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困境及对策

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困境及对策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推动下,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重要性更加突出,其在资产管理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针对事业单位在经营中存在的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从不同角度促进事业单位制定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提高资金使用率,建立严格的内外部监督考核机制,完善内部控制流程,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事业单位稳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困境及对策

一、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不断调整、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廉政建设的需要,推动了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对于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金分配结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当前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果的提升。因此,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定的强化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合法合规的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是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对于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单位不能将相应的法律法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资金管理制度,即使制定了相关资金管理制度也未严格遵照执行,或者是相关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规范,造成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效率低下,更有可能造成资金管理漏洞,形成资金被挤占挪用、挪用,或者随意浪费,给犯罪分子提供了贪污腐败的温床,给单位经营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是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能够保障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具有计划性、科学性、有效性。但是有的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不严谨,随意性很强,制约了资金的科学、合理、有效使用,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和浪费,阻碍了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步伐。

(三)缺乏系统规范的内外部审计监督考核机制

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大多数事业单位尚未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有的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管理理念落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使得内部审计缺乏专业性、权威性和独立性,没有发挥的应有的监督功能,制约了内部审计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监督功能的作用。外部审计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其重视对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的事后审计和监督,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和资金控制水平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由于条件限制而提高缺少事前和事中监督,造成了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只能在事后通过审计和监督才能查出来,造成了审计监督的滞后性,制约了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合法合规目标的实现。事业单位缺乏内外部监督考核机制,通过内外部审计监督功能,可以使单位的资金管理水平达到更高,对于资金的高效利用起到积极作用,但有的事业单位经过内外部审计监督后,并没有使得单位资金管理水平提高,因此,系统地建立内外部监督考核机制对于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四)缺乏严谨、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单位为控制经济目标,通过制定制度、流程,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而资金管理又是内部控制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对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不重视,没有建立严谨、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以及相关配套的制度,有的事业单位即时有内部控制流程和相关制度也未严格执行,使得内部控制流程、制度形同虚设,可能造成资金被挪用、贪污、盗窃的风险,给单位经营发展带来损失。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机制,事业单位一般以经营指标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方面,而对于内部控制较少评价,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没有专人或者专门部门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内部控制应起到的效果大打折扣。事业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大多数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但对于责任落实却往往忽视,在具体执行环节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造成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机制失灵、失效,使内部控制系统失去其应发挥的监督作用。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合法合规的资金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关乎到单位的生存、发展进程,因此必须依据国家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条例,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发展的相关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堵塞漏洞,保障事业单位沿着正确的道路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的等内部管理制度

在资金预算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资金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做到从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严谨有序,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三)建立严格的内外部监督评价机制

为保障内部审计专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事业单位应该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合格的审计人员,使其更新观念,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发挥其应有的监督功能。建立外部审计从事前、事中到事后全方位、多维度的对事业单位的经营进行有效的监督,可以增强管理者的法制观念,揭露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防止单位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同时通过内外部审计监督评价机制,可以使管理者提高认识,认识到通过内外部审计监督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建立严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单位为控制经济目标,通过制定制度、流程,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而资金管理又是内部控制流程中的重中之重,建立严谨、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以及相关配套的制度,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防止资金被挪用、贪污、盗窃的风险,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考核评价机制,事业单位要有专人或者专门部门对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并与部门和个人业绩相挂钩,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担当起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事业单位要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在具体执行环节严格落实到位,是对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有力保障,通过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使内部控制系统发挥其应有作用。特别应专注于两方面,其一是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相互分离,尤其对于“三重一大”事项应经领导班子集体审议通过。其二应建立内部控制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分工,责任划分清晰,并做到认真执行,同时与管理者绩效考核相挂钩,使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严格遵守执行内部控制相关规定。对于不按照制度和规定执行的要严格追究其责任,造成的损失依照制度和规定进行赔偿,使内部控制系统发挥其应有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四、结语

事业单位应当充分认清形势,认识到资金管理关乎事业单位发展的进程,社会发展的进步,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将资金管理置于有效的内外部监管之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保障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当今日新月异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紧跟时代的步伐,为社会多做贡献,使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17年版)立信会计出版社

[2]李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16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军荣 单位:天津市津轻人才开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