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简述(10篇)

初中地理教学简述(10篇)

第一篇: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创新

【摘要】

当前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教师常常是以知识为中心、学科为本位,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硬性灌输式,根本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地理课本上的各个知识点进而在地理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种应试教育思想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与新课改所提出的理念严重相违背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须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课改标准,结合地理课程特点与中学生学习特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初中地理课程的高效化教学。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生活现象;开放式

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究,可以一改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僵化死板的不利局面,能使学生重新焕发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明确地理课程的学习价值,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地理课堂耗时多、成效低的不良教学局面也能由此得到改善,从而促使地理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作几点个人观点和做法的描述。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认知难度由易到难,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理概念、现象、规律和事物等都是具有抽象复杂特征的,大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感知范围,教师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用语言表达和讲解清楚,这些就形成了学生在地理课程中的学习难点和障碍点。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的电子媒体的教学优势,可以将地理教材中抽象、静态的事物以形象和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气温和降水》这一节中“降水”这部分知识点时,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这四种降水类型的示意图,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是,由于这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时,我们就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这四种降水类型形成的示意图以动态示意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此,学生就能以一目了然的方式了解这四种类型的降水过程,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促进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性认识。

二、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拉近学生对地理知识亲切感

地理新课改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课堂上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赋予地理教学以生活化气息,可以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枯燥刻板、机械单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地理知识也能由此变得简单易懂和便于记忆,而且,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意义和作用。例如,以《我们身边的地理》这节内容为例,一上课,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为什么在下雨后,空气会十分清新?为什么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构造会与我们所居住的不一样呢?为什么冬天的时候东北异常寒冷,海南还是温暖如夏呢?为什么黄河、长江里面的水是向东流去的?”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之后,继续对学生说道:“地理知识包罗万象,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好地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上的各种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地理世界中畅游一番。”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引出学生都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并将其与地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了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以饱满、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探索中。

三、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一直以来,地理课堂都是比较僵化和封闭的,即教师常常在教学课堂上向学生死板灌输地理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导致地理课堂严重缺乏教学的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新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除了在地理课堂上向学生死板讲解和硬性灌输地理教材中的细小知识点,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将学生培养成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例如,以《中国的水资源》这节内容为例,课堂上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课下实践任务:自由结合成小组,对当地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解,如附近水库、水资源污染情况、家庭每月用水量、水费价格等等,并将调查的数据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开展“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水污染现象提出合理的解决举措。这样,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大大增加,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通过对这些活动的经历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美德,使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地理教学模式,使高消耗、低效果的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得以及时改变,促使地理课堂获得最优化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都得以极大程度的提升。

作者:庄铿锵 单位:厦门市大同中学

参考文献:

[1]黄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探微[J].广西教育,2013

[2]李强.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第二篇:新教师初中地理教学

在一轮又一轮的新课改浪潮中,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很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共识。那么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到底如何把握初中地理教学,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呢?下面我就谈谈一点心得和看法。

一、把握课程标准

很多新老师由于缺乏经验、不敢放开手脚,因此刚走上教学岗位容易依赖于教材、迷信教材,忽略了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以至于教材上有的就讲,教材上没有的,哪怕再重要也不讲,丝毫不顾课程标准的要求。事实上,课程标准是具有国家法定性质的重要准则,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而教材虽以课标为纲,但有些内容并非与课标完全一致。因此,新教师应当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行动指南,才能更加有的放矢。以笔者为例,我每次备课时都要先阅读课程标准,看看标准是如何要求,以此做到心中有数。在准备“台湾”(湘教版八年级下册)一课时,教材中提到了台中盆地、台北盆地、台南平原等细小知识点。但我觉得这种内容只能加重学生负担,课标中并未要求掌握,因此进行合理舍取,借用“台北盆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地形图判断得出台北的地形,锻炼学生的读图实践能力,将死的知识点转化为活的方法和技巧,其他细节则略去。

