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分析(3篇)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分析(3篇)

第一篇: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摘要:地理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着无限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并保持求知欲成为广大地理教师所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引导学生构建现代学习方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新课改的关键部分,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能有效地进行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然而,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它在学生形成在素质教育和国情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功能。那么,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地理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对于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分析,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地理学说中记载的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等创立过程,以此作为学习榜样,可以启迪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创造个性;学习地理,还必须要有发散思维,地理教育中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诸如对工业布局、厂址选择等多要素的分析与综合等,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再者,地理教育中所揭示的大量的本国地理事实材料诸如人地关系、自然环境、生态平衡、自然资源、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等都可以在教学实际中概括成为以国情为主线的地理事实材料,这就囊括了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地理学科中的这一优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那么,在新课改的机遇下,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学透呢?

对此,本文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能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地学习,使其能够在知识的认同性以及情感的交流上达到共识,这样也使学生能有一个明确的感官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同感,从而上升为对学科的认同感。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是实现新课改中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教师不再仅仅去教,更多的时候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师生双方其实都处于教与被教的过程中,师生在通过教学中的对话,能够进行一个明确的交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学生新的思维能力的散发。学生在被教的过程中,能充分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这样一个教与被教的过程,是师生对教学课堂的一个整体有效地把握,也是师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能够与学生形成一个交流的模式,不仅仅在传授知识上给学生带来新奇,而且思想的分享更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成就感,能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双方地位的平等在教学中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但是,对于地理这个学科而然,地理图像作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图像作用,利用这些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而不是盲目的背图。例如,对于在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的这一个知识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利用《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让学生找出火山分布点和板块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相互讨论就很容易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多为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处,这样通过对比对照,能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记住了知识点,比教师直接说过结果有效得多了。对于教材中的地理图像应充分挖掘出来进行设计教学,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课本教材中所给出的设计“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并辅导学生完成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的锻炼,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不仅能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作用,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那么,要实现这样一个计划,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就至关重要了。那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缩减教师的讲解时间,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学会进行疑问,然后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就能更具目的性。对于一些知识需要进行实验、观察的时候,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关键。其次,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如果需要有个很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那么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如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进一步完善情境教学。那么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地理这门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与众不同的优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也就更加繁多,除了不利的教学环境以及一群具有自己个性、拥有与教师不同思维的中学生之外,在这样的前提下,地理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多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导地位中去,并能充分利用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并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让中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掌握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成锦.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 徐炜栋.初中地理教学应合理使用启发式教学法[J].中学教学参考.

第二篇:新课改导向下初中地理教学探究

摘要: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不与时代脱节,教育的改革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学生是时代进步的后备力量。教学的科学性一直是教学领域中一直探索的方向。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如何让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得到共同的发展,成为教育界人士最为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改;问题

一、地理教材存在的问题

1.新教材看似好懂,但是不一定好教,教材肯定是有用的,考试的知识需要源于教材而且要高于教材,但是有的学生看了半天没有效果,考试中教材也没有。

2.新的教材容量变大,内容变多,忙不过来教。地理课时非常不足,很多东西来不及教学。

3.课程的资源非常不足,缺乏足够训练。新教材理论的东西非常多,学生的活动非常少,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认识科学发展观,全面地意识到新课改。要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的均衡性以及发展的个性化,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新的教材知识系统比较浅,编排比较乱,知识不能够很好的形成系统。

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传授知识外,还要在课堂完成大量的板书、板图,这需要很多的时间。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要图文结合一些图形的变化过程用语言来描述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理解。利用不同的软件来创设情境,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适宜的环境,指导学生对教学网站进行访问并阅读以掌握基础,进入网站的“自我测试”等环节,自主完成相应的知识测验,使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的不同来查阅相关资料,以期得到提升。

地理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之一,好的教学方式、创新的教学理念,会让学生发现学习的很多乐趣,也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效,地理是提高学生认识范围的课程,地理课堂上的教学模式要有所创新,则需要教师将生活的点滴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的。

参考文献:

[1]张建国.中学地理教学艺术浅议[J].学周刊,2012(27).

