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在德育中应具备的要素

高校教师在德育中应具备的要素

摘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是各高校在学生政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谓德育是指学校按照社会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制等方面的健康教育,通过剖析教育者在德育教学中应具备的几个要素,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德育教育;思想;信念

德育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功能的各要素的有机组合,因此,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教育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作用,为学生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一、教育工作者在德育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教育工作者在整个德育数学中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在德育过程中能实现德育功能要素的均为教育者,因此,德育系统的教育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者不仅包括学校的领导、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等,还包括特定条件下的物质(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网站等);狭义的教育者是指学校党政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目标,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特点和教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合格的、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教育工作者的功能条件

教育工作者的功能条件是指教育者在德育系统中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功能条件。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是学生思想上的指路明灯和人生前进道路上的导航,因此他们自身的政治信念和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颇为深远。信念是建立在人的认知基础和感情基础上的一种意识倾向,它决定并支配人的行为行动并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能量。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身具备正确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灵活、正确地使用马列主义,思想的观点、方法和立场去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理想是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反映了人们的政治立场和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我党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德育系统中的教育者只有自己树立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并对实现共产主义具有坚定不移的态度和一往无前、奋斗不息的精神,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对工作的热情和勤奋,对学生的关怀备至、耐心有加。通过言传身教,用共产主义理想之光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人生之路,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储备

教育者实现自己的教育功能和目的,大多是在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坚实的理论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是教育者最基本的功能条件,也是最起码的素质修养。坚实的理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学校的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者必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者的职责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准确地传授给同学们,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地丰富真理、深化真理,建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把培养、培育新时代青年的事业转变成共产主义道德事业。不难发现,教育者要实现自己的教育功能并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首先自己必须要认真学习,学多一点,学深一点,深刻理解并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才能正确运用这些方法和观念指导、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难题,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决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识别各种错误思潮,以及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侵袭的能力。倘若教育者不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展开马列主义教育,更无法科学地正确地分析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适应不了社会主义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新要求,严重的会被错误的思想迷失方向,可能将学生引向歧途。第二,坚实的德育理论基础。我党历来特别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视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多年的教育实践及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已经形成了学校德育科学基本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来源于学校德育的实践,又在更高层次上指导着学校的德育工作。因此,作为德育系统中的教育者,只有认真学习教育科学、德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坚实的德育理论,才能更好地在自己的德育实践中抓住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成为青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德育的专家。第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实践证明,在青年学生的德育过程中,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青年学生对知识丰富、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师有一种崇拜心理,对于他们的教学乐于接受;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将理论和实践融汇贯通,使得教育教学充满趣味,老师和学生都能乐在其中。实践证明,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或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只有了解熟悉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学习,增强学习效果。第四,广博的知识是指教育者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阅历,宽广的知识面并能够相互渗透。教育者要及时汲取最新的科学发展成果,学习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基本理论,不断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德育是集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活动,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有同时性、多样性、社会性,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想高效地实施德育工作,自己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坚实的理论。只有这样,教育者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说理透彻、论证充分、分析精辟,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比如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中,不仅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以及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善于收集、处理、传输德育信息的能力

收集、处理、传输德育信息的能力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基本能力。它建立在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是教育者实现德育功能最基本的条件。教育者收集、处理、传输德育信息的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建立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必要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需要借助语言来传播知识、思想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是对于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幽默、生动的表达往往能给学习带来乐趣,获得更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任何形式的语言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教育教学又带有一定的活动性,更加不能例外。第二,组织教学和教育活动的能力。课堂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因此,组织教学能力是教育者最基本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一些专业课的教学中。它包括教育者在把握教学大纲和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计划的能力,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能力,课堂组织和指挥能力等方面。思想政治课是对青年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形式,教育者是否具有组织教学能力,不仅关系到教育者能否用马克思主义占领课堂教学阵地,有效地传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德育知识,保证课堂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还关系到教育者能否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节课堂的学习气氛,统一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取更优的教学效果。因此,组织教学能力是教育者实施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业务能力。第三,自我创新的能力。教育工作者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们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是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学生思想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断地调整德育信息的内容、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法,从而保证德育信息传播的效率。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思想、方法、世界观、人生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我塑造自我成长,因此,德育更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宗旨在于不断创新,教育是科技创新振兴国家的基础,只有不断创造,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社会就是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创新浪潮中不断发展的,所以说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

三、结论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教育者的素质如何,将对整个德育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德育工作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承担的,他除了要具备从业者的功能和条件外,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质和从教的热情,并且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德育能力。总的来说,教育者只有具备教育者的功能条件,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在学生德育过程中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笃运.德育系统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2007.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通,张过秋,段婉宁.试析高等院校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数字化用户,2014(19).

[4]张琳.教师在大学德育教育中角色的转化[J].成人教育,2012,32(2).

[5]武香利.论高校德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地位[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

[6]刘历历.论高校教师德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J].高等教育,2014(01).

作者:曾凡娇 霍磊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