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诚信教育问题浅议(5篇)

高校诚信教育问题浅议(5篇)

第一篇:高校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分析

“立身诚为本,处世信为基;养德始于真,修业成于勤”,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是为人处事之本、养德修业之源。诚信就是诚实、忠诚、重承诺、讲信用,就是真实、可靠、认真、负责任。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人格境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作为未来社会精英的高校学子们在考试、学术、助学贷款上的失信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已迫在眉睫。

1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些表现

1.1学术失德、考试作弊

高校学生在校学习,、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一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二是,对学生的课余学习指明方向;三是,督促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但事与愿违,不少高校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课下作业也是东抄西拼试图蒙混过关;而考试来临时,为了通过考试铤而走险采取作弊手段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导致少数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也被迫考试作弊,以此来维护考试“公平”;更有甚者,毕业也浑水摸鱼,还堂而皇之高喊:天下文章一大抄。学术道德的缺失,是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1.2恶意欠费、拒绝还贷

国家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了“绿色通道”、助学贷款等制度,旨在帮助每一位学生顺利入学。然而却被一些诚信缺失的学生钻了空子,他们一边对学校谎称家里贫困拿不出学费,另一边却把家里给的学费在校外大肆挥霍,恶意拖欠学校各类费用;或者办理助学贷款后,不按期还款,恶意拖欠、故意违约,让国家蒙受经济损失。

1.3履历造假、随意毁约

继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之多。大学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诚信缺失的学生就动了歪脑筋,对自己的求职履历大肆造假,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书、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网上更是爆出有个班的学生求职履历上出现八个班长的笑话,此外,有的毕业生多家签约,随意毁约,严重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信任。

2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为什么在高等教育已经普及成为大众教育的今天,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却依旧普遍存在呢?本文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影响大学生诚信的关键因素。

2.1学生自身因素

目前我国大学的情况是“严进宽出”,学生考上大学后,就觉得自己进了“保险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另外,在高中阶段,普遍学习紧张、压力较大,所以,进入大学后就想好好放松一下,对于学习,自然不如以前在高中的时候用功。考试来临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部分同学担心考试不及格,就会动歪脑筋,想出一些作弊的方法,或者是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向老师求情,企图能顺利通过考试。所有这些做法的根源都是因为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对安逸享乐的生活缺乏抵抗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2.2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所以,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诚信意识淡薄的家庭里,那么自然会影响这个孩子的诚信水平。比如在生活中,如果出现孩子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一些不诚信的做法,有些诚信观念不强的家长,可能就会因为是小事而忽略对孩子及时的教育,日积月累,孩子的诚信观就会扭曲,导致将来在学校和社会中,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

2.3学校教育的影响

虽然“诚信”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优良品质,但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很少能接触到真正触及他们灵魂深处的诚信教育。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仍是以成绩为主,所以,也会让学生有一种: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的错误思想,从而忽略了对品德和言行的培养和约束。另外,虽然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经认识到不能用单一的体系来评价学生,不能只重视智育教育而忽略德育教育,所以学校也在努力改善,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的人格教育等素质教育,但由于仍处在探索阶段和基于整个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所以,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和不到位的情况。而恰恰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对学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诚信意识的养成。

2.4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体制不够成熟,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诚信缺失的问题也暴露无遗,比如,假冒伪劣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偷税漏税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等,这些问题也会对大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而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钻法律的空子,通过一些不法手段牟取暴利,这也会对不谙世事的大学生产生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诚信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弱,是非观念模糊不清等问题。

2.5国际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西方的思潮及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着我国的大学生。西方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目前社会多元化,学生在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很容易受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让享乐主义占了上风,随之产生投机主义的想法,放弃诚实守信的做法。

3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3.1校园诚信环境建设

人们都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就是步入社会前的演习。所以营造一个诚信的校园环境意义重大。首先,从设施配备上来说,可以在校园里设立诚信宣传栏,多展出一些诚信宣传标语和诚信故事,让高校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把诚信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其次,是处理与学生相关的各种事务时,要严格遵守诚信标准。比如,在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有些同学就会向老师求情以便通过考试,这时,老师决不能因为心软或觉得补考麻烦,就失去原则让学生通过考试。否则,无形中就会让学生无视原则、无视诚信,在将来变本加厉地不诚信。又比如,在学生入党或推荐优秀这类事情上,老师更应照章办事,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否则对学生负面的影响不可低估。最后,要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各类宣传阵地,如校园广播、网站、BBS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让网络成为了一块学生离不开的“乐土”,所以要占领网络诚信教育新阵地,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网站、广播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

