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综述(8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综述(8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有效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也不便于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了各大中学的推广,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起来还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自然也更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这一主题内容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展开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对于高中生而言,也更利于自身阅读知识的深入学习,且主要表现为: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及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话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从目前实施效果看,的确也更利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不过,如何才能有效加强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师所面对的主要教学任务。

1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1促进师生之间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式策略,其实也能够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和融洽。研究调查还发现,通过对话式阅读教学,师生之间对于学习的探讨机会将增多,一方面,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到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知识学习的态度,另一方面,学生也能把心中的疑惑及时告诉老师,并获得帮助[1]。尤其是对高三学生而言,本身就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而在对话式阅读教学背景下进行知识学习,则可以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学生和老师就会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长远看来,不仅对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有帮助,而且当学生更加信任老师,老师更加理解学生之后,双方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和谐,融洽。

1.2促使师生之间地位更加平等

虽然对话式阅读只是基础的语文教学活动模式,但是也是改善师生之间地位的一种途径。当教师愿意和学生加强对话,也就说明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是整个教学的主体,而更加愿意用心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实际上,这也是有效开展对话式阅读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更是双方地位平等的突出表现。与此同时,在课堂之上,教师不再一味地自顾自的讲课,而是会更认真的观察学生言行举止,以及听课后的反映,并以此判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还会在课堂上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以及对重要且有难度的内容加以反复讲解,而这样的对话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才能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而在课堂之下,教师还会对那些阅读成绩稍微较差,听课稍微吃力的学生多加关心,作为学生,也更愿意把自己的问题和想法说出来,当师生之间实现了更为平等的交流,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由此可见,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实施不仅是在课堂上,课堂下同样如此,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才能实现平等[2]。

2如何有效实施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

2.1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对话氛围

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最大的一个特点则是民主,平等。因此,一个枯燥,烦闷的语文阅读课堂是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尤其是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大环境中,他们更是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将对话式阅读教学策略加以有效实施,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对话氛围也就显得尤为必要。首先是在座位的安排上,如果班级学生人数不是很多,最好把学生的座位安排的紧密一点,这样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也便于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小组式的讨论,同时也能让学生感觉到凝聚在一起的良好氛围。其次是规范学生的说话行为,有些学生喜欢在老师讲课的关键时刻打断老师讲话,并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实际是不利于阅读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所以教师应该规定:只有在老师允许提问的情况下,学生才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总之,有了规定的约束,教师才能尽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对话氛围[3]。

2.2科学选择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其实,在开展“对话式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展开基础知识教学以外,还应该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并以此为切入点,从而也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并增强他们的参与话题讨论的强烈欲望。比如:在教学《琵琶行》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熟知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为切入点,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诸如“琵琶女的身世究竟如何”;“为何会让白居易会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等问题。又比如:在教学《红楼梦》选段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播放一段相关影视作品,或者音乐,学生的感官必定会因此受到刺激,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总而言之,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的学习兴趣必定会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2.3利用辩论形式开展对话式阅读教学活动

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体体验往往存在诸多的差异性,为此,想要确保对话式阅读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教师除了在课前适当的做一些教学准备工作,还应该要组织开展一些学生们普遍都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在教学巴金先生的《灯》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在课文的末尾有一句话是--“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其中关于微笑的含义有很多,每个学生对此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为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师则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同学认为是作者自己从灯光中受到了鼓舞;有同学认为作者从灯光的象征意义中受到了启发……总之,利用辩论形式开展对话式阅读教学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深入理解,而且也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

3结语

语文是一门相对感性的学科知识,这一特征也决定了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存在的必要性。总之,通过对话,既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能为教师今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意义。总而言之,只有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必定也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胡小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2007.25.

[2]罗志强.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原则[J].现代语文,2005,(4):98-99.

[3]牛维佳.浅谈对话理论下的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J].新校园旬刊,2013,(6):20.

[4]杨瑞.浅谈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29):71.

