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冶金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

高校冶金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投入力度的加大,实验室安全教育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意义,提出了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管理和强化安全演习,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保证实验室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能顺利进行,为广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创造和谐健康的实验室环境。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意识;安全知识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培养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已经被各个高校纳入教育体系,培养具有优良品德,丰富知识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是高校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实验室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建。由于实验室规模在扩大,实验仪器、设备以及实验人员增加,再加上实验室逐渐实行开放式管理,实验室的利用率和流动人员大大增加,这对实验室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实验室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冶金学科实验由于涉及广泛,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着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药品的使用,有毒气体和液体的排放,以及辐射等。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实验室环境和保障实验室安全成为了专业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1,2]

1实验室安全隐患分析

针对冶金实验室的特点,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需要从安全教育、实验设备定期维护、规范安全操作和严格执行实验室章程等各方面来保证实验的人员安全。尽管如此,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

1.1缺乏安全教育

人是实验教学和研究活动的主体,实验材料和设备等是进行实验的客体,有保证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的前提条件。实验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安全知识的缺乏和学校缺少系统的安全知识学习和培训,部分师生对实验室安全没有足够的重视,麻痹大意,没有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范。[3,4]例如存在:高温实验过程中擅自离开,炉体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实验药品不按规定摆放;实验时没有正确地通入气体;毒性实验不带防护装置等。总结以上现象的特点和原因,发现有如下规律:当事人主要是硕士生和博士生,发生时间主要是在吃饭时间和节假日,对实验安全过程存在侥幸心理。研究生实验主要是自主完成,而且实验不分假期,不分昼夜,有些实验为了保证结果必须24小时不停机工作。若学生接受过足够的安全培训,从思想上重视,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能力,有些事故就能避免。另外,进出实验室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多,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训练教材介绍,98%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是人为造成的。[5]可见,要避免实验室事故的发生,首先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2实验室客观因素

随着实验室投入经费的增加,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断更新,特别是高端设备在实验室逐渐普及,使用频率增高,各个设备的操作要求、使用的安全标准和安全防护标准多样化,在带来实验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实验室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但是实验室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又因实验教师既要维护设备,又要保管设备,还要兼顾实验室的卫生等工作,导致分配至每一台仪器设备的管理精力有限和专业化程度不够。并且本专业对进入高端仪器设备实验室的学生培训力度不够,很多学生不能独立操作及维护仪器,无法处理突发实验室的突发状况,存在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6]冶金实验与化学和物理是密不可分的,化学实验所涉及的药品和反应条件都比较复杂,而且很多药品具有易燃、易爆以及产生有毒物质的特性,若保存和使用不当,会引起某些药品自身发生反应,形成事故。而且冶金实验大部分具有高温特性,在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到水、电、气、辐射设备和危险药品的使用,特别是老旧实验室,存在用电负荷过载的安全隐患。

1.3安全培训体系结构不完整

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可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安全意识,增强人们对突发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理能力。然而,我国很大一部分的高校基本都是在学生进校的初期对其进行安全教育,采用讲座的形式来讲解,没有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刚进学校的新生并没有接触实验室各项工作,对实验室安全没有清晰的概念,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据现阶段安全工作的要求,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知识课程体系,使安全教育落到实处。[7,8]

2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途径

课堂讲解是安全教育的主要形式,我校出台了许多关于安全教育的文件和安全教育手册,例如:《消防知识100条》,《武汉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表》,《武汉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武汉科技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材料与冶金学院、重点实验室安全手册》等等。而且针对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采用了课堂教授、网络课程、在线考试、持证上岗等和实验室准入制度等方式,加强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

