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思考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思考

摘要: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是政府为减少人民的健康威胁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和慢性病的专项资金,是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保障。本文通过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方面进行探讨,研究了当前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诸多问题,并就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说明,以期能够为确保医疗改革的顺利深化添砖加瓦。

关键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是政府向医疗卫生机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而设立的专项资金,是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近些年来,国家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方面的投入连年大幅度增加,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数量也越来越可观。公共卫生事业在前所未有的速度下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专项资金的流转使用做好监督监管,是确保资金使用和分配合理、安全、足额、有效的重要保证,同时对于保障居民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一、公共卫生资金项目实施的状况

国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视程度一直在不断提高,开展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在新医改项目实施之前,我国先后普及了三个全国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即重大病防控、国家免疫计划和农村妇女分娩。从2009年开始,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同时,新增加了6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分别是乙肝疫苗为15周岁以下人群进行免费补种;消除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农村妇女孕前和怀孕早期免费补充叶酸;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宫颈癌和乳腺癌,简称“两癌”)。但是这些项目的实施都少不了专项资金巨额投入,有了资金的投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才能有效的组织和实施,并保证项目的成效和成果,切实的提高居民的公共卫生健康水平。在2017年3月,国家还修订并颁布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明确了项目任务目标,促进了项目顺利的实施,对公共卫生服务更是提供了重要的规范性指导。

二、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专项资金拨付迟缓,导致项目无法迅速开展

项目资金的预算和经费的申请使用过程与普通医疗单位的日常经费有着很大的差异。单位的基本经费通常在预算前一年年底进行部分预拨,用来保证年初基本工作的支出。而项目专项资金,在制定预算后,由中央、省、市逐级下拨项目资金文件,再由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资金文件及项目实施方案向财政部门提出资金申请,并经过财政核准才能拨付下达项目实施单位。这个过程时间滞后性非常强,甚至有时候会拖延下一年度。基层的卫生单位既要开展项目工作,又没有多余资金用于垫付项目的执行经费。这样就造成了非良性的项目运转模式,即影响到了项目目标的实现,又造成了工作与资金使用上的脱节,从而导致项目完成的滞后性。

2.某些项目的资金支出缺乏标准

医疗卫生专项资金涵盖的项目很多,不同的项目对资金支出的考核衡量标准也不一样。有的项目对每项业务的资金使用标准明确。有的则比较笼统概括,缺乏细节。对资金的使用标准明确、规定具体、责权清晰,即便于规范的使用,也便于进行监管。对资金的使用比较笼统,缺乏细节,或者只是进行笼统或是概括性的要求。在实际需要的时候,就容易出现矛盾和问题。比如,基本公卫项目资金的使用就缺乏明确的标准,上级文件只是明确不能用于基建、培训、设备购置等,而未对具体的用于支出标准多少,未给明确的标准规定。基本公卫涵盖的14大项服务内容,其中一项内容“0-6岁儿童预防接种“为例,并未给出打一针防疫应付多少的服务补助,使得此项目一直在实施,耗时耗力占用大量的医疗支出,而项目资金无法使用,导致项目资金结余较大,有钱不知道怎样花的困局。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定,同一单位不同项目人员在差旅住宿和外出补助等方面执行的标准随意、不统一,有的可以发放津贴,而同样地区类似工作但是不同项目的另外工作人员则没有,就容易产生矛盾,降低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还对账目统计及配合审计带来麻烦,也增大了工作出错的几率。

3.项目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存在挪用情况

各种专项资金的挪用是一个屡禁不绝的问题,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也是如此。很多单位的设备、办公场所等都面临着陈旧和落后的问题。以血站为例,日常的资金全由财政拨款来保证,是典型的全额靠财政拨款“吃饭”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除了保持日常工作的资金所需,想要开展一些公益性的宣传活动,大都受制于资金等原因,无法顺利进行。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对此类单位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幅度的投入,已经有了不小的改善,但是依然捉襟见肘,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投入还能有所保障,在欠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中央要求地方筹措资金进行项目配套的文件往往就是一纸空文,地方政府是有心无力。此外,有些领导的相关意识淡薄,专项资金进入财政后,认为钱用在哪里都是为了当地的发展,只要没贪污腐败即可,这也会造成专款乱用的现象频发。