3.2诚信教育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培养诚信的学生,一定要从高校的教育改革创新入手。首先,是课堂教育。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内容中,并没有一门叫“诚信”的课程,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诚信的可贵与重要性,但究竟怎样才算诚信,诚信的范畴包括什么内容等等,学生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添上有关“诚信”的教育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是榜样教育。在老师中、学生中,发掘一些诚信榜样,让大家看到榜样就在身边,利用榜样的力量来督促学生加强自身诚信修养。在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多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可以针对某些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或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再进行引导,让高校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增加体会和认识,切忌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总之,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务必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诚信教育要重“质”,而不要一味的求“量”。

3.3诚信制度建设管理

诚信属于道德层面的约束,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对于一些不能自觉做到诚信的学生来说,就需要制度的约束,让制度来发挥作用,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在制度的约束下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首先,每个校园都需要一个健全的诚信评价制度。以河南理工大学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从新生入校开始,就为其建立了“诚信记录卡”,它成为了每位学生的一份特殊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业不诚信,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代考、剽窃等;生活方面不诚信,使用违禁电器及危险品、损坏公物、早操代刷卡、沉溺网吧等;经济行为不诚信,如学费不按时交纳、助学贷款提供材料不真实,弄虚作假骗取困难补助,借款、借物到期不还等;择业不诚信,不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推荐书内容虚假、就业合同不履约、择业时不正当竞争等。年终要对记录卡的内容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学生的评优评先相结合。其次,针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比如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违约还款、学术造假等行为,学校要有严厉的处理措施,做到奖罚分明。这样可以从制度的角度来约束学生,有效促进学生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并用诚信的行为标准来约束自己。

【参考文献】

[1]姜威.试论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6).

[2]张杨.关于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J].学园,2013(21).

[3]安雪玲.关于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J].教育在线,2013(24).

[4]余翔,李红,罗玲.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折射出的诚信危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6).

[5]叶晖.关于高校学生中的诚信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文教资料,2010(5).

[6]王炳信.关于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2).

作者:闪硕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二篇:浅析高校学生诚信教育问题

“立身诚为本,处世信为基;养德始于真,修业成于勤”,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是为人处事之本、养德修业之源。诚信就是诚实、忠诚、重承诺、讲信用,就是真实、可靠、认真、负责任。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人格境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作为未来社会精英的高校学子们在考试、学术、助学贷款上的失信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已迫在眉睫。

1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些表现

1.1学术失德、考试作弊

高校学生在校学习,、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一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二是,对学生的课余学习指明方向;三是,督促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但事与愿违,不少高校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课下作业也是东抄西拼试图蒙混过关;而考试来临时,为了通过考试铤而走险采取作弊手段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导致少数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也被迫考试作弊,以此来维护考试“公平”;更有甚者,毕业也浑水摸鱼,还堂而皇之高喊:天下文章一大抄。学术道德的缺失,是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1.2恶意欠费、拒绝还贷

国家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了“绿色通道”、助学贷款等制度,旨在帮助每一位学生顺利入学。然而却被一些诚信缺失的学生钻了空子,他们一边对学校谎称家里贫困拿不出学费,另一边却把家里给的学费在校外大肆挥霍,恶意拖欠学校各类费用;或者办理助学贷款后,不按期还款,恶意拖欠、故意违约,让国家蒙受经济损失。

1.3履历造假、随意毁约

继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2015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之多。大学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诚信缺失的学生就动了歪脑筋,对自己的求职履历大肆造假,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书、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网上更是爆出有个班的学生求职履历上出现八个班长的笑话,此外,有的毕业生多家签约,随意毁约,严重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信任。

2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为什么在高等教育已经普及成为大众教育的今天,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却依旧普遍存在呢?本文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影响大学生诚信的关键因素。