二、注重知识积累和更新,学会利用多样信息

地理是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综合,涉及的领域多且内容更新快,初中地理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既要有相当的人文素养,更要有一定的科学精神。所以,新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以及课前短暂的备课,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阅读书报、浏览网页等途径,不断积累,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知识量。在此基础之上,新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将教学中的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相联系,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亲切感,有利于教学的完成。例如,笔者在准备“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内容时,刚好在网上看到一条国务院同意安徽省裁撤“巢湖市”的行政区划调整的新闻,于是,我备课时找到相关的新闻,把它作为这节课内容的导入,让学生怀着好奇心走进新的课程。

三、求新立异,创新情境与方法

如果每节课都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就算学生不说,作为老师自己都可能会有点厌倦。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思维活跃且富有干劲和创新意识,应当鼓励和要求自己不断创新:这节课能不能换个方法?怎么样才能更吸引学生呢?具体操作方面,我认为最基本的要做到:创设新颖情境,采用不同教法。每一节内容都可以是一个故事,而作为老师,需要把学生带入故事中去,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用适当的方法导入、铺垫、展开、总结等。而情境应当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和教师的个人生活经验具体去构思。例如,在学习“长江”一课时,我以“长漂”(长江漂流)作为情境导入。开头先讲述“长江漂流第一人”尧茂书为了捍卫母亲河“长江”的尊严,毅然“首漂”长江壮烈牺牲的故事,将学生带入情境。由此将学生引入情境,“今天我们就沿着英雄的足迹,在课堂中‘从长江头漂到长江尾’,探寻长江沿途的壮丽景象”展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自然不是教师一味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做”,以问题引导学生分组阅读、交流、思考,先后探讨并回答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水文特征、地形特征、主要支流等自然状况和水能开发、航运状况等社会经济状况。由此,学生通过在“漂流”这一情境中,自己去探寻、发现,加上教师从旁引导、补充、阐述,不知不觉中,“长江漂流”结束,学习目的达成,一节课画上了句号。

四、明确纪律与规则,强调学生活动的有序性

有些初中新地理老师有一个错误的观点:我是教“副科”的老师。由此导致该教师对课堂教学秩序的掌控欠缺,对于一些小问题,不去管,不想管,上完课就了事。但事实上,一名教师应当关注的不是学科,而是学生,应当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初中生的特性是思维敏捷、活泼好动,这个特性也提醒我们,需要注意课堂上的纪律。尤其是地理,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看来是“副课”,学生课堂表现和态度很可能没有主课严谨认真,加之地理课程往往有趣而轻松,学生易活跃,可能会对课堂纪律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新地理教师,在第一次与班级学生见面时,必须极其认真严肃地将自己对上课的基本纪律要求说清楚,讲明白,提醒学生要遵守。另外,具体落实到每一堂课,如果教师在某堂课上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某项活动,那么必须在课堂活动开始前给学生讲清楚活动的规则,要求务必遵守,以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富有意义的工作,需要我们的新教师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新课程在不断地稳步推进,新教师应当运用自己活跃的新思想,根据新课程理念,对前人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提高,在实践中成长,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

作者:魏大明 单位: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程前.初中地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技能探析[J].学周刊,2011(33).

[2]田黎鹂.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浅谈[J].学周刊,2011(22).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摘要:

合作与竞争是如今社会交往中最为重要的两项活动,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不仅需要竞争意识,还需要有乐于合作的精神,只有在这两种关系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会变得更加和谐,人与社会之间才会产生一种共赢的状态。所以在现代的教学中,教师要逐渐向学生渗透这种合作互助的意识,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对21世纪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提供更大的便利。所以合作学习要在现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

合作探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实践

地理这门学科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以地图为主要的教学工具的,它主要以有关地理的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的理论教材,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对地理现象的掌握能力以及实际感知能力。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添加了部分文字叙述,以及大量图像分析,使教材的互动空间增大,这就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文将就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建议。