作者:肖露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第二篇: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审美教育分析

【摘要】审美教育是当前新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在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立足于当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其意义和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名著阅读;审美能力;意义;策略

高中语文是高中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除了影响学生高考成绩之外,更是决定着他们今后的发展。而语文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为主要教学目标。传统阅读教学通常依靠语文教材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更是无法达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需求。面对这一发展形势,许多教师和学者开始对当前阅读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在不断地实践后,发现名著教学学生的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提生学生审美意识

在当前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内容大多都是教育专家和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通常来说会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具有科学性。无论是哪个时代背景下所创作出来的名著都能够体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且符合文章的主旨。其次是具有艺术性。每部名著在文字表达方面都有着作者自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特别是与普通文章相比,都有着较强的表现效果。最后是具有内涵性。名著中文字的使用能够有效丰富学生内心的世界,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因此,从这三方面的特点来看,名著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受到文字中所包含的美,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达到审美意识的提升。

(二)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从目前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并没有感受到名著中所包含的美,也无法对其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导致了他们在学习中严重缺少了名著阅读的兴趣。而审美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态度,提升阅读方面的理解能力。

二、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教学观念,为审美教育奠定基础

教师是语文教学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直接关系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转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正确审美教育理念是在名著阅读中开展审美教育的基础要求。首先,教师应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要位置,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中最真实的想法,并以此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还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正确的行为来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应在课下不断丰富自己的名著知识,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挖掘出名著中所存在的美的元素,并将其恰当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提高名著教学质量,为学生审美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在当前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主动性,更是无法达到审美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位置,并建立起一个科学化的教学目标,将审美教育融入其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三国演义》的名著阅读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选择相关的影视资料,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将其中最经典的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以此将文字中的艺术美观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将《三国演义》中涉及的场景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魅力。这种方式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感受到与文字阅读中不同的美。之后,教师要根据班级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相互交流自己在阅读名著和观赏视频中的实际感受,以此加深对《三国演义》的理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当然,除了这两种教学方式之外,能够采用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三)利用班级文化建设,延伸审美教育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还应该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和日常学习中,也就是将其与班级文化和班级氛围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审美意识。首先,教师可以定期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各项与名著阅读相关的活动,例如文学名著知识大赛、名著阅读大赛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名著阅读的魅力,以此在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其次,在布置教室的时候,可以在墙上悬挂一些文学名著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些名言名句中所包含的美。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只有明确审美教育的核心价值,在名著阅读教学中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达到审美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邵颖.汪清县第四中学“名著导读”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吉:延边大学,2016.

[2]李莉.全纳教育视野下高中语文探究型阅读教学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5.

[3]黄雪艳.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作者:樊晓丽 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摘要】语文是以我国的传统语言汉语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更是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学生的成才、成功、成就具有重要的推促作用。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不外乎“听、说、读、写”四项了,其中的阅读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关乎学生知识的积累,关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关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更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获取他人的间接经验,深入认识世界、感知社会,提升思维水平,培养审美情趣的基本途径,阅读教学则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深入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方式。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分析能力、感受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养成,注重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发散思维的激发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说,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人格品行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所以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多项措施强化教学效果,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

