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解决路径

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解决路径

摘要:当前各高校均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被资助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多,扶贫助困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目前多数受资助的学生却出现了忘恩问题,情感淡薄,且高校并不重视感恩教育。为了改善感恩教育的现状,各高校应在充分结合受资助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强化感恩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关键词: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解决路径

1受资助大学生的感恩现状

目前大学生基本为上世纪的90后,自我意识较为强烈,且多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行为上较为自私自利。但受资助的大学生更多的应表现出感恩感激之心,发挥自强不息的精神,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但受资助大学生却无法正视现实,存在埋怨心理,缺乏感恩意识,更没有将感恩意识完全付诸于实践行动。首先是不体谅父母的养育之恩,部分学生的虚荣心理较为严重,不感激父母的无私奉献,甚至抱怨父母无能,不能为其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同时,父母从小的溺爱也使部分大学生不懂感谢,情感较为冷漠,而一个不知父母之恩的学生又怎可感受到来自社会与他人的关爱。其次是对他人的援助不懂感恩,高校贫困生的生活与学习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但部分受资助学生却对他人的援助表现比较淡漠,不知回报,甚至将贫困看为耻辱。比如感动中国人物丛飞利用自己义演的钱资助了很多贫困学生,但在丛飞得癌症并被报道后,其以往资助的学生却鲜有看望,甚至还催促其病好后快点出来赚钱。这些现象均表明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已经严重缺失,作为高校的教育人员,其有义务教育大学生学会感恩,并形成感恩意识,对他人的帮助时常怀有感激之心,使其在享受别人付出的同时也懂得适时回报。最后是对国家的培育之情较为淡漠。为了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出台了多种资助措施,比如利用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且逐年增加资助力度。而各高校也在资助高校贫困生方面提出了诸多积极的举措,最大程度的帮助贫困学生。且很多受资助的学生也在努力拼搏,并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但期间部分学生却认为自己受到资助是理所应当的,甚至还有学生认为自己得到的资助款较少且分配不公,从未想过其他人是否需要帮助,表现出了极度的自私自利心理,且毫无感恩之心,这种行为十分令人心寒。

2强化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解决路径

2.1以感恩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实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确保学生时刻拥有感恩心理,明白所有的付出并非理所当然。所有的无私给予均体现了自然的恩赐与人们之间美好情感的凝聚,而接受给予的人们必须怀有感恩心理,且还应将这种感恩的情绪转为个人的道德准则,并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体现。

2.2以现实生活为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高校实行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回归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倡导实行感恩教育,且在结合真实情境的前提下创新性的采用感恩教育的方法,从而针对性且有步骤的实行感恩德育教育。除此之外,在采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充分结合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资源等因素,将原生态生活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摒弃以往陈旧的协助方法,为大学生创建和谐感恩的教育环境,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真正以理服人、以德感人。进而在情理交融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将感恩教育与现实生活充分融合。

2.3以实践活动为方法,铸就学生感恩品质

为了使感恩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内化为感恩的品质,高校应真正把感恩教育纳入实践,实施感恩教育。同时,高校也应及时用感恩节、母亲节等特殊场合,通过深化感恩和感恩意识思维的各种形式的实践运用还体现在行动的欲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更好地解释感恩,从感性层面上到合理水平,贫困生的感恩教育。这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感恩的品质,真正起到感恩教育的作用。

2.4以励志树人为目的,增强感恩教育效能

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使学生成人、成材,但当前国家实行授人以渔的助学措施,但助学教育不但只是为了表面的扶贫助困,更应该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怀,做到励志树人。例如,高校应鼓励贫困学生积极参与助学活动,一方面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同时,高校还应在感恩励志教育的基础上充分鼓励学生的勤奋精神。使其学习更多的本领与知识,坚定回馈社会的信心与决心。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体现出感恩教育的效果,并将感恩教育真正落于实处。

参考文献:

[1]唐根杰,白舍楞.当前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解决路径[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5):63-65.

[2]王姗,陈旭华,罗锦超.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路径选择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22-24.

[3]王慧.高校资助体系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研究[D].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8(5):92-93.

作者:庄思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