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德育的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生活德育的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生活德育倡导从生活中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又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理念,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难题的突破指明了改革方向,即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

关键词:生活德育;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中学学生发展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着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的问题。从生活德育的视阈出发来研究中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有利于打开中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全新局面。

1生活德育的理论溯源

生活德育作为新的教育方式,就是从生活中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又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即通过具体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培养道德品质。生活德育理念是从生活教育理论中延伸出来的,并随其发展而发展。卢梭、杜威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包含着诸多道德教育的理念,为我们研究和探索生活德育提供了很大的启迪和理论基础。德育从生活出发,是指道德教育立足于人们的生活经验。道德教育通过分析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例子,吸引关注热情,引发进一步思考,将感性的认知上升为理性的判断,进而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德育在生活中进行,是指道德教育不可能脱离生活实际而独立于意识中存在,它在生活中得以施行。生活德育过程中,道德教育以生活实例为依托,以生活环境为沃土,从点滴生活小事入手,关注社会性新闻事件,教育、引导、规范生活中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指导人们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品德。德育回归生活,是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受教育者将已经形成的认识,内化为符合社会道德发展要求的认知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转化为可感、可知、可见的行动,使生活过得更具道德性。

2中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问题

现行中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对于引导广大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个人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中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显露。

2.1教学目标功利化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个体价值是教育的内在价值,而工具性价值只是它的外在表征。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中学生必修课程,纳入中学德育范围,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有重要作用,为学生其他教育活动的展开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背离素质教育的理念,目标是趋于教学质量评估的名次,单纯追求教学课时的完成。这种功利化的目标日益加剧学科教学的“失真”和中学政治理论教学理念的偏离。

2.2教学内容空洞化

生活世界是我们常人所感觉到的在其中生活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以直接的感受和生活经验来直观世界,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是生动活泼的。然而中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程还是沿袭“唯课本论”思想。从中学教师的角度来看,课堂讲解内容大部分是课本理论知识的复述,缺乏生活知识的补充,缺乏真实感,导致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难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课稍显枯燥,学生把获得的理论、规范作为知识掌握,而并没有内化为思想政治素质。这就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导致“言”与“行”分离,甚至有“言”无“行”。

2.3教学方法过时化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偏重于课堂理论传授,老师的教学方法具有封闭性、灌输性和单向性等特点。由于学校课时安排和学生安全考虑,理论教学和生活实践联系的可能性较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采取“灌输”式教学和课堂式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成为空设,轻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导致学生被动地听从、盲目地服从,无法真正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中学生的政治素养的养成要求,难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甚至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和厌倦,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2.4教学评价单一化

目前中学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方法多采用显性评价和静态评价两种模式。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基于学生考试成绩、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显性指标,不关注学生的综合道德表现。另一方面,从学生考试的结果上来评价,而并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发生的动态变化。在这两种评价模式的诱导下,“唯分数至上”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评价观念造成了现行中学依旧以学分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道德水平的情况,这样容易造成评价的不全面,甚至出现为了分数产生种种不道德行为的现象。

3中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策略探析

3.1教学目标生活化

3.1.1知识技能目标生活化

知识技能目标是中学学生掌握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生活化,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力求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注重培养中学生政治生活参与度。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问题,参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项实践,了解我国的国情国策,理解相关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等。

3.1.2过程方法和能力目标生活化

知识的掌握指导着过程的完善、方法的创新和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中,知识的价值得以实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方法目标生活化,就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合作探究或自主思考,进而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3.1.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活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能力的升华。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生活案例选取,或者设置具体情境,引发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制造价值观念冲突,并在该情境中引导学会统筹兼顾,权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教学内容生活化

3.2.1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平台,其中课程资源涉及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等,为教学提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鉴于当前中学教材内容晦涩难懂,难以吸引学生兴趣的特点,教师在利用教材课程固有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结合自身丰富生活阅历,精选与课程内容脉络相一致的生活实例,生成丰富有趣、充实饱满的课程资源。

3.2.2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必要研究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反馈的资源,又要巧妙运用学生资源。中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认识形成过程缓慢但行动反应却很迅速,往往表现为行动先于意识,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表现出来的细节,稍做加工就可作为案例加以使用,这样既能赢得学生的普遍关注,又能将课程内容要点运用于指导生活中去。

3.3教学过程生活化

3.3.1要善于创设情境,衔接生活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单纯依靠书本设置的教学环节进行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颖的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境,以情境教学法的实施,将书本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例子走进学生,用生活感染带动学生参与,通过生活中真实可感的情境学习,搭建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平台。

3.3.2要引导综合学习,体验生活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作用。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关注时政热点事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探索者的姿态进行学习。带着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学生最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上又会受到教师教育的指点,从而调整思想,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看法,也能够将书本知识内化为个人认知,达到在生活中启蒙,在课堂上感悟,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良好效果。

3.4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生活化是生活德育视阈下推动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内在动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在教学实施中的必然趋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也不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摆脱一个分数简单概括一个学生的现象。要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评价。生活德育下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在内在思想上发生的变化,关注学生是否对生活中的政治事件提升了关注度,形成了积极正确且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是否能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归宿,以进步的眼光激励学生成长,以过程的观念进行教学评价。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通过期末测评分数或期末评价一语概括学生整个学期的道德发展,不及时不准确不具备激励性,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生活德育是一个连续的教育环节,因此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建立与学生能够及时沟通的平台,例如编写成长联系簿,记录各个阶段的道德进步状况,使学生明确认识自己每个阶段的不足和进步,加以总结完善,为下一阶段的个人提升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刘珂.融入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5(2).

[2]邱士伟.中学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的案例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6).

作者:杨静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