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构建(7篇)

高中地理教学构建(7篇)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探析

摘要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是当前高中副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地理教学传统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针对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为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与综合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新模式;构建

随着我国素质综合教育理念的推出,高中副科教育实践研究成为了当前高中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作为主要副科课程的地理教学研究,成为了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在研究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其教学模式依然采用较为落后,造成了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降低。因此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本着创新与务实理念,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特点,开展了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为地理教学以及副科教育整体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作用。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1.1教学方法与技术较为落后

随着高中副科教育重要性的提升,地理课程教学课时安排得到了增加。但是在课程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依然采用较为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技术,进而造成了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难以真正达到副科教学需要完成的综合素质提升目标;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落后,会造成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降低,进而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影响地理的教学质量,也是当前地理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2掌控力不足造成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差

在对当前地理课开展观摩与教学调研中研究者发现,部分教育工作者课堂掌控力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这种掌控力不足的情况,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其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较差问题。如在部分观摩课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提问引导技术较差,进而使学生提问内容偏离课堂教学内容;部分教师教学节奏感差,使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出现偏差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进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1.3后期工作未收到应有重视

在传统的副科教学研究中,教学评价、培优补差等后期工作往往难以受到重视。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地理课程教学研究中也较为常见。这种后期工作的轻视会造成以下三点问题。一是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经验总结机制,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难以建立真正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三是无法形成良性的教育工作者奖励与惩罚机制。

2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针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以上实际问题,教育工作者结合教学方法与技术改革、有效课堂建设以及完善的后期工作方法,开展了新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1做好新型教学方法与技术创新研究

在教学改革工作中,新型教学方法与技术创新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这些创新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在教学方法创新中,教育工作者将创新重点集中在三项实际工作中。(1)完善教学设计工作。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育工作者围绕学生需求与特点,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工作。如在设计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开展教学调研与评估,获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真实需求,并以此为目标制定教学技术就是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2)做好导学案编制创新。导学案编制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从易到难、目标明确、重难点问题突出、预习引导、课堂质量高、复习反思有效”的方法,制定出高质量导学案,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制作业。在教学创新研究中,作业编制方法的创新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在实际的编制创新过程中,教育必须秉承“循序渐进、质量重于数量、以学生特点为基础、以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标准,编制作业。同时教育者还必须改变统一作业内容的编制模式,以班级为单位,根据班级学体成绩与学习基础,编制班级作业,确实发挥出作业在学习中的教学作业。在教学技术创新中,教育工作者重视新型教学技术应用,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如在教学中,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三维立体模型对开展地理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与教学整体质量起到了很好地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地理辅助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合理的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教学优势,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对教育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针对性教育,因此成为了地理教育教学技术创新中的主要方法。

2.2建立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是当前地理教学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果成为了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在有效课堂建立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包括了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着力于建立学生为教学主导地位的课堂体系,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如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教育者提高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掌控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合理设置提问解答内容与时间,是其既不占用过多的课时,同时又可以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就是课堂教学节奏掌控的重要内容。

2.3建立良性的教学后期工作体制

在新型地理教学模式构建中,良性的教学后期工作机制建立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创新中,其后期工作应包括以下内仍然。(1)教学反思机制,既教育者通过调研分析过程,对教学内容、效果、质量等因素进行反思,获取到教学数据,进而为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2)教学评价,既对教学方法与技术创新、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教师教学措施等内容进行客观评价,为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数据支持。(3)对应的绩效机制,既对教学工作者成绩与失误进行奖励与惩罚,形成良好的绩效管理机制。

作者:刘金凤 单位:山西省宁武县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吴雪.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2]柳会先.高中地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特色形成

摘要:

魏书生老师说:“无论怎样学习和模仿别人,人只能也必须以他自己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教学亦如此。年轻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优秀教师的引导,但是一味地模仿而失去自我是不可取的。主要探讨的是阅读魏老师的《我是这样做老师的》之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的一些关于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特色;策略探究

最近认真拜读了魏书生老师的《我是这样做老师的》这本书,感触颇深,让我认识到一味地羡慕别人、为了应付教学检查而模仿别人去教学,邯郸学步终究忘了本来的自己,是不可取的;一味地抱怨,怨天尤人也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只能改变自己积极适应环境。

