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摘要:英语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出发,从开设大学英语导读课程、搭建大学英语学习活动平台及多维立体的学习空间、打造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中心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英语第二课堂建设,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及能力素养。

关键词:建构主义;第二课堂;语言技能

一、概述

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英语大班制教学比较普遍,另一方面,高校对大学英语学分压缩严重,大学英语学时减少已成为许多高校一种普遍现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的特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了知识的灌输与输入,然而却忽视了学习者主体地位及知识的主动建构,抹杀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师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英语上,力图“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而事实上却是,大学英语教学并没有让学习者“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更别说“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在于英语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习者才是知识建构与生成的主体,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指导者、促进者与组织者[1],“学习者必须在课堂之外花费大量功夫才能学好一门外语。课外学习的质量之优劣以及所花精力之多寡,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外语学习的成败,课外学习在整个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2]目前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学时满足不了学习者英语学习实际需求,大班教学也不符合语言教学规律,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无法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有效平台。因此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教学模式的三个转变,即“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与过程评价结合转变”[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拓展英语课堂教学,打造富有学校办学定位及专业需求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解决课时少、大班制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4]

二、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后来经过发展与传承,汲取了诸多学习理论,成为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本人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在真实的情境里以协作会话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与此同时,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5]另外,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由情境、协作、会话与意义建构四大要素组成。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从知识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及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过去的传授者、灌输者、权威者转变为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与指导者。学习者要充分利用情境,通过协作学习与会话交流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另外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平台、工具与资源来实现学习目标。[6]对比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我们发现在学习观念上,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以“教”为中心;而建构主义突出知识的转化,以“学”为中心。在学习者角色方面,学习者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地接受、消化知识到建构主义的以个体学习为主解释知识、积极参与建构知识;以小组协作式、探究式、任务式学习为主;在知识观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是客观的、静止的、确定的、权威的。建构主义模式里,知识是主观的、动态的、情境的,知识已经不再是信息的接收、处理与传递,而是学习的理解、应用实践、能力创新及能力素养的转变。建构主义教学观作为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今天,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7]总之,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习得。根据Gagnon&Collay(2001)等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包括六大基本要素,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成果和反思过程等。[8]从建构主义的这些理论观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要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学习。受限于课时少、大班教学等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全面有效地实施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因此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将课堂延伸,建设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也称第二渠道教育,是在第一课堂之外,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特别是以科技、人文意识的培养为中心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教学活动。[9]

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与延伸,其功能与作用也应该等同于第一课堂,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有效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搭建的平台为载体,营造知识建构的情境,让学生根据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经历与认知水平,在第二课堂的情境中通过协作会话交流等形式多样的途径,进行知识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充分的训练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强化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更要通过第二课堂搭建的平台,全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自身能力素养。语言技能应用能力及人文素养能力的训练与提高,需要通过各项活动任务的科学合理安排与设计才能实现。这些任务及活动的设置是课堂45分钟所无法完成的,需要教师及学生共同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

(一)开设大学英语入学教育导读课程

大学英语入学教育导读课程是为了学生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大学四年期间大学英语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及语言能力与素养的要求。导读课程内容涉及: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大学英语学习与高中英语学习的区别、教学模式的转变、英语水平评价考核标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策略指导及大学期间一些英语能力与水平证书的考试,比如四六级考试,雅思托福及BEC等。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确大学英语学习方向与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风气,帮助学生意识到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大学英语的学习策略,同时促使学生不仅要重视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更要突出培养人文能力素养,比如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通过第二课堂的大学英语入学导读课程,在宏观上帮助学生们明确四年大学英语学习的整体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微观上,帮助学生尽快了解大学英语学习的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大学英语的工具属性与人文属性,即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更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元文化思辨能力等人文素养。

(二)搭建层次化的大学英语活动学习平台,构建多维立体的学习空间

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部门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环境设计,重视协作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完成知识的建构与知识的外化。这就需要教师搭建一个多层次化的大学英语学习平台,即设计好第二课堂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6]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自身获取的知识、或者从各种信息平台与资源得到的知识,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协作式、探究式、任务式、项目式等学习方式完成自主学习和知识的自我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学习环境,即提供听说读写等多层次的学习平台,构建多维立体的学习空间。具体来说,在学习平台与学习空间的建设过程中,要“以活动为中心”,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听说训练时间不足、讨论交流机会过少、课堂组织形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开展多层次、系列化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为手段,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另外,教师在构建第二课堂时树立创新意识,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多维立体的学习空间。[4]比如英语演讲辩论赛、英语角、英语文化周(月)、朗读比赛、原声英文电影赏析、电影配音、英语口语、写作、阅读等大赛。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及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对语言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训练要求,又能够在英语学习平台中了解西方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锻炼思辨创新能力。

(三)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打造个性化自主学习中心

随着“互联网+”理念及高等教育信息化观念深入人心,网络多媒体技术及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已经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做法。慕课与翻转课堂就是其中比较典型与流行的教学改革实践代表。众所周知,网络多媒体及数字化自主学习平台优化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让“单一平面的教学”转变成为“多元立体化教学”。在现代技术打造的第二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协作者,学生是学习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发起主题讨论、自由分享观点、整合处理海量的信息资源。实现横向与同学,纵向与教师之间跨区域、跨时区、跨学科等多维度立体式的交流学习。这些互联网教学平台不仅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与格局,可以实现即时性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随时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极大地促进了学习者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全面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及知识自我主动构建。基于多媒体辅助教学、互联网移动学习与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扩充了学习内容、提高了综合技能、优化了学习环境、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另外,学习者通过互联网的第二课堂平台,随时随地解决学习问题,体会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成就感与满足感。这不仅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而且也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促进其终身学习的目的。[10]

四、结束语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延续与有益补充,以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得到充分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得到培养。这符合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所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11]值得注意的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与举措,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在实施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坚持素质教育原则,避免第二课堂成为大学英语四六级刷题讲题的应试教育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始终秉承学生是知识构建的主体,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与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与协助者。坚持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原则。第二课堂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其设计与活动内容都应尽量与课堂内容相配合,围绕课堂教学突出的问题来弥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坚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增强第二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形式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及课程开设的长期性,充分满足各层次学习者的需求。[12]总之,英语第二课堂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第二课堂的有效建设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梅德明,等.大中小学一条龙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第二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3.

[2]黄源深.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于课外———英语教学谈之三[J].外语界,2007(6):12.

[3]陆国栋,何俐铭,张聪.强化过程、深化互动的教学方法改革:浙江大学优秀案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1.

[4]林小君.新建本科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若干思考[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1(2):131-134.

[5]黄慧,王海.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21-24.

[6]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79.

[7]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34-36.

作者:周东彪 单位:黄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