2.1学生自身因素

目前我国大学的情况是“严进宽出”,学生考上大学后,就觉得自己进了“保险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另外,在高中阶段,普遍学习紧张、压力较大,所以,进入大学后就想好好放松一下,对于学习,自然不如以前在高中的时候用功。考试来临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部分同学担心考试不及格,就会动歪脑筋,想出一些作弊的方法,或者是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向老师求情,企图能顺利通过考试。所有这些做法的根源都是因为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对安逸享乐的生活缺乏抵抗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2.2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每一个孩子的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所以,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诚信意识淡薄的家庭里,那么自然会影响这个孩子的诚信水平。比如在生活中,如果出现孩子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一些不诚信的做法,有些诚信观念不强的家长,可能就会因为是小事而忽略对孩子及时的教育,日积月累,孩子的诚信观就会扭曲,导致将来在学校和社会中,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

2.3学校教育的影响

虽然“诚信”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优良品质,但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很少能接触到真正触及他们灵魂深处的诚信教育。尤其是,现在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仍是以成绩为主,所以,也会让学生有一种: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的错误思想,从而忽略了对品德和言行的培养和约束。另外,虽然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经认识到不能用单一的体系来评价学生,不能只重视智育教育而忽略德育教育,所以学校也在努力改善,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的人格教育等素质教育,但由于仍处在探索阶段和基于整个社会大背景的影响,所以,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和不到位的情况。而恰恰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对学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诚信意识的养成。

2.4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体制不够成熟,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诚信缺失的问题也暴露无遗,比如,假冒伪劣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偷税漏税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等,这些问题也会对大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而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钻法律的空子,通过一些不法手段牟取暴利,这也会对不谙世事的大学生产生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诚信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弱,是非观念模糊不清等问题。

2.5国际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西方的思潮及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在影响着我国的大学生。西方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对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目前社会多元化,学生在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很容易受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让享乐主义占了上风,随之产生投机主义的想法,放弃诚实守信的做法。

3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3.1校园诚信环境建设

人们都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就是步入社会前的演习。所以营造一个诚信的校园环境意义重大。首先,从设施配备上来说,可以在校园里设立诚信宣传栏,多展出一些诚信宣传标语和诚信故事,让高校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把诚信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其次,是处理与学生相关的各种事务时,要严格遵守诚信标准。比如,在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有些同学就会向老师求情以便通过考试,这时,老师决不能因为心软或觉得补考麻烦,就失去原则让学生通过考试。否则,无形中就会让学生无视原则、无视诚信,在将来变本加厉地不诚信。又比如,在学生入党或推荐优秀这类事情上,老师更应照章办事,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否则对学生负面的影响不可低估。最后,要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各类宣传阵地,如校园广播、网站、BBS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让网络成为了一块学生离不开的“乐土”,所以要占领网络诚信教育新阵地,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网站、广播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

3.2诚信教育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培养诚信的学生,一定要从高校的教育改革创新入手。首先,是课堂教育。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内容中,并没有一门叫“诚信”的课程,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诚信的可贵与重要性,但究竟怎样才算诚信,诚信的范畴包括什么内容等等,学生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添上有关“诚信”的教育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是榜样教育。在老师中、学生中,发掘一些诚信榜样,让大家看到榜样就在身边,利用榜样的力量来督促学生加强自身诚信修养。

在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多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可以针对某些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或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再进行引导,让高校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增加体会和认识,切忌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总之,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务必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诚信教育要重“质”,而不要一味的求“量”。

3.3诚信制度建设管理

诚信属于道德层面的约束,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对于一些不能自觉做到诚信的学生来说,就需要制度的约束,让制度来发挥作用,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在制度的约束下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诚信水平。

首先,每个校园都需要一个健全的诚信评价制度。以河南理工大学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从新生入校开始,就为其建立了“诚信记录卡”,它成为了每位学生的一份特殊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业不诚信,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代考、剽窃等;生活方面不诚信,使用违禁电器及危险品、损坏公物、早操代刷卡、沉溺网吧等;经济行为不诚信,如学费不按时交纳、助学贷款提供材料不真实,弄虚作假骗取困难补助,借款、借物到期不还等;择业不诚信,不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推荐书内容虚假、就业合同不履约、择业时不正当竞争等。年终要对记录卡的内容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学生的评优评先相结合。

其次,针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比如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违约还款、学术造假等行为,学校要有严厉的处理措施,做到奖罚分明。这样可以从制度的角度来约束学生,有效促进学生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并用诚信的行为标准来约束自己。

【参考文献】

[1]姜威.试论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6).

