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反思(6篇)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反思(6篇)

第一篇:浅谈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是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发展,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发展。化学新课程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也是化学教学的核心内涵,更是新课程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得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培养模式和改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针对我们处在一个转型时期的特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一、提倡现代新型师生关系

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中有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古训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说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学习。教师不再是仅仅充当知识的讲授者和解惑者,同时也是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合作者和主导者。所以我们教师一方面应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承认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绪上的变化,给与相应的关爱;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真挚、奉献无私的爱,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高尚的品质、渊博的学识、高超的育人艺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多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构建和谐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

二、增强学习化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通过以下几种常见方式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1.通过化学趣味小故事,增强学习化学兴趣。如在讲的磷燃烧时,可以插讲“盛夏鬼火”的故事,另一方面讲解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着火点低),再加之盛夏天气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会快,这样就产生磷燃烧的现象。

2.通过名人、科学家的故事,激励学生学习化学。如在讲化学元素周期律时,可以讲下化学家门捷列夫的故事。

3.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既可以通过上面方式方法创设教学情景,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方法创设教学情景,如通过社会热点或科技发展的前沿,创设教学情景。有条件也可通过实地考察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三、着重化学实验

新课标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化学知识,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化学实验也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的目的。

1.教师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时,让学生认真的观察,通过演示实验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先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

2.开放实验室,大力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

我们一方面要求学校开放实验室,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可以是自主实验,也可以进行合作实验(分组实验),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投入大量的情感,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从而让学生达到主动探究化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3.教师适时适当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探究

不论在实验课上,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都要求精讲,多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如,做镁带的燃烧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易观察的现象为“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强光”,少数学生还能观察镁带的燃烧,还有向上升起了一镂白烟,教师这时要引导学生观察“燃烧后生成一堆白色固体物质(氧化镁)”,引导学生探究燃烧前物质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有弹性,而燃烧后物质是白色,无光泽,松脆粉末状固体等,得出“白色固体物质和白烟都是银白色的金属镁带燃烧的生成物”。这一现象说明反应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这样就可让学生自己得出此实验的本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也可以适当改进实验引导学生,如在白色固体物质上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变红;在火焰上方产生的大量白烟中,放一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变蓝。

四、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可充分发挥其信息容量大、省时省力的优势,这也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化,再现化学实验,让一些化学变化的动态过程“可视化”,空间想角“直观化”,微观现象“宏观化”。例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展示出来,也可利用三维动画演示分子、原子的结构等,信息技术能使许多我们普通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及结构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唐国剑.活用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教学效果[D].江西师范大学,2011

[3]唐福根,唐国剑.关于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学数学研究,2009

[4]杨剑春.初中化学教学建议[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10

第二篇:例谈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有效的化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课堂中能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而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兴趣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

新课改的化学教学,不仅提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提倡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及时引导学生展示、总结归纳,精讲释疑也不可或缺.下面就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一、结合实际,情境导入课题

初中化学大多和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创设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的化学知识学习中,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探究过程.

例如,在讲“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饮食水平也逐渐提高.吃得好是否就身体好呢?我们常常在电视中看到补钙、补锌的广告,钙和锌都是化学元素,为什么我们的身体要补充这些化学元素呢?化学元素和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又如,在讲“有机合成材料”时,导入:“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瓷器)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那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

通过和生活紧密联系利用实例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化学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而至于课堂中学生要掌握什么,学生是迷迷糊糊.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提倡让学生在明确的目标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后进入合作探究,进而促进知识的构建.因此,教师导入课题后,首先就应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酸与碱之间的反应”时,教师导入新课或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了解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认识酸、碱性物质存在的广泛性.然后提出问题:阅读教材,溶液的酸碱度可用什么来表示?它的取值范围是多少?酸性溶液的pH范围是多少?碱性溶液的pH范围是多少?用什么来测定溶液的pH?

通过目标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去探究,学生才能“有话可说”,讨论、交流才会更加有效.

三、问题引导,组织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是师生间沟通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来提出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进而促进学生构建起系统的化学知识.

例如,在讲“酸与碱之间的反应”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了解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然后组织学生用pH试纸来测定一些液体的pH.分小组实验,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接着提出问题:能不能把pH试纸浸在待测液体中?pH试纸能不能用水润湿?会对读数结果有何影响?pH试纸测出的pH是整数吗?引导学生讨论,之后再进入“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议论中.

又如,在讲“溶解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然后提出问题;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85 ℃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探究.

四、反馈展示,归纳整理总结

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了一定的收获,而接下来教师就需引导不同的小组将本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形成生生间的互动,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精讲释疑,让学生形成共性认识,促进知识的构建.

例如,在讲“溶解度”时,总结出以下知识点: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四要素: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大.一般而言,教师在总结过程中可采用幻灯片的形式来展示,总结中要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总之,在新课改下,要构建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就需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讲授式的教学为引导探究式的教学,变知识传授为知识构建,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不断发展,化学教学效率才能不断提高.

