课题研究与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对这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如下阐述。

关键词:课题研究;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研究是高中语文教师再学习、深入学习的机会,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部分,更是促进教育发展、提升教师自我价值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活动。朗格朗曾说过:“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当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研究,通过实习培训,人才会有更大的潜在可能性去有效地、应付自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理应加强自身再学习,以促进专业成长,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上升与教学效率的提升。下面对课题研究与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教育论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高中语文教师课题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的原始目的有两个,其一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再学习、深入学习,提高师资水平;其二是为了促进教育发展,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多从教材内容延伸而来,其研究成果也大多应用到教学当中去,这便是高中语文教师课题研究的大致现状。例如,在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文进行教学之前,高中语文教师便成立了一个名为“现代诗人徐志摩的生命历程”的课题研究小组,几位语文教师经过查阅相关的文学资料与历史记载,各自述说了徐志摩传奇却又波折的一生,并分别从文学贡献、行事风格、生活作风等不同的角度对这位天才诗人作出了合理、精彩的评判,思想的碰撞使众位教师情绪激昂,并将这种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教学情绪带入了对《再别康桥》一文的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深受感染,最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综合看来,以教材为核心、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目标是高中语文教师课题研究的大致现状。

二、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课题研究是教师进行再学习、深入学习的良好契机,而语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便是其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培养,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其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与发展,教育教学的水平也得以提升。在听取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公开课时获晓,授课教师之前与其他众位语文教师成立了一个以“鲁迅式文学语言的赏析”为研究论题的课题研究小组,教师们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主,以鲁迅其他文学作品为辅,分析了鲁迅文学语言的特点,并对近年来鲁迅的文章在各版本语文教材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的原因进行了猜想、探讨与论证,最终得出“其文学语言多晦涩难懂,其中多蕴含政治立场及对社会现状的讽刺与抨击,现代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的教学难度也较高”的结论。通过成立“鲁迅式文学语言的赏析”这一课题研究小组,教师更为全面地了解了鲁迅所生活时代的背景,并对其文学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与讨论,促使教师树立了不断学习、深入研究的精神,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并提高了对《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教学质量。

三、未来课题研究对教师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研究课题的选取及研究方向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息息相关。语文教师应当关注社会形势的发展与教育政策的变动,并对此保持一定的敏锐度;多阅读各国教育家的书籍,从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方法,加强自身学习,时刻保持教育理念的新鲜度。例如,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人们的阅读观念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电子图书由于其携带方便、节省空间等优势受到了读者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笔者注意到电子网络图书的海量化阅读信息也在某些方面对学生的阅读选择与视力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由此,教师与其他语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成立了名为“高中学生阅读情况及方式调查”的课题研究小组,在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学生读者阅读电子书的人数越来越多,而电子产品的辐射很容易导致学生视力的下降;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抵御诱惑的能力较弱,因此,其在选择电子图书时,很容易受到电子小说及不良网站的诱惑,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一系列思索与分析无疑对教师的阅读教学与阅读指导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一线高中教师对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对未来课题研究的展望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教育问题,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高中教师更应该借助各种平台和机会,厘清课题研究思路,拓展课题研究范围,将课题研究与本身的教育教学研究双轨推进,不囿于眼下的课堂教学范畴的课题研究,充分利用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教为研之基,以研促教之新。

参考文献:

[1]刘祥.语文教师的八节必修课[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朱光潜.谈修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作者:陈雪 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