[2]张杨.关于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建设研究[J].学园,2013(21).

[3]安雪玲.关于高校学生的诚信教育[J].教育在线,2013(24).

[4]余翔,李红,罗玲.关于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折射出的诚信危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6).

[5]叶晖.关于高校学生中的诚信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文教资料,2010(5).

[6]王炳信.关于加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2).

第三篇:重提高校诚信教育问题

摘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从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入手,对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教育方式做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警戒线

2002年3月5日,时任国家总理的朱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朱基同志的这段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鸣,诚信问题成为了2002年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界开始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高校也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给予了格外关注。时隔8年,不诚信的现象在大学生当中依旧存在,甚至愈演愈烈。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笔者深深的感受到,重提诚信教育十分必要。

一、诚信的涵义及重要性

诚信,即诚实。诚信的核心一是诚,二是信。诚是主体向外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自己的内心想法一致,简单来说就是“心口一致”;信是主体向外界所表达的内容与自己表现出来的行为一致,简单来说就是“言行一致”。综合来说,诚信就是主体向外界传达真实信息的行为,是“自己以为真的也让别人信其为真、自己以为假也让别人信其为假的行为”。简单而言,即表达真实想法,传达真话的一种行为;是讲信誉,不做假,为人真诚不虚伪。

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的最基本要求。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精辟阐述广为流传。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先秦法家创始人管仲曾有言:“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他认为,诚信的帝王可以使天下臣民团结一致。战国末期,荀子也说:“诚信生神,夸诞生惑。”他认为,“诚实守信可以产生神奇的社会效果,相反虚夸妄诞则产生社会惑乱。”我国近代大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明确地讲:“诚信为人之本。”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曾说:“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约翰・雷也提出:“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从古至今,如此多的名人志士强调诚信,可见,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栋梁。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升至3000多万人,他们能否做到诚信,对于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大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总书记就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群体的诚信道德建设,他要求“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

目前,在大学校园内,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如考试抄袭、做弊,故意不偿还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用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国家奖助学金等,这些行为有着巨大的负面作用。它严重的影响了学生本人以及学校的声誉,严重的危害了整个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

东华大学团委曾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做过一次调研,调研中发现,“有88.39%的同学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很重要,诚信的意义、价值不容忽视,但在实际行为上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还贷。高校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会不还贷或是有意拖欠贷款;第二,是考试。虽然同学们签过‘不作弊’的承诺书,但一旦到考试时还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另外,不少同学承认自己曾做过早锻炼代人签到、迟到旷课、作业抄袭、简历灌水等不诚信的行为。”

三、如何做好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1.健全社会评价机制

关于诚信方面的社会评价机制一天得不到完善,大学生的失信问题就一天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一切以利益为目标”的思想在社会中十分普遍,并且这一思想已经渐渐进入大学校园,一部分人把“利益”作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首要标准,把“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的出发点。这种“利益至上”的社会评价体系是十分畸形的。要遏制这一趋势,我们必须从个人素质、学识、实践能力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比如,建立大学生综合档案,档案中包括志愿服务,专业实践、个人信用等多方面内容。并且将综合档案纳入社会征信体系中,为其以后的各项商业贷款、工作调动等活动提供依据。

2.加强誉论宣传,设立诚信警戒线

为大学生设立诚信行为警戒线,选取社会中失信的案例,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工具,从这些反面案例教育入手,着重宣传其给失信者本人和他人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大学生们不敢越过不诚信的警戒线半步。与此同时,还要发挥誉论的正确引导作用,用诚实守信的正面案例感染大学生。发挥榜样的作用,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他们,通过同学中好的诚信例子,告诉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同样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道德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直接影响他的思想道德品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对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从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知识层次、人文素养入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对诚信的认识。

4.拓宽诚信监察、处理渠道

如建立听证制度、举报奖励,诚信奖惩制度等监察制度。把教育和监督、处罚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的引导性和强制性,逐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特别是要在普及道德知识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对于不成信行为的惩罚机制,让那些失信的学生能够在尝到失信的苦果后悬崖勒马,维护好自己诚实做人的道德底线,以免将来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

四、结束语

诚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大学校园内,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于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具体分析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特殊情况,正视现实并立即行动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真正地使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海明.伦理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田建国.大学文化与道德建设,山东电大学报,2005,(1).