一、强化高中语文课内阅读教学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活动便要数课内阅读教学了。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都是语言优美、人物鲜明、结构合理、内涵丰富、感情充沛、哲理深邃的篇章,或者是名家名篇,或者是新人佳作,总之利用这些文章进行阅读教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分析、评价能力,一方面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二课《祝福》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对文中的人物,尤其是祥林嫂、“我”、鲁四老爷、柳妈等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文中不同人物对祥林嫂的不同感情进行探讨,借此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对祥林嫂的遭遇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从祥林嫂的一连串的悲惨遭遇中获知造成祥林嫂最终惨死的根源不仅是祥林嫂自己,也不仅是鲁镇的人们,更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所有人,是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的社会制度造成的。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强化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内阅读教学是基础,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的途径。但是,毕竟课内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内知识的拓展面相对较窄,也较为封闭,仅凭课内知识是不足以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实提高的,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重视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教学。对于这一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做出了相应规定,要求高中学生每学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得少于80万字。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积极选取那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尤其是那些名著类书籍,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例如在讲到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时,就适时向学生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以及写作背景,并向学生介绍了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介绍了贾府内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直到当今“红学”流派的研究成果,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红楼梦》的课外阅读与研讨,在学生中掀起了一股“名著热”。另外还要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例如读书会、研讨会、读书心得交流等,还可以通过微信群和QQ群给学生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保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三、强化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我们对高中生进行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还可以同写作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练笔,在练笔中促进阅读,实现读写结合、共同提高的良好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摘抄,将阅读过程中认为辞藻比较优美、表达比较有深意、内涵比较丰富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摘抄下来,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素材积累量,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夯实素材基础。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所想、所思、所感、所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丰富了素材积累,提升了阅读教学效果,锻炼了写作能力,更让学生对世界、对人生、对生活有了一个深入的体验与感知,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感悟,保证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读、写等能力的综合提升。总而言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高中生语文学习整体质量的提升,更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关系到祖国人才培养工程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强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成才、成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开展深入、高效的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高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柴树梅,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5).

[2]刘大为.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4(2).

作者:魏辉荣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摘要】如今文化课程的学习在教育事业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其不仅对学生意识与思想能够产生影响,同时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策略;分析研究

语文学科有其独有的特征,较为显著的便是应用性极强,所谓的应用性强便是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提高学习成绩,而是在应用对话策略的前提下,提高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同时可以借助对话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其语文学科素养。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背景下,应用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所谓的对话教学便是通过对话主体间的平等交流,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文本的对话。对于文本对话而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尺度的把握,让学生在对话的时候各抒己见。在教学课堂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辨别信息。若是学生在学习时抛开文本本身,不能够仔细阅读文章,会遗漏重要的阅读信息,严重的甚至会偏离原本的教学目标,最终使得阅读本质功用消失。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师生对话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对所阅读的文本没有经过详细的阅读,对问题的预设相对比较简单,导致学生间的对话比较浅略,进而使得学生无法了解文本的真实内容,更加不能够挖掘其深意。另外,在进行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给予学生指导,这打破了以往的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但实际上,时常存在着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宰下进行,学生只是在配合教师完成表演,加之教师预设问题过于简单,造成教学效率降低。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的研究策略

(一)教师需要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是比较强的,在进行文本对话交流活动的时候,其需要做好相应的维持工作,包括对话双方的语言表达顺序等,之后在对话完成后进行意见的整合。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预设几个问题,包括“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所表达的情感”等问题,让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以对话模式为基础进行阅读,同时又能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在阅读完成之后,能够清晰表达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答案不一定要对,但是一定要敢于说,说出自己的思考内容,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对话学习,教师应该积极地创设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规避任何主观意识冲突的迹象。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则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纠正错误,但是要注重态度应该亲切诚恳,能够以此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对话学习。例如在学习《短新闻两篇》这一课时,教师在布置对话演练的时候,要求学生需要字正腔圆、准确无误、流畅地进行对话,最大程度上还原播报新闻时的状态,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然而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在遇到句式较长以及长时间的紧张阅读时,会出现断断续续的对话现象。此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进行指责,而是应该温和地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其平缓心情,或者借助多媒体播放一段新闻,让学生能够了解新闻对话中上述要求的重要性,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了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进而更好地学习,提升对话策略的有效性。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阅读文章,品味词、句、段时,文章本身无法说话,所要表达的内容是通过一字一句去叙述的。学生在通篇阅读之后,通过对字句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明白文章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含义,也能与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这就很好地完成了与文章的对话。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去阅读文章,与同学讨论交流,不仅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久而久之也会培养出阅读兴趣,深刻体味到文章感情,以此使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延伸。而借助多媒体对文章经典片段进行放映,声音和图像的结合,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思维,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了解,更有利于指导阅读教学。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相关的影片,之后便可以组织学生对影片进行小组讨论,及时反馈出多媒体教学之后学生对影片的理解情况,再结合文章阅读去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讲究对话策略,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对于语文学科能力的培养而言,其需要进行长期积累,拥有丰富的语文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又能够将语言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想更好地以对话模式进行教学,则需要站在实践的角度,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分析,提升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对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颖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4(7).

