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解析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解析

摘要:新课标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要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就数学课程来说,在同等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应该从作业的设计开始,如何对初中数学作业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层设计,是广大初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浅析初中数学作业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层设计,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意义;策略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越来越被重视,为了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性,作业的分层设计目前被大多数教师在实践中采用。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考查难度不同的作业题,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突出指向性、层次性和多样性,而如何让作业分层设计很好地与初中数学教学的需要相结合,是当前奋斗在一线的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作业作为教学五环节之一,对课堂数学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作业设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异质性,不利于所有学生的持续发展,还可能产生一些其他的问题。而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则对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奠定学生基础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基础知识,而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那么作业的分层设计是必要的选择。有人认为分层设计作业是知识点的欠缺,而恰恰相反,数学知识的理解是多角度、多思维的,有的学生可以用一种非常快捷的方法获得,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联系来探究其中的算理,从而就要比别人多一些“弯路”,需要从更浅显的问题出发来掌握基础知识。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作业的需要,也能很好的发展不同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有效地缓解了优等生与贫困生之间因为数学作业的难易程度所导致的矛盾。例如初中数学以“三角形角度”练习为例,给出图等腰三角形ABC,并且CE、BD分别为角平分线,练习问题是要找出相等的角。首先应从类似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这样简单的问题入手,检查学生对于三角形定义的掌握情况;然后引导学生解决全等角(对等角,同一角的补角、余角,相同角的外角)等问题[1];其次是在学生对于不同全等角概念理解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问题难度,即解决图中共有多少对全等三角形,检验学生对于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了解程度;对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大问题的难度,即如果去除等腰三角形和角平分线这两个条件,上述问题中那些答案还可以成立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这不仅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作业的分层设计是在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做到精心的备课,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断的、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吸引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除此之外,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研究,反思和总结教学中的得失,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努力促进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促进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及时的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不断进步,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的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分层作业。这种学习环境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交流沟通的中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传统分层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分层作业的设计概念理解不到位。设计分层作业并不是减少作业量,而是为了减轻学生作业的负担的同时还要能对知识有所掌握,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设计数学作业的难度,但是大多数老师对作业的分层设计仅仅理解为作业量的减少,这只会让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次,教师对作业的辅导缺乏层次性。当教师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时,无疑加大了自身的工作量,而由于时间的关系,在作业的辅导上并没有体现出层次性,这就使得分层设计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教师对作业设计的指向性目标不明确。一旦分层作业缺乏指向性和鼓励性,会出现中学生只是为了作业而作业,结果导致分层作业没有出现实际的效果,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不到实际性的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得不到发展。

三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在实践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有:设计目标的指向性、数量及难度的适度性、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平时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层分组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知识经验等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可以将学生大概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为ABC层[3]。对基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的,对学习不感兴趣并且没有积极性的划分为C层。对基础知识能够理解但掌握不好的,学习主动性较高的,有一定进取心的可以划分到B层。剩下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对学习感兴趣和主动性较高的并且有一定创造能力的学生可以划分为A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性呈现出的或退或进的现象采用滚动式的方式,对学生的分层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采用激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有动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低层次的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对于同层次的学生之间也应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从而可让他们共同进步。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优化作业分层设计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题目和要求。首先教师不要将作业的形式局限于书面作业一种方式,作业要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其次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练习题进行合理的调整,不断地优化,注意作业的设计要做到照顾个体差异的同时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困生不断地进步,让优秀生的最近发展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根据学生不同层次,把控作业题量与难易

教师对习题数量设计时根据学生完成规定数学作业所用的平均时间进行设计[4]。对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对学习感兴趣和主动性较高的并且有一定创造能力、作业花费时间少,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较多习题的A层学生,设计的作业应该题量少,有一定的难度,帮助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对基础知识能够理解但掌握不好的,学习主动性较高的,有一定进取心的B层学生设计的作业以加强和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应该难度较低、量较大的数学题。

(四)发挥分层小组作用,自主设计与互助优化作业

每天数学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的时间精力也会有限,并且老师对作业的分层设计业不一定会科学合理,为了弥补这一弊端,教师应该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充分发挥和调动小组全体成员之间的优势和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内部,倡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设计作业,互相提问解答,互相督促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提高分层作业的质量,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综上所述,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钻研和学习,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效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所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晓燕.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分层设计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37.

[2]孙瑜华.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06):24.

[3]王旭东.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与评价[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1):154.

[4]贾小利.作业分层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新校园(中旬),2016(03):92.

[5]宋海峰,杨军凤.高中数学分层作业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4):346-347+352.

作者:顾海东 单位: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