[3]阳瑞珍,吕耀怀.信:为人之本,立业之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陶书中.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理性审视[A].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5]苟朝莉,林文军.高校诚信教育刍议[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张连起.诚信溯源.中国财经报,2003.

[7]王海.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若干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8,(16).

[8]韩玉平.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9]唐晓勇.诚信及道德价值之辨析.财经科学,2004.

第四篇:高校学生党员诚信教育问题探析

摘要:大学生党员诚信问题是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新问题。大学生党员诚信缺失受社会环境大环境、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和个人道德素质的影响。高校党组织应从提高大学生党员的人文道德素质、加强诚信再教育管理、健全诚信考评体系入手解决诚信危机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问题;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在高校施行中遇到的尴尬和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诚信缺失行为,大学生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心、教育界忧心、专家劳心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应该在诚信教育中发挥楷模作用。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问题,就必须重视和解决好大学生党员这个特殊群体的诚信问题。抓好大学生党员的诚信问题,对推动整个大学生群体讲诚信及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

一、大学生党员存在的诚信问题

大学生的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在考试中舞弊造假、在资助工作中以贫困欠费为由骗取资助金、在择业工作中以伪造证书美化简历或随意违约、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言行不一等,这些诚信缺失行为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自身形象,还损害到高校的声誉和教育效果。近年来,大学生党员中不仅出现了类似的诚信缺失现象,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1.立场不坚定,容易受社会失信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理想信念、入党动机方面存在诚信问题。

他们一般在入党前学习勤奋,工作积极,要求严格,但入党后就动力弱化,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不注重党性修养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面对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往往无法坚定立场,被社会不良风气所左右,把自己与一般同学一样要求,甚至做出与党员身份严重不符的事情。这是对入党申请、入党誓词的不诚信,也是立场不坚定的真实反映。

2.功利心较强,存在党员责任和义务履行不到位的诚信问题。

有些学生党员党性意识薄弱,表率作用不强,平时除了过组织生活、开会、缴纳党费之外,很难再看得出“党员”身份,他们在处理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时往往强调党员权利,把“先人后己”的责任抛之脑后,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常常利用职务之便在评奖推优、资助评定和就业推荐工作中弄虚作假,想方设法地使自己受益。这些言行不仅在同学中造成恶劣影响,违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员形象,是对党组织不诚信的表现,容易导致整个校园的“诚信危机”。

3.角色定位模糊,存在使用多重标准的问题。

学生党员多数是学生干部,是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锻炼的机会多,付出的机会多,当然获得荣誉的机会也会多一些。有些学生党员就因此而居功自傲,认为自己获得荣誉和利益理所当然。他们常常使用多重标准,当党员身份对自己有利时就以党员自居;当学校对学生党员严格要求或组织需要党员作出奉献时就觉得“党员”头衔是个包袱,采用逃避退缩的态度,在活动中不仅不带头,反而拖拖拉拉、应付差事。有些学生党员为了实际利益,在考试、评优等方面舞弊。由于自身行为失范,他们不敢对普通同学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言论和失信行为进行制止或纠正,更谈不上诚信示范作用。这种对自己使用多重标准角色定位模糊的问题是党员诚信缺失的重要表现。

二、影响大学生党员诚信问题的因素

1.社会不良风气的熏陶与影响是大学生党员诚信缺失的诱因。

现阶段,我国社会文明程度还没有达到理想高度,人们的道德水平相比经济的发展呈滞后状态。同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和法律的漏洞,相应的道德诚信约束机制尚未完善,致使社会不文明、不道德现象时有发生,也引发了以“诚信危机”为中心的道德危机。市场经济在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了负面影响。经济上的急功近利,造成了道德上的唯利是图,有部分人靠钻政策空子或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致富,出现了一些诚信交易者“吃亏”的假象。失信者未受到惩罚,守信者未得到鼓励和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产生了错觉:失信者的收益大于失信的成本,失信有利可图。在社会政治领域中,有些政府官员为了升迁而捏造政绩,其浮夸、造假等不正之风对大学生党员的诚信信念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面对大量社会失信现象,一些大学生党员在利益面前对课堂上的“诚信做人”产生怀疑,他们抱着侥幸心理,处处钻空子、谋利益,逐渐走上失信之路[2]。