第三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浅析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入门教学.但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开设,学生还是非常陌生的.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并且积极找出方法来开展好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探究;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的学习时间只有一年,而在此之前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化学这门科目.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对待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学生充满好奇,有些学生心里很忐忑,有些学生害怕化学的学习.

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产生这些情绪变化都是正常,但是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化学的学习,这也是为学生在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借助这样一个“第一次”的契机,将学生的情绪变化转化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教师应该牢固持久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对于那些对化学的学习充满忐忑甚至害怕心理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出、培养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内因所在,兴趣更是促使学生积极和教师开展交流、进行探讨的重要动力.所以可以说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之中,兴趣的养成都非常重要,对于一门科目的教学好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兴趣的培养讲究循序渐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好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来吸引学生.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器材来进行课堂实验展示来,借助实验的魅力和奇妙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当然,在化学界也并不缺乏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来让学生看到化学这门学科理性之下的温情.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对化学这门科目的好奇心,进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

情景教学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年,随着新教法的不断涌现,笔者发现有不少教师也忽视了情景教学法为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而带来的威力.笔者认为在情景教学法的推动下,教师能够更好地将有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更加地积极而主动,最终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效率提升的双重目的.

下面笔者就以创设生活情景为例进行相关的论述:

化学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是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熟悉的.而化学也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笔者认为这正是两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创设生活情景.

将生活中的情景、生活中的小细节甚至小物件搬入到化学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得学生借助生活的纽带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例如,

在“石灰石的利用”这个部分的内容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很多学生都看过建筑工地的空地上有很多白色的不规则的石块状的物体,但是最让学生念念不忘、理解不了的是这些石块被放入池中加入水之后,就会有气泡还会有白色的气体冒出来,而且靠近池子还能够感觉到温度升高了.

这样的生活体验非常普遍,而这些生活体验正和石灰石的相关性质及其反应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借助这样一个生活现象来创设生活情景从而推进“石灰石的利用”这个部分的教学的开展,笔者坚信一定可以非常顺利而且酣畅淋漓地结束这堂课,而且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对化学学习的喜好程度也会更进一步.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创设问题情景等多种情景方式来丰富课堂的表现手段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课堂教学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效率高低直接与学生的成绩取得和课堂表现相挂钩,而不是教师的表现.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从多个角度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复习,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学会尊重学生的意见从而根据学生的建议和要求改进课堂教学.

根据学生的意见改进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自觉地融入到课堂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会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了,而自身所处的课堂是属于自己的课堂.所以,教学的开展将越来越顺利,学生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当然这样的做法只需要注意解决如何收集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和学生聊天谈心,倾听学生的意见;

(2)鼓励学生写纸条写下自己的想法;

(3)定期开总结性的会议并且鼓励学生发言;

(4)放下老师的姿态向学生请教课堂教学的意见.

这些方法在某些程度上都能够较好地收集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总之,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发展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对方法的探究,还需要积极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接受考验最终再进行总结,进而归纳出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发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黎芬.“非平衡特征”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2] 郝亚杰,王喜贵.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8).

[3] 张玉杰.探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年(3).

第四篇:关于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的思路及做法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指的是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质量。结合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行教学的传统色彩浓厚,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一直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常常给学生带来威严感,这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难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为重要。在化学课堂上,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允许学生对教师的问题提出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师生关系和谐平等,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回答问题,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强制性地让他们学习。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因此,在课堂上应当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初中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应该在化学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运用创设情境法或以带有悬念的问题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使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奇特的自然现象。如,讲述“溶洞”、“鬼火”的形成过程,可做一些有趣的化学魔术,如“两种无色液体混合变成红色”、“烧不坏的手帕”等,使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化学反应的形成原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三、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有效性教学应当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主要源于化学反应和化学实验,但初中时期的化学学科所涉及的大多是化学概念及理论性、描述性的知识,化学实验内容则较少。学生在刚接触化学时,需要了解大量的化学元素及化学反应,这给学生记忆和理解化学知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时,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化学课堂上向学生指明哪些内容需要掌握,以及记忆和掌握知识的方法,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理解层次,对于化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应当做重点讲解。在课堂教学时,尽可能的化难为易,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将实际的日常生活、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讲授到醋酸时,除了让学生知道醋酸是乙酸的俗名,其化学式为CH3COOH,可用于调味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关于醋酸的生活小常识:煮鱼时,加醋酸烹饪不但能去除鱼腥味,还能杀灭病菌。

四、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图、文、声、像”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手段,能够将化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动画或视频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是一种理想、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化学概念、化学反应过程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对于分子结构、微粒之间有空隙等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可运用图像或计算机动画将分子结构和分子运动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将抽象的微观运动生动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概念;又如,在讲到排空气集气法的时候,因为空气是没有颜色的,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空气的运动过程,不容易理解集气法的原理和操作要领。因此,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具象化的特点,展示开口向下的集气瓶,要导入集气瓶内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有色微粒,这些有色微粒扩散聚集至集气瓶的底部,将“蓝色的空气”排挤出,然后演示导气管不插入集气瓶底部与插到底部收集的气体,比较两者的差异。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演示,并结合理论内容便可容易理解排空气集气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有效途径。目前的化学课堂,对化学实验的教学不够重视,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的做法依然存在,这影响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教师要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①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②注意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创新,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按照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中化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学必须依据初中化学学习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提倡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能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等.