[2]王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考试周刊,2015(50).

[3]何丽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课外语文,2015(10).

作者:叶永典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课外阅读是课文内容阅读的延伸,是帮助学生构建扎实的阅读基础,进而全面提高语文文化素质非常重要的部分,更是学生提高文学品位、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内容主要阐述了运用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期对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在新课标课改精神的带动下,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始终如一地坚持阅读。阅读内容不能漫无边际,既要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让他们自主探索,享受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轻松体验,又要让他们有所收获,能从阅读中明白一定的道理,为将来的人生学习道路铺上一层“精神的底子”。

一、让阅读贴近生活

实现阅读贴近生活,首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学习任务,促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高中生的目光从课本里拉出来,适当引领到更贴近生活的方面。虽然,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时间紧迫,忙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但如果学生的阅读量不够,理解能力不足,语文学习中阅读和作文的提高就会很困难。教师可以多向学生推荐一些贴近生活且短小精悍的文章,让学生在学习感到疲惫的时候能够在阅读中得到熏陶。再次,老师和学习一起阅读共同进步,营造“美文共赏,疑相与析”的融洽阅读氛围,促使读书成为学生自主坚持的好习惯。

二、引领学生阅读自然社会

语文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学课本,因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习还延伸到了生活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感受生活,体会幸福,表现自我,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谈中表达情感。在大自然中,面前是茂盛翠绿的森林、连绵不绝的群山,抬头看是苍苍白云、万里蓝天,脚下是赤橙黄绿的野花遍地。这样的自然风光怎能不让人心喜。在生活方面,家庭让人感受到阖家美满的温馨,人与人交往的社会让人知道什么是宽容博爱,万物生长和谐共生的自然让人感受世间之惊奇。不管学习任务是否紧张,学生都应该拿出时间走进生活和自然,阅读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式。

三、朗读结合阅读

朱熹曾说过:“凡读书只要是多诵几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理解的能力。学生养成朗读习惯就拥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基础。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氛围,在一节语文课上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就能在阅读中找到语感,学会把握语句的停顿和情感,还可以在朗读中把自己的感悟吐露出来。将平日里零散的生活体验在朗读中被文章的言语唤醒,凝结起来,把学生带入文章内涵深层次的一面,在无形当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效的朗读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巨大的作用。在新课标的教改当中加入了很多经典之作,不仅仅需要学生朗读通顺,而且高考语文中明确规定要求默写,课程标准也推荐了50篇(段)背诵篇目。由于高中生课堂时间确实十分紧张。所以每天可以设置晨读,日积月累,长久坚持。学生不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还能养成朗读的良好习惯。

四、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础进行发散性阅读

课内文章有明确的课后要求,也有老师的讲解指导,学生很容易理解清楚。而课外的阅读书目范围广,内容多,如果缺乏老师指导,学生虽然会进行阅读,但无章可循,目的性不强,难以读到作者真正表达的内涵,就很难收到好的阅读效果,甚至会影响往后的阅读质量。因此,自主阅读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结合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以课本文章为中心发散性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把语文学习和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向外发散,而且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以高中语文课本为中心发散性地进行阅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以课文为中心,对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为的是了解该作者的作品特点和写作风格。为以后再学习其他作品打下基础。2.以某一课文为中心,向同一题材的文章发散。目的是要学生知道,尽管是同一题材,作家取材方向不同而形成的风格也不尽相同。3.以某一课文作者为中心,介绍这位作者的传记。让学生在掌握课文思想的基础上,再多了解作者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4.以某一课文节选为中心,向整篇(部)文章发散。目的是通过全文的阅读来加深对节选片段的理解。这种发散性的阅读可以在阅读之前、其间,也可在其后。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外阅读不单单是学生业余生活中的享受,而且也会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精神涵养,激发写作灵感。从“读”到“写”,学生才会深刻领会到语文学习的方法。在不断的阅读、理解、思考、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最终将形成自己独立的课外阅读方法,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丽君,张颖.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策略探微:浅谈阅读文学作品的整体感知能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1).