2.部分高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和自身的失信行为,是造成大学生党员诚信缺失的外因。

一是某些高校党务工作者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管理的思想,对新党员的教育不够及时,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继续学习缺乏探讨与研究。二是有些高校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们往往为了眼前的荣誊、利益,不惜在各种申请、评审、检查中虚构材料、谎报数据、弄虚作假,为了完成任务,还经常安排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参与这些造假活动,给大学生党员的诚信教育带来了极坏的负面影响。三是有些高校自身的无序管理影响学生诚信教育的效果,尤其是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监督不力问题,给不诚信的大学生带来了可乘之机。如在评奖推优工作中存在人为因素干扰评奖公正问题、在学生违纪违规中存在处理不及时和随意性问题、对毕业生推荐材料注水采取默许态度……都不同程度地弱化了诚信教育的效果,这也是学生党员敢于践踏诚信的原因之一。

3.自身道德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薄是个别大学生党员诚信缺失的内因。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基本都是来自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然而走出课堂后他们又看到了很多与书本知识相背离的失信现象,这就导致许多大学生难以分辨是非,难以形成坚定的道德诚信观念。在高校扩招后,要求入党的绝对学生数剧增,而党务工作队伍却没有增强,有些高校基层党组织便片面追求党员数量,忽视党员质量,那些入党动机不够端正、道德观念不强的大学生就有机会混进党组织,致使学生党员质量下降。他们面对周围的种种利益和诱惑,往往会怀疑诚信教育的作用,对诚实守信的约束存在排斥心理,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的对策

目前,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很多,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大学生党员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进一步弘扬传统诚信观,注重提高大学生党员的人文素质修养。

中国传统的诚信理念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诚信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在挖掘传统诚信观的基础上,梳理出符合我国现状的现代诚信理念。诚信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塑造教师良好的诚信形象是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这支队伍既包括党委系统的领导、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又包括从事思想品德理论课的专业教师、党员老师等,他们不仅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法规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要从不同角度解决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要努力消除个别教师身上“上课不按时、随口脏话、学术造假”等不当的言行,塑造教师率先垂范的诚信形象,用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诚信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人文素质修养。诚信是人的心理的道德防线,要靠人发自内心的自觉性来维护,只靠外部手段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再健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也难免有百密一疏,给失信者留下可乘之机。只有使当代大学生构建起稳固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道德理想原则,才能从根本上加固诚信的根基。人格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诚信稳固的保障。只有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才能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目前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认知教育往往占主导地位,情感教育处于附庸地位,以致人文教育流于简单化、表面化、形式化,导致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偏颇。所以,要加强情感教育在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比重,尤其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使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3]。

2.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诚信再教育。

面对学生党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高校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严肃党内生活,坚持从严治党。要通过党员组织生活,教育他们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提高政治素质,凸显党员的亮点,促使党员发挥诚信示范作用,使诚信思想根植于心。要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开展特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通过建章立制,实现入党程序制度化、入党考核定量化、佩带党员标识常规化、党员联系规范化、党员帮助普遍化、接受监督经常化。要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力求做到“四个细化”:诚信教育的载体要有形化,要看得见摸得着;诚信教育的成果要显性化,尤其要通过树立典型,为大家提供效仿的楷模;诚信教育的工作要理论化,要边实践边总结;诚信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要着眼实效,不拘一格。

3.建立完善的学生党员诚信考评体系,加强党员诚信档案建设。

要对学生党员提出诚信承诺要求,通过学生党员对照自己的承诺内容和要求,结合入党申请、入党誓词、党员义务,定期开展“回顾诺言、盘点承诺”的活动,在自我评议、支部评议和师生评议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党员诚信档案,记载其承诺、诚信情况,并作为综合测评、评奖推优、党员考察的重要参考。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规范,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对诚信学生党员给予奖励,对失信学生党员进行惩处。

参考文献:

[1]杨江水.加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的要义与方略[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1).