一、丰富合作类型,营造融洽氛围

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所以教师要通过丰富合作学习的类型来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初中地理的学习阶段,处在对地理事物认知的初级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地理信息的互动与交换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合作类型主要以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为主,师生之间能够融洽地进行合作对地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赢得学生的好感,在交流的过程中多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地理知识,这样不仅能够赢得学生好感,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种合作互动学习的方式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每个学生个体对地理这门学科的认知不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所以学生之间的必要交流不仅能够促进友好的同学关系,还能够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理解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找到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的伙伴,同时收获到地理水平比自己高、可以帮助自己提高的学习伙伴,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日后的地理学习充满信心。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属于最基本的交往关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人际关系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进行游戏竞赛,激发学习斗志

游戏竞赛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运用游戏的手段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对于初中地理而言,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熟知地理事物,并且对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地图信息熟知,所以可以根据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这一要求,设计适合学生的地理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来进行游戏竞赛,例如,教师想要检验学生对部分地图的掌握情况时,可以拿出地理拼图,在打乱顺序后,找出几组同学进行比赛拼图,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拼图,但要注意拼图数量不宜过多并且要有针对性,教师更要在学生进行游戏的时候把握好时间。利用这种拼图游戏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记忆,还能够在合作拼图的过程中加深同学之间的情谊,让学生意识到同伴之间合作互助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探究,树立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最常见的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直接的方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分配,因为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不一样,程度好的与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助才能够保证小组学习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放在最后,留给学生自主探究以及深度交流的空间。但是小组合作探究需要教师给学生提出适合探讨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喀斯特地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必要的介绍之后,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探究性的题目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根据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地势要求在地图上找出还有哪些地方会出现这种地貌类型。”这样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得出答案,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好的同学必然会引导一些程度差的学生,学生之间这种必要的帮助和引导是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发散思维。就现在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而言,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是一项十分繁杂又系统的工作,所以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工作时不仅需要考虑地理学科的特性,还需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既能够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这才是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最重要的目的。

作者:干家锦 单位: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杨迪海.浅议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教学策略[J].祖国,2013(7).

[2]姜洁.大连市沙河口区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联合体研修案例之“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4).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微课的应用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微理念”,微课在教学中也开始广泛地应用。微课具有时间少、内容精、针对性强等特点。主要围绕初中地理微课的特点,分析当前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地理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

初中地理;微课;信息技术

一、初中地理微课的特点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教育意义明显等特点。初中地理课程的社会学科特性更明显,所以在教学中就要做到寓教于乐。微课主要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性———人文性、综合性、区域性、生活性。在新课改中,对地理教学的要求就是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地理微课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地理的教学内容,通过微课视频播放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了解地理知识的作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会受到传播途径的影响,单纯地只是教师的讲解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微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的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信息。地理微课可以通过图片、音乐、文字、视频等形式在一定时间内把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地理知识。地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所以在制作地理微课时,要紧密联系地理的学科特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了迎合新课改,在微课中要结合生活,增强地理课程的亲和力。

二、根据初中地理微课的特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一)呈现微课特点,深入教学

微课的主要特点就是精简,微课是传统课程与网络课程的浓缩,在微课设计的教案、课件、练习等方面都需要精益求精,不能因为微课时间少的特点而减少实际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微课的特点,开发微课的内容,挖掘地理知识的深度,突出每节课的主题。比如,在学习“地壳”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整个内力的作用,断层、岩浆、变质都会影响地壳的运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体现微课的优势,提高微课的教学质量。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微课方案

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对地理知识的吸收上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个学生可以更好地使用微课,就需要教师对微课的类型进行开发,建立有针对性的微课板块,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内容,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教师要不断拓展制定不同的微课方案,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优化地理微课教材

微课主要是在短时间内突出本节课的主题,所以在选择地理微课时,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把一些教学重难点标注在课程中,制作精简的微课。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判断力,能够很好地去发现地理素材。比如,在学习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时,首先要明确高气压与低气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成因。这就需要在制作微课时选取符合实际的案例,引出高气压带的知识。要学会优化地理微课的教材,把知识点进行连接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微课的内容。

三、初中地理微课教学资源的运用

(一)精彩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传递给学生,但是受到环境的限制,有时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走过场,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而微课给学生呈现的方式就不一样,微课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地理教师对知识的总结。趣味性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可以通过精彩的导入进行学习。地理微课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比如在南水北调工程的讲解中,该节课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微课就可以以动画的形式把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城市展现出来,进一步讲解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运用微课总结知识点