一、听、评、模仿优秀教师上课是年轻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

魏老师在书中提到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他们都认为模仿永远成不了经典、做不了大师,“模仿”得了他人的形式,却永远不可能超越别人,相反,还可能迷失方向。这句话虽然说得有道理,但是说得有点太绝对了。年轻教师一开始踏上讲台,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模式都是一张白纸,他最好的成长途径就是不断地听优秀教师讲课,学习他们的知识经验,学习他们掌控课堂的节奏,学习他们处理新知导入、过渡、小结的手法以及应对课堂突发状况的措施等。这个阶段,新进教师羡慕优秀老教师的课堂掌控力,羡慕他们在课堂上的游刃有余,以至于无意识地去模仿,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证明他在成长,在进步。但是一年、两年、三年……一直这样模仿下去,以至于都教学七八年了都还是停留在模仿的阶段,没有自己的特色就有问题了。因此,作为年轻教师,要不怕累、不怕苦,要多听优秀教师讲课,多做笔记,多思考,思考之后结合他们的先进教学经验,进行实践性教学,不断加以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自我的教学技能和素养,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点特长,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魏老师提到有些老师擅长讲授,学生也听得很有兴趣;有的老师擅长写,板书写得很漂亮,绘画、板书设计也很吸引人,学生很欣赏也很愿意学习听课;也有的老师不善讲,有人听课就脸红,也不善写,练了几十年的字,字还写得歪歪扭扭,但是他善于个别辅导,辅导功夫过硬,很能出成绩……如此种种,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人,人无完人,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我们每次都在强调要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优点特长,利用他们的优点来进行培养。对学生,我们这样做得很自然,对自己就容易被忽略、漠视。不去挖掘自己的长处,反而去照搬别人的技巧,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比如说,这几年课改搞得风风火火,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课堂于学生这一点是科学的,但是太过就有些流于形式了。从上到下都自觉地认为课改就是老师不讲了学生自己讲,老师布置几个任务,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总结反馈。结果我们很多老师都把拿手的讲授丢掉了,只剩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了,一年下来效果可想而知。又如,近几年教学信息化越来越普及,多媒体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一上课PPT文稿一放,学生都没时间做笔记,对重点知识也没有太深印象,画面很花哨,效果很低。我们传统的板书法,越来越受冷漠。这些方法我们传承至今,总有它的过人之处,完全弃之如糟粕,不可取。教学中融入现代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与时俱进的,符合时展的,但是它应该是辅助的,而不是主体的。讲解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时,我们可以这样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本上没有的、我们手绘不出来的地理景观、地理形成过程。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褶皱山(雪山连绵)、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火山(日本富士山)等典型的山地类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新词“褶皱山”“断块山”等有立体的、实体的理解。这之后将课本上的相关定义结合板书绘图进行讲授法讲解,再利用多媒体动态地演示岩层挤压产生的塑性变形,用褶皱的形态来强化印象。以上仅是本人关于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感悟。当然,就如魏老师所说“无论怎样学习和模仿别人,人只能也必须以他自己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教学也应各有特色。无论环境怎样,我们都要有自己做人的气魄,不忘初心,像魏老师一样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魅力。借魏老师的话与大家共勉“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

作者:高娟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的观点[M].余星南,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联系法应用

摘要:

伴随着地理新课改的实施,中学地理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逐渐引入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其中联系法就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最受欢迎的新教学方法之一。接下来,本文将结合传统的教学环境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联系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联系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

1引言

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教学。采用联系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探讨联系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传统教学环境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内容单调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大都采用一书、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且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会分为以下几个教学步骤。第一,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第二,教师为学生讲解新教学内容;第三,教师为学生布置练习习题;第四,教师为学生讲解习题内容;第五,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整个教学过程下来,大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之间没有任何的互动,进而导致课堂的教学氛围比较沉闷。我们都知道,地理本身就属于比较枯燥的课程,倘若教师一直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学生会逐渐失去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不做任何的延伸,更缺乏生活化的教学体验,导致整体的教学内容十分单调,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2.2应试教育,缺乏一定的实践教育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很多教师的思想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认为成绩好就是学生能够有发展、有前途、进入高级学府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乏一定的实践教育,进而导致学生的理论成绩都比较好,但是实践能力却比较差。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竞争如此激励,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以及需求,社会更加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的人才。尤其是对于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你的专业知识技能只是一方面,你的实践能力才是招聘单位衡量你才能的重要标准之一,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想办法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联系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在讲解新课程之前,通常都是采用“开门见山式”教学法,缺乏一定的导入,如今,教师开始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课程导入的作用。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中“城市化”这一节教学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城市化,教师可在教学开始之前,先利用多媒体软件为学生播放一系列的图片,这些图片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前,城区边缘的景象,以及如今城区边缘的景象,通过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城市化”。利用这种联系实际的导入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实现课程导入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2联系历史事件,实现设疑导入法的应用

