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等教育变革

互联网+高等教育变革

摘要:

分析了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大数据、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的变革。

关键词:

“互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

自从总理在2015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与教育业融合的程度就不断加深,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如何准确把握“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变革平台,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变革是我国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互联网+高等教育”概念的内涵

所谓“互联网+”,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从而实现互联网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高等教育”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改进高校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并不是简单盲目的取代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而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通过融入互联网元素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提升教学效率[1]。

二、传统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缺乏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高等院校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体系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氛围非常沉闷,往往教师在台上声嘶力竭的讲解,而台下的学生却很少能够与教师进行互动。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没有积极主动性,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这就会造成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进而影响课堂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往往是有限的,仅仅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在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仅仅依靠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显然是不足以应对当今社会的真实用人需求。单一的课堂教学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需求,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演练实用技术的平台,而且对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也是不利的。

(三)知识陈旧,缺乏更新机制

同样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教师课堂上讲解和学生学习的都是很多年以前的知识体系。这些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固然很重要,是学生的必修课。但是,近几年的前沿技术教师也有必要让学生接触和学习。然而,目前很多老师自身也不是很了解这些新技术,同时学校也缺乏促进教师学习新技术的机制,没有建立起针对新技术进行师资培训的意识。

三、“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变革

(一)利用大数据,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生活中,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有用的数据。通过大数据系统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科学分析,可以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可以让教师根据大数据所反映出的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从而使教师能够准确地掌握教学的起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逐渐建立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

针对计算机实验教学,利用在线实验模式和实验云教学理念,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可以将原有的线下的基于局域网的实验室资源整合到一个实验云中,学生通过登录云平台,可以看到平台内所有的实验资源,根据实验指导完成相应的实验,从而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开放[2]。学生不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上实验课的目的,并可以针对技术难点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为了实现学校的教学资源能够时时更新,实验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进行扩展,由于这种虚拟仿真实验云平台的开发接口通常都是开放的,所以除了云平台自身所包含的丰富的资源库以外,教师还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自定义制作自己私有的课程课件。

(三)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随着高校在教学、科研、教学设备等方面与互联网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变化,逐渐从单一走向多样性。慕课、微课现在早已经在大学里司空见惯,近年来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也正在逐渐走进讲堂。学生通过VR系列的软件可以形象地模拟各种物理学运动;可以导入三维场景的模型并通过互联网与浏览者进行互动;可以建立虚拟的人体模型,进行解剖和各种手术练习等。总之,虚拟现实技术在工业设计、医学、道桥设计、地质、水利水电等许多专业上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教学上的变化和创新都是依靠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来实现的。

四、“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挑战

在高等教育的“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在迎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同样面临了不同程度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的程度不断加深,对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绝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由于缺乏资金等原因,信息化基础设施普遍陈旧滞后,只能依托有限的专项资金进行局部的更新替代。同时,社会产业需求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高校需要更多地开展以实验实训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元素,以校企共建为平台,将线上与线下服务相融合,从而提升高校专业的市场竞争力[3]。对于大学教师,首先要适应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应从知识的灌输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通过依托信息化平台和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教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参加职业培训等方式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

五、结语

高等院校通过引用互联网思维来实现教育的变革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正在开始发生改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改革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但随着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师生的努力奋斗,“互联网+”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前途一定是十分光明的。

作者:李枫 王伟光 单位:北华大学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信息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黄美娇.“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化与挑战[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2).

[2]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3(9).

[3]马玉萍,易志亮.互联网教育应助力于传统教育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6(8).

课题名称: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GH16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