[2]谭亚叶.以探究性教学为本,架构语文阅读教学的大舞台: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3).

作者:吴智昌 单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

第六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阅读教学占用课时多,效果不能立竿见影,所以在现实的教学中,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文章列举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对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应大力倡导与实施。但是从现今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来看,受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兴趣等多种因素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若要想取得实效,必须从改变教师教学理念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等做法入手。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就目前的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主要以讲读课文为主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形式,不重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阅读能力的锻炼。甚至有些教师也不论文体,一律从文章中心思想入手,结合作者背景,什么都硬扯上一些政治背景因素。然后开始段落分析,最后介绍写作特点。比如,朱自清的《荷塘夜色》一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执教过程中特别强调写作原因,此原因必定和作者当时的政治因素有关,反而忽视了月色下的荷塘给学生带来的美感。长此以往,学生们在自己面对阅读理解以及相关题目时,往往没有自己的主见,无法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而做出切合自身的感悟,从而对语文阅读也失去了兴趣。

2.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要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感受到阅读的真正乐趣。但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更是强调某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畅想和大胆地提问。

3.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不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古诗词记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面的拓宽。也由于此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课堂阅读时间少,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上现代的网络发达,学生的注意力不会长久放在看似枯燥的阅读上,而是转移到信息多样化的网络上,对于艰深难懂的文章、中国古典名著等更是没有兴趣,甚至到了厌烦的地步。

二、解决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阅读教学方式多样化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可以自由发挥的课程,教学形式可以多样,而不应该拘泥于一个套路。比如,在学习曹禺的《雷雨》这样情节精彩、人物众多且形象鲜明的戏剧时,教师可以采用剧本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分角色进行阅读表演,融入角色,融入与其他角色的对手戏中,理解整篇文章,从而体会文章主旨。这样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学生们自然会在课下关注这篇文章,不再是单一地被动接受,而是从主观上去寻求知识。

2.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若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比如,在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长诗中“大堰河”的形象时,大堰河的勤劳形象最为突出,学生能从诗中出现多次“在你……之后”的句子里看出,但忽略了在这一节中描写的大堰河的手是用“厚大”这个词,而是不用“温暖”等词,这个词也能充分凸显大堰河的勤劳形象。如果教师有这方面的独特见解,并拿出来与学生交流,相信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得到启发,提高自主思考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针对现阶段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压力大的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章或文学作品让他们去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定期将这些阅读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高中生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要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明显效果,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必须合理改进阅读教学方法,不断与时俱进、教改创新,才能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杨新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12(2):137.

[2]王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30):64.

作者:潘莉芳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摘要】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以及今后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应积极寻找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因此笔者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切入点,进而探讨优化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为有关教育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繁重的课业任务使得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学习。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对文言文及阅读等知识进行把握,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缓解学生的压力以及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有重要的意义。学生要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优化学习方法,提高阅读信心。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贯彻阅读教学时,主要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忽视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学生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来学习,自己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只采用一言堂的模式,学生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更没有思路,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会让学生受到束缚,这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是极其不利的。

(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阅读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没有进行课堂的有效互动,也没有丰富情感,只是按照单一的授课方式,一句一句地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也只是一句一句地记忆,这种循序渐进的模式,会降低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语文的学习成绩也会下滑。(三)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高中阶段是最重要的时期,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只能对教师的教学模式言听计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自学的空间,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很多教师的教学依旧沿用传统的教课模式,缺乏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从而影响了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有效性始于学生的自主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很重要。教师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找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向。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就可以导入:“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中总结经验,多给学生保留自主阅读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单纯地采用一言堂的模式,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给学生上台演讲的机会,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教师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语文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做好课堂阅读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课堂学习的好与坏跟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教师要运用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好课堂的教学工作。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时,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对眼前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喜欢的小节,进行诵读展示。因此针对语文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生要及时进行反省,将有效的学习方法应用于语文学习中,为培养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提升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语文知识并不只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要将学习延伸到生活中,从生活中的点滴发现语文知识,并且进行阅读,这也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例如在阅读过程中,对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解的教读类课文,要归纳其中心思想以及每段的段落大意,对文中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要反复阅读并理解其精髓和内涵。