除了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以外,还可以联系一些历史事件,进而实现设疑导入法的应用。例如,在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这一节教学内容时,教师便可以联系历史事件进行设疑。设疑一:应用太平洋局部地图。设置情境——1941年12月,日本偷袭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引出矛盾——其舰队航线没有选在气候等条件较好的南航线,而是选在冬季气候等条件恶劣的北航线,这是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设疑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来说,利用这些历史事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采用这种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生会加倍集中注意力,生怕错过了什么教学细节,致使自己回答不上来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希望在与之对应的联系教学法的应用下,这些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进而为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者:张娟 单位:高邮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2]叶回玉,郑玉清,陈峰.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任志鸿.高中优秀教案——地理[M].南方出版社,2010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应用

地理作为我国高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本身具有的浓厚的知识底蕴,而且在于其较强的实践性。本文将从微课内涵及特征的介绍出发,结合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对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建议。

一、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1.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效应易通过微课得到成倍扩大

微课是一种借助于视频这个主要载体以远程的方式进行普遍教育的形式,它所面临的不只是一个学生、一群学生,而是全国范围内听课的学生,它的效应将通过微课这个平台成百、成千的扩大,因此视频所记录的该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这就对录制微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理又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很熟练,而在我国微课的实际运用中,只要有录制设施,任何人都可以录制,甚至有些人并没有取得该方面的教师资格。这不仅没有达到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目的,反而会产生以讹传讹的恶性循环效果,从而降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2.微课内容过于生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优于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地方就在于其形式的创新性,不受实际课堂的限制,能够以多种方式吸引高校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然而,在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的实际运用中,微课并未能呈现丰富的内容,而是把现实中的枯燥课堂照搬到荧幕上,内容生硬、单调、乏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反而因其缺乏现场交流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大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

3.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制作指向性不明确

微课既然是辅助现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种途径,它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然而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具体实践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性和指向性,没有能够很好地区分现场教学和微课的内容,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的形式来表达,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用微课就一定优于现场教学,两者的混淆不仅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相反只会降低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带来教育资源的浪费。

4.缺乏现实生活的根基,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

高中地理是一门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要想真正掌握这门学科,必须基于具体现实情景,立足于现实根本,从现实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存在,并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热情。但是在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渗透中,如果只是单一地通过依靠微课的形式去完成高中地理的教学,那么就会使得高中地理失去现实生活的根基,使教学内容失去立足点,让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其博大精深的奥妙。

二、提高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建议

1.提高我国高中地理微课教师水平,优化我国高中地理微课质量

我国高中地理微课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确保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的高质量,才能实现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目的。要想加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质量,就必须加强我国高中地理微课的录制门槛,要加强课程录制教师的资格审核,要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微课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制作出精良的高中地理教学课程奠定基础。

2.丰富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微课只是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性教学方式,但是它本身不具备教学内容的优势,要想充分利用好这个创新教学方式的便利,就要让它和高中地理具体教学相结合,不断丰富其包含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也要考虑到不同教材版本的特殊性,要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满足多方面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增添趣味性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

3.为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

没有方向的帆船只会在大海中随波逐流,永远到不了彼岸;没有指向的微课只会迷失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海洋里,永远提高不了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为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明确区分好应用微课教学效果更佳还是应用现场教学效果更佳,取长补短,两者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竞相迸发火花,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尽管近几年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初有成效,但是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必须提高我国高中地理微课教师水平,优化我国高中地理微课质量、丰富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为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指向、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根基,为微课补充现实来源。