微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可以总结课堂知识,这样的展现方式比教师枯燥的总结更有用,学生根据总结的框架可以分化出其中细小的知识点。尤其在初中地理复习课中,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让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知不觉地就学习完了本节课,了解了整个章节的脉络。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地理学习的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复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作者:梁宝臣 单位:吉林省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樊琳.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辅助价值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

[2]孙琳,陈成忠.“互联网+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小熊学地理”系列微课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

[3]陈林杰.当前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前景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生活经验研究

摘要:

进入21世纪,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行开来。初中地理教学作为新课改的重点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文化素养和探索精神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性阶段,为学生高中乃至大学的地理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阶段,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给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从基本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加深对地理课的理解,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

初中地理;生活经验;教学质量;有效教学

《初中地理新课程论》中强调,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基本的地理生活经验上进行教学突破,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合作本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前按照课标进行备课,在上课过程中按照课本的目录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把生活经验用于地理教学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把生活经验贯穿于地理教学的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地理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理解

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地理学习也不例外。所以在初中地理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讲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北方地区》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状况、植被覆盖情况、河流流量特点等,并分析这些自然条件影响之下北方人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生产方式等特点,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模式。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在电视上、电脑上或者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分析回答一些问题,即“我国北方主要的地形是平原还是山地?北方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样的?北方的主要植被是什么类型的?北方人们的主食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生活习俗?”等,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进行回答,即“我们北方大部分是平原和高原地形,我们吃的主食是面食类等”,之后教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最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给学生进行具体的讲述。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结合生活经验设置具体教学情境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之后结合一定的生活经验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可观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学习地理的魅力。例如,在讲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球的运动》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掌握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同时掌握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特点。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给学生准备好投影仪、地球仪、手电筒、发光的太阳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亲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使学生感受具体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学生讲授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照射情况、五带的具体划分和四季变化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加上教师经验式的讲授,促进了学生的理解,从而促进有效教学。

三、结合多媒体进行生活经验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另外教师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多媒体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有效教学。例如,在讲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河流》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黄河的一些基本概况,分析黄河各个阶段产生自然灾害的原因,并分析其具体的治理方案,促进学生的理解。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黄河的动态图画,使学生明白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及其他状况。之后带领学生分析现阶段黄河的忧患,即“泥沙堆积、河水污染、断流情况”等,着重讲述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情况,并结合教师所搜集的资料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给学生讲述一些具体的改善方法,从而更高效地保护黄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经验给学生分析黄河的现状以及治理情况,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了课堂的参与度。在初中地理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从具体的生活经验进行突破,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给学生讲解地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提升。

总之,把生活经验用于地理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完美的选择!

作者:葛晓丹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范善慧.从有效性角度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4(2).

[2]刘娟,张忠苍.回归生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第六篇:初中地理教学信息技术优化

摘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推动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课题。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课件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逐渐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活力。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地理学科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具有内容丰富、知识面广、与生活关联性强等特点,因此,地理学科的教学非常适于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如果能够巧用信息技术,则能够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甚为有益。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见成效,但由于部分教师经验不足,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例如,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不能做到以点带面、灵活应用,仅仅是将以往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改为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展示,授课方式依然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其作用仅仅是节约了板书时间,并没有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缺乏兴趣。再如,一些教师虽然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正确的认识,试图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程度,在教学中几乎每堂课、每个知识点都使用大量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导入和延伸,导致教学内容安排过于冗杂,重、难点不清晰,学生难以对知识点消化吸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运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讲究技巧和方法,掌握尺度和节奏,趋利避害,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益作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一、情境创设应极富吸引力素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情境创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法,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创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情境,并通过此情境导出所要讲授的课程,使授课过程自然展开。作为课程开始的第一步,情境创设环节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当前,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触手可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初中生常常能接触到大量常规的信息,如果教师所选用的情境创设素材过于普通,学生依然会觉得乏味,因此,教师在选择素材时应力求别具一格,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素材不能是空洞、虚幻的,应当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看得见,想得着,学得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初中地理《非洲》一课时,如果单纯地以介绍非洲大陆地形、气候、人文等科普型的资料为素材,“挑食”的学生往往很难提起兴趣。因此,笔者以新闻上经常出现的“索马里海盗”为切入点导入课程,进而引出非洲的相关地理知识。上课铃响后,首先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段以“特种部队解救被索马里海盗绑架的人质”为主题的电影《菲利普船长》的片段,片中索马里海盗在印度洋公海劫持一位货轮船长作为人质并乘坐小艇逃往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美国海军在地理信息系统上标记出逃亡小艇的坐标和离岸距离,并精确计算出小艇到达索马里岸边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解救出了人质。当学生看完短片后,被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并对索马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笔者适时地为学生讲解索马里在非洲大陆的位置,并在地图上模拟出片中小艇的逃亡路线,在讲述过程中自然地将沿线的非洲东海岸、红海、印度洋等地理重点知识进行了讲述,学生个个听得兴趣盎然,印象也非常深刻。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在兴趣得到充分激发的情况下完成了对本课内容的学习,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二、多媒体课件课件应简洁明了力求以点带面