(四)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热情

语文的教学形式各有千秋,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只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也要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新的认识和看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学生讲述知识。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教学过程中就能提高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例如《鸿门宴》,由于文章是古文,学生不容易理解,此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其中,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入角色”。学生在得到情感升华后就能将阅读教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为今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三、结语

语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学生从中可以升华内心的真实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要按照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学习语文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啸.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课外阅读(中旬刊),2016(14).

[2]刘艳梅.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6(5).

作者:冯莎莎 单位:山东省滨州黄山中学

第八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在于以时间的长度进行知识素材的积累,以增加自身的文化学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文化素养的进一步升华。学习语文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阅读的能力和水平,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在书本中与作者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在阅读中产生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可以吸收书本中的精华,提高自己对于文章作品的辨识能力,获得更广阔的认识空间,增强自己语文阅读的理解水平,以适应不同课程改革下对于语文阅读的新要求。这便使得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课上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读书内容与数量的安排,以趣味的方式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关注学生阅读的实时动态,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化,及时灌输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人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鼓励学生,以取得在阅读上更多的进步。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情况

(1)局限性。我国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仍然单一,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仍然是填鸭式教学,课堂规范呆板,学生的个别想法没有得到及时的提出和接受反馈。这种被动灌输式学习,机械的作业,俨然已经变成我国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大多数,学生也已经习惯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勤于动脑的现象越来越少见,乏味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效果。在阅读的教学上,教师一味地讲解阅读习题的答案,把文章的脉络、主题、线索都归纳总结好,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讲授的过程中重视传统文章的重点难点。以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被禁锢,无法产生创新性思维,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难以进行积极的探讨,往往只是掌握单一文章的标准答案,并没有对能力进行提高。(2)尽管目前的课改很及时,并且要求语文教师要对高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进行相应的变化调整,但是迫于高考的体制要求,教师仍然要以考试作为首要的目标,要求学生阅读的内容也局限于课本的重点篇目。无暇顾及学生对于课外读物的喜好,有时甚至批评学生在课堂阅读课外书籍的行为,规定课外的读物也需要与考试内容相关。这就扼杀了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现象在高中课堂上越发普遍。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贯穿式主导作用,但是常忽视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才能将语文阅读教学的体验效果最优化。另外,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形式化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单一,已经不注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形式将会造成学生刻板、单一、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弱化的现象出现,机械化的作业,将会使得学生丧失对于阅读的兴趣。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案例探讨

1.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可以利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有能力进行更加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课程区别于传统方法最突出的亮点。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在课下准备好的影视材料,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转化为生动、趣味的动画、图画,使同学们以最直观的感受进行对文章的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延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2.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规定中已有明确表示,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看待问题的广度。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问题的新角度,鼓励学生进行新的尝试,不要局限于固有的传统的思维点。学校进行培养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出能够独立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创新性人才,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模仿者。因此,要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其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不断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要克服为了考试、应对考试而阅读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样的习惯是受益一生的,在人的思想上进行彻底的净化,这是独立于高考之外人格的优劣之分。兴趣往往是一个人对待事物最好的启蒙老师,因此,要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尝试,就要首先培养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作品人物的背景,通过口头叙述,进行一些情节式的引导,吸引学生自己去读文章原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深入浅出,积极指引

不仅是在课堂上,在课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以及学生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进行差别的指引,有的放矢地进行区别教育,让学生不会偏离作品文章的中心内涵,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教师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的尝试,适应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深入地积累各种文化常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积极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发散性思维,倡导有个性的阅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连世斌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