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实践

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实践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高校以往的教材管理模式在面对不断深化的高校教学改革时,越发显得局促。高校在教材管理工作中逐渐暴露出低效易错、信息滞后等诸多弊端,无法很好保障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为适应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高校教材管理改革势在必行,教材信息化管理是教材管理改革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选择。

[关键词]

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

高校教材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于如何做好高校教材管理,各类文章中有着不相同的观点和阐述。本文从高校教材的信息化管理的角度,对目前我国高校教材管理的现状及高校推行教材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经验,推进高校教材信息化建设的对策谈谈自己的拙见,与大家一起相互探讨。

一、当前我国高校教材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就。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教材管理上积累和总结了独具特色的经验,但是就总体而言,我国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仍处于一般管理水平,对教材管理工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凭经验管理、重复劳动的现象仍旧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计划的制定受主观因素制约

众所周知,制定一个好的教材计划对于做好教材管理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制定教材计划的做法,首先由任课教师确定教材的名称和数量,再经系部同意,报学院审批后,交教材管理部门整理汇总后统一办理教材的征订与发行。这种做法不能说不科学,在教材管理的实际操作上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教材征订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任课教师对教材的偏好、使用习惯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极其容易造成教材的重复使用、错订等情况发生,特别是在采用校本教材、自编讲义上更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教材征订中的人为主观因素不仅对教材管理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还进一步影响到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经验管理在教材日常管理工作中影响甚多

当前,全国多数的高校的教材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上主要凭经验管理,这种经验管理在教材管理的某些环节上往往容易产生差错。经验管理与管理员自身的管理经验休戚相关,由于教材管理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平、知识层次、性格特点、年龄阶段的差异,其自身的经验也一定不同,因而在教材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三)教材管理工作常常表现为重复劳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不高

教材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着诸多的环节,其包括计划制定、教材征订、教材验收、教材入库、教材发放、教材结算、教材核损等一系列流程。高校选用的教材也是包罗万象、各种各样,涉及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实训指导书等多个品种。此外,教材管理人员要面对全校各系各专业每学期开设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其数量是十分庞大的。教材管理工作的繁重与复杂程度可想而知。而目前大多高校是采用人工或半人工模式进行教材管理,这不仅在工作效率上极为低下,而且在工作中极其容易发生错误。

二、高校推行教材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得以不断完善,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广泛地获取和传递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教材使用的各种信息高效管理、及时反馈、即时交换的一种管理模式。这是对传统教材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变革,必将有效地解决传统教材管理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推动高校教材管理现代化的进程。高校推行教材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一)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高校推行教材信息化管理,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针对各种教材的出版动态、发行信息、教材的内容与体系等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建立教材资料信息库,便于广大教师即时了解教材新动态,选用适合教学要求的高质量教材,从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进而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规范教材管理的科学性,加快教材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资源、教材种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弹性学分制的实行,加剧了教材选用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高校在教材管理工作中,要更加科学、规范、合理。教材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整合各类教材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安排教材管理工作,这必将加快教材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三)减轻教材管理人员工作强度,提高教材管理工作效率

现在很多高校推行主辅修制和分流培养制的教学模式,教材订购数量的随机性较大,学生转学、退学、休学、复学等状况较多,使得教材预订数量难以把握。学分制的实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课程,因此,每个班级所需的教材品种和数量都难以确定,教材管理人员须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重复教材征订,在其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材信息化管理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管理,在对教材的征订、入库、发放、结算等环节上大大节约了教材管理人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教材日常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校的教材建设中来。

三、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经验

有鉴于信息化管理在教材管理中所产生的积极的实效作用,我国许多高校都纷纷意识到教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采购设备、开发程序、设立研发课题等多种途径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并将最终的研发成果在实际的运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为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院自身特点,自主设计研发了一款教材征订管理系统(如图所示),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初步效果。该管理系统设有独立运行的管理服务器,通过校园网络,构建教材信息化管理的网络数据平台,对网络内终端如教务处、各系部办公室、各系教研室等实行教材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一体化管理。教材管理系统总共分为基础信息、教材选用、教材征订、教材发放、教材结算、信息查询、校本教材管理、普通教材管理等8大模块,其中,每一模块又包含若干子模块,是一款集教材选用、征订、入库、发放、结算、统计、查询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教材管理软件,极大地保证了学院教材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该管理系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材的选用更加科学、规范、可靠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教材征订管理系统对学院教务处、各系教学管理部门、基层教研室、财务处等部门区别设立用户账号,规定其操作权限,从而确定其相应的职责。教务处负责审核每学期开课计划并将其导入教材征订管理系统,各教研室对本专业相关课程选用教材并录入系统,开课系部负责对填报的教材信息初步审核并将数据提交,学院教务处进行修改整理并最终审核确认。选用教材通过管理系统的操作保证了全院各系教材征订计划的一致性,避免了以往在教材征订过程中教材漏订、误订等差错的产生。同时,管理系统规范了教材选用中对教材名称、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号等关键字段的输入格式,保障了教材选用的准确、可靠。

(二)对选用教材的数据整理、信息统计更为精确与快捷

传统教材征订的数据处理是以人工或半人工的方式来进行计算统计的,这种方式往往容易发生漏算、重复计算等差错,即便教材管理人员多次反复核算,有时也难以避免。教材管理系统可实现将各教研室提交的所有教材数据进行智能筛选统计,对相同的教材征订信息进行整合计算后生成教材征订单,这比传统的教材征订方式在统计核算上更加准确、更加快捷。在教材征订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如出版社无书、教材包销供应、新版教材尚未出版等情况而导致教材采购无法到位,为不影响教学需要而不得不更换教材,这就需要将替换备选的教材逐一在教材选用表、教材征订单、教材入库单、教材发放表、教材费用结算表等众多表格里进行修改,难免会有遗漏。而通过教材管理系统,在教材征订模块下进入替换教材界面,查找原教材的IS-BN号并输入新替换教材的数据,便可一键替换所有表格中的相关数据,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障了替换教材数据的可靠准确。

(三)减少库存积压,降低损耗,为学院节省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学院的建设发展

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往往受到市场人才需求的影响,因此,高校开设的课程不断相应地做出调整,有些预订教材因开课计划的改变无法继续使用而积压下来。尽管教材管理人员在征订教材时也尽力将以往积压的库存教材做到物尽其用,但是在数百上千条教材征订记录中去查询比对谈何容易,极有可能错漏。一旦库存教材积压时间过长,其积压教材必将不再适应教学需要,而只能予以报废,这对高校而言不得不说是损失。教材管理系统对积压教材统计入库,对其版本、出版日期、数量、价格等信息做详细记载,在选用教材时优先选择库存教材,并在征订单中将相关数据自行累计计算,这使得学院以往积压的教材库存得到最大化利用,大大减少了因此产生的损耗,每年为学院节省出很多的资金用于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四)精确计算、合理计费,在教材费结算上给予学生最大的优惠

学院以前对学生教材费的结算上对教材的折扣和损耗是以所有教材码洋的算术平均值计算,这样相对来说教材采购和发放的码洋能够基本持平,但是对于学生个人的教材费用结算必定会有细微的不同,计费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通过教材管理系统对每一种教材在征订、入库、发放、结算等每一个环节的严密监控,精确计算出每种教材的折扣和损耗,从而核算出该种教材的实际价格,将教材费最优惠的价格结算给学生,同时也保证了学校的利益不受损失。

四、推进高校教材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由上可见,高校推行教材信息化管理是教材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但是目前高校在推进教材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信息化管理水平一般,规划格局较小、信息资源共享受限,信息安全保障不高等,这些很大程度上都迟滞了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为了使信息化管理在高校教材管理中发挥更好的实效作用,高校在推进教材信息化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材管理者的信息化水平

高等院校要深刻认识到高校教材管理不仅仅是教材的采购与发放,更是一项十分系统的管理工作,涉及的教材种类繁杂、数量众多,面向全校各院系专业,管理范围宽广。教材供应服务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因此要提高教材管理在高校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教材管理者的信息化水平是建设高校教材现代化管理的关键,教材信息化管理要求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不仅要非常熟悉教材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还需具有相当的计算机信息化水平,对信息的数据处理、信息管理设施的维护具备一定的能力。高校应采用各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培训,更新教材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信息化处理水平,学习和汲取信息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模式,使得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更加全面、科学、合理。

(二)加大投入,构建现代教材信息管理平台

当前,高校对教材信息管理大多是通过运用计算机信息进行数据储存,仅处于信息化管理的初级阶段,现有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无法更好满足新时期高校教材管理的需求。因此,高校必须将教材信息化管理纳入高校现代化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中,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与全校各院系、教研室、财务、学生管理处等部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加大信息管理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研发设计切合学校实际需要的教材信息管理平台,如此才可保证教材管理工作在征订、发放、结算等环节中的可靠、及时,发挥信息化管理的实效作用,促进高校教材建设的更快发展。

(三)信息共享,优化配置教材信息资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教材的出版、发行不再是出版社独领风骚,各类出版机构、图书公司、图书等多种图书经营实体纷涌而出,教材出版行业逐渐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市场环境,对出版教材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中不乏存在教材资源浪费的现象。由于教材信息沟通的不畅,致使教材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高校教师因为不了解出版动态,而让自己呕心沥血编写的教材明珠蒙尘;出版社因为出版信息无法及时全面地向各高校,使得最新最好的优秀教材在发行中举步维艰。因此,必须实现教材信息的资源共享,在各高校和出版机构间建立起信息传递的桥梁。这不但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做好教材管理工作,为高校教材建设的创新与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石,而且有助于出版社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更多优质教材的出版和发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规范准则,有效保障教材信息资源安全可靠

近年来,教材出版行业蓬勃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出版机构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更为紧密,高校与出版机构共同规划合作开发教材。一方面,高校自编教材得以更快出版推向市场,高校以此来促进教材科研水平的提升,增加学校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另一方面,出版机构可以及时推出最新、最优的教材,在某些专业教材的发行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但鱼目混珠的现象也大有存在,少数出版机构盲目追求利润,违规违法出版教材、散布虚假发行信息,致使高等院校蒙受沉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工作。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信息的审核,保障教材信息资源的安全可靠,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总之,高校要做好教材信息化管理就要从主观认识上、从信息化设施投入上、从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营造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环境,从而切实有效地推动高校教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尚处于摸索探索阶段,高校要继续不断开展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完善教材的信息化管理。

作者:方洵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炳君.论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8):71-72.

[2]周波.高校教材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91-92.

[3]朱建斌,吴章艺.试论高校教材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