4.用于设备采购的专项资金过于被动

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在设备采购方面,通常被要求纳入政府的采购流程。一方面可以规范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的采购价格和质量更加合理。但是另一方面,从向财政提出采购申请、到财政根据采购内容进行审批,再到具体的招标、开标、定标等一系列需要时间限制的过程,使得设备招标投入使用的周期过长,而且由于使用单位和招标单位主体不同,与中标厂商的沟通以及售后质量等环节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目前大多地方都实行的国库集中支付,当使用专项资金时又必须向财政提出资金申请,当项目年度较长、专项资金当年无法使用完毕,年底国库又要将当年的项目结余清零,来年才能根据专项文件从新申请此项结余资金,又需要一个过程,采购资金使用起来受到制约很多,这样就会造成对大型设备等项目质量保证金等很难得到切实执行。

三、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及对策

1.灵活的改变资金拨付办法,“先预拨,后结算”

灵活的改变资金拨付办法是有效应对资金被政府部门挪用乱用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办法之一。需要使用资金完成卫生项目的基层单位,采取减少拨付中间环节,或是采取财政对口直接拨付,重点单位全额拨付等方式;还可以参照财政对全额拨款单位的支出拨付方式,采取年初根据项目预算预拨付部分资金,之后根据最终项目考核结果进行分笔支出拨付其余部分,及时足额拨付补助资金来保证公共卫生项目的有效顺利开展。

2.资金分配合理的进行细化,统一支付标准

在专项资金的分配计划中,按照统一的标准,合理的细化专项资金的分配。这有利于基层单位对资金的合理使用、规划和执行资金指定的项目。这里的合理化是指给予使用资金承担项目的单位在资金使用上一定的自由度,用来在项目之间进行弥补资金短板。一般允许在得到资金拨付总量的5个百分点之内进行调节,既有利于基层工作开展,也有利于应对突发卫生事件。从而使项目资金有据可依、有据可支。有了这样的灵活资金保障,给予了单位合理的自由度,不但有利于提高项目资金支出率更有效的提高项目完成率,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单位的负担。

3.及时的对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的专项监管,加强监管力度

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监督,避免专项资金挪用,联合有关的财政、卫生、审计和检查部门,定期进行核查。应严格按照最新修订《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文件执行,要求专项资金应专项核算,对单位负责人也进行考核,出现挪用、乱用、使用不清晰的现象,要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对资金有效使用的进度进行要求,采用奖惩办法来激励公共卫生项目的迅速推广。在落实项目资金监管的同时,适当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专业财务人员,加强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力度,使得公卫资金更有效的发挥用途,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财务核算。

4.加强政府采购,各部门积极配合

运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在进行采购货物或购买服务时,首先依据“规范操作、循序渐进、协调发展”的思路,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力争做好做实政府采购工作。其次及时与采购方按照管理、执行、使用相分离,采购经办人、合同审核人、项目验收人相分离,采购、决策、付款相分离,即三个“三分离”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政府采购的相关制度办法,完善单位政府采购内控机制,加强单位财务管理。最后在执行政府采购过程中,应加大与财政预算部门、国库部门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力度,对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积极向财政部门上报政府采购计划,按时保质的实施政府采购。

5.落实专项资金使用成果的考核工作,有效提高资金执行率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的开展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是尚未形成覆盖全国的成果考核机制。并且,由于开展考核工作的时间较晚,已经纳入考核的区域,也未能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专项资金与考核结果没有形成良好的联动。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扩大考核范围,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掌握的同时,调动起承担项目单位的积极性,更好的达到国家建立专项资金机制的目的。加强与财政及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及时申请资金,提高专项资金效率。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媒体形式广泛传播公卫项目公益广告、海报及宣传栏板等。加快信息化系统应用,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各项业务监管,以管促用。强化项目绩效考核,并在有关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加大建立和健全对专项资金的单位内部审计,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对单位的资金支出和各种重大事项积极发挥自身职能。并充分的利用审计结果,达到专项资金使用的良好社会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是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保障,但是这项资金在管理中也确实存在问题,未来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的投入会越来越大,其管理还要进一步的进行深化和细化。笔者相信,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未来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林.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年第15期.

作者:益渊 单位:西安市长安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