多媒体课件是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具,一份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对教师授课节奏和授课内容的把控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注重增强自己课件制作的功力。初中地理教材的编排通常是按照从大洲到国家,从地理位置到资源、人文为顺序进行的,这种编排方式由大到小、由表及里,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关联性强。如果教师每节课都将全部知识点罗列在多媒体课件上,不仅会因课程内容繁多而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全局思维的培养。基于初中地理内容的上述特点,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当注重简洁明了,仅将具有整体代表性的主干问题布置于多媒体课件上,把补充细枝末节知识点的过程留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参与感,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能够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最大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初中地理《亚洲及欧洲》一课时,笔者一改以往地理教材中先介绍欧亚大陆地理知识,再以中国、俄罗斯、印度、法国为代表重点讲解的教学思路,先在多媒体课件上重点安排了欧亚大陆的国家分布、地形、气候、资源及人文知识,随后便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将中国、俄罗斯、印度、法国4个国家的主要知识点布置在多媒体课件上,在上课时我先为学生讲解欧亚大陆的基本情况,再让学生按照地形、气候、资源及人文的顺序将4个重点国家的内容进行了解,这样,学生仅仅通过一张欧亚大陆地图和4张国家地图便对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理知识产生了充分认知,内心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并且学到了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能力,将来在进行《拉丁美洲》和《巴西》等章节的学习时便能触类旁通。

三、知识点拓展延伸要做到“短平快”点到即止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时教师应当根据课程内容来进行相关拓展。例如,在讲解《中东》一课时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阿以冲突”的知识,在讲解《印度》一课时学生拓展一些“印巴分治”的知识等,通过这样的知识拓展可以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大大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知识拓展的限度,知识延伸应当“短、平、快”,避免因为拓展知识而导致课程内容主次不清、课程讲解时间过于缩短的情况。此外,在进行知识拓展时,教师应能够做到点到即止,避免过分展开讲解,而是巧妙地将知识拓展的环节以作业的方式留给学生课后应用互联网检索完成,这样不仅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减少课堂时间的过度消耗,又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互联网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以上笔者提出的建议仅为从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几点经验,相信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广泛与深入,更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将会得到充分挖掘,为教学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

作者:郭斌 于波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宋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高中地理情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7):29-30.

[2]吉淑娟,钟永江,吉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Z1):84-85.

[3]于连之.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161

第七篇:初中地理教学对话教学法运用

摘要: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的地理素养,让学生可以掌握到课程标准中的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然而就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来看,学生的课堂的参与程度却较为低下。而对话教学法则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善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低下的现状。现文章主要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对话教学法的运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初中地理;对话教学法;课堂参与

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实现转变,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对话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的教学方法,能够营造平等、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因此,对初中地理教学中对话教学法的运用进行研究对于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对话教学法及其特点