作者:解学文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多媒体课件应用

摘要: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而将多媒体教学工具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正是符合教学改革这一趋势,即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高中地理;兴趣;抽象

本论文是《网络环境下地理高效课堂模式探究》该课题科研成果。前言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而将多媒体教学工具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正是符合教学改革这一趋势,即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多媒体课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发挥的积极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一般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动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当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号召之下,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尤为重要。新课改提出教师应当扮演课堂主导者的角色,掌控课堂节奏,不是课堂的学习节奏跑偏,而学生扮演的则是课堂主体的角色,没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不会主动的去学习知识,那么新课改的要求就不能达到。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讲解知识的方式很单调,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将多媒体课件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师的教学就不再空洞枯燥,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集于一体,能使地理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文地理时,可以将一些各地富有特色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来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跟地理知识相关的小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转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知识

高中地理的学习并不是只学习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也是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重点。这些自然地理知识,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学生无法直接观察,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而多媒体课件在高中地理课堂的使用则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而且可以通过通过大小虚实转化的教学模式,将众多的地理事物、现象和规律展现给学生,将静态的事物变得动态化,将繁琐的事物变得简单化,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化,而且教师在制作和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将重点知识进行标注,让学生在看多媒体课件时特殊注意该内容,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高中地理。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运动这一内容时,如果采用传统的灌溉式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准确理解地球的运动情况,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超链接的小视频或者三维动态图等,学生则很容易直观的观察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增加地理课程的课程容量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发展成熟程度类似成人,对于他们的学习来说,他们不再满足于教师所告知的答案,而是更重视教师所讲的“为什么”。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在每次月考之后都会给学生抄写答案,给学生正确答案可以让学生检查自己的错误并规范自己的地理术语使用,但是抄写答案的过程却是一个很麻烦的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抄写会浪费课堂授课时间,而抄写到纸上让学生课下整理则又会出现有些学生偷懒不整理。多媒体课件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令教师左右为难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就在课件上制作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等讲解试题时就省去了教师抄答案或者念答案的时间,也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就完成地理答案的校对,教师就能省出来更多的时间去给学生讲解“为什么”,从而增加了教师的课堂授课知识量。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相结合

在上文中我们就已经提到了多媒体课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符合当前新课改号召的教学工具现代化的要求,故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授课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板书教学就应当被舍弃掉。利用板书开展授课,教师会将知识线索串到一起展现在黑板上,学生学习的知识就会形成一个体系,而且教师也会将重点知识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知道哪些知识是重难点。只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授课则显然达不到这一结果,多媒体课件的每张片上所放的知识是由限制的,教师在授课时也会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哪些板块的知识,如果没有板书相配合的话,学生学了下一板块的知识就会将上一版块忘记,不利于知识线索的架构,故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书写。

(二)重视重点知识的突出

多媒体课件是为了开展教学活动而设计出来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在课件上能够体现出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高中地理知识的授课,教学方式显得更灵活、更简单,便于新手教师的操作,同时由于多媒体课件还可以穿插一些视频、音频、图片等元素,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但是多媒体课件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故而制作时不能过分追求视觉的图像、声音和色彩,否则学生易将注意力集中于屏幕,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难以持久,而要侧重在教学内容重难点的突出上,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秉持的原则应当是多媒体课件来源于课本但是又要高于课本,紧扣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和要求,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适当的扩充地理课本之外并且对学生有用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推行,多媒体课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必然会成为开展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好帮手之一。

作者:张静波 单位:唐山市第62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摘要:

高中地理教学承担培育具有地理知识,怀有地理素养,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重任,同时高中学生又处于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适应期和转型期,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中地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

一、高中地理教学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既要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又要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高中地理教学承担培育具有广博地理知识、提升人文地理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可以说它不仅是一门知识型课程,更是一门德育课程,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应当自觉担当起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大任务,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高中地理教学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路径

