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创业教育策略探讨

现代大学创业教育策略探讨

摘要:

创客教育丰富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并作为创新教育的新路向而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创客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高校应积极推行创客教育,把创客教育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中,为此,要在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养、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下功夫,使创客教育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新抓手。

关键词:

高校;创客教育;创新;协作

在中国,“创客”受到广泛关注与两件事有关:一是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中文版的出版;二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思想。创新不足、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落后,已然成为中国人的痛。在现代社会,毋庸置疑,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人们应对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1]。在这样的背景下,创客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新抓手而被赋予重要的历史使命。

一、“创客”与“创客教育”

创客源于英文“makers”,指有兴趣把创意变为现实的人。就“创客”二字的字面理解,“创”指创造,创客就是勇于创造的人,其核心在“创造”,创造不同于制造,蕴含创新。“创客”一词的意义在于,把创造与制造紧密联系在一起,创客就是集创造与制造于一身的人。在手工制作时代,创造与制作是合一的,创造者就是制造者。工业革命的发生,特别是流水线的出现,使创造与制造分离,产业工人成为执行指令的机械劳动者,工人的创造本能受到严重抑制。互联网的出现,又使创造与制造一体化再次成为可能,但这不是简单地回归,而是现代科技革新的结果。《创客:新工业革命》的作者安德森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制造业桌面化,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设计师,而且这些人能够利用互联网资源以较低的成本把自己的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这些人就是新一代的创客。对比流水线上的工人,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清“创客”的本质。与流水线上的工人的区别在于,创客控制生产工具,而流水线上的工人为生产工具所控制。《摩登时代》中的查理完全受控于流水线,没有任何自主性,也因此而没有任何创造性可言,“原因很简单,因为生产工具不受查理控制,相反,生产工具控制着查理”[2]。受控于生产工具,劳动的过程必然是枯燥的,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关系也必然是紧张的。与之相反,创客掌握生产工具,设计什么、创造什么、怎么创造,完全由自己做主,因此,人的创造热情被极大提高。创客就其实质而言,就是指掌握生产工具而勇于自主创新、创造的人。我们视创新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事实上,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足,尤其在核心技术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国人的基因中并不缺乏创新因素,很多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就能说明这一问题,但我们注意到,这些获奖科学家多是在国外接受教育并取得重大成就的,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中国的教育。创客教育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为我们的创新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可能方案。我们对创客的关注点不同于美国,美国人更多地关注其制造业,鼓励亲自动手参与制造,而我们对创客的关注点在“创新”,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解决中国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的创客教育也因此而不同于西方,西方创客教育的目标是要“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国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就是创新教育,其目标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3]。笔者以为,这两个目标并不冲突,前者是实现后者的重要途径,离开前者,后者也就无法实现。西方的创客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应该说是毋庸置疑的”,能够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但由于“完全没有发挥主流、正确创新意识的统率与引领作用”,而没有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和“为谁创新”的问题[4]。实际上,任何创新都内设“为什么要创新”的问题,不然创新行为就不会出现。至于“为谁创新”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任何科技都既可以为我所用,也可以为人所用,但由于国际竞争和国家安全等因素,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不受制于人,应该培养青少年“为谁创新”的自觉意识,但这样一种意识不是在说教中形成的,而是在实实在在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实现的。我们的创新教育正是由于过于强调“为什么要创新”和“为谁创新”这样的意识教育,而使创新行为受到太多的干扰。创客教育就是要还创新教育本来面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其实质就是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二、创客教育的内涵解析

创客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还是一种教育理念。要发挥创客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就要对这一教育理念有正确的认识。

1.创客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狭义的“创客”,即在实物制造上有浓厚兴趣的创业者,而是一种教育思想革新

由于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的广泛影响力,创客与制造、商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创客空间的出现,就是为创业者提供创新平台来创造商业价值。高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而这些人中只有一部分人可能成为“创客”,大多数人则不是,因此,创客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如果把创客教育理解为以培养创客为目标的教育,就会使创客教育成为对一部分学生实施的专门教育,这样一种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权教育,与创客教育的精神是相悖的。创客运动兴起的意义在于参与的广泛性,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设计、制造,使人的创造本能得以发挥,在某种意义上说,创客运动指向的是人的意义的实现,而这正是创客教育的意义之所在。创客教育不应是培养人的某一方面的才能,这是专业教育的任务,而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本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2.创客教育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不是在教育之外开设的附加课程