对话教学法,最为重要的核心就是“对话”,对话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来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让学生从以往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转变成为知识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变的更加和谐,更加人性化。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一种地位上的平等。对话教学法的重点不单单在于通过对话来达到教学目标,更加重要的是利用对话教学法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民主与平等的对话意识[1]。对话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平等性。对话教学法的应用是以平等为基础的,教师与学生只有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才能够开展有效的对话,平等性是开展对话教学的前提。第二,合作性。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下,教学关系两方将会在课堂上开展充分的合作。在成功的对话教学法实施中,教师与学生需要进行情感上的对话,而对话的发生则是基于情感的合作。第三,互动性。教师与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互动,互动不单单是活动教学中才会出现的情况,而且是对话教学法实施的重要手段,当教师在课堂上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与共同语言就能够轻松的开展情感交流,让师生对话使得初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第四,生成性。即为学生能够在对话教学法中主动积极的构建知识。地理教师不再与往常一样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教师与学生会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享传递彼此的想法与观点[2]。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对话教学法的运用

(一)对话教学法中的师生对话

在对话教学法中师生对话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师生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心灵沟通的平台,教师在与学生开展对话的过程中要做到从具体疑问入手,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第一,教师在进行师生对话中要兼顾到学生的特点。在对话中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均存在普遍性,与教学目标的重难点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对话提问过程中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让自己的目的融入在对话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3]。例如,对于表述不明确的问题加上附加条件,使得学生的回答与对话能够被控制在某一范围内。在“澳大利亚”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从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来看,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古老动物?”,为了避免学生的思想扩散范围过大,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附加条件,让学生从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来回答问题,与教师开展更加有效的沟通。最后,教师可以给出正确答案,“从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来看,它四面环海,与其他大陆分离,独立发展,动物进化速度缓慢,而且不存在各种食肉天敌,因此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动物在澳大利亚繁衍。”又例如,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在针对教学难点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回答。例如,在进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与学生开展对话,“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要有充足的耐心,等待学生思考,多引导学生,可以以以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为例来进行说明,多让学生观察地图,仔细研究。第二,教师在进行师生对话中要精心设计,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初中地理课堂对话教学法的实施中提问是不可置否的核心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拥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在考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简明扼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始终围绕着初中地理课堂的中心来进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一些理论性或需要反复强调的问题则可以变化角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根据学生的时机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问,在学生遇到困难无法回答时可以尽可能的引导,对学生的回答以积鼓励为主,在学生完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再进行中肯评价,在肯定中指出不足,并且准确提出改进的方法。例如,在“自然灾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自然灾害进行讲解时候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目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呢?洪水,地震,海啸算不算呢?大家能不能说出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分别有哪些特点呢?大家知不知道这些自然灾害与我国的气候环境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教师在提出上述问题后,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教材。教材中有详细的文字与图片,学生们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图片与文字描述来回答问题。教师通过提出上述问题可以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当学生对洪水、泥石流、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与特点进行回答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正面引导性的评价,以达到初中地理课堂中师生对话,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对话教学法中的生生对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生生对话是对话教学法中可以让学生更加融入到课堂的一种形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使用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开展正确的生生对话。第一,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上建立生生对话的教学情境。教师通过建立有助于对话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的参与到对话中。例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某一位学生作为主持人,让位学生有选择性的针对长江三角洲的特征、民俗、风景等进行演讲,以强化生生之间的对话。在所建立的生生对话的教学情境中可以将学生置于自主的位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演讲发言的过程中展现自身个性,发挥自身优势。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当对话的主人。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运用对话教学法开展生生对话要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相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更加容易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可以展现对话教学的本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来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教学中遇到的不同观点与问题来引导学生成为对话的主人,在对话中大胆提出自身的看法或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与创新思维。例如,在“自然灾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灾害带来的利与弊,让学生深化对自然灾害的理解,拓展学习思考,开阔学习视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批判性与反思性思维,始终站在辨证的角度来学习地理知识[4]。

(三)对话教学法开展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对话教学有着众多优势,然后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课堂对话要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并且要始终秉持着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出对话,让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兴趣来完成对话,让学生可以始终积极的参与到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中。第二,积极参与,学习自主。初中地理课堂对话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中。因此,教师在实施对话教学法时要选择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话题,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学习自主则是对话教学法中的重要部分,学习自主不单单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对话中形成成就感,提高学生在对话中的参与性与积极性。

三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对话教学法展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初中地理课堂对话给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理念,转变了以往地理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对话教学法中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推动了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平等,凸显了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提升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对话教学法将会被更加高效的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为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张薇 单位:宁夏省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乾勇.略论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110-111.