一、有效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一切学科的教学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优化教学活动,实现教育的目标.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特质,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自己的疑问.如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问题,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从而让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最后还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然后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其次,探究伙伴的疑问.探究伙伴的问题,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观察发现,对于伙伴的疑问,学生往往能积极主动探究实践,形成互动机制,增强竞争意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团体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合作规范的学习环境.

二、突出学法,强调反思在学习中的作用

化学老师在教学和学法上给以学生正确的指导,例如教给学生一定的概括方法,让学生善于概括,也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把老师在课堂中教的概念、原理、知识等记下来,而对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则可以通过查资料来说明,加深理解.同时每学完一个单元,自己可以把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技能系统地归纳整理,这样不仅利于归纳整理知识点,而且还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同时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又如可以引导学生善于记笔记,特别是能够把自己对老师讲的这节课经过思考得到的体会简要记下来.就如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与总结,同学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检查这个结果,以及得出这个结果的路子,同学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等等.所以说,在学法指导上教师应该多花工夫,多花时间,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于化学来说,其实学习的难度并不大,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结合有效的学习方法,成绩自然就会优异.初中生逻辑推断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对于化学的学习一般都是枝枝叶叶,没有形成框架,对于学过的知识及错题,学生都不会很在意,不会反思错误背后的知识残缺,为此,化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反思,及时反思,并且付出实际行动.

三、找准切点,突出能力训练在学习中的地位

初中化学教学作为一种生活常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工程,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实验等课程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并且学以致用,方便自身的生活和发展,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为此,课堂教学就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上,放在大众科学的普及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知化学的魅力,并且能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化学现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和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而采取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同时为了让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精讲巧问,善于设计,让能力训练着眼于普通的课堂提问和练习.这样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也就上去了,学习效率也就同样得到了提高.

四、创新策略,关注教师素养对学生的引领

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优化教学活动,必须活化初中化学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初中化学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初中化学教学新大纲的要求进行上课,同时,初中化学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再组合和排列,重新编排,形成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学习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会活化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思想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开展“化学观念、方法形成”主题备课活动,要求教师备课时不但要准备化学知识的教学,更要深入挖掘知识所承载的思想、方法、品格和能力,深入研究知识所蕴涵的丰富的教育价值,让教师对单元内容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有正确的认识,对所授的内容如何显现其教育意义有清醒的看法,让化学课程改革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想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提高教师的素质也非常的关键,在日常的教师备课、上课及辅导的工作中,必须让工作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做出成绩.

总之,我们要通过有效设计课堂环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能力得到培养;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从反思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我们还要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在关键时候实施重点训练,使能力培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另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实现师生关系与良好感情的培养.只有这样,化学教学才能实现有效课堂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第六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刍议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可见,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顺利与否。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而初中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了每个化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平时教学中,我常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式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标准》指出:“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了发现和探究。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遵循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改变学生陈旧的学习方式。例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为了让学生弄懂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我摈弃了讲授法,创设了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①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②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气体。③用二氧化碳制干冰。通过这样的小实验,学生就懂得了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人工降雨。之所以不使用讲授法,是因为单纯地讲授,学生不容易听得懂,也难记得住。用实验法就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述及概括归纳的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再如,在喷水的紫色小花在二氧化碳中变红的实验中,我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展示一瓶可乐,我问学生可乐中冒出的是什么气体?如何证实?并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我还让学生自己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联想、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总之,通过不同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枯燥乏味的学习也就转变成了饶有兴趣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从此不再需要接受式学习了。接受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学生在学习中完全抛弃它是错误的,只有辩证地看待这两种方法才是明智正确的。

二、真正落实教师的“首席”角色

新课程标准施行已经好几年了,到底有多少教师能真正地进行角色转换?作为一线教师,我很遗憾地看到,尽管有不少教师在身体力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扮演着权威的角色。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角色?《标准》中说得非常清楚:“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知道,学生是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因此,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学生的学有裨益。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还要注意自己教学行为的变化,要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我在课堂上主要是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讨论交流就是我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学生回答问题意见不同时讨论;实验小结看法不同时讨论;同一题目,两人解法有异时讨论。通过讨论,可以辨析知识、弄清答案、提高能力。实践证明,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这种角色的转换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好处的。相反,处处不放心,事事想包办,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大教育家第斯多慧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如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如何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呢?我认为,积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是很好的法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情境可粗分为简单型,如故事情境、疑问情境、作业评价情境等;复杂型,如活动情境、多媒体情境、实验情境等。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情境,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情境要尽量与所教内容相融合,能通过情境这一外因诱导学生的内因发挥积极的作用。

应该说,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手段是多方面的,以上也仅是本人在实践中运用得较好、较有成效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