2.1通过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仅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的事,这项工作需要从学校以及院系领导做起。本学院领导一直对实验室安全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领导安全负责制,将实验室安全已经纳入议事日程;实验室工作人员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积极履行职责,对未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对已发生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形成报告保存,从源头上避免了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本校已通过多种渠道对广大师生进行了多形式的安全教育工作,如:安全教育课程,安全知识讲座等。提高了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能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在教学实验准备过程中,实验指导老师对学生强化安全教育,让学生熟悉实验环境,了解设备操作、明确操作流程、药品使用规程和设备安全使用方法。使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将安全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来对待,从思想正在上重视起来。在实验教学考核过程中增加安全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进行评级,将此项添加入最终考核成绩中去,让学生从安全的角度来反思自己在实验细节方面有无违规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将会引起哪些事故,写入实验报告中,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们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即使实验结果较为理想,但对于未遵守实验章程、没有按照安全手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整个实验流程仍应该被判定为不合格。实验结束后,通过安全评价督促学生进行实验安全自我批评与改正,真正做到在实验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安全意识。巩固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安全与否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开展课后安全评价。营造实验室安全的文化氛围,可大大提高实验员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增强他们安全观念。建立安全的文化氛围,不仅使教师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也能促使教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自己主动提高安全素质。建立安全文化,在师生中树立起“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理念。[9]

2.2通过教育普及安全知识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大学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社会对现代大学教育提出了培养具有安全意识的高级人才的要求。所以在教育体系中要普及安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10]实验室安全知识普及一般采用课堂学习,专题讲座,网络学习等多样的学习形式。内容根据本专业涵盖了电气、机械、化学、高温、真空以及微波辐射等内容。实验室安全教育依据不同年级和层次分为:(1)普及教育:学校层面的安全知识培训,主要针对刚入学的学生和才接触实验的人群,将此作为必修课来进行。也可采用宣传栏和横幅的形式来普及基本的安全知识,营造学校安全氛围。(2)专业教育:根据实验室的基本情况,按照各实验室的实际需要,对本专业学生有针对性的教授安全知识和安全规程,为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做好安全准备。(3)网络教育:由于网络普及和手机智能化,可采用APP以及慕课等形式进行更加生动的安全知识培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灵活性、知识的丰富性、课件的多样性,用先进高效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用丰富的信息吸引学生,用全面的知识服务学生。本学院与设备处、保卫处和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搭建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建立的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在网络上学习和考试,增加了普及知识的灵活性。

2.3通过安全管理促进安全教育

本校实验室实行了安全责任人制度,每间实验室有专人负责,实行“专人专管,双人负责,落实到位”,实验室的门牌上都标识出了实验室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进一步将安全职责落实到个人,强化了实验室负责人的主人翁意识,并且该实验负责人对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的人员做具体的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1]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实施,大大增加了研究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本专业不仅实行了持证上岗的原则,而且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实验室负责人及院系领导会定期巡视和不定期抽检,在巡检过程中及时发现实验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教育,预防安全事故;对于反复教育不改者做出相应惩罚,促进了自觉遵守安全制度,自行学习安全知识的习惯。

2.4通过安全演习强化安全知识

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校定期进行安全演习,例如:火场逃生,灭火器的使用、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安全设备的使用等。相比于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极高,提高了安全教育的效果,培养了应急处理能力,掌握了危险中逃生、自救和救护的基本技能,减少了实验人员在事故中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3结论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科研和教学的地点,实验室安全是保障学生和科研人员人生安全的根本。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规范安全操作,排除实验安全隐患,避免对实验室财产和实验人员的伤害,为教学和科研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顾昊,曹群,孙智杰,等.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4):281-283.

[2]李秀珍,李勤,王征,等.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保障实验室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01-203.

[3]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85-187.

[4]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85-187.

[5]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74-176.

[6]焦雪.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J].安徽农学通报,2015(19):140-141.

[7]黄凯.北京大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1-4.

[8]赵艳娥,贺锦,乐远.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6):290-293.

[9]周秀艳,古同男,沈瑞莲.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09(4):6-7.

[10]张志强,李恩敬.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86-188.

[11]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3-195.

[12]毛磊,童仕唐,龚佩,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v.31;No.217(10):223-225.

作者:余岳 朱航宇 张翔 李建立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