[2]郑云生.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3,(85):138-139.

[3]戴培红.对话教学中“问思”教学法的运用策略[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33):77-78.

[4]黄梅菊.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5,(92):139.

第八篇:初中地理教学地理教具运用

摘要:

地理是初中学习中的难点科目,由于其知识点比较抽象,并且十分专业,使得许多学生很难学好地理。如果能将地理教具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地理教具,并将其合理地运用起来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地理教具;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地理是初中教学中的重点科目之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过对各种教学方式的尝试,最终以地理教具为辅助工具的教学模式取得的成效最为明显。通过各种地图、地球仪等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提升其地理成绩。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理教具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学不好地理,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十分枯燥,地理知识讲解起来很空洞,所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从而导致初中地理的整体教学效率并不高。如果能够将地图、地球仪等教具利用起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地理知识就会变得具体,易于理解。比如,在学习经度和纬度的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地球仪来讲解,将经纬度在地球仪上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就容易理解这个知识点了。并且,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乏味,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也会影响学生学好地理的信心。通过不同的地理教具来进行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培养其自学能力。

2.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初中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联系不起来,因此学生往往感到其十分抽象,很难学懂。比如,认识地球、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赤道等知识点,看不到摸不着,凭空很难想象出来,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是,如果将地球仪利用起来,就能使地球的形状直观地展示出来,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也能在地球仪上显示出来,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合理利用地理教具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率,而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同,针对性的选用合适的教具,就能形成高效课堂。

1.地图、表格、地球仪等地理教具的运用。地图和地球仪是最常见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地理教具,地图是对地理结构、地形地貌等的缩放,而地球仪是对地球的缩放,都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通过地图、表格等教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在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世界地图利用起来,在地图上标记出这些大洲大洋的位置,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记忆。并且,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地图上寻找这些大洲大洋的位置,在寻找的过程中还能观察到每个洲、洋的大概形状,周边的地理情况等,提取出更多的知识点,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此外,在教室墙上粘贴世界地图,有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去了解地图上的相关内容,还能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实现寓教于乐。除了在课堂上将地理教具利用起来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地理知识比赛,列出一些地名,要求学生在地图上快速地找出来,并对该地点的气候、地形特点等基本情况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运用地图的熟练程度,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并且,通过活动的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地理知识。

2.鼓励学生自制地理教具。除了现成的地图、表格、地球仪等教具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制教具,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制的教具并不需要太专业,只要能演示教学内容即可。比如,在学习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笔、手等来进行演示,从而感受其中的奥妙,帮助学生理解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并且,通过自制地理教具,还能够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能提高其实际的操作能力。又如,在学习了大洋洲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大洋洲的形状绘制出来,在绘制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将大洋洲的气候情况等标注出来,从而形成该知识点的系统信息。这样既提升了教学效率,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综上所述,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并从整体上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地图、表格、地球仪等现有的教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而学生自制教具则能够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地将地理教具利用起来,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作者:黄玉宇 单位:广西钦州市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曹世平.探讨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128