[2]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三篇:在新课改中摸索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随着初中地理课程的改革、教育部门的要求及社会新时展的需求,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益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就成为影响学生发展和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于是,通过对初中地理的新课改进行分析与探索,在新课改中摸索出一条适合教师高效教学的道路,并通过采取及应用先进、科学且紧跟社会发展、教材要求的有效策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中达到一定效果,争取在实践教学中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有效策略;教学

在这个以科学为核心、知识为重点的新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事物、体制或是制度等都需要变革,都需要摒弃老的思想、旧的理念以及过时的制度,在教学方面也是如此。本章主要讲解初中地理的教学方面,在初中地理的新课改要求中指出:初中地理面对的是一些从未接触且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初中地理对他们来说是一门既陌生又比较复杂的课程,根据这样的现状在实行新课改的时候,必须建立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由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这是一门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的课程,这门课程能使学生对地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了解我国甚至世界的地理环境,由此,在学生的意识里、思想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观念。所以,教师要想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教好学,就必须对新课改的课程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将初中地理新课改自身的特点、新课改的要求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与地理意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及树立学生的地理观等。只有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率,才能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把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最终才能让初中地理的教育事业达到一个空前发展的水平。

一、构建新颖的课堂设计来吸引学生兴趣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俗话说:“兴趣是每个人做事的动力所在。”当一个人对这件事产生了兴趣的时候,他就会对这件事情投入90%的关注与重视,由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策略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课堂效率。

1.以提问式教学为向导

提问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还是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所在,于是,在初中地理新课改中提倡提问式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气氛及营造课堂氛围再好不过的举措之一。对刚踏进初中的学生来说,对地理的各种知识、各种事物都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对这门课程也有很强烈的兴趣,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好奇及好动等因素的驱使,学生就喜欢回答问题或是提出问题。而在此时,对于教师来说就应该充分及科学的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根据本天要讲解的内容进行备课,或者是查阅一些课外的资料来教学,然后再依据课文的知识制订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回答,例如,教师在讲初中地理的《地球形状与大小》一课时,就可以运用提问式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也可以用一些教学的辅助工具或者是通过比喻现实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在这样的引导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想象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想象,促进教学,像这样不仅能带动课堂氛围,还能有效地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2.以辅助工具为教学向导

随着科学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在教学领域采取一些先进且科学的辅助教学工具是新课改对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新课改是一种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及时展潮流的新型模式,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新颖且独特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并结合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教学效率及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当天要讲的课程准备一些教学道具,例如,在讲《地图和地球仪》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商店去买一张地图,还可以制作或是买一个地球仪作为教学道具,让学生在课堂上真真正正地了解教师所要讲的内容及知识,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发展教育事业。

二、在新课改中采用摸索式教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所谓的摸索式教学,就是要在新课改的规定中摸索出一条适合且科学的教学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将初中地理这门课程的发展推向社会发展的前沿。再者,可以通过这种摸索式的教学方式来分析什么样的教学适合学生的学习及怎样的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上课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一些不是很难的课程的时候,可以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站在教师的位置区对初中地理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既能让学生明白教师讲课的重点,还能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与缺陷,由此就更方便学生的学习及教师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就会有所进步,新课改的要求也就在初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及教学领域。其次,教师还可以对教学课程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这样的设计里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例如,在课前,教师要安排几个学生通过自身的预习来对当天要讲的课文进行大致概述,在此时教师就可以发现学生在预习方面存在的不足及误区,并采取有效策略对其进行纠正,这样以此类推,让每个学生都要有这样的机会。在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领悟当堂讲的课,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当堂的知识进行提问,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是否都懂了,如有不懂的,教师再对不懂的学生进行补充讲解,由此做到天衣无缝。在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课后题,来加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将作业收回来经过细心的批改来弥补学生的不足,通过这几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还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及促进教学效益。

总之,新课改课程是一门走在社会发展前沿的课程,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需求,教师在初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中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活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3(01).

[2]刘舒畅.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其课程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汪琴,朱艳娟.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J]. 大视野,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