第一,紧扣课堂主阵地,紧密结合不同课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地理知识,结合不同课型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中便谈到了地理环境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展示、形象生动的故事讲解,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便油然而生,并催生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热情和动力。在第二章区域生态建设中,设置了探究问题: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通过实物与数据的展示与师生互动性讨论,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创设情境或实践活动,引导组织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学生可以得出要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正确认识。第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必要的平台。教师应努力从周边环境实际出发,努力整合所在区域的各种文化资源,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将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熏陶、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构筑高中地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立体互动的平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可以充分利用课余及课外时间,组建有关地理学习社团,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创建相应的网站,定期介绍地理教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和阶段性成果,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使之认识到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让家庭配合,布置适当的家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做到及时反馈交流。第三,加速形成教师组织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格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观,坚决改变长期以来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如单向灌输说教的教育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课内教育方式,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保护母亲河”图画展览、参观工矿企业等形式,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增强加强师生、生生交流,实现课堂、课外、家庭、社会多元多角度的立体活动,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自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践行为。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实现最终要通过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

变化来体现,要更多地通过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来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的层层深入的价值观养成与行为内化。所谓自主体验,是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基础上的体验,是学生对自身、他人、社会的体验、感悟,不能有任何的强制,有的是教师契合时机的引导,使学生在对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公民三层次要求的深刻内化中,逐步养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种自主体验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体现为学生对课堂、课外、家庭、社会体验活动的全身心投入,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在教育者的指引下,自主安排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实践活动中凸显生命的意义,获得真切的体验和感受。

作者:吴海园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论教育(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2).

第七篇:高中地理教学网络的影响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呈现的弊端日益突出,应试教育思想下培养出来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社会的要求,要求教育改革的呼声持续不断。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打破了应试教育的理念,号召培养学生自主教学能力,而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对高中地理教学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高中地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

本论文是《网络环境下地理高效课堂模式探究》该课题科研成果。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呈现的弊端日益突出,应试教育更多的是在培养学生应对考试的技巧和内容,在这种思想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一个个更像是考试的工具,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故而要求教育改革的呼声持续不断。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打破了应试教育的理念,号召培养学生自主教学能力,教学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新技术也开始步入教育领域,网络对高中地理教学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从网络对高中地理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来分析,讨论下网络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这四个方面具体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网络对高中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会增加,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会发生变化,随之教学观念也会发生转变。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指的是以教师、教材和板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这种教学观念过度的重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就是利用课堂和板书将教材上所涉及到的地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扮演课堂主宰者的角色。这样的课堂授课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授课,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创新功能和自主学习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再加上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观应当是以学生学习活动和课程设计为主的教学观念,教师不能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要更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师生之间应当是在地位上处于平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出于自己的主观臆断,也不要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表现,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注意因材施教。

二、网络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大的资源包括,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完全按照自己的教案书写,而书写教案则是严格的按照教学目标、考试大纲、学科知识体系,教师讲解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精简,但是知识却很陈旧,尤其在给学生举例子讲解时则更能凸显,在这样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的知识讲解几乎完全围绕着教材、地图册和教参等书籍。这样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经过教师的精心编制知识的层次逻辑关系也更为突出,但是这样的教学也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课容量小,自由度不大,不利于学生扩展学习的弊端。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授课则可以避免这一教学弊端的出现,教师在精心设计了传统授课知识之后,还可以在授课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中地理知识、地理新闻和学科前沿研究等,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将一些生动形象直观的图像、动画等穿插进地理课堂的授课中,将静态的地理事物变得立体动态,便于学生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网络对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在教师将所有的地里知识讲解完一遍之后,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就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之后为了检验学生背诵的程度,教师还会安排一些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的授课方式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和组织,同时还有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但是却会使高中地理课堂授课变得死气沉沉,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是当前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扮演课堂引导者的角色,课堂授课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将班级授课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班级授课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同时学生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向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例如课程容量的大小,教学手段是否吸引兴趣等。

四、网络对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影响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更重视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所讲授的知识几乎都在围绕着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且对教学结果的重视程度要远远的高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在这种高中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创新能力不足,实践能力缺乏,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程度。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受到重视,故而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当重视对学生上述三能力的培养。网络上有关高中地理授课的课件、学案、试题数量很多,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业务知识的增长、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供最佳有力的保证。而且利用网络技术还可以轻松的创设出教师需要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手段和工具,利用网络也可以模拟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环境,有力于教师为学生实践提供帮助、引导和评价。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网络教学在地理教学的应用,能够为为学效果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宋海滨 单位:唐山市第62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