[2]肖功汉.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6.02:96-97

[3]朱万全.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6.02:132

第九篇:初中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摘要】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开始运用到各科教学之中,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创造了许多便利,而且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进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其教学中更是能够发挥出许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教师自身把握好。本文主要就是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不断推动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并且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了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好帮手,是当今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教学辅导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层次的感官体验,而且还能够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用简单直观的多媒体形象展示出来,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对知识可以有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与掌握,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独立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将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就是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初中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个阶段,在刚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时,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其中专业抽象的知识,加上使用的多是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初中地理教师而言,其要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首先就必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地理学科感兴趣了之后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从而也就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而且在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以往枯燥的地理课堂也就能转变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在这种氛围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加明显,不仅可以构建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对应的视频画面,将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用生动直观的方法展现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或感受,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觉与听觉等多种感觉,再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载体,能够强化学生对一些比较乏味枯燥地理知识的理解,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也能够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变得简单生动。而这些都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适当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及时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在某种程度上,初中地理的难度比较大,其中包含着许多较难记忆的知识,比较考验学生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因此处于初中阶段的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太过复杂与专业的课程,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对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借助现代教育发展所处的环境优势,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向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比如,可以将一些僵硬的地理知识转变为具有趣味性的视频或者图片,这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强烈与直观的感官刺激,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又快又准确的记忆地理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充实的知识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个科学的决定,不仅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举措。在今后,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技能,处理好教师自身与多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对多媒体技术加以适度合理的利用,进而不断实现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的进步。

作者:任丽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

参考文献:

[1]胡久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以Google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教育导刊,2011,07:79-82.

[2]崔珊珊,董玉芝.近十年我国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257-258.

[3]周恒.汝南县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及其优化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89-93.

[4]李吉霞.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效性与弊端研究——以地理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5,08:64-66

第十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包括初中地理在内的诸多学科都开始致力于探索一种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该积极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关键词: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实践活动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一名教师都不断探索的问题。一些教师从不同的层面得出了相关的结论,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样,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笔者也在不断地探索方法,并付诸实践。为此,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这几个层面展开探究,以供参考。

一、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灵魂,也是每个人发展的重要动力。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鼓励学生创新,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比如,对待同样的一个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创新观念和表达。在学习关于人口控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当前的二胎政策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新表达,即便是说错也没有关系,也要肯定学生的大胆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记忆力上的差异、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基础知识方面的差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等,这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点,忽视这一点就会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从而导致低效化。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措施很难保证有效教学的实施,因此教师必须对多种教学策略和措施予以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基础进行研究,从而能够采取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合的教学速度和进度;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只有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整体的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得以最终实现。

三、设计问题情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应该作为贯穿教学活动的主线,作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导火线。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如在学习“太阳高度”时,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冬天冷,夏天热,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常识。那么我们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2.在一天之中,什么时间段是最热的?是中午12点吗?为什么?

3.地表温度的高低与太阳的高度有没有直接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前两个问题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提出后,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和讨论之中,而第三个问题的提出,也能够逐渐靠近“太阳高度”这一教学要点。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四、鼓励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了教师公认的教学良方。的确,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使教学逐步深入,使课堂更为灵活、生动,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在合适的教学环节设置合作学习内容,组织全班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使合作学习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推动性力量。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教学中,课件出示本节教学目标,为了使该节教学内容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了五个学习小组;另一方面,为每个小组都布置不同的任务:一组讨论本区的位置特点,二组讨论本区的地形特点,三组讨论本区的气候特点,四组讨论本区的景观与气候的关系,五组讨论本区的历史与文化。不同的任务使各个小组都严阵以待。由于学生之间既有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又有性格、习惯、情感、心理方面的差异,所以小组合作并不单是形式上的合作,还是学生心理、情感、认知的投入合作。把性格、兴趣、性别、学习水平、能力等不同的学生合理搭配,每个组里都安排有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经过以上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其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如果教师能够经常利用合作学习,不仅能搞活课堂氛围,也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事物的来源、途径和根本目的。地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地理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内,而是需要走出课堂,走向课外。新课改后,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原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乐于学习初中地理。只有不断地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才能使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得以实现,因此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六、结语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任务,并非一时一日之功,也并非利用以上几种方法就能够一定实现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学生为中心从新课程改革的层面出发,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使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学得以保证。

作者:许金款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松熹中学

参考文献:

[1]钟作慈,杨德军.浅谈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兼及对内地课程改革的若干反思[J].地理教育,2006(4):4-6.

[2]李鑫.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策略[J].林区教学,2007(10)50-51.

[3]王巧丽,雷明,王波.贫困山区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以湖北省十堰市为例[J].地理教育,2007(1):59-60.

[4]金燕.新课程实施中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5]刘振生.中学地理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胡波.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