“创客教育注重知识教育目的、知识内容结构乃至教师角色等方面的调整,不只是技术性问题,更是教育思想的变革,非附加创客教育课程所能及”[5]。姜奇平在为安德森的书所写的书评中揭示“创客”的实质,创客是再工业时代的新人,其特征是人与工具、与劳动成果的再结合,人不再受机器等生产工具的奴役,享受着创造的快乐,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创造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换句话说,创客是人的自我革新,而不是制造产品的工具。这是创客教育所应继承的创客文化。创客教育应以人的自我完善为目标,把着眼点放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而不是放在人之用上,而人的自我完善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人之意义与人之用是不二之体用关系,二者不可分割,离开人之用,人之意义就无以彰显,而离开人之意义片面地强调人之用,则导致人的工具化。创客教育就是把人之意义与人之用二者融为一体,以人之用彰显人之意义,以人之意义的实现来推动人之用。

3.创客教育丰富创新教育的内涵,为创新教育提供新路向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客教育为创新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新的可能方案。创客教育由创客运动引起,必然继承着创客运动的基因。创客运动的特点是开源、分享和协作。开源,本指开放软件源代码,使他人能够利用该软件平台进行开发、创新,现在,开源已成为一种思想,即自由、开放、协作的精神和知识、信息共享的理念。安德森对阿里巴巴模式表示赞赏,称其“绝对是创业者快速、低成本进入生产环节的便捷之道”[6],他由此指出,中国生产的变化完美契合了“创客运动”代表的由互联网推动的创新与创造的改变,但他对中国能否在创新领域也做出相同的贡献表示怀疑,因为他对中国人的分享意识与协作精神信心不足。现在的重大创新都难以由个人完成,都是创新团队长期协作的结果。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就是通过资源共享来推动互相之间的协作。中国的信息、资源占有者都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而这种意识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相互之间高层次协作的开展。因此,创客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DIY精神,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分享、协作精神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自觉意识。

三、创客教育的实施策略

创客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高校要在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养、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下功夫,鼓励教师把创客教育运用到教学的各环节中,使之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新抓手。

1.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创客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DIY,即亲自动手做,创客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DIY精神。中国的课堂与西方的课堂一个明显的差别是,在中国的课堂上,总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而在西方的课堂上,总是学生在不停地讨论、演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其思维上的深层次的原因,即中国教师认为,由学生讨论来获取知识,效率太低,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西方教师认为,获取多少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个重视的是知识的获得量,另一个重视的是知识的获得力。这是中西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区别,不改变这种思考方式,就难以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学生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群体,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去做的习惯。没有参与的学习,效率最低。在高校课堂上,学生玩手机已成普遍现象,教师在指责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2.加强师资培训,培养教师运用创客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虽然创客教育已经吸引了很多教师的目光,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指导,很多教师空有热情却找不到实践方法。提供教师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创客教育的核心、了解创客教育的框架和实施方式,这将鼓励更多的教师把创客教育应用到教学当中去”[7]。除了掌握创客教育的相关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本身要勇于成为一名“创客”,即成为一名勇于实践者,教师不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创客教育往往会流于形式,而难以取得实效。高校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并不因此就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而这恰恰是能否运用创客教育的关键之所在。现在高校提出培养“双师型”教师,就是要推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与创客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高校可以通过加强专业合作、创建创客空间、校企联合等方式来培养教育的实践创新能力。

3.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创客人才

首先,要利用好实验室等现有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为学生的创造活动提供物质条件。高校在资源占有方面有优势,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企业的合作要有深度,不能走过场,要让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中学习运用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培养参与意识与协作精神。最后,建立创客空间。创客空间就是相对独立的创作环境,一般以项目来牵引,具有能够开展创造活动的物理条件,有丰富且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支持,“学习者通过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进行项目的协作推进以及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以促进相互之间知识和资源的互动,创造力的表达与分享”[8]。

4.营造良好的创客文化氛围

“创客教育能否真正成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关键的一环是在于学校内部能否酝酿出一种浓厚的创客文化氛围”[9]。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NicholasNegroponte在论及创新文化氛围时指出,“创新如何发生?新思想源自何方?最通常的答案是:提供良好的教育体制,鼓励不同的观点,培养协作精神”[10]。高校可以通过创办创客大赛、创客工作坊等活动营造校园创客文化氛围,通过制定或完善相关制度引导创客文化不断深入发展,比如:通过修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完善校内资源使用制度,使资源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9.

[2]姜奇平.创客:再工业时代的新人[J].IT经理世界,2012(23):104.

[3]何克抗.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4):15,15.

[4]张茂聪,等.创客教育:本质、功能及现实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6(2):15.

[5][美]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中文版序.

[6]祝智庭,等.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0.

[7]杨绪辉,沈书生.创客空间的内涵特征、教育价值与构建路径[J].教育研究,2016(3):28.

[8]杨刚.创客教育:我国创新教育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3):13,13.

作者:纪敏 朱建新 单位:淮阴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