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困境与对策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困境与对策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地方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着认识不深、研究不多、投入不足、氛围不浓和模式不新等问题,提出了以提高认识为抓手,强化高校育人理念;以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建设为抓手,强化知识储备;以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为抓手,强化保障体系建设;以学生活动为抓手,强化创新创业氛围营造;以实训平台管理为抓手,强化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措施来推进地方艺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关键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困境;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萌发于美国,并在全球广泛兴起,①继2002年教育部开始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知名大学试点以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开始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未形成完整体系,②加之高校资源分布不均,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同步推进实属不易,地方艺术高校是文化驱动发展的重要阵地,文化创新关系到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发展,从目前地方艺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处于举步维艰的阶段,如何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值得深究。

一、地方艺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

首先,部分高校领导还未跟上新的认识形势。新的创业教育发展趋势需要其从原有的就业指导教育中分离出来,而传统的做法依然还停留在举办讲座和创业比赛等层面,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学生本人对创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走创业之路被一些学生认为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只顾学习、获得文凭仍然占据他们思想的主流,这种认识导致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动力严重不足。再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意愿和支持力度不够。家庭往往看重孩子的教育回报,多数家庭供孩子上大学已属不易,对孩子创业更多地持谨慎和不支持的态度;不少社会人士更认为大学生创业是荒废学业,是毕业后就业不成功的表现。大学毕业生面临这些社会舆论和传统观点,从而承受着比较大的创业压力。

(二)创新创业研究不到位

一方面,高校对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发展,每年在各大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的数量在逐年增长,但是创业理论研究未能形成体系,很多研究只是停留在浅层,未能深入挖掘。地方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程度更是参差不齐。另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滞后。长期以来,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严重,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几乎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创业失去自身专业优势。③

(三)对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不足

一是教育人力资源不足。高校缺乏具有创业意识的教师队伍。很多高校教师自身成长经历是从校园到校园,处在社会经验和创业经历严重不足的状态,由于自身缺乏实践和创新领域的工作经历,因此难以对学生创业教育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育财力资源不足。国家层面对教育财力投入占GDP比例明显偏低,常年不到4%,而地方高校分布较广,各地政府对高校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不一,直接导致支持创新创业的经费严重不足。三是教育物力资源不足。由于教育部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较小,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技术现代化程度较低等问题。④

(四)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

一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还远远没有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思想,对学生的创业思想和行为影响还远没有达到教育者的期望。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还没有形成。由于社会氛围的支持、鼓励力度还很不够,大学生创业往往处于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虽然工商、税务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有一些优惠政策,但在人事制度、投融资制度、信贷制度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体系。

(五)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不新

首先,高校创业教育的管理模式还比较滞后。由于一些领导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理念不新,导致创业教育课程没能进入到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体系。其次,创业教育管理部门层次职权不清,分工不明。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团委、学工部门来负责,他们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活动素质提升的一个方面,未能真正重视起来。甚至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组织是临时机构,没有纳入学校常规的教学管理环节。最后,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不够,学生不能有效对接市场。很多高校仅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来看待,理论与实践未能有机结合起来。

二、地方艺术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

(一)以提高认识为抓手,强化高校创新创业育人理念。

根据教育部2020教育发展纲要要求,地方高校应加强转型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培育适应地方需求的优秀特色人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一是对创业教育进行分层设计,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部分。低年级加强通识课程学习,高年级学生要以专业教育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确定创业教育的方向和行业的定位。二是要在学生中对创业的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让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相关的法律与政策,以便在实践过程中做到知法、守法、合理用法。三是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积极开展学生家长进课堂等活动,让更多家长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支持大学生创业。

(二)以课堂建设为抓手,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储备。

创业教育不仅仅使受教育者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形成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因此在创业课程的设计上,必须采用切合地方艺术高校的实际形式来强化学生的创业知识储备。第一,课程推进式创业教育。学校根据创业知识的市场跟进维度、知识发展逻辑维度、相关学科衔接维度和教学对象需求维度,将创业知识以课程化的方式进入到学生的学习计划。学校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需求把课程分为普修和选修两种方式,与学生其它课程同步进行学习。第二,专业实践式创业教育。高校应在专业学习中充分发挥专业实践基地、实验实训室、专业社团和大学生科技园等的用途,将专业学习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利用专业开展创新创业。学生需要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使创业教育找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和抓手。第三,项目参与式的创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学生开展本专业的科学研究或者参与教师服务地方的横向课题,以此体验社会市场变化。高校主要有学生项目参与式和教师项目参与式两种形式。项目参与式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中的“团队学习模式”,以“干中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潜能,在动态中学习,全面提高知识的运用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第四,产学研合作式创业教育。即以企业为导向,以产学研为平台,开展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的一种创业教育方式。突出产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相互配合、融合发展的特点。高校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方式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三)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抓手,强化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利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把人才培养与推动项目计划相结合。高校教学院应当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中,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其次,高校要建立起创新创业学分认证管理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第三,建立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团队。把具有双师型、实践型、技能型的教师和生产一线的专家组织起来,建立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加大实践课程力度,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紧跟生产实践一线和市场需求。第四,高校应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到教学工作量和科研统计。学校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对项目评审、经费支持、教师工作量统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不仅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而且有利于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第五,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的实施可以为更多的项目转化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为下一步进行项目孵化做好准备。

(四)以学生活动为抓手,强化创新创业氛围营造。

第一,学校定期举办双创服务周活动。活动周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成果展示、创业项目对接、项目路演、专家项目巡诊等系列活动。服务周与全国“双创服务周”相结合,将地方创新创业的项目引入到学校,积极培育团队参加国家、省、市级创业计划大赛。在校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第二,制定“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分。规定大学期间每一个大学生听取一次创业讲座、结题一个创新创业项目、参与一次创新创业沙龙、参加一次创业实践和参加一次创业路演,同时成立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委员会,建立起学生科学研究平台、学生科技竞赛平台和学生科研资助平台;第三,学校无偿提供场地供学生创业实践。学校将学生寝室、食堂、实验室等可以转换为商业价值的场所,以创业补贴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亲自体验创业;第四,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扶持的经费,多渠道解决学生因经费缺乏而导致创业项目失败的情况。

(五)以实训平台管理为抓手,强化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第一,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园。高校依托现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类实验室、实训室、科技展览室等建立起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为创业项目提供技术、场地、政策等孵化服务。创业孵化园融创客咖啡、路演室、办公室、会议室、展厅、沙龙等为一体,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设备,并允许入驻项目在其办公室注册,还应为入驻的大学生企业设立创业种子基金,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匮乏的问题。第二,提供巡诊培训和专项培训。以创业孵化园为平台,提供巡诊培训,对入驻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报告,帮助学生明确创业的方向和目标;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创业思维能力。学校引入KAB、SIYB项目,针对入驻项目经营情况进行专项培训,帮助学生普及创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提升创业能力。第三,组建专业团队,为项目提供全程式和保姆式的孵化。创业孵化园应成立创业指导专业团队,为入驻项目提供全程化、科学化、系统化的专业指导,提高入驻项目的孵化成活率。第四,建立项目对接交流平台。创业孵化园还必须将孵化项目与社会融资机构、外界运营企业搭建起对接交流的平台,把孵化园建成一个开放的平台,不能故步自封,应该积极鼓励孵化项目主动出击,与外界寻求更多的合作交流,让项目走出园区,走入社会。

作者:宋天华 单位:四川乐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