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优化策略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优化策略

1强化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发展重要突破口

行政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政府部门等公共机构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其良性发展对我国公共精神塑造、行政管理的人才培养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行政管理专业在蓬勃发展的表象之下,潜藏着深层次的认同危机。当前我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面临着招生困难、就业质量差、就业对口率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现实困境,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使学生更加从容地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好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就业能力,提升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绩效,促进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这个新的突破口就是强化行政管理实践教学。

1.1强化行政管理实践教学是完善现有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

当前各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比较侧重于行政管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不过由于高校行政管理理论教学知识体系与快速发展的行政管理实践相比较为滞后,而且缺乏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效联接,导致行政管理理论教学的实效性相对较差。因此为了提高行政管理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能力,必须强化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1.2行政管理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实践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这是由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决定的,行政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社会科学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更强调学生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际上行政管理专业兴起和迅速发展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其突出的实践性及与管理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公共管理实践的变化更频繁、更复杂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行政管理教育的发展必须面向实践。实践性取向要求该专业在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较为薄弱,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成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瓶颈。这就要求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养出真正高质量的、能够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创新性行政管理人才。

2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各高校都已经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理念层面更加重视实践教学,但是囿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能力匮乏,实践教学对象实践行为偏差以及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错误导向等导致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然面临着很大的脆弱性,难以提升行政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1缺乏完善的行政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的统一安排,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因此一般来说能够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属于实践教学体系范畴,既包括在课堂内由任课教师主导的实践教学,如实验实训,也包括由正式课堂之外由学校统一安排的实践教学,如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同样也包括由院系教师指导支持开展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学生参与的各类社会调查活动等。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完善,不仅缺少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方法,还缺乏实践教学基地等。

2.2实践教学主体实践能力缺乏

教师作为实践教学主体是直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行为者,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实践教学教师拥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不过,由于最近几年行政管理专业膨胀式发展导致大多数高校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形成几个老师办专业的不正常现象,只能被动应付日常课堂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根本没有实务部门的工作经验,缺乏对实务公共管理部门行为实践的理解。虽然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缺乏真正的实践教学能力,在更多情况下只能从想象的或完美理论建构的层面去解构现实世界中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技术,这其实很容易造成没有实务经验的教师流于纸上谈兵,空有理论,而不知如何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特别是在现实管理情境中,行政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实际管理行为和管理技术是复杂的,如果缺乏对行政管理部门实际管理行为的了解,必然会导致实践教学的实施者缺乏对行政管理部门具体管理实践行为的认知、体悟而导致具体实践教学效果的弱化。

2.3实践教学对象的实践行为偏差

实践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实践教学对象的有效配合,但实践教学对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导致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偏差,实践教学对象不愿意、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当然实践教学对象不愿意、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与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存在的偏差密切相关的。首先,实践教学对象实践行为偏差与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专业特色相关。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面向政府管理等公共部门所需要的人才,其实践教学行为应该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等公共组织部门。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政府等公共部门需要的人员数量较少,以及公共部门的人员招录主要实行的是公务员统一考试的方式等原因,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着专业危机感。院系在应对行政管理专业危机的过程中,在实践教学层面主要采取的是以企业为主的实践模式,但以企业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缺乏专业特色与实践教学对象,对行政管理专业本身的价值追求相悖。其次,实践教学对象实践行为偏差与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彰密切相关。即使实践教学对象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等公共组织部门进行实践教学,也难以达到实践教学对象的理想预期。虽然各高校都开始积极探索建立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然而目前学生在政府机关实习的岗位多为后勤类工作,学生多是在政府内部从事简单的文字工作,只有少数的学生参与到人事管理培训活动当中,使得学生获取更深刻锻炼的机会不多,不利于短期内提高学生的政府工作能力。再者,实践教学对象实践行为偏差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需求的多元化相关。由于现有实践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四学期,时间安排不甚合理等导致学生并不愿意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实践教学。特别是当学生面临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多元化选择时,他们就很难正确的认知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4实践教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导向偏差