[2]岑道权.高校资助工作中学生诚信问题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史晓宇.对高校实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徐柏才.诚信道德的历史渊源与大学生诚信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5]罗国杰,关键英.高校道德教育与“以德治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五篇:浅析重提高校诚信教育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警戒线

摘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从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入手,对大学生群体的诚信教育方式做了探讨。

2002年3月5日,时任国家总理的朱?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朱?基同志的这段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鸣,诚信问题成为了2002年的热点话题,社会各界开始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高校也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给予了格外关注。时隔8年,不诚信的现象在大学生当中依旧存在,甚至愈演愈烈。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笔者深深的感受到,重提诚信教育十分必要。

一、诚信的涵义及重要性

诚信,即诚实。诚信的核心一是诚,二是信。诚是主体向外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自己的内心想法一致,简单来说就是“心口一致”;信是主体向外界所表达的内容与自己表现出来的行为一致,简单来说就是“言行一致”。综合来说,诚信就是主体向外界传达真实信息的行为,是“自己以为真的也让别人信其为真、自己以为假也让别人信其为假的行为”。简单而言,即表达真实想法,传达真话的一种行为;是讲信誉,不做假,为人真诚不虚伪。

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的最基本要求。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精辟阐述广为流传。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先秦法家创始人管仲曾有言:“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他认为,诚信的帝王可以使天下臣民团结一致。战国末期,荀子也说:“诚信生神,夸诞生惑。”他认为,“诚实守信可以产生神奇的社会效果,相反虚夸妄诞则产生社会惑乱。”我国近代大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明确地讲:“诚信为人之本。”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曾说:“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约翰·雷也提出:“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从古至今,如此多的名人志士强调诚信,可见,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栋梁。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升至3000多万人,他们能否做到诚信,对于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大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总书记就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群体的诚信道德建设,他要求“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

目前,在大学校园内,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如考试抄袭、做弊,故意不偿还银行发放的助学贷款、用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国家奖助学金等,这些行为有着巨大的负面作用。它严重的影响了学生本人以及学校的声誉,严重的危害了整个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

东华大学团委曾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做过一次调研,调研中发现,“有88.39%的同学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很重要,诚信的意义、价值不容忽视,但在实际行为上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还贷。高校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会不还贷或是有意拖欠贷款;第二,是考试。虽然同学们签过‘不作弊’的承诺书,但一旦到考试时还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另外,不少同学承认自己曾做过早锻炼代人签到、迟到旷课、作业抄袭、简历灌水等不诚信的行为。”

三、如何做好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1.健全社会评价机制

关于诚信方面的社会评价机制一天得不到完善,大学生的失信问题就一天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一切以利益为目标”的思想在社会中十分普遍,并且这一思想已经渐渐进入大学校园,一部分人把“利益”作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首要标准,把“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的出发点。这种“利益至上”的社会评价体系是十分畸形的。要遏制这一趋势,我们必须从个人素质、学识、实践能力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比如,建立大学生综合档案,档案中包括志愿服务,专业实践、个人信用等多方面内容。并且将综合档案纳入社会征信体系中,为其以后的各项商业贷款、工作调动等活动提供依据。

2.加强誉论宣传,设立诚信警戒线

为大学生设立诚信行为警戒线,选取社会中失信的案例,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工具,从这些反面案例教育入手,着重宣传其给失信者本人和他人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大学生们不敢越过不诚信的警戒线半步。与此同时,还要发挥誉论的正确引导作用,用诚实守信的正面案例感染大学生。发挥榜样的作用,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他们,通过同学中好的诚信例子,告诉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同样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注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道德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直接影响他的思想道德品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对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从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知识层次、人文素养入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对诚信的认识。

4.拓宽诚信监察、处理渠道

如建立听证制度、举报奖励,诚信奖惩制度等监察制度。把教育和监督、处罚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的引导性和强制性,逐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特别是要在普及道德知识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对于不成信行为的惩罚机制,让那些失信的学生能够在尝到失信的苦果后悬崖勒马,维护好自己诚实做人的道德底线,以免将来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

四、结束语

诚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大学校园内,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于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我们必须具体分析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特殊情况,正视现实并立即行动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真正地使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海明.伦理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田建国.大学文化与道德建设,山东电大学报,2005,(1).

[3]阳瑞珍,吕耀怀.信:为人之本,立业之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陶书中.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理性审视[a].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5]苟朝莉,林文军.高校诚信教育刍议[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张连起.诚信溯源.中国财经报,2003.

[7]王海.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若干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8,(16).

[8]韩玉平.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9]唐晓勇.诚信及道德价值之辨析.财经科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