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体系直接影响到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当前高校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标准普遍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这直接导致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异化。比如重数量化、轻质量化的指标考核体系主要侧重于购买了多少实验仪器设备,建立了多少实验室、多少实践教学基地等可量化的指标,而忽视对实验教学设备本身的利用率,忽视与实践教学基地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互动关系,忽视实践教学基地与专业之间的匹配性。而重结果轻过程管理的绩效考核则主要关注实践教学对象是否有实践教学行为的证明材料,而忽视实践教学对象是否参与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以及实践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具体改变等。比如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并不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全程参与实习过程,而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能够在实习报告中加盖实习单位的公章等。

3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策略

3.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有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具体实践教学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效果的实现需要不同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首先,学校管理及院系部门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从政策上和经费上支持实践教学,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其次,完善实践教学大纲,调整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要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构建课堂教学、实践设计、案例分析、实习实训等完整的培养过程。再者,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开展实习等实践教学的提前和保障,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既要保持数量的需要,同样还要保持质量的需要。如果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有限,则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具体需要,但是如果只关注数量而缺乏对教学基地质量的重视,一方面实践教学基地流于形式,缺乏与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期合作关系,实践教学基地也难以融入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发展中,另一方面则难以凸显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特色。最后,加大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建设。有些高校过多地考虑活动经费问题,仅在口头上、精神层面对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给予支持,不能设身处地地帮助解决一些财力、物力、场所等物质层面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但是实践教学方案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和经费支持体系,则难以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不论是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还是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的撰写等都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

3.2提升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

良好的教师素质是保障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行政管理专业教师作为实践教学主体,不仅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相关的实践教学经验。从根本上来说,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动态的实践性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直接决定者。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必须具备独特的知识基础,它不仅包含学科性知识,还包含大量的实践性知识,但当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改变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具体的实践教学行为,难以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提升实践教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就势在必行。首先,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自身要具有增强实践教学能力的意识,密切关注和参与公共部门的管理发展实践,重视社会调研,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其对具体管理行为实践和运行机制的认知。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吸引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公共组织部门的实务人员参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以及具体的实践教学指导环节,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再者,学校加强与地方政府等相关公共部门的联系,确立密切合作关系,为教师的社会实践调查创造条件。通过走出去的方式,选送优秀专业教师到实践部门挂职锻炼,加强学校与政府部分以及非政府部门之间长期合作,增强其实务工作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内容中做到理论与实践案例的无缝对接,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反思、调整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融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

3.3强化实践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对象,也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实践教学预期效果的实现必须有实践教学对象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象即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首先,学生要改变其价值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要积极主动参与实际教学。一些大学生受就业压力和考验导向的影响,过分注重文化成绩,甚至认为参加实践活动是浪费时间和财力,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的参与性不足。其次,完善实践教学的参与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方面在具体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能真正的满足于学生的需求,要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参与实践教学对其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具体的学生评优评选和学业成绩评定中给予一定的优先权,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而对于没有认真参与实践教学的同学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最后,加强实践教学评估的反馈机制。部分学生之所以不重视实践教学是因为缺乏实践教学的评估反馈机制,而实践教学评估反馈机制的建构与完善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其在实践教学层面存在的不足,促使其不断反思改变实践教学行为,提升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评估反馈机制的构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实施者的评估反馈意见,另一方面要调动实践教学对象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评估反馈机制。

3.4完善实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针对当前在实践教学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的不良倾向,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首先,对学生实践教学绩效的考核,要注重结果和过程的统一,特别是不断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让实践教学对象全程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如果实践教学对象不参与全程实践教学过程,即使实践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在实践教学考核中仍然不达标。其次,对学生实践教学绩效的考核,要注重分数和能力的统一。当前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对象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的成绩分数,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绩效评价中要重点考评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考察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再者,改变对院系等二级教学单位实践教学行为绩效的考核体系,减少形式化的考核指标,增强实质性的考核内容。如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考核,不能只重视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建设,还要增强为实践教学基地与专业之间的对口性,实验室的利用率以及院系与实践教学基地之间是否有持续不断的互动合作关系等相关指标。最后,加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满意度考核指标。实践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创造能力,因此应该加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话语权,把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满意度作为多元化